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3545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河北衡水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本卷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以上因素促成中国古代出现

A.封邦建国B.宗法体系C.集体劳作D.中央集权

2、下图为《宋人画册》中的扇面画《耕获图》。

下列对该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出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B.体现出典型的小农经济生产特点

C.证实翻车的发明是在宋代D.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3、淸代《乐都风俗志》载:

宫前“东设芒神,西设春牛”。

礼毕散场之后,众人将春牛打碎,有鞭策老牛下地耕田的“催耕”之意,人们纷纷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之为吉祥的象征。

这反映出

A.养殖业得到重视B.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C.小农经济的形成D.生产方式影响习俗

4、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

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

A.“工商食官”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C.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5、秦汉时期,盐铁等官营手工业中劳动者的主要来源有:

官府奴婢、犯罪刑徒、官府征发的服役者以及有一定手艺的自由身份的工匠。

可见秦汉时期官营手工业

A.劳动力成本很低B.效率极其低下

C.产品与市场无关D.工艺水平不高

6、《管子》记载:

“今铁官之数曰:

一女必有一鍼(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小马车)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由此可知当时

A.各行业分工比较细致             B.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基本成熟

C.官营冶铁业较为发达             D.铁器在生产生活中地位重要

7、20世纪90年代初,江西新淦大洋洲商墓出土了480多件青铜工具,其中犁、铲、斧等11种青铜农具共有53件。

材料说明商代

A.中原农业发展迅速                                                 B.青铜铸造业较为发达

C.农业发展自成体系                                             D.青铜农具的广泛使用

8、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

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

同时,统治者却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

这表明

A.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B.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C.古代商业政策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D.重农抑商逐渐演变成重商主义政策

9、有学者指出:

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这种现象发生最可能的原因是

A.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改变农业生产方式B.通俗文化的盛行和平民识字率的提高

C.江南人口大量外迁导致性别比例失衡D.家庭棉纺织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10、据考证,从公元994年,成都的铁钱监铸钱就停止了,一直到公元1005年,成都没有再铸过钱,但成都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白银成为主流货币B.民间发行交子,对铁钱的依赖降低

C.铜钱取代铁钱D.经济萧条,对铁钱的需求减少

11、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

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物流通畅的草市

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工官监管的夜市

12、“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

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

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官方朝贡贸易体系的弊端B.对外贸易无利可图

C.“海禁”政策的恶果D.国家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13、下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A.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

B.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资企业

C.民族企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

D.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

14、有研究表明,在1842年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村领导城市。

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

1842年前后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经济结构的变动B.城市化水平提高

C.农村经济的凋敝D.城乡差距的扩大

15、“中国积弱由于患贫。

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

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

”基于这种认识,洋务派着手

A.创办军用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创办近代海军D.创办新式学校

16、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是地丁、钱漕、盐课等,其中地丁几占全部岁收的三分之二;鸦片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关税、厘金和官业收入几占岁入的一半。

通过鸦片战争前后财政收入的变化可以看出

A.西方列强的掠夺                                    B.财政收入的减少

C.自然经济的解体                                    D.中外贸易的扩大

17、《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主张: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

……(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

”下列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张謇反对重农抑商思想                                 B.张謇的主张反映“实业救国”思想

C.张謇创办保兴面粉厂是该主张的体现                 D.张謇已经找到强国的根本途径

18、1926年,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

这导致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

吴蕴初“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资本的严重阻碍                                   B.民族资本的竞争激烈

C.民国法制严重不健全                                D.商战思潮的影响深远

19、“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

”这场运动是指

A.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                                    B.1953年开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C.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D.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运动

20、下图中的历史信息体现的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是

A.新中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B.“大跃进”运动改变经济落后局面

C.“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                                 D.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企业活力增强

21、20世纪50年代至1978年,我国物价水平总体稳定,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

二十几年价格几乎没变。

出现上述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农轻重比例失调                                B.计划经济体制

C.人民消费水平低                              D.工农业生产落后

22、《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

“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

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23、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的文件中规定:

