苏浙鲁粤四省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状况比较.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0210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浙鲁粤四省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状况比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浙鲁粤四省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状况比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浙鲁粤四省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状况比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浙鲁粤四省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状况比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浙鲁粤四省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状况比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苏浙鲁粤四省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状况比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苏浙鲁粤四省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状况比较.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苏浙鲁粤四省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状况比较.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苏浙鲁粤四省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状况比较.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苏浙鲁粤四省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状况比较.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苏浙鲁粤四省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状况比较.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苏浙鲁粤四省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状况比较.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苏浙鲁粤四省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状况比较.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苏浙鲁粤四省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状况比较.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苏浙鲁粤四省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状况比较.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苏浙鲁粤四省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状况比较.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苏浙鲁粤四省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状况比较.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浙鲁粤四省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状况比较.doc

《苏浙鲁粤四省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状况比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浙鲁粤四省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状况比较.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浙鲁粤四省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状况比较.doc

鲁粤浙苏四省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比较研究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鲁粤浙苏四省的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从另一个侧面探讨四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比较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巩固各自优势,弥补劣势。

一、鲁粤浙苏四省产业集群比较研究

产业集群是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技术创新中需要的资源包括专业化人才、资金、信息、公共服务等都能从集群中获得。

同时,产业集群内存在有力的技术创新机制与浓厚的创新氛围,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因此,产业集群建设对于各省的产业技术创新意义重大。

(一)江苏省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2003年江苏省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着力打造100个特色产业集群的规划目标。

目前,江苏不少地区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或出现了产业集群的雏形,如江苏吴江市已经形成了针纺织、喷织、印染化工、机械、铸造等一系列具有强烈关联性与协作效应的特色产业集群;宜兴环保产业有企业近千家,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产品占国内市场15%以上份额,其中水处理设备占30%以上;扬中低压电器产业板块有生产企业500多家,销售收入近50亿元,是国内同行业首家通过国家评审验收的电力电器企业基地;苏北的邳州板材加工产业板块已成为全国“四大板材加工基地之一”,现有各类板材加工企业2850家,年加工各类板材300万立方米,约占全国总量的1/5,销售收入超过60亿元。

目前,江苏已经形成了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群、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群、资源密集型制造业集群、现代服务业集群等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其中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集群有180多个,从业人员432万人,2007年工业产业集群产值达到6500亿元。

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群主要分布于苏南地区,受益于大量国际资本的持续进入。

2007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中,52.58%源于产业集群,80.52%来自苏南地区,60%以上由外资企业实现,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电器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彰显集聚效应。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群以城镇为主要聚集地,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占县域产业集群的80%以上,如苏州吴江丝绸、泰州戴南不锈钢等。

资源型密集型制造业集群受资源制约,集群具有不可复制的地域特征。

现代服务业集群随着制造业的集聚而形成、发展。

2007年底,江苏省47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企业7445家(年增2115家),市场经营户48979户(年增10352户),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2%。

蒋苏月、胡绪华,基于SWOT分析的江苏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J],企业经济,2007(11)。

表1江苏省主要产业集群

地区

产业集群

地区

产业集群

宜兴

电线电缆、陶瓷

江阴

精细纺织

锡山

电动车

无锡

电子、汽车

昆山

模具制造、电路板、笔记本电脑、精密机械

常熟

服装

太仓

精细化工、润滑油

吴江

盛泽丝绸纺织、横扇缝纫机

武进

纺织

丹阳

眼镜

扬中

工程电器

泰州

医药

兴化

不锈钢制品

靖江

船舶

泰兴

减速机

海门

家纺

启东

电动工具

徐州

工程机械

东海

硅、水晶

张家港

黑色金属冶金加工

南京

化学工业

南通

家纺

资料来源:

中国产业集群网。

(二)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浙江产业集群通常被称为“块状经济”。

2007年,浙江省块状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2.52万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3.4%。

也就是说,全省工业经济总量中,有一半多的份额以产业集群的形态来存载,这在全国首屈一指,区域特色经济优势十分突出。

浙江省产业集群内的生产单位有23.66万个,占全部工业生产单位的27.2%。

产业集群内的从业人员有674.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47.8%。

浙江省的产业集群,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以工业总产值5亿元以上为统计范围,总共有462个。

