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综合能力研究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254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仁堂综合能力研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同仁堂综合能力研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同仁堂综合能力研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同仁堂综合能力研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同仁堂综合能力研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同仁堂综合能力研究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同仁堂综合能力研究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同仁堂综合能力研究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同仁堂综合能力研究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同仁堂综合能力研究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同仁堂综合能力研究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同仁堂综合能力研究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同仁堂综合能力研究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同仁堂综合能力研究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同仁堂综合能力研究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同仁堂综合能力研究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同仁堂综合能力研究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同仁堂综合能力研究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同仁堂综合能力研究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仁堂综合能力研究分析.docx

《同仁堂综合能力研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仁堂综合能力研究分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同仁堂综合能力研究分析.docx

同仁堂综合能力研究分析

同仁堂综合能力分析

 

 

————————————————————————————————作者:

————————————————————————————————日期:

 

同仁堂综合能力分析

------同仁堂和复星医药的比较分析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

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

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的“1032”工程,其中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零售门店8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8家,遍布15个国家和地区。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998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在中国医药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上市公司。

复星医药自1998年上市以来,12年内净利润增长了39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9.59%。

净资产、净利润均名列中国医药上市公司前列。

复星医药专注现代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抓住中国医药市场的快速成长和中国企业进军世界主流医药市场的巨大机遇,以“品牌、创新、高效、全球化”为经营理念,加快实施产业整合和重磅产品战略,稳健经营、快速发展,成为了以药品研发制造和医药流通为核心,同时在诊断产品和医药器械等领域拥有领先规模和市场地位,在研发创新、市场营销、并购整合、人才建设等方面形成了竞争优势的大型专业医药产业集团。

所谓综合分析,就是将各项财务指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全面、综合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剖析、解释和评价,从而说明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好坏,这是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

综合分析需要将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发展趋势等诸多方面的分析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全方位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从而对企业的效益做出准确的评价与判断。

1、同仁堂(600085)综合能力指标计算:

(一)同仁堂现金流量分析指标计算

同仁堂现金流量分析图表一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比

0.50

0.64

0.41

债务保障率

0.48

0.62

0.39

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

0.14

0.19

0.13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

0.81

1.21

0.94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0.09

0.13

0.09

现金流量适合比率

0.14

0.19

0.13

现金再投资比率

0.29

0.23

0.21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0.33

0.43

0.30

趋势图一

(2)同仁堂发展能力分析指标计算

同仁堂发展能力分析图表二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销售(营业)增长率%

8.69

10.59

16.30

资本积累率%

8.43

6.39

7.20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16.11

17.73

7.69

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

4.09

3.44

12.27

趋势图二

二、复星医药综合能力指标计算:

(一)复星医药现金流量分析指标计算

复星医药现金流量分析图表三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比

0.13

0.10

0.05

债务保障率

0.08

0.06

0.03

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

0.06

0.07

0.04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

0.19

0.21

0.11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0.03

0.02

0.01

现金流量适合比率

0.09

0.05

0.03

现金再投资比率

0.73

1.45

0.95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0.20

0.08

0.05

趋势图三

(2)复星医药发展能力分析指标计算

同仁堂发展能力分析图表四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销售(营业)增长率%

2.16

2.62

17.64

资本积累率%

3.00

56.37

35.12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22.97

31.03

29.59

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

0.71

7.67

7.24

趋势图四

三、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现金流量分析是财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投资人、债权人和企业的管理当局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比

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比:

是指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相比值,表明现金流量对当期债务偿还满足程度的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100%

从公式可以看出,这项比率与反应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有关。

该指标越高,现金流入对当期债务清偿保障越高,表明企业的流动性越好;反之,则表明企业的流动性较差。

受短期债权人重视。

通过对分析同仁堂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比可以看出,同仁堂的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比呈起伏趋势。

在2008年与2009年处于上升水平,高于复星医药。

主要是由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大幅上升。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由2008年的415822179.36元,上升到2009年的627689915.82元,上升了211867736.46元。

但2010年该指标又有所下降,由2009年的627689915.82元,下降到2010年的492043803.52元,下降了135646112.3元。

该指标呈起伏趋势,说明对当期债务清偿保障的保障能力不稳定,在2008年至2009年较好,说明企业的流动性较好。

但2009年与2010年的大幅下降,应引起重视。

结合偿债能力来看,企业的偿债能力强,有足够的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逐年减少,说明企业采取了一种较为保守的财务政策,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负债筹资能力。

