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0598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doc

《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doc

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六盘水市上版城市总体规划于2001年2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该规划较好地指导了六盘水市城市建设活动。

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六盘水市城市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

为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

  根据2005年贵州省建设厅同意开展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批复,特编制《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纲要》。

  第二条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五个统筹”

  强调“以人为本”

  坚持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

  第三条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分为两个层次:

近期2006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第四条 规划范围

为了合理引导六盘水市全市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

为六盘水市行政辖区范围,简称全市。

总面积991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

是城市总体规划重点控制的地区。

范围包括黄土坡办事处、荷城办事处、凤凰办事处、德坞办事处、老鹰山镇、大湾镇、月照乡、滥坝镇、董地乡、汪家寨镇、大河镇、比德乡、双嘎乡、纸厂乡和玉舍乡。

总面积为111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

规划范围为黄土坡办事处,荷城办事处,凤凰办事处,德坞办事处,月照乡,老鹰山镇,滥坝镇,董地乡及双嘎乡的部分地区。

总面积为293平方公里。

第五条规划修编重点

(一)调整生产力布局,科学引导全市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二)确定科学的城镇体系结构,推动市域城镇化进程

(三)明确空间管制范围,提出空间管制原则

(四)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合理的城市规模

(五)确定中心城区的空间布局型态及功能区划分,明确城市特色

(六)合理布局交通及基础设施,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体系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生产力布局

第六条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一)战略任务

1、利用城市区位、资源优势及便捷的交通条件,把六盘水中心城区建成贵州西部的中心城区市和攀西——六盘水资源综合开发区的重要增长极;

2、通过发展轴线经济,促进沿线城镇资源综合开发,提高全市城镇化水平和发展质量;

3、在中部城镇稀疏地区,集中培育具有一定优势条件的城镇,提升其在全市城镇体系中的级别,构建一定区域的增长点,带动广阔腹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为远景相对均衡、成熟的城镇体系创造条件;

4、继续稳定农业基础,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

5、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二)近期发展目标

1、基本建成重要的新型能源、原材料、煤化工基地;基本实现小康,步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建成和谐文明、现代开放的贵州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2、全市生产总值达5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调整为5:

63:

32,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900美元,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以上。

3、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50%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以上;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以上。

4、森林覆盖率达35%以上。

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基本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30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25平方米以上。

(三)远期发展目标

1、建成贵州西部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建成和谐文明、现代开放的中心城市,建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体系;经济、社会、环境更加和谐,城乡居民生活在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向更高的小康社会迈进。

2、全市生产总值达20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700美元,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以上。

3、继续巩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以上;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

4、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

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基本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35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30平方米以上。

第七条生产力布局总体框架

(一)产业发展布局目标

以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前提,以发挥最大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六盘水北部和南部经济集中区,促进资源输出向资源综合利用转变,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战略思路

1、大力发展能源、重化工产业

全力推进煤化工发展,做大做强冶金和建材工业,积极发展高载能产业。

2、积极培育后续产业

大力发展以玉米、马铃薯、生姜、核桃、茶叶、畜产品、中药材等为原料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在高载能产品的精深加工上取得新的突破;注重发展制造业;力争在新材料、信息产业、电子工业、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加快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鼓励产业集中发展。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重点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等新型服务业,建立健全城乡商品市场和商业网点,加快市中心城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积极培育旅游业,大力推进“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基础设施建设。

4、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大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鼓励和引导资源就地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三)生产力布局总体框架

1、发展布局模式选择

采用“点轴式”的基本模式,以城镇为节点、交通干线为轴,生产力沿轴线辐射展开。

2、生产力布局的总体构架

重点发展贵昆铁路、株六铁路复线、102省道、水安公路为主横轴和GZ65国道主干线、320国道作为次横轴的区域性两条轴线;水柏铁路、贵昆铁路盘西支线、216省道、水盘兴高速公路、南昆铁路威红线以及红果——威舍公路作为纵轴,形成“两横一纵”的市域开放式布局框架。

通过产业发展轴线将生产力布局影响向周边延伸,并促进省区间合作。

向西北延伸到威宁县、云南昭通地区,向东北延展到毕节地区的重要矿区——织纳煤田。

向东联接黔中经济区,向南进入南昆经济带和南、北盘江——红水河资源综合开发区。

第八条区域生产力布局

(一)重点发展南北重化工循环经济集中区

六盘水市境内重化工产业布局由南、北两大循环经济集中区、六大生态工业基地构成。

北部重化工循环经济集中区主要在钟山、水城、六枝境内布局;南部重化工循环经济集中区主要在盘县境内布局。

1、六盘水北部重化工循环经济集中区

重点发展黑塘煤磷电化高载能生态工业基地、老鹰山煤焦电化冶生态工业基地、发耳煤电气化生态工业基地。

2、六盘水南部重化工循环经济集中区

重点发展盘南煤电油气生态工业基地、盘东北煤电焦化生态工业基地、盘西煤磷气化生态工业基地等。

3、重点发展煤炭产业、电力产业、冶金产业、建材产业、煤化工产业和高载能产业;积极发展煤化工机械、矿山机械、机电产品及其它配套产业,积极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