其中,工业总产值在10亿元以下的有100个,占区块总数的21.6%;工业总产值在10~50亿元的有250个,占区块总数的54.1%;工业总产值在50~100亿元的有53个,在100~200亿元的有37个,合计占区块总数的19.4%;工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的有22个,占区块总数的4.8%,其中超过300亿元的有14个。

资料来源:

《2007年浙江省块状经济发展报告》,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表22007年浙江省集群经济生产规模超200亿元的区块

集群经济

工业总产值

集群经济

工业总产值

萧山纺织

1264亿元

余杭机械加工

336亿元

镇海化工

957亿元

诸暨袜业

328亿元

绍兴县纺织(纺丝、印染)

747亿元

宁波保税区液晶光电

326亿元

永康五金

703亿元

慈溪轻纺针织

290亿元

慈溪家电

550亿元

鄞州纺织服装

282亿元

萧山机械汽配

550亿元

温岭泵与电机

260亿元

乐清工业电器

486亿元

温岭汽摩配

234亿元

鹿城服装

480亿元

长兴纺织服装

224亿元

诸暨五金

423亿元

玉环汽摩配

224亿元

余姚家电

380亿元

吴兴印染织造

223亿元

瑞安汽摩配

350亿元

宁波江北有色金属

214亿元

资料来源:

《2007年浙江省块状经济发展报告》,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浙江集群经济的产业涵盖面甚广,渗透到绝大部分工业。

在30个统计大类的制造业中,除烟草制品业外,均程度不同的存在集群经济。

以工业总产值来核算集群经济的总量规模,在全部制造业30个大类中,总量规模超过1600亿元的有8个产业,超过2000亿元的有4个产业,即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953亿元),纺织业(2690亿元),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420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337亿元)。

30个制造业中,集群经济吸纳从业人员在1万人以上的有17个产业;在10万人以上的有6个,即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02万人),纺织业(78万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68.6万人),通用设备制造业(57.2万人),金属制品业(52万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4.4万人)。

资料来源:

《2007年浙江省块状经济发展报告》,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总的看,传统产业依然是集群经济的主体,集群经济的最主要部分由轻纺和机械两大产业组成。

浙江集群经济发达的产业,多数是在全国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也就是地理集中度和区域分工水平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产业。

(三)广东省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广东产业集群主要以“专业镇经济”的形式来承载。

截止到2006年底,广东专业镇共有159个,GDP总额4658.32亿元,占全省GDP的20.83%,特色产业产值4683.13亿元,特色产业税收116.35亿元,特色产业企业数100728家,特色产业职工总数370.71万人,特色产业科技人员24.11万人。

广东专业镇发展大大推动了镇级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2006年159个专业镇科技投入54.26亿元,占全省科技投入的11.6%;专利申请23572件,占全省32.6%,专利授权9113件,占全省24.7%。

注重自主品牌培育是广东专业镇创新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据2006年对广东省159个专业镇统计,共获国家和省著名商标349个、名牌产品1160个。

同时,广东专业镇培育出的诸如顺德家电、南海铝材、石湾陶瓷、古镇灯饰、龙江家具、虎门服装、狮岭皮具、盐步内衣等等,一大批“区域品牌”更是蜚声海内外。

刘成刚、左朝胜,从边缘到中心— 广东专业镇发展述评[J],科技日报,2006-7-25。

广东159个专业镇形成特色产业200多个。

以制造业为主的专业镇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经济组织形式发生较大变化,在专业镇内部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从大而全、小而全转向专业化分工明确并相互街接的产业链发展;在专业镇之间,从一镇一品,基本上没有产业关联到各专业镇之间以一个龙头产业、产品形成了相互关联的产品链。

例如由伦教的木工机械、容桂的涂料、均安的小五金、龙江的家具制造和乐从的家具营销构成的顺德家具制造业产业链,由南海西樵布料、盐步内衣、官窑玩具、平洲鞋业、禅城张槎针织、环城童装等构成的纺织服装产业链等。

