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模拟岗作文教学思想及其作文教学体系特点概述.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0589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立模拟岗作文教学思想及其作文教学体系特点概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吴立模拟岗作文教学思想及其作文教学体系特点概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吴立模拟岗作文教学思想及其作文教学体系特点概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吴立模拟岗作文教学思想及其作文教学体系特点概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吴立模拟岗作文教学思想及其作文教学体系特点概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吴立模拟岗作文教学思想及其作文教学体系特点概述.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吴立模拟岗作文教学思想及其作文教学体系特点概述.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吴立模拟岗作文教学思想及其作文教学体系特点概述.doc

《吴立模拟岗作文教学思想及其作文教学体系特点概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立模拟岗作文教学思想及其作文教学体系特点概述.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吴立模拟岗作文教学思想及其作文教学体系特点概述.doc

吴立岗作文教学思想及其作文教学体系特点概述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王晓霞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吴立岗先生在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吸取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认真总结我国传统经验和新鲜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融会贯通的思索,终于在作文教改上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并在很长时期、很大范围内影响着我国的小学作文教学改革。

时至今日,吴立岗作文教学思想仍然富于新意,并对我国新世纪作文教学的改革继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吴立岗作文教学思想概述

综观吴立岗作文教学思想,可以“一个基础、两个有序、三个基点、四个设想”来加以概括。

1.一个基础,即活动心理学基础。

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列昂捷夫根据活动与意识相统一的原则创立了活动心理学理论,而吴立岗作文教学思想则是建立在活动心理学基础上之的。

吴立岗先生认为,分析学生的活动是作文教学研究的关键所在,因为社会的需要规定了小学生活动的内容,而作为主体的小学生是在活动中形成作文的动机、掌握作文的知识技能和发展多种心理能力的。

活动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源泉和动力,因此,应从活动心理学角度研究作文教学。

2.两个有序,即作文训练整体有序和作文教学过程有序。

吴立岗先生认为,要运用系统方法来研究小学作文教学,既要对作文能力各个组成部分的自身系统进行分析,又要对小学作文训练系列进行科学化的探索。

他强调,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应该实现“两个贯穿”:

一是贯穿在整个小学作文教学序列之中,即和各学段语言交际功能和思维能力的训练重点紧密结合;二是贯穿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即与命题、取材、指导、评价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

3.三个基点,即社会的需要、作文知识技能的逻辑体系和学生心理能力的发展规律。

吴立岗先生认为,这是小学作文教学必须把握的三个基点。

但是,在三个“基点”上不能走极端,必须以提高学生素质作文“着眼点”而取得平衡,必须以分析学生的活动作为“着手点”来探索科学的作文训练规律。

4.四个设想,即实现作文教学的交际工具性、创造性、整体性、合作性目标设想。

吴立岗先生借鉴前苏联小语教学实验研究的新成果,结合我国作文教学实际,提出了作文教学的四个目标设想:

一是交际工具性,即不是让学生为作文而作文,而是把作文放在一项特殊的交际活动中;二是创造性,即主要不是发展学生记忆性范文和观察图画、实物的能力,而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力;三是整体性,即不是只教学语言表达的个别技能,而是把产生思想内容和表达思想内容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四是合作性,即不是让学生单个地、孤独地写作文,而是实现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教学。

二.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体系特点

正是在上述作文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吴立岗先生构建起了他以儿童语言交际功能发展为主线的小学作文教学体系。

这个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根据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不断积累作文的思想内容。

吴立岗先生认为,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主要宜从事读、写、算的入门活动和游戏活动,也可从事简单劳动和人际交往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应主要发展初步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表现自己真情实感的语言功能;中年级(三、四年级)学生主宜从事比较系统的读、写、算活动以及一定的人际交往、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主要发展比较系统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表现真情实感的语言功能;高年级(五、六年级)学生除了系统学习书本知识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校外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应主要发展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

总之,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进行的各种活动,都是其作文思想内容的源泉。

2.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种不同的作文训练形式。

吴立岗先生认为,小学低年级要通过创造性的想象作文培养学生重现表象的技能;小学中年级要通过观察作文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小学高年级要通过实用性作文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技能。