(二)积极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及加工

依托红山轻工业区及六枝、盘县轻工业区,实施品牌战略。

引导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向专业化、基地化、产业化发展,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格局。

重点发展畜产品加工、马铃薯加工、富硒茶加工、中药材加工、蔬菜加工、经果林加工等。

鼓励和支持以六枝郎岱酱、岩脚醋、岩脚面等重点民间特色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九条人口与城镇化发展

到2010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320万人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在8.0‰以下。

城镇化水平达到35%以上,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人口达到110.0万人以上。

到2020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350.0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在6.0‰以内。

城镇化发展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水平达到48.5%左右,城镇人口达170万人左右。

第十条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培育发展中心城市进入大城市行列,加快中心城市的区域性职能发展;积极推进盘县红果、六枝平寨的城市建设,切实抓好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特色突出、产业优势明显的重点小城镇建设,到规划期末,形成规模等级适当、职能类型丰富、空间结构布局合理、环境质量优良的城镇体系骨架。

第十一条城镇发展目标

进一步打造“中国凉都”品牌,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增强辐射和带动能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支持红果、平寨向中等城市发展;建设一批有产业支撑、生活环境适宜、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加强城镇道路、供电、供水、供气、防洪、排污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市政公共设施建设。

提高绿化覆盖率、城镇供气普及率和垃圾污水处理率。

第十二条城镇体系规划

到2020年市域将形成1个市域中心城市(中心城区)、2个市域次中心城市(盘县红果中心城区、六枝特区平寨中心城)、21个中心镇、24个一般城镇(含独立工矿区)共同构成的城镇体系框架。

(一)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规划

到2020年,全市将形成80万人、20~30万人、1~10万人和<1万人的城镇规模序列。

(二)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规划市域城镇职能主要划分为工矿(A)、工贸(B)、交通(C)、旅游(D)、农副产品加工(E)等五大类;中心城区和两个市域次中心城市为综合型城镇;大湾、汪家寨、玉舍、比德等城镇作为中心城区的卫星城,以工矿职能及工贸型职能为主。

(三)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到规划期末(2020年),市域城镇形成以中心城区和县城为核心、以中心镇和其它建制镇为节点、以交通干线为纽带和轴线的空间布局格局。

充分突出和扶持钟山——平寨城镇带、钟山——红果城镇带、GZ65沿线城镇带发展。

加快培育和发展由中心城区和周围众多的卫星城共同构成的城镇协作发展区。

第十三条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一)适时调整乡镇行政区划,优化城镇体系布局格局。

按照城镇体系规划的框架,组织和开展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争取有条件的乡建制通过扩、并等形式,成为新的建制镇。

(二)大力发展卫星城,引导中心城区产业布局调整。

利用中心城区周围的矿区和城镇资源,大力发展城市型、城郊型产业,积极疏解和吸纳中心城区和沿海地区转移的重型化、高载能企业,形成卫星城产业集聚区域。

(三)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创新农村机制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第十四条区域空间管制规划

(一)空间管制目标

明确划定市域各级城乡空间管制分区,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强调保护,有序发展的原则,制定不同的城镇建设、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措施和策略,引导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各级城镇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空间管制分区

结合城镇体系发展要求、区域资源开发程度、生产力发展布局、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专项保护等情况,规划将六盘水市域划分为三类管制空间,分别进行管制。

1、禁止建设区(强制性管制地区)

包括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的核心保护区和保护对象,基本农田保护区,城镇水源地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景观区域,水域、河湖水库及其岸线保护区,北盘江沿岸生态屏障、三岔河沿岸生态建设区和生态敏感恢复区,黔中水利枢纽涉及保护范围,开发煤炭资源形成的地下采空区需要进行生态恢复的范围等。

2、限制建设区(指导性管制地区)

包括文物古迹及其景观建设保护区(紫线)、区域性绿地及城镇之间绿色禁建空间等。

3、适宜建设区(一般性管制地区)

包括重点城市(城镇)规划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以及生态防护区(黄线)等。

本纲要按上述分区对应分类管制强度为:

限制开发、有条件开发和鼓励开发三类。

(三)强制性管制地区空间管制

1、管制范围

全市区域绿地、区域水体、历史文化地区、耕地中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等为强制性管制地区,禁止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2、管制重点