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集体所有的牲畜、家具,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有些生产大队,现在仍然作为基本核算单位,只要群众同意,就应该积极办好。

这一文件的主要精神

A.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B.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有利于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发展D.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24、“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

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但是,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

”材料旨在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不符合基本国情B.阻碍了农业现代化

C.不被民众认可D.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5、1987年1978年相比,国有企业留利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从3.7%上升到40%以上,扣除了各种税费后的实际留利仍为20%,到1987年,全国有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这突出反映了这个时期全国工业企业出现了

A.经营自主权变化B.经营规模变化

C.所有制结构变化D.管理方式变化

26、从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再到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县市。

这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

A.注重发展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B.遵循齐头并进全面开花的原则

C.重视边境与内地的协调性发展D.经历了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

27、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

这些文件的发布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B.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C.表明中国开始注重对外经济立法D.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的可信度

28、电视剧《霍元甲》展现了祖籍天津的武术家霍元甲(1861~1910)在上海租界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

当时,霍元甲可能见到的社会现象是

A.可知轮船招商局尚未创办B.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C.可知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D.公司职员坐公共汽车上班

29、“又是庚申(1920年)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

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

”诗句中这些习俗的变化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

A.民族解放的进展B.民主革命的成就

C.工业革命的启动D.启蒙运动的发展

30、民国时期《大公报》曾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

“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

”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西方法律逐渐影响中国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

C.大公报注重提供法律帮助D.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31、1905年至1936年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沪宁铁路、沪杭甬铁路以不到中国铁路总里程5%的路线长度,输送了占同时期全国铁路27.8%的流动人口,居全国之首。

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A.铁路运输扩大了人口流动规模B.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C.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日趋分离D.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32、世界第一条铁路出现于1825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出现于1876年;世界第一辆汽车出现于1885年,中国第一辆汽车出现于20世纪初;世界第一架飞机出现于1903年,中国第一架飞机出现于1909年。

从三种近代交通工具传入中国的时间间隔,我们可以看出

A.中国日益融入世界B.中国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C.中国近代经济不断发展D.近代交通工具受到国人欢迎

33、《申报》创办于1872年,由英商美查创办,开办之初,即反复申明其与《京报》的区别:

“新报是合朝野之新闻而详载之,京报仅有朝廷之事,而闾里之事不与。

”此后朝廷要员也曾在奏折中引用过《申报》文章。

这说明《申报》

A.是服务于外商意愿的经济类报纸      B.具有广开言路、沟通朝野的作用

C.是民办报纸,缺乏舆论监督作用      D.符合民众需求并且宣传民主思想

34、1998年,《时代》杂志预测:

大型购物中心将消亡!

杂志封面以黑体字告诉我们:

吻别你的mail:

网上购物更便宜、更快捷并更好。

”这说明互联网

A.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推动信息时代的到来

C.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D.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35、“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4倍……(在这场运动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

”材料所述的这场运动

A.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B.使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C.引起了欧洲阶级关系的变动D.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6、“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

国内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还促使他们纷纷组织起实力雄厚、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不再具有浓厚的行会传统和平均主义的特性新型的贸易公司。

”材料体现的是   

A. 新航路的开辟B. 工业革命的开始

C. 商业革命的开展D. 世界市场的形成

 37、当15-16世纪西、葡两国绕过好望角进行殖民侵略和瓜分时,英国将注意力集中在北路,企图从北方打开东方殖民贸易的大门。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英国是新航路的开辟国B.英国综合实力相对较弱

C.东方已被西、葡两国瓜分D.西葡两国共同对抗英国 

38、新航路开辟后,迅速崛起的阶级力量是

A.工商业资产阶级B.工此资产阶级

C.金融资产阶级D.封建地主阶级

39、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不同的别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下列与这两个别称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意大利、英国B.西班牙、荷兰C.西班牙、葡萄牙D.荷兰、英国

40、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在英国诸如茶叶这种原本供贵族消费的奢侈品逐渐平民化、大众化。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尊卑观念逐渐被平等观念所取代B.贵族式的绅士风度盛行