3.把“从动机走向目的”作为作文训练的重要策略。

吴立岗先生认为,如果把习作目的变成习作动机,成天让学生进行单调的句子训练和片段训练,就会使学生感觉索然无味,甚至产生厌恶作文的心理。

反过来,如果从激发学生习作动机入手进行篇章训练,鼓励低、中年级学生写“放胆文”,让他们把文章写开,把思路写活,把笔头写顺,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习作兴趣,而到作文讲评时又以句子和段落训练为重点,学生就会感到这种训练很有必要,认为句子训练和段落训练对提高表达效果十分重要,一,就会努力达成习作目的。

这是他的“从动机走向目的”的作文训练策略。

这一策略遵循了他以发展儿童的语言交际功能为小学作文训练的主线,同时,在发展儿童语言交际功能的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知识技能的作文教学思想。

另外,吴立岗先生还确立了诸如要尽早实现说话训练向书面作文转化,要用心理能力的培养来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要通过课外阅读为作文训练提供智力背景,要创设师生合作的教学环境等作文训练策略,但“从动机走向目的”是小学作文训练中必须首先采取的一项策略。

4.把培育创造力作为作文训练的灵魂。

吴立岗先生认为,要根据创造力培育的要求,科学地确定小学作文教学序列,并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把握好小学作文中培育创造力的含义。

所谓创造力,它的最本质含义就是“新”,一般可以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的“新”是对人类社会来讲是新的,前所未有的,通常将这一层次的创造力称为“特殊才能的创造力”;第二层次的“新”是对社会某一群体来说是新的,而对于社会来说可能并没有新的含义,通常称之为“群体比较的创造力”;第三层次的“新”是对个人自己来说是新的,是前所未有的,通常称之为“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在一定条件下,这三个层次的创造力相互转化。

小学作文教学要培育的,主要指第三层次的创造力。

我们判断学生习作是否具有创造性,是以他个人或同龄儿童的经验和知识为依据的,只要能摆脱常规经验和现成答案的影响,独立体验,独立思考,表述自己独特感受和独特见解,这样的习作就算是具有创造性。

其次,确立好小学生创造力的核心要素。

吴立岗先生认为,这一核心要素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同时也要激发创造意识和逐步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如主动、好奇、自信心、独立性、变通性、独创性等。

再次,寻找发展小学生创造力的突破口。

当前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在作文命题上培育学生的创造力,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提倡写简单的研究性文章。

(2)在作文材料来源上培育学生的创造力,除了对现实的记实作文外还应将想象作文列入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3)在作文体裁上强调学生的创造力,要求不拘形式,淡化文体,灵活运用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的表现方法。

(4)在作文指导上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对作文的立意、构思、用词、造句等方面都要求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5)在作文评价上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并要求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关于习作教学的几个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立岗

一.关于习作教学序列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的习作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

现在教师们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落实这些要求,以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加强习作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对于习作教学是否按序进行并没有达成共识。

有人对自由习作使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叫做“你放手,他就飞”。

的确,教师不放手,学生的习作是“飞不起来的”,然而是不是教师一放手,学生的习作就一定能“飞”起来?

我看不见得。

要能真正“飞”起来,不仅要有“飞”的强烈愿望,还要具备“飞”起来的切实本领,即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就需要练好两个基本功:

一是搜集习作内容的基本功,主要是智力活动基本功;二是表达习作内容的基本功。

主要是用词、造句、构段和谋篇的基本功。

虽说习作内容很难有固定的序,但这两个基本功的训练皆有自己的序。

首先,必须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确定多学段的习作训练形式,以逐步培养学生智力活动的基本功。

具体说,低年级段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因此最佳习作训练形式不是复述,也不是看图写话和观察写话,而是想象性写话和童话体写话。

教师可着重安排系统的童话体写话训练,以培养学生有意地重现表象的技能,使学生的想象初步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中年级段是儿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最佳的习作形式是观察习作(素描)习作。

教师可着重安排对静物、小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对人物动作、对话、外貌以及事情发生变化的素描训练,以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使学生的观察初步具有目的性、条理性和精确性。

从高年级开始,学生的抽象概念思维进入“敏感期”,其习作训练形式应该从观察习作转向有明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习作。

教师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际交往的需要确定各种有趣的主题,让学生写目的明确的记叙文、简单的议论文和说明文、应用文及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技能,使学生的思维初步具有针对性、逻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其次,要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确定各学段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

我认为,低、中、高三个学段还是应分别侧重于句子训练、构段训练和谋篇训练。

一定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使这些基础训练项目少而精,有针对性。

课程标准主张淡化文体,但不是不要文体,记实作文的基础还是记叙文,因此,在高年级要理直气壮地抓好简短记叙文(以记“一件事”为主)的基本功训练。

万事万物皆有序,习作教学岂能无序!