重点加强生态环境、自然及人文资源、水环境的管制。

防止受到建设性破坏。

3、管制措施

通过划定各类管制区范围,制定各类管制范围的保护规划及相关行政各类措施等方式加以严格保护,禁止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四)指导性管制地区空间管制

1、管制范围

全市新兴产业聚集地区、区域性基础设施、重大交通枢纽地区为指导性管制地区。

2、管制重点

重点加强开发建设项目的选址许可管理,对工程涉及范围的功能、安全、生态、景观等方面的管制,实行有条件开发。

3、管制措施

市、区县人民政府分别为不同级别地区的管制主体。

实行分级审查项目选址意见书规划许可制度。

按照市、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要求和各城镇总体规划,市级及跨区域的建设项目、重大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等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管理。

其余建设项目由所在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管理。

(五)一般性管制地区空间管制

1、管制范围

各级城镇规划划定的城镇规划区范围,为一般性管制地区。

2、管制重点

重点加强城市饮水源保护区、城市公园绿地、历史文化地区的管制,禁止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合理确定城镇规划区建设用地标准,鼓励有序拓宽新区,适度改造旧区,合理利用用地空间。

3、管制措施

区、县人民政府为管制主体,禁止开发地区通过划定绿线、紫线、蓝线,依据《城市规划法》和相关法规实施管制;对鼓励开发地区,通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规划,实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制度进行管制。

第十五条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一)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在国家高速公路网、贵州省骨架公路网规划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六盘水市“十一五”公路网规划,建成一批二级辅助干道和市公路枢纽中心及一批城镇货场站;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乡乡通上等级公路、村村通油路;形成安全畅通的公路运输网络。

建成六盘水至沾益铁路复线,以六盘水客站换边、六盘水铁路货场为重点,配套完善六盘水铁路枢纽。

形成南下入海、北上入川、东进贵阳、西连云南的快速通道,巩固和提升六盘水在川滇黔桂“四省立交桥”的地位。

开工建设六盘水支线机场。

(二)公路网规划

1、骨架公路网

建设纳雍——水城——宣威高速公路;规划建设水城——盘县——兴义高速公路;规划建设水城——岩脚——六枝——安顺高速公路;配套完善水黄公路和镇胜公路盘县段设施;按二级公路标准规划建设水盘东线;规划建设柏果至火铺、红果至威舍、马场桥(阿嘎)至玉舍、英武至柏果、平寨经郎岱至毛口等二级公路。

力争开工建设大河经连山经南开至青林、水城至赫章、英武至响水、猴场至发耳等二级公路。

规划建设中心城市六盘水和次中心城市平寨、红果的二级公路网,强化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的交通联系。

2、其它公路建设

重点城镇之间通三级以上公路,其它乡镇之间基本上通四级以上公路,实现村村通油路;建设和不断完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和重点旅游度假区、旅游村寨的旅游公路,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三)铁路建设

建成六盘水至沾益铁路复线,配合做好南宁至昆明铁路复线建设工程工作;以六盘水客站换边、新建六盘水货场、南编组站扩建为重点,配套完善六盘水铁路枢纽;加快水城至攀枝花铁路建设的前期建设可行性研究工作;配合做好滇黔铁路二线的前期工作。

(四)机场建设

加快六盘水支线机场的前期工作,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

(五)水运

开发野钟经凉风洞至毛口的水运、旅游航道。

在毛口设水运码头。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十六条城市发展目标

把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建设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特色鲜明、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大城市。

第十七条规划策略

(一)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竞争力。

(二)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策略

合理布局交通设施,以交通为导向,支撑和引导新区的开发和建设。

(三)集中紧凑发展策略

城市用地要以紧凑的方式进行布局和发展。

通过相对集中的综合土地利用,增加土地利用效率,促使人口和经济的集中,提高城市运转效率。

(四)旧城更新与新区发展分类指导策略

保留城市发展文脉,推陈出新,旧城注入发展活力,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新区拓展适时启动,城市新区或组团建设必须达到一定规模。

城市空间发展应依托现有条件,根据优先顺序集中力量建设,避免全面铺开。

(五)组团发展,生态优先策略

在保持城市用地组团式发展的同时,严格控制非建设空间,保护好城市规划区内的森林、绿化等生态绿地。

严格控制城市用地无序蔓延。

第十八条城市性质

六盘水市是贵州西部大城市;西南、华南地区的新型能源、原材料和煤化工基地;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之一。

六盘水市中心城区是六盘水市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信息中心;全国重要的消夏避暑胜地。

第十九条城市规模

(一)中心城区人口规模

六盘水市中心市区人口发展规模为近期(2010年)50万人左右,远期(2020年)80万人左右。

(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06-2010年)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采用90平方米,中心城区总用地规模为45平方公里;

远期(2011-2020年)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采用95平方米,中心城区总用地规模为76平方公里。

