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集体舆论的力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3524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10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用集体舆论的力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巧用集体舆论的力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巧用集体舆论的力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巧用集体舆论的力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巧用集体舆论的力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巧用集体舆论的力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巧用集体舆论的力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巧用集体舆论的力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巧用集体舆论的力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巧用集体舆论的力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巧用集体舆论的力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巧用集体舆论的力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巧用集体舆论的力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巧用集体舆论的力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巧用集体舆论的力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巧用集体舆论的力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巧用集体舆论的力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巧用集体舆论的力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巧用集体舆论的力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巧用集体舆论的力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巧用集体舆论的力量.docx

《巧用集体舆论的力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用集体舆论的力量.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巧用集体舆论的力量.docx

巧用集体舆论的力量

巧用集体舆论的力量——走进学生心灵的艺术之九

作者:

李镇西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发表时间:

2007-11-27点击次数475次

树人网讯

       对于班主任来说,运用“集体舆论”对全班学生进行教育是一种艺术。

集体舆论健康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引导。

而这里的“引导”绝非“说教”,而是“转化”——巧妙地将教师本人对某一学生、某一事件的褒贬转化为集体舆论对之的褒贬。

       学生生活在班集体中,我们就应尽量使他们感受到集体对他们的关注与监督。

有的教师一方面在语言上对学生强调“个人离不开集体”,另一方面在行动上却很少把自己的教育意识同班级的集体舆论融合在一起。

这样,学生无论受到表扬还是批评,都似乎只是教师个人对他的评价,他感受不到集体舆论的存在,产生不了“同学们这样表扬我,我一定争取更大进步”或“我又犯错误了,真对不起集体”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学生是很难获得集体主义道德体验的。

相反,如果班主任善于营造集体舆论,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关心、表扬、批评,转化为班集体对其的关心、表扬、批评,那么,学生会真切地感受到集体的存在,感到自己与集体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同时也受到集体的注视:

有了进步,会赢得全班同学鼓励的掌声;犯了错误,会感到全班同学谴责的目光。

因此,高明的教育者总是把自己的教育意愿以集体舆论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集体去影响每位学生。

         一次我上公开课,按平时惯例,我应该依学号顺序抽一名学生起来进行课前“一分钟讲演”。

直到上课铃响起时,我还在犹豫:

今天的公开课是否取消这个“节目”?

因为这天的讲演正轮到魏霞,她是一个说话结结巴巴的胆小女生。

如果她说不好,岂不是“煞”了我这堂公开课的“风景”?

       但是,不容我多想,当师生互相问好以后我准备直接讲课时,魏霞同学竟然举起手并用发抖的声音说:

“李……老师,今天……该我……讲演……”我只好让她走上讲台讲演,内容是报告当天的新闻。

她说话照样结结巴巴,但声音比平时要大一些,而且看得出来,她事前是做了相当认真的准备的。

仅凭这一点,我就应该鼓励她,而且我相信她也会从中受到鼓舞的。

       正当我准备热情洋溢地表扬她一番时,脑子突然转了一个弯:

何不把我个人对她的表扬变成全班同学对她的赞赏呢?

于是,我有意问全班同学:

“比起过去,魏霞同学的进步大不大啊?

        “大!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好!

那就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魏霞的进步表示祝贺!

”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来自同学的鼓励无疑让魏霞深受鼓舞,因为这以后她课堂上主动发言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在这之后不久,因生病请了两个月假的李冲回到了我们的班集体中。

         本来,这不过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但李冲并不是一个普通同学,至少在我看来不是,因为李冲是个留级生,一向很自卑。

所以,我准备发动全班同学对他表示慰问,让他切实感受到班级(而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对他的关心。

        他刚进入教室坐下,我就连忙对大家说:

“同学们一直惦记的李冲同学终于又回到了我们的集体中,这真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

”大家听了我的话,立即对李冲报以热烈的掌声。

        就这么几秒钟的时间,李冲却获得了巨大的精神享受。

回到班上的当天,他主动承担了打扫教室的任务。

        后来在一次家访中,他的母亲对我说:

“那天李冲回来特别兴奋,说他刚走进教室,同学们就用掌声欢迎他。

他说一定要用行动报答同学们!