在与复星医药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明显高于复星医药,说明同仁堂的现金流动性高于复星医药。

企业应加强开拓市场的意识和管理能力,在降低财务风险的同时,适当的利用负债筹资能力。

(二)债务保障率

债务保障率是以年度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全部债务总额相比较,表明企业现金流量对其全部债务偿还的满足程度。

计算公式如下:

债务保障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长期负债)×100%

该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总额的能力越强。

它同样也是债权人所关心的一种现金流量分析指标。

与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之比比较,则长期债权人更关注债务保障率。

通过对同仁堂债务保障率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同仁堂的债务保障率均高于上海医药,呈起伏趋势。

由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来看,也呈起伏状态,而负债总额逐年上升。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由2008年的415822179.36元,上升到2009年的627689915.82元,上升了211867736.46元。

但2010年该指标又有所下降,由2009年的627689915.82元,下降到2010年的492043803.52元,下降了135646112.3元。

负债总额由2008年的872085332.84元上升到2010年的1268037014.55元,上升了395951681.71元。

同复星医药相比,高于复星医药。

说明同仁堂承担债务总额较上海医药高,对长期债权人来说更有保障。

(三)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

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它反映企业通过销售获取现金的能力。

计算公式如下:

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

该指标通常越高越好。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每元销售可以提供越多的现金净流入。

反之,则越少。

用它与同业的水平比较,可以评价企业获取现金能力的强弱;与历史水平相比,可以评价获取现金能力的变化趋势。

通过对同仁堂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同仁堂的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高于复星医药。

呈起伏趋势,在2008至2009年有大幅上升,而到2010年又大幅下降。

主要是由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大幅上升。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由2008年的415822179.36元,上升到2009年的627689915.82元,上升了211867736.46元。

但2010年该指标又有所下降,由2009年的627689915.82元,下降到2010年的492043803.52元,下降了135646112.3元。

主营业务收入3年来呈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2939049511.33元上升到了2010年的3824446141.96元,上升了885396630.63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下降,而主营业务收入上升。

故2009年至2010年呈下降趋势。

由此可以看出,同仁堂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水平不稳定。

与复星医药相比,总体高于复星医药。

可以看出,同仁堂在每元销售可以提供越多的现金净流入上占有明显的优势。

同仁堂则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程度,加强成本管理,降低主营业务成本率。

(四)每股经营现金流量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是反映每股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票所平均占有的现金流量,或者说是反映企业为每一普通股获取的现金流入量的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100%

该指标实质上是作为每股盈利的支付保障的现金流量,因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指标越高越好。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反映了每股流通在外的普通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它通常高于每股收益,因为现金流量中没有减去折旧等非付现成本。

在短期经营中,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在反映企业进行资本支出和支付股利的能力方面,要优于每股收益。

但该比率不能替代衡量企业获利能力的每股收益,它是与投资者有关比率的补充比率,该指标可用来预测未来获取现金净流量的能力。

通过对同仁堂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同仁堂的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均高于复星医药,呈起伏趋势。

2009年虽有所上升,但2010年又有所下降。

主要是由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大幅上升。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由2008年的415822179.36元,上升到2009年的627689915.82元,上升了211867736.46元。

但2010年该指标又有所下降,由2009年的627689915.82元,下降到2010年的492043803.52元,下降了135646112.3元。

说明同仁堂在短期经营中,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在反映企业进行资本支出和支付股利的能力方面有所降低。

表明企业每股流通在外的普通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较少,反映了利用权益资本获得经营活动净流量的能力较差,应引起注意。

(五)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全部资产现金收回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全部资产的比值,反映企业用全部资产获取现金的能力。

计算公式如下:

全部资产现金收回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100%

该指标适当看高。

该指标与同业水平比较,可以评价每元资产获取现金的能力;与本企业历史水平比较,可以看出获取现金能力的变化。

通过对同仁堂全部资产现金收回率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同仁堂的全部资产现金收回率呈起伏趋势。

主要是由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大幅上升。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由2008年的415822179.36元,上升到2009年的627689915.82元,上升了211867736.46元。

但2010年该指标又有所下降,由2009年的627689915.82元,下降到2010年的492043803.52元,下降了135646112.3元。

而资产总额逐年上升,由2008年的4550072456.13元,上升到2010年的5489318191.2元,上升了939245735.07元。

说明同仁堂用全部资产获取现金的能力有所降低。

结合总资产周转率可以看出同仁堂资产闲置增加,应加强资产管理,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程度。