同时,在制造业产业链不断延伸的基础上,又从制造业延伸到服务业。

目前,突破建制镇的行政区划发展起来的展览业、物流业、商务中心、电子商务、产学研服务体系等现代服务业也取得明显成效,大大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表3广东省主要产业集群

地区

产业集群

地区

产业集群

东莞

虎门服装,石龙精密制造,石碣、清溪电子,厚街家具,大朗毛织

佛山

容桂电器,南庄、石湾陶瓷,西樵纺织,龙江、乐从家具,里水、平洲鞋业,金沙五金,官窑玩具

潮州

古巷、枫溪陶瓷,彩塘不锈钢

湛江

博铺塑料鞋,廉江小家电

云浮

云城石材,新城不锈钢

开平

水暖器材

江门

摩托车,杜阮五金卫浴,沙坪制鞋,沙冈化纤纺织

中山

古镇灯饰,小榄五金,沙溪休闲服装,大涌红木家具,南头家用电器

斗门

电子信息

汕头

澄海玩具,两英服装,凤翔玩具

深圳

电子,罗湖黄金珠宝

河源

钟表

惠州

电子产品,黄埠制鞋

南海

金属加工,盐步内衣,狮山家电

资料来源:

作者整理。

表42006年广东省专业镇科技活动概况

内容

全省

平均每个专业镇

专业镇科技投入(万元)

542600

3412

科技服务机构(个)

545

3.4

大学研究所合作项目(项)

829

5.2

累计专利授权数(项)

9113

57

科技人员总数

241100

1516

总产值(亿元)

4683

29.45

资料来源:

《广东专业镇的成功路径》,中国经济时报,2007-12-7。

(四)山东省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近年来,山东省产业集群发展迅猛。

目前,全省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产业集群246个,从业人员476万人,2007年实现营业收入12708亿元,利税1212亿元。

山东省产业集群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577个,部分产业集群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产业基地县(名城、名镇)。

资料来源: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08〕75号。

从山东省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分布来看,2006年,山东省的工业产业集群有277个,年产值达到9290亿元,占全省工业总量的近40%,占全部产业集群产值的68%,主要集中在化纤纺织、丝绸纺织、制衣、制鞋、电子、信息、医药、塑料、汽摩配件、精细化工、五金制品等行业,其中传统的轻纺行业是分布最为集中的;农业产业集群共有74个,年产值达到1255亿元,占全部产业集群产值的9%;商务流通产业集群共有41个,年产值1539亿元,占全部产业集群产值的11%;全省特色产业集群共有47个,年产值1586亿元,占全部产业集群产值的12%。

赵敏、张慧霞,山东省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

(2)。

从区域分布看,山东省产业集群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特点。

从地区分布来看,产业集群个数较多的地区分别是临沂54个,潍坊47个,济宁45个,青岛40个,这4个市的集群数目占全省集群总数的42%;产业集群产值较高的地区分别是青岛2214亿元,威海1808亿元,潍坊1585亿元,分别占全省产业集群产值总量的16%、13%和12%;其他地区的集群从数量和产值来看都相对较少。

东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产业集群以工业集群为主,呈现出大而强的特点,西南部经济相对较弱的地区,集群以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为主。

表5山东省主要产业集群

地区

产业集群

地区

产业集群

德州

太阳能、玻璃钢

青岛

电子家电

烟台

葡萄酒、食品

威海

电子、水产品加工

邹平

棉纺织

文登

家纺

胶南

机械制造

昌邑

铸造

临清

轴承

寿光

农副产品加工

淄博

工艺玻璃

招远

黄金机械

桓台

石油化工

广饶

轮胎

菏泽

医药

济北

食品饮料

资料来源:

作者整理。

(五)四省产业集群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鲁粤浙苏四省产业集群的发展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各自发展的侧重点不同,表现形式也各具特色,下面分别从四省产业集群的规模、类型和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1、产业集群规模比较

从产业集群的数量来看,浙江省总产值超过5亿元的产业集群总共有462个,山东省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产业集群246个,江苏省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产业集群180多个,广东省159个专业镇形成特色产业集群200多个,浙江省数量最多。