还有一次班务课,我正在给学生们读小说,刚参加完入团宣誓的喻建中、黄勇戴着团徽从教室后门悄悄地进来了,这次我没进行任何启发和暗示,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为他俩长时间地鼓掌,以示真诚的祝贺。

       这么几次看起来很简单的鼓掌,却使魏霞、李冲、喻建中、黄勇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这不只是老师一个人的鼓励,而是全班同学的鼓励!

班集体真好!

       集体舆论对每一个学生的影响,当然不仅仅是赞赏、欢迎,有时候也包括集体对某种不良现象的谴责。

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地引导大家。

       初一时,我班学生自愿捐款买了一个开水保温桶。

学生捐钱与否、捐多捐少均出于自愿。

教室里多了一个保温桶,表面上看只是解决了学生喝水的问题,而在我看来,它将时时刻刻发挥出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作用:

灌开水,擦保温桶,当水不多时先让别人喝……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无一不反映出学生对集体、对他人的爱。

       保温桶刚买回来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年龄太小,我便每天为他们提开水往保温桶里灌。

我整整提了一年,到了初二,我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做。

本来我可以按学号排序让学生轮流服务,也可以安排班干部或者小组长来做这件事情。

但我认为,班级中应该有一些事情由学生自愿去做,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为他人奉献、为集体尽责的精神。

于是,我在班上强调,每天往保温桶里提开水的事完全由学生们自愿去做。

       我一点不担心没有学生提水而使保温桶空空如也,因为我相信,肯定有不少学生会把提开水当做为集体出力的机会。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每天总有一些学生早早来到学校,到开水房去提开水来把保温桶灌满。

有时为了争着去提开水,学生之间还吵着抢桶呢!

       于是,我常常借保温桶里的水教育大家:

“我们因为有了默默无闻为集体服务的同学而感到了幸福。

”学生们也从一杯杯的热开水中体会到了班级的温暖。

由为保温桶提水而产生的“保温桶效应”,时时刻刻在无声地感染着班里的每一个学生。

      那么,是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曾为集体提过水呢?

凭着对学生的了解,我估计不是,肯定会有学生“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这样,一部分人无私奉献,客观上便纵容了另一部分人的自私懒惰。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对学生们说:

“请喝过保温桶里水的人举手!

”自然是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

        然后我又接着说:

“请曾经为保温桶提过水的人举手!

”这次便只有大部分同学举手了。

     “那么,这就说明还有一些同学从来没有为保温桶提过水,却在享受着别人提供的服务喽?

”我就这么淡淡地问了一句,却让少数学生低下了头。

“请同学们记住卢梭的一句话——任何一个不做事的公民都是贼。

”我没有更多的批评,但这两次举手和我引用的卢梭名言,却自然使那一部分没有提过水的同学惭愧,并受到了教育。

      以后,为保温桶提水的人越来越多了。

有时学校没开水了,学生们还争着自己掏钱到街上茶馆去买开水;更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些同学常常从家里带来菊花晶、果珍之类的饮料冲在保温桶里让大伙儿喝。

       初一六班的王云华同学因被发现耳朵有些聋,而由学校决定转至五班。

对我来说,王云华无论在六班还是五班(实验班),都是我的学生;但我担心的是,王云华到了五班会受到一些同学的嘲笑、歧视甚至辱骂。

       我的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

       洪海鹰同学长得很胖,又刚从乌鲁木齐来到成都,各方面都很不习惯,因而显得不够机灵,班上的男同学喜欢叫他“乌鲁木齐猪”。

李冲同学不仅胖,而且高大,于是便遭到一些同学的嘲笑:

“笨熊!

”吴霞同学家住在农村,生活较困难,成绩也不好,性格较孤僻,于是有一些同学便说她“弱智”。

可见,在这些口齿伶俐、头脑聪明、精力旺盛的学生之中,是存在着嘲笑、讽刺他人身体和性格缺陷的不良风气的。

结合着班里曾经出现的一系列不尊重同学的现象,我准备以王云华来五班为契机,对全班同学进行一次“学会尊重”的教育。

        在王云华到五班的前一天,我在班上念了一则胡英杰同学写的日记。

胡英杰同学在日记中对班上有同学骂洪海鹰为“乌鲁木齐猪”提出了批评。

他写道:

“回想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候,日本鬼子骂中国人是‘猪’。

现在,居然有人骂自己的同班同学是‘猪’,这岂不是和日本鬼子一样了吗?