当前既要抓好开放式的“自由作文”,也要抓好有指导的、按一定序列进行的“训练作文”。

两者之中应以后者为主,并做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关于在训练性作文教学序列中培养创造力的问题

小学低年级的习作教学要重点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因此这一学段是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段”。

为了更好地培养创造性想象的品质,想象性写话训练要避免随意性,加强计划性。

例如,上海江湾中心小学为二年级的童话体写话设计了18次训练内容,共有10种课型。

小学中年级的习作教学要重点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这一学段学生习作的主要形式是情境性观察习作,这种习作为创造性想象和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开始,教师可以在设计观察作文的内容时,故意安排一些可供想象的成分,激励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开展创造性想象活动。

如有位教师要求学生当堂描写“自己“正在批阅考卷”的情形。

她故意凝神看一份考卷,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然后鼓励学生就此展开各种联想。

结果,学生联想了惋惜、赞叹、感叹等多种心理活动。

经过几次类似的训练,学生就可以初步养成在观察过程中大胆想象的习惯。

接着,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观察同一事物,培养学生“同中求异”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在安排各类观察习作训练时,专门列入一项完全是虚构内容的“想象性描写”,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比如,在人物外貌素描中,让学生写《十五年后的同学》;在人物对话素描中,让学生写《宇宙里有高级生物吗》;在房间陈设素描中,让学生写《我理想中的校舍》……

小学高年级的习作教学要重点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这一学段学生习作的主要形式是具有明确交际目的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在这一学段,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形式确定一些带有综合性的教学主题,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在活动中自由撰写各类实用性的作文。

另一方面,教师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机确定单项的人际交往活动,让学生自由确定作文题目,自由构想作文内容,充分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立见解。

如请求别人做一件事,如《爸爸,请别再抽烟》、请求别人原谅一件事,如《老师,请你原谅我》请求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如《请听听我的心里话》等等。

实践证明,让学生写这类交际目的明确的作文,他们不仅兴趣浓厚,且构思新颖,充分发展了求异思维的能力。

三.关于素描作文教学法

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首先必须抓好小学中年级的习作训练,因为中年级是由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向命题作文过渡的阶段。

经调查发现,中年级学生习作主要毛病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

这是因为中年级的习作教学偏重记忆,忽视观察;偏重叙述,忽视描写;偏重篇章训练,忽视片段训练;命题大而空,忽视儿童的生活实际。

这就造成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薄弱,生活知识和常用词语贫乏。

根据美术教学经验,要画好人物或者环境,首先要通过对各个局部的素描来训练造型基础。

这种注重基本功的起步训练方法很值得习作教学借鉴。

小学习作教学中的素描训练,是以观察实物为途径,以片断和简短的篇章为形式,将描写和叙述结合起来反映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训练。

具体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1)它是一种在教室内或者校园内进行的观察作文,观察对象可以是各种静物、小动物、房间陈设,也可以是包括动作、神态、对话在内的师生简单的演示。

(2)它必须尽可能地把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带进教室,创设诱人的情境,激发儿童的写作动机,使儿童有话想说,有情想抒。

(3)它必须进行习作“双基”训练,帮助儿童循序渐进地积累各个局部的知识和词汇,扎扎实实地掌握段和篇的习作技能。

(4)它必须当堂作文、当堂讲评,培养学生独立写作、独立修改的能力和干净利落的文风,减轻师生负担。

我们编写出版的系统的小学中年级素描习作的教材,在上海和其他省市组织和指导了较大规模的教学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素描习作教学法不仅是一种习作教学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深刻的心理学内涵的教学理念。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传统的作文教学存在着语言脱离思维的重大弊病,“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别人的思想,却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所写的“是一些硬挤出来的、笨拙的、背诵下来的句子和词组,它们的意思连儿童本人也是模糊不清的”。

因此他主张一开始不让学生写记忆性命题作文,而是写观察作文,进行“实物写生”。

他认为,学生观察实物易于形成鲜明的表象,产生写作的激情,也有助于学生独立地思考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各人的思想不会雷同,他们的语言表达必定“带有深刻的个性”。

观察作文能使学生产生“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创造精神”,而此三者正是科学语文教学的“三根支柱”。

所以建议广大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语文教学思想,充分重视观察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