从产业集群的总产值来看,四省中以浙江省为最,2007年浙江省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2.52万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3.4%;2007年江苏省工业产业集群总产值6500亿元;2006年山东省的工业产业集群产值达到9290亿元,占全省工业总量的近40%;2006年广东省专业镇GDP总额4658.32亿元,占全省GDP的20.83%。

从产业集群的从业人数来看,同样以浙江省为最,其产业集群内从业人员达到674.5万人,山东省产业集群从业人员476万人,江苏省产业集群从业人员432万人,广东省产业集群从业人员395万人。

总的来看,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发展规模最大,山东、江苏、广东三省基本相当。

注:

由于山东省和广东省2007年产业集群的数据无法获得,所以此处无法进行准确比较。

同时,由于各省对产业集群界定标准的不同导致统计口径的不同,对产业集群规模的比较没有太强的说服力。

但浙江省全国最高的集群化程度是毋庸置疑的。

2、产业集群类型比较

制造业产业集群是目前产业集群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进一步将其分为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集群三类。

江苏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主要分布于苏南地区,受益于大量国际资本的持续进入;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以城镇为主要聚集地,以民营经济为主导,比如苏州吴江丝绸、泰州戴南不锈钢等。

广东省产业集群中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集群所占比重较大,主要产业是纺织服装、玩具、陶瓷、家具、灯饰、五金制品等;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也占有相当的比重,例如东莞石龙的精密制造,清溪、石褐等镇的电子信息设备制造等。

浙江省产业集群是典型的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集群,其中大部分属于日用小商品,比如温州打火机、嵊州领带、海宁皮衣、萧山羽绒制品等。

山东省产业集群兼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前者如文登和邹平的纺织业集群,后者如青岛的电子家电产业集群,同时也包括一些资源密集型产业集群,比如威海的水产品加工、寿光的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

总的来看,江苏省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占主导地位,浙江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占主导地位,广东省和山东省则兼有三种类型的产业集群。

3、产业集群形成模式比较

我国学者胡昱根据中国产业集群的生成机制将产业集群分为:

市场创造的产业集群模式、外商直接投资形成的产业集群模式、内源型品牌企业带动的产业集群模式。

浙江省产业集群是建立在民营经济基础之上的,以市场创造模式为主,其中又以温州产业集群为典型代表。

江苏省产业集群多数以外资经济为主体,属于外商投资形成模式,外商在无锡市投资汽车工业的聚集现象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特征。

山东省的产业集群兼有这三种模式,其中,青岛的家电电子产业集群是由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名牌企业为主导而带动的,属于典型的内源型品牌企业带动模式;威海市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形成了以山东三星电子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高科技电子产业群,属于外商投资带动模式;寿光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属于市场创造模式。

广东省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主要是市场创造和外资带动两种模式,前者以东莞的IT产业集群为代表,后者以虎门的纺织产业集群为代表。

综上可见,鲁粤浙苏四省产业集群各有特点、各具优势和缺点。

在未来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四省应该巩固优势、补强劣势。

就江苏而言,应积极鼓励内资企业从产业上、下游为跨国公司配套,实现内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对接,积极培育集群文化,增强产业集群的根植性。

就浙江而言,应利用集群平台,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培育龙头企业,有选择地实现市场型集群向中卫型集群的转变,进而促进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互动,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广东和山东则应同时从两个方面入手,在注重增强外资型产业集群根植性的同时,大力促进内源型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

二、鲁粤浙苏四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比较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各省发展高新技术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的聚集区。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高新区经济发展虽然也有所放缓,但整体表现要好于各省其他地区,反映出其较强的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因此,高新区建设对于各省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

(一)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状况

江苏省共有南京、常州、无锡、苏州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连云港、南通、江阴、武进等10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其他5家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全省高新园区的数量达到19家(见表7)。

截止2007年底,江苏省高新园区内注册企业19538家,从业人员总数175万人。

2007年全省高新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94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906亿元,实现总收入14748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840亿元,完成利税1115亿元,出口创汇869亿美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333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36.3%。

资料来源:

《2007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数据统计公报》,江苏省科技厅。

表62008年江苏省国家级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

指标

高新区

企业数

(家)

工业总产值

(亿元)

营业总收入

(亿元)

工业增加值

(亿元)