         读了胡英杰的日记后,我借题发挥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每个同学将心比心想一想,如果你被别人辱骂又作何感想?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谁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满真诚友爱的集体中呢?

而这样的集体正需要每一个人来创造啊!

当然,辱骂、嘲笑别人的同学可能只是随口说着玩,但是你的‘说着玩’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痛苦。

       我停了一下,对正静静沉思的全班同学说:

“承认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开始。

请开学以来说过不尊重别人的话的同学举手!

似乎犹豫了片刻,一只手举起来了,接着有了两只手,很快相当多的同学举起了手。

      “我很高兴这些同学有承认错误的勇气。

请把手放下!

”我又开始把话题往王云华上引,“实验班有位同学叫王云华,因小时候患病吃药过量,造成耳朵有点聋。

学校决定让他转到咱们五班来,可是我迟迟不敢让王云华过来,因为我担心……”

       聪明的学生们立刻把我的话截断了:

“不会的!

不会的!

李老师不用担心,我们不会欺负他的!

相信我们吧!

       刘牧说:

“王云华耳朵不好,让他坐前排吧!

       张雷霆说:

“我们给他开个欢迎会!

       孙典说:

“我把我的桌套送给他。

       我请大家安静,接着说:

“王云华虽然有轻微的残疾,但我们的确不应歧视他,而应给他更多的爱。

据我所知,王云华本人是很乐观的,他的学习成绩也不错,大家还应向他学习。

实际上,古今中外许多残疾人都成了杰出的人物,如苏联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美国的海伦·凯勒,他们都受到世人的尊敬。

我希望咱们五班的每一位同学,从尊重王云华同学做起,让我们的班级充满爱心!

       第二天,王云华同学来了,他走进教室,迎接他的是一张张温暖的笑脸和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他的眼里闪出激动的泪花,因为,他看到的是一个对他张开热情怀抱的班集体,他感受到了来自集体的友爱。

这对于他来说,是非常重要、非常美好的。

        人总是具有善恶两重性,青少年学生更是如此。

所谓“教育艺术”,往往正是体现在对学生“抑其恶,扬其善”的引导之中。

班主任老师在教育艺术上多下工夫,会让集体中的每一个学生受益终生。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

在扶正压邪,奖善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

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

我们有千里之行的目标,有日积圭步的信念

美的发现,爱的艺术

徐琼

她坐在班级第一排,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不喜言语,很不起眼。

但是,她是闵行区的推优生,材料中展示的是她认真的学习态度、很强的活动组织能力、良好的人缘。

难道,名不副实,可是,差距也不应该如此之大吧?

通过多种渠道的了解,我发现,真实的她其实正如材料上所说,非常优秀。

为什么,高中里的她变得如此默默无闻呢?

原来,进入高中后,她没有很快适应高中生活而导致几次小型考试中她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

初中名列前茅的她而今竟然落在班级之后。

她不自信了,开始怀疑自己了,因为怀疑,她也变得越来越怯懦了,这种怯懦带给曾经光芒四射的她无尽的煎熬,在煎熬中学习生活,怎么会优秀呢?

要优秀,首先要自信!

但是怎样让她重拾自信呢?

   我试着接近外表胆怯内心火热的她,经常和她聊聊天,试图让她从过去的辉煌中捡拾自信、更希望她能够坦然面对现在的失落。

但是,我发现我精心安排的谈话显得很徒劳,因为她固执地认为现在的她真的是不行了,学习带给她的自卑像是一块胎记,没有办法驱除!

终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她非常热爱摄影,而且在这方面很有天赋。

经过进一步的了解,才知道,她小学三年级便开始摄影,摄影作品保存到现在已经是非常丰富了。

终于,在学习之外,她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所有人都赞赏的闪光点!

我一定会紧紧地抓着不放!

于是,我开始和她聊有关摄影的话题,开始让本来较为沉默的她变得滔滔不绝了,同时我鼓励她参加学校摄影协会,让她在学习之外找到自己另外一片天地。

今年“五一”,我给她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五一”收假后在班级举办一次个人摄影展吧!

她笑了,又有些惴惴不安地答应了下来。

“祝春,你一定行的,全部由你来设计,如果一节班会课不够,我可以再给你一节课的!