(六)现金流量适合比率

现金流量适合比率:

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同期资本支出、存货购置及发放现金股利的比值,它反映经营活动现金满足主要现金需求的程度。

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流量适合比率=一定时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同期资本支出+同期存货净投资额+同期现金股利)×100%

若企业连续几年的现金流量适合比率均为1,表明企业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金流量恰好能够满足企业日常基本需要;若该比率计算结果小于1,说明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人不能满足需要,应采取筹资措施;若计算结果大于1,意味着企业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金流入大于日常需要,企业可以考虑偿还债务以减轻利息负担,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或增加长期投资。

通过对同仁堂现金流量适合比率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同仁堂的现金流量适合比率均高于复星医药。

现金流量适合比率呈起伏趋势。

主要是由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由2008年的415822179.36元,上升到2009年的627689915.82元,上升了211867736.46元。

但2010年该指标又有所下降,由2009年的627689915.82元,下降到2010年的492043803.52元,下降了135646112.3元。

通过计算分析,该指标2009年高于1,这就意味着企业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金流入能满足日常需要,企业可以考虑偿还债务以减轻利息负担,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或增加长期投资。

但2008年与2010年低于1,应引起适当注意。

同仁堂与复星医药比较,连续3年都高于复星医药,说明现金流量能够满足企业日常基本需要要比复星医药好,也说明同仁堂采取了一种较为保守的财务政策,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负债筹资能力。

企业可以考虑偿还债务以减轻利息负担,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或增加长期投资。

(七)现金再投资比率

现金再投资比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减去股利和利息支出后的余额,与企业总投资之间的比率。

总投资是指固定资产总额、对外投资、其他资产和营运资金之和。

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再投资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股利-利息支出)/(固定资产原值+对外投资+其他资产+营运资金)×100%

该指标可以反映有多少现金可以留下来,并投入企业用于资产更新和企业发展。

现金再投资比率的行业比较有重要意义。

通常,它应当在7%~11%之间,各行业有区别。

同一企业的不同年份有区别,高速扩张的年份低一些,稳定发展的年份高一些。

通过对同仁堂现金再投资比率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同仁堂的现金再投资比率均低于复星医药。

主要是由于现金流量适合比率呈起伏趋势。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由2008年的415822179.36元,上升到2009年的627689915.82元,上升了211867736.46元。

但2010年该指标又有所下降,由2009年的627689915.82元,下降到2010年的492043803.52元,下降了135646112.3元。

该指标可以反映有多少现金可以留下来,并投入企业用于资产更新和企业发展。

由此看在2008年较好,现金自给能力以及资金实力较强,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来满足企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存货规模扩大以及发放股利需要,较为稳定。

(八)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现金股利支付额之比,反映企业用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

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股利额

该指标适当看高。

支付现金股利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现金股利占结余现金流量的比重越小,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

通过对同仁堂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同仁堂的现金股利保障倍数较复星医药高,但在2010年有所下跌。

主要是由于现金流量适合比率呈起伏趋势。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由2008年的415822179.36元,上升到2009年的627689915.82元,上升了211867736.46元。

但2010年该指标又有所下降,由2009年的627689915.82元,下降到2010年的492043803.52元,下降了135646112.3元。

现金股利由2008年的1292671265.17元,上升到2010年的1656546088.51元。

支付现金股利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现金股利占结余现金流量的比重越小,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

在此方面同仁堂较复星医药强。

在改善现金流量方面,投资者应当关注其现金管理状况,了解发生现金不足的具体原因。

四.同仁堂发展能力分析

(一)销售(营业)增长率

销售(营业)增长率是指企业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同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比率。

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营业)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00%

销售(营业)增长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标志。

是不断增加的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条件。

该指标若大于0,表示企业本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有所增长,指标值越高,表明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市场前景越好;若该指标小于0,则说明资产或服务不适销对路、质次价高,或是在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问题,市场份额萎缩。

通过对同仁堂销售(营业)增长率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同仁堂的销售(营业)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主要是由于主营业务收入由由2008年的2939049511.33元上升到了2010年的3824446141.96元,上升了885396630.63元。

公司作为从事中成药科研、生产、销售的专业公司,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实施营销改革,报告期内处于行业改革和自身改革的双重影响下,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都使经营困难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在营销模式、品种研发、机构设置、员工考核、压缩成本费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尝试,虽然这些新的措施在报告期内尚未对公司业绩提升有所贡献,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公司经营活动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人员队伍的执行能力和市场控制能力都有较好改观,并使2010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有了明显的上升。