出口创汇

(亿美元)

净利润

(亿元)

上缴税额

(亿元)

南京

232

2354.8

2480.4

276.8

72.6

30.7

77.8

常州

975

1007.2

1005.6

227.3

31.0

55.4

38.9

无锡

716

2327.8

2351.4

470.8

173.5

107.6

64.7

苏州

780

1845.3

1941.1

481.0

236.2

87.8

63.6

资料来源:

《2008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发展情况》,科技部发展计划司。

表7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国家级

省级

1、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苏州工业园

4、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江宁高新技术工业园

7、新港高新技术工业园

8、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

1、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连云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

   5、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

   6、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

   7、盐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

   8、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

   9、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

 10、海安水利高科技工业园

 11、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资料来源:

江苏省科技厅网站。

(二)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状况

浙江省共有杭州、宁波两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温州、嘉兴、绍兴等11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007年,全省高新园区合计技工贸总收入2862亿元,产品销售收入2558亿元,工业总产值2524亿元,出口创汇100亿美元,利税总额226亿元。

2007年,全省高新园区的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园区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60.9%,其中杭州高新区为90.0%,宁波高新区为37.2%,省级园区为51.4%;全省高新园区的高新技术产品利税总额占园区全部利税总额的58.6%,其中杭州高新区为90.0%,宁波高新区为22.5%,省级园区为53.9%;全省高新园区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汇额占园区全部出口创汇额的62.6%,其中杭州高新区为95.0%,宁波高新区为47.1%,省级园区为45.0%。

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金华、上虞、湖州、萧山、台州、余杭等11个高新园区建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已建孵化场地面积44.72万平方米。

2007年在孵企业1854家,工业总产值20.23亿元,在孵项目3146项;在孵企业的科技人员16272人,占职工总数的52%;在孵企业拥有专利599项,其中发明专利231项。

表82008年浙江省国家级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

指标

高新区

企业数

(家)

工业总产值

(亿元)

营业总收入

(亿元)

工业增加值

(亿元)

出口创汇

(亿美元)

净利润

(亿元)

上缴税额

(亿元)

杭州

1325

1020.1

1444.3

208.3

44.6

85.0

80.3

宁波

327

626.6

848.3

152.6

38.2

40.6

30.4

资料来源:

《2008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发展情况》,科技部发展计划司。

表92007年浙江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

指标

园区名称

企业数

(家)

产品销售收入

(亿元)

工业总产值

(亿元)

利税总额

(亿元)

出口创汇总额

(亿美元)

温州园区

86

78.04

70.00

8.12

1.87

嘉兴园区

312

128.99

128.96

15.76

7.78

湖州园区

170

134.51

69.89

13.05

5.53

绍兴园区

172

252.15

252.09

20.55

8.78

金华园区

274

114.08

102.99

11.05

3.14

衢州园区

30

42.31

44.47

3.65

1.20

台州园区

110

98.02

84.96

13.64

5.54

上虞园区

329

102.33

112.33

11.92

3.41

新昌园区

63

142.44

148.39

16.20

7.67

余杭园区

77

60.13

64.34

7.43

3.56

萧山园区

53

92.78

98.45

9.13

3.35

资料来源:

《2007年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情况》,浙江省科技厅。

(三)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状况

广东省共有深圳、中山、广州、惠州、佛山、珠海等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汕头、东莞、江门、肇庆等11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08年广东省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352.30亿元,工业增加值1559.87亿元,总收入7851.23亿元,净利润329.95亿元,实际上缴税费264.02亿元,出口创汇486.29亿美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了20.2%、27.2%、19.4%、7.7%、26.7%、16.1%(见表9)。

在园区建设上,2007年底,国家级高新区新建区累计已开发面积已达52平方公里,占新建区面积的70.3%。

高新区从业人员数达到95万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数达到2423个,省级高新区企业数达到5375个。

2008年,广东省6个国家级高新区共有企业科技活动人员17.06万人,比上年增长26.1%。

从科技人员投入强度来看,在国家级高新区年末从业人员中,科技活动人员占18.5%,其中,R&D人员11.16万人,占科技活动人员的65.4%;从科技人员内部素质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