如果你信得过老师的话,有想法就给老师电话……”。

她笑着点头了。

“五一”长假很快结束了,那天班会课,祝春怯懦地走上了讲台。

声音颤抖着开始主持着个人摄影展。

班上的同学都被那美轮美奂充满智慧的摄影吸引住了,不禁啧啧称赞。

慢慢地,她脸上有了笑容,她主持的声音也开始响亮了,我感受到她心底的自信在同学们的赞美中慢慢地流露出来了。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我们欣赏她的摄影作品时,我们还同时发现,她更是一位制作幻灯片的高手,有着精细的技术和高雅的审美观。

我趁势追击:

“老师还发现你制作幻灯片的技术很高啊,同学们也发现了!

你以后可要忙了!

果真,后来班级活动如果和幻灯片制作有关的,同学们会马上想到祝春,于是,她那娇小的身影在班级活动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了!

她脸上的笑容也更加灿烂了!

但是,这主要表现在她所擅长的摄影和制作幻灯片方面,而面对学习时,她仍然显得怯怯的……

军训来了,看着队伍中站得笔挺的她,我想,她肯定会很优秀,可是,她会自信地展现她的风采吗?

她会不会又暗自自备地把自己隐藏起来呢?

果真,在第一天军训中,当很多同学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大胆展现自我时,她还是默默无闻、微笑地注视着,仍然不能很主动地参加军训活动。

“上去吧,机会难得!

”,在坦克演习时,我鼓励她,她摇了摇头……

“三年高中,我们就一次机会来到这东方绿洲,真难得,怎么样,你负责我们班的摄影工作吧!

”我不经意地跟她提到。

“好啊”,这次,她很爽快地答应下来了!

于是,在军训三天,看见她穿梭在同学间那忙碌的身影,而同学们也总是好奇地围在她周围看那些照片,笑声不断地传开来,她是笑得最开心的那个!

“我们班要办一张电脑小报!

”我刚说出口,就有一位同学说:

“老师,我强烈向你推荐一个人!

”“谁?

”“祝春!

”“对的、对的、对的,她动作可快了,而且设计很漂亮!

”看到同学们争相恐后地赞赏她时,我心里很欣慰。

至少,她已经赢得了同学们认可!

“祝春,同学们都推荐你来为我们班来办小报呢!

”“啊”,她很惊讶,却又掩饰不住的开心。

“呵呵,看看,藏不住了吧,同学们都知道你很能干,他们就相信你啊!

”她应该心里甜滋滋的吧,我猜测,优秀的人需要别人的认可哦!

军训结束时,每个连队需要推荐三名优秀营员,我们连队,我毫不犹豫地推选了她。

当得知自己被评为“优秀营员”,我看到了她那一直有些郁郁寡欢的脸涨红了,浮现出一种满足欣慰的笑容。

“祝春非常有才艺,而且又吃苦耐劳,她用一颗美丽的心灵、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为我们留下了美好的时刻。

同学们,我们应该感谢她!

我们应该向她学习,而她呢,应该自信满满地来展现自己,来为班级服务!

现在,我的办公室经常有一个身影主动出入,携着满满的自信,不卑不亢地做着自己。

朋友,想必你已经知道是谁了吧?

对,就是那个找回自信的女孩!

案例评析:

对于如何重建社会转型期的学校德育,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而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这一理念,对我们无疑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教育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能激发教育效果的真正生成。

此次帮助祝春找回自信,亦让我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其一,德育宝贵时机蕴藏在学生经历经验和教训中,蕴藏在学生现实生活需要、生活态度、生活遭遇、生活方式、生活行为之中,蕴藏在爱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价值冲突中。

进入高中,祝春完全不同于初中的表现,引发了我对她的关注,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找到了祝春真正的原因所在——那便是在初中和高中的比较中,她丧失了信心,这是一切的根源,也是我教育的重要切入点。

其二,学生的生活世界是重要的德育资源,也是重要德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开掘学生道德品质生成和发展的源头活水。

正因为对祝春个人生活世界的了解和开发,我发现了她爱好并擅长摄影这一特征,借此,我引导她认识到了个人优秀所在,带着她一步步从失落走向自信。

其三,构建生活课堂,渗透生活德育,把学科教学生活化和德育生活化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形成以生活为基点的德育模式。

在对祝春的引导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便是那一堂班会课。

这节班会课其实是祝春个人生活的展示,利用多媒体之便,让她在向全班同学的展示中,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其他同学的认可中,她才能慢慢找回自信。

 

“拍马屁”,拍出千里之马

徐琼

“又是一名择校生!