同仁堂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各项权益资本的利用程度,还应该重视资产结构的影响,合理安排资产构成,优化资产结构。

(二)资本积累率

资本积累率是指企业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同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率。

资本积累率表示企业当年资本的积累能力,是评价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资本积累率体现了企业资本的积累情况,是企业发展强盛的标志,也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展示了企业的发展潜力。

资本积累率反映了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积累越多,企业资本保全性越强,应付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大。

该指标如为负值,表明企业资本受到侵蚀,所有者利益受到损害,应予充分重视。

通过对同仁堂资本积累率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同仁堂的资本积累率低于复星医药,呈先降后升的趋势。

主要是由于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与年初所有者权益都逐年上升,年初所有者权益大于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所以呈下降趋势,而2010年年初所有者权益小于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所以呈小幅上升趋势。

资本积累率反映了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积累越多,企业资本保全性越强,应付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大。

由此看出同仁堂的资本保全性低于复星医药,持续发展能力、应付风险能力低。

但结合企业总资产收益率来看融资风险相对降低,但长期资本的获利能力降低。

(三)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表示企业资本连续三年的积累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

计算公式如下: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1)×100%

由于一般增长率指标在分析时具有“滞后”性,仅反映当期情况,而利用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资本积累或资本扩张的历史发展状况,以及企业稳步发展的趋势。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所有者权益得到的保障程度越大,企业可以长期使用的资金越充足,抗风险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强。

通过对同仁堂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同仁堂的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明显低于复星医药,在2008年到2009年呈上升趋势,但2010年有所下。

主要是由于年末所有者权益与三年前年末所有者权益均逐年上升,2008年、2009年的年末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小于三年前年末所有者权益增长额,所以呈上升降趋势,2010年年末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大于三年前年末所有者权益增长额,所以呈下降趋势。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所有者权益得到的保障程度越大,企业可以长期使用的资金越充足,抗风险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强。

所以说同仁堂比复星医药的所有者权益得到的保障程度小,企业可以长期使用的资金越充足,抗风险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强。

(四)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

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表明企业主营业务连续三年的增长情况,体现企业的持续发展态势和市场扩张能力。

计算公式如下:

3

三年前主营业务收入总额

当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

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

(—1)×100%

利用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指标,能够反映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趋势和稳定程度,体现企业的持续发展状况和发展能力,避免因少数年份业务波动而对企业发展潜力的错误判断。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主营业务持续增长势头越好,市场扩张能力越强。

通过对同仁堂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同仁堂的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2008、2010年均高于复星医药,但2009年低于复星医药。

呈先降后升的趋势。

同仁堂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各项权益资本的利用程度,使资产结构最优化。

五、同仁堂综合能力分析总结

首先,从偿债能力方面来看,同仁堂的长短期偿债能力均较强,偿还到期债务风险小。

从营运资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来看,该公司各项指标偏高,意味着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大,但也意味着企业拥有过多的获利能力较低的现金类资产,企业资产未得到合理利用。

该企业还需进一步有效地运用现金类资产,合理安排资产的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从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利息偿付倍数可以看出都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具有良好的偿还债务的能力。

在现今世界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衰退以及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偿债能力,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从资产运用效率方面来看,同仁堂资产运用效率不高,该公司还存在较大的努力空间。

存货占用过多,影响资产流动,应从不同角度、和环节上找出存货管理中的问题,在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存货占用资金,提高产品销售收入。

更好的运用或处置固定资产,使之发挥更大效率,以提高总资产利用率,使资产能得到更好的运用。

再次,从获利能力方面来看,资产获利能力的各项指标,呈下降趋势。

这与在国家政策调控的压力下,企业间竞争也相应更趋激烈有关,但各项指标均为正值,强于竞争对手上海医药及医药行业平均水平,表明企业具有较强的获利能力,但还应加大对财务杠杆的利用程度,加强成本控制能力、产品竞争力、市场影响力和品牌建设能力等因素的管理。

最后,从发展能力和现金流量来看,处于行业中游。

发展能力较好,要加强对资产的运用程度,加强开拓市场的意识和管理能力,在降低财务风险的同时,适当的利用负债筹资能力。

综合来看,同仁堂的资本结构合理,主营业务突出,所处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公司具有良好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强,资产利用效率较高。

说明公司业务运转良好,经济效益较高,是一家较为稳定、蓬勃向上的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