C.极力追捧东方的生活方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往来

41、下图体现工业革命机器发明的递进状态。

推动这种“递进状态”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科学理论的突破B.思想文化的进步

C.政府措施的激励D.市场需求的带动

42、19世纪中期,英国的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是美国的7倍,德国的8倍,法国的近10倍,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

这主要得益于

A.蒸汽机的使用B.电力的广泛使用

C.内燃机的使用D.核能的和平利用

43、《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

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

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

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

”材料反映了

 A.工业化限制了人们的自由B.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

C.工业化改变传统家庭结构D.机器主宰人们的社会生产

44、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被称为是18世纪的“双元革命”。

“双元革命”最大的综合效果是

A.启动了为现代社会勾画蓝图的思想运动

B.完成了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革

C.推动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现代化进程

D.承认和尊重了公民个人自由权利

45、下图反映的是世界五大主要工业经济体的经济发展(1820-1913年)。

据此可以推断出、

 A.美国已经成为世界霸主    B.世界市场不断走向成熟

 C. 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发展   D.主要大国不断走向对抗

46、1884年,美国芝加哥建成世界第一栋“摩天大楼”。

此后,高耸林立的大楼逐渐改变现代城市的面貌,成为二十世纪都会城市的重要景观。

“摩天大楼”大量出现,主要是由于

A.炼钢技术的改进B.化学工业的进步

C.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D.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47、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茶地进行的同时,美国许多大公公司纷纷成立工业研究实验室,其中通用公司、杜邦公司的实验室成为现代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典范。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A.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联系紧密B.当时美国科研开发力量最为雄厚

C.公司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D.国力强弱取决于现代科技的发展

48、“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它使美国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科技进步,电力和能源开发、材料和材料加工、通信和信息传递技术。

”下列成就中属于其表现的是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B.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C.爱迪生发明电灯D.西门子制造发电机

49、1863年,赫斯特染料厂总共只有5个工人,到1912年达到7700人,其中包括380名熟练的化学家和工程师;巴登笨胺和苏打厂,在1875年拥有工人885人,到1914年达到11000人,这些化学工厂后来成为整个工业帝国——“法本化学工业公司”的中心。

这一现象反映了德国

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B.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

C.科学推动了生产力发展D.化学工业成为支柱产业

50、早期殖民垄断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600年建立,于1874年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形成。

下列关于前后两种类型“垄断”的相同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A.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产物B.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了国家的对外殖民扩张D.促进了英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第II卷

本卷共包括51~53三道试题,共50分。

51、(14分)政府与经济关系的问题既是政治学,也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一向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

”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材料二把资本主义的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的,可以有两种政策,一种是没收,一种是赎买。

……民族资产阶级是我们的朋友,解放前同我们一起反帝反蒋,解放以后仍然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反对帝国主义,赞成土改、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

由于这个历史关系,对他们实行赎买政策,是合乎情理的……如果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统统没收过来,不光管不过来,还会引起资本家的抵制或破坏,势必造成停业或减产。

——彭真《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清政府经济立法的背景及其积极意义。

(10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的原因。

(4分)

52、(14分)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

……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

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

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

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

材料三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生育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8分)

53、(22分)整体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它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

……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

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

……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

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异同。

(6分)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1763年至1914年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根据所学知识,简述欧洲是如何成为全球主人的。

(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8分)

1-5DADBA6-10DBCDB11-15ACAAB16-20DBDBC

21-25BBCDD26-30DDBBD31-35DABCC36-40CBABD

41-45DABCC46-50AACAC

51、

(1)背景:

甲午战败,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利益;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民族企业纷纷兴建。

(4分)

意义:

突破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有利于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近代化;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经济利益。

(6分)

(2)民族资本家在民主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拥护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赎买可以提高民资资本家的积极性。

(4分)

52、

(1)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2分)

(2)经济基础:

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2分)

家庭关系:

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

(2分)

社会条件:

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

(4分,任答两点即可)

(3)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

(4分)

53、

(1)同:

都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人类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开始。

(2分)

异:

材料一认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总体上是有益的;材料二认为是有冲突的,而且欧洲人是占支配地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