”,瞟了一眼他的档案袋,新任班主任的我心里涌起了无尽的失望——真不幸运,班里有四名择校生了!

而他,分数最低!

也许,仅从中考录取分数来看,择校生的分数和正式录取分数只不过几分的差距,但是,我们老师都明白这几分其实是天壤之别。

基础薄弱不是择校生的差距,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才是真正的差距。

他们一般都是在学习态度上有偏差、行为习惯极不规范的一群!

而他,闻杰,档案袋上的照片看起来如此的稚嫩,大大的眼睛透着一种让老师都感到无助的呆滞……

“竟然是奉贤中学毕业的!

”再翻档案,我不禁感觉有几分亲切,但接踵而来的是更加担心。

就读奉贤中学,还没有考上本校高中,看来实属问题不小!

要知道在此届初中班中,考入奉贤中学的有50%啊,而分数不够的他肯定是班级的尾巴了。

尾巴学生是什么样的?

我不敢想象!

“班主任是潘贞华老师!

”潘老师是赫赫有名的班主任,哦,有门。

一谈到闻杰,潘老师就笑道:

“有他,就够了!

”资深班主任的这一句调侃,我心里凉了半截。

“他父母离婚,现在和母亲过,他和他爸一样,说一套做一套。

不过,他很聪明!

”绝望,班主任的克星便是说一套做一套的学生,主要靠语言艺术来教育的现在,我们最怕学生只说不做,这类学生没辙,麻烦!

绝望,老师最心痛的便是聪明但不肯学习的学生,是时只能扼腕而叹了!

潘老师都不能拯救,我又能奈何,新学期伊始,我抱定70%放弃的心态等着他的到来!

“拍”学生,马儿乐悠悠。

“老师,女生一号楼是那幢?

”“老师,饭卡的钱在哪儿加?

”“老师,书在体育馆领,体育馆在哪儿?

”……开学第一天,学生走进奉贤中学就像走进了迷宫,而第一次作为班主任站在讲台上的我也已经开始晕头转向。

“老师,我知道体育馆在哪儿,我带他们去领书!

”一个带着无尽兴奋的声音叫道!

是闻杰——他那双大而无神的眼睛我再熟悉不过了!

可是,此时却神采奕奕!

我吁了口气,有人和我分担一下了,太好了!

于是,那天,闻杰成了奉贤中学的向导,跑前跑后,不亦乐乎。

在晚自修的班主任讲话中,我不自觉地赞扬了他,乐于助人,关爱同学,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哦,他是热情纯真的!

在以后的集体活动中,总是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呵呵,我暗自庆幸,无意插柳柳成荫,拍了马屁,马儿乐悠悠了!

军训过后,课堂学习正式开始了,同学们踌躇满志,课上个个精神饱满,除了他,闻杰。

他总是在课堂上打瞌睡,精神萎靡不振,那双大眼睛总是难以睁开。

我心里暗暗叫苦,果真不出我所料。

 “闻杰,怎么课上精神这么差?

”他沉默不语。

“晚上睡得好么?

”他点点头。

“你在奉贤中学读了两年,应该不存在不适应的问题。

是身体不舒服吗?

”他摇摇头。

我心里窜起一股火来!

但脸上挂着职业微笑。

“闻杰,你以前的班主任潘老师特别关心你,她特地关照我要好好照顾你。

她说,你特别懂事,很聪明,数理化很突出,只是英语有欠缺。

你的英语老师我也找过了,她狠喜欢你,觉得你的英语肯定会在高中突飞猛进的。

在临近中考的时候,你特别努力,以你平时的水平,考进奉贤中学是轻而易举的,只是发挥不是最好。

你别放在心上,老师太希望你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打个翻身仗了!

”他抬起头,默默地听着。

“好吗?

我们一起努力!

”他用力点点头,我长吁了一口气。

“看你的行动了!

”我拍拍他的肩。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心里七上八下。

对于曾经经历失败、伤口还没有愈合的他,我真的不忍心再去责备他。

因为不忍,我拍马屁。

可是,自此之后,他上课精神越来越好,作业也越做越棒,在第一次月考中,他直窜到班级12名。

当然,他还是没有恒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不断地去提醒,几乎是天天。

“拍”家长,马儿加快跑。

第一次月考后,看着闻杰优秀的成绩,我拨通了他母亲的电话。

“闻杰妈妈吗?

我是他的班主任。

”我话还没讲完,他的母亲已经迫不及待地点数闻杰的种种不足,言语中是无尽的焦急。

我静静地听着,听她说闻杰是一个说得到做不到的孩子。

“其实,闻杰现在变了很多。

他这次考试已经跃居班级第12了,进步非常快。

他很聪明,学习非常主动。

开学的时候,他因为进来的分数低,所以有些不开心。

不过,后来我和他聊了聊,他答应我好好学习,是真的做到了。

他如果坚持下去,考交大一类的学校是没什么问题的。

他很听老师的话,我很喜欢他……”我强调得最多的是闻杰是一个言而有信的学生,说得到便做得到,虽然,我知道这是他的致命弱点。

“闻杰现在表现非常优秀,我一直在表扬他,希望他回家后,你也多多表扬他。

”我挂断了电话,真的寄希望他们母子能够互相欣赏。

闻杰父母离婚后,法院把他判给了父亲。

父亲是一个浪荡之人,母亲担心他不能抚养好闻杰,所以还是把闻杰带在了身边。

也许,她对闻杰希望太大,故而失望也很多,总是觉得闻杰有很多不足。

有时候,气急之下,就骂道:

“你和你爸一样,没人性!

”闻杰对此极为不满,“像爸爸”是一种耻辱。

周末返校,我再次找到闻杰,想聊一聊,看看他这个周末是否听到了我“贩”给他妈妈的表扬。

果真,他妈妈非常开心,大大赞扬了他。

而我再次巩固:

“闻杰,你有很多优点,需要进一步开发。

你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加油,老师绝对相信你!

”他看着我,用力地点着头,我看到了他大而无神眼睛中满着无尽的感激。

他更加成熟了。

下半学期他担任了寝室室长,在一次寝室卫生扣分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我勒令相关学生返回寝室。

而室长闻杰,主动返回寝室,和他们一起打扫。

他言语很少,默默地做着,忙前忙后,我突然一阵感动。

是的,这次不是拍马屁,他真的成熟了。

“拍朋友”,马儿跑千里。

“你们几个关系真是好啊,什么都在一起啊!

这种友谊挺难得的,你们一定要珍惜!

闻杰和班级几位同学关系非常好,在课外经常会走到一起。

但是,观察之后,我发现他们这几个朋友其实是因为爱好游戏而走到一起的,他们课外经常讨论的话题是游戏。

看来,这是一个并不健康的团体,而且,闻杰肯定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我听说他初中时就开始打游戏了。

怎么办呢?

一日,我把他们几个召集到一起。

“我看你们几个关系非常好,想和你们聊聊。

”他们非常警觉地看着我。

“我知道你们中的核心人物是闻杰,所以老师非常放心。

相信你们将会成为一个健康而又成绩非常棒的团体。

因为,我听闻杰以前的班主任说了,闻杰以前也是这样把几个朋友带着一起,勤奋好学,现在他们都在奉贤中学了。

只是闻杰失误了,离奉贤中学差一点点。

闻杰真是一个不错的孩子,我们老师都挺喜欢他的,觉得他如果认真学习的话,肯定会……”

在“真挚”而又“专注”地表扬中,我暗自观察着闻杰的脸色,看到了上面颇为丰富的内容,再看看他的朋友们,更是目不转睛地盯着他……

自此之后,我总是在他耳边嘱咐到:

“闻杰,好好做,朋友们都看着你啊!

”每次,总是看到他用力地点着头。

而更让我吃惊地是,他真的进步神速。

在这次学校评选校“优秀团员”的过程中,他竟然得到班级同学的一致认可,被推选为校“优秀团员”候选人。

案例评析:

寒假家访,闻杰家在邬桥,我大费周折地找到他们家。

他正和妈妈一起忙前忙后照顾着家里的一爿小店。

学期结束,在“我为家庭送温暖、添欢乐”活动中,他的记录非常质朴:

“烧饭、洗碗、洗衣服,帮妈妈做家务。

”我知道,他是真的做了。

而他妈妈的感想也很质朴:

“孩子温顺、和气、听话……”。

我知道,她真的很满足了。

而我也非常满足,马儿开始奔前程。

经过许多论者对新时期学校德育问题不同层面的讨论与研究,大家一致认为,现在的学校德育如果要取得真正的实效,应该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