第五章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

第二十条城市空间结构层次

城市规划区分为两个层次,即中心城区和外围组团。

中心城区为城市集中建设的区域,以城市环城高速路、结合镇一级行政区划及地形地貌划定,总面积约为293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以外的区域为组团发展区,面积81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卫星城,加快发展其它小城镇。

第二十一条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城市空间结构为“一城七片,组团式”布局。

“一城”即中心城区;“七片”即将中心城区分为七大片区:

钟山片区、石龙片区、柏杨坡片区、德坞片区、水月片区、双水片区和老鹰山片区;“组团式”是指城市有多个组团。

第二十二条中心城区功能分区

(一)德坞片区

总用地面积约为5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万人。

分为德坞和天生湖两个组团。

规划以生活居住、职业教育和旅游休闲为主。

(二)石龙片区

总用地面积约为39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万人。

分为石龙和朝阳两个组团。

是市级铁路货运交通枢纽,以教育科研、物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配套部分居住生活。

(三)水月片区

总用地面积约为3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1万人。

分为水钢组团和月照组团。

规划以工业、生活居住为主。

(四)钟山片区

总用地面积约为29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3万人。

分为黄土坡组团、荷城组团、松树坪组团、杨柳组团。

是市级行政办公中心、居住、商业、文化教育、娱乐中心和公路铁路客运交通枢纽。

(五)柏杨坡片区

总用地面积约为4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9万人。

分为石桥和红山两个组团。

以居住、研发、轻工、高新技术产业、物流、机械制造为主。

(六)双水片区

总用地面积约为3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人。

分为双水和以朵两个组团。

规划以居住生活、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行政办公、大型综合市场为主要功能。

(七)老鹰山片区

总用地面积约为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1万人。

是中心城区城市主要拓展方向,六盘水市重要的煤化工基地,主要功能为工业和仓储,配套生活居住及商业服务功能。

第二十三条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

城市规划区空间分为禁止建设区、控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各分区实施不同开发建设管治要求,指导城市开发建设。

(一)禁止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包括地质灾害极易发区和高易发区、河流水域、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保护区、文保单位的绝对保护区、国家或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国家级森林生态公园、坡度大于35度的山体等。

饮用水源保护区有:

梅花山水源保护区,主要涉及窑上、玉舍和龙贵地三座水库;白马洞水源保护区;阿勒河水源保护区。

国家级森林生态公园有玉舍国家森林公园。

禁止建设区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禁止任何与资源环境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行为。

(二)控制建设区

控制建设区包括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防护区、文保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国家或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非核心区、省级及省级以下森林公园及防护林、经济林和坡度在25-35度之间的山体等。

控制建设区多数是资源环境重点保护地或敏感区,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应尽可能避让。

对于与限制建设地区重叠的城镇建设区,应按照相关的保护要素提出具体建设限制标准,严格控制发展、严格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和补偿政策,达到相应的保护要求。

1、主要公路、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带不小于50米。

2、主要河道两侧防护带控制应符合有关规范和规划要求,城镇地段防护带不小于20米。

3、控制预留市政基础设施走廊用地。

4、水源地、雷达站、气象站、军事设施、微波站、微波通道、危险品等设施应按照有关规范和规划要求确定控制范围。

(三)适宜建设区

适宜建设区指禁止建设区、控制建设区以外的地区。

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建设行为须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的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满足各类保护区的标准要求。

第二十四条城市风貌设计

强化“一城七片、多中心组团式”的自然山地城市生态格局和形态,创造山、水、城、人和谐共生的生活意象,保持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山水相映,环境优美的高原山地型城市风貌,创造协调统一并独具山地城市景观的凉都特色。

第二十五条城市发展时序

(一)近期发展

完善钟山片区功能,加快发展德坞片区、石龙片区、水月片区、柏杨坡片区、双水片区,启动老鹰山片区的产业园建设。

(二)远期发展

完善德坞片区、石龙片区、水月片区、柏杨坡片区、双水片区,全面开发建设老鹰山片区。

第六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二十六条规划任务

(一)结合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公共设施按“市级——片区级——居住区级”三级配套设置,提升市级中心的区域辐射功能,完善片区级和社区级中心的服务功能。

特别要重视新拓展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做到与居住区建设基本同步。

(二)积极引导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

合理确定各类公共设施总量与分布,形成分工合理、功能明晰、有效服务的服务中心。

(三)重点建设市级公共中心,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培训、法律、税务、会计、咨询、设计等服务业,构筑第三产业服务体系。

(四)发展新型商贸流通业,全面推进物流业发展。

(五)满足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各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需要,为各级行政机关提供高效、完善的工作条件。

(六)加强社区建设。

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强化社区功能,完善便民服务,改善社区环境。

完善社区级各类配套设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发挥社区组织居民生活和基层管理服务的作用。

第二十七条规划指导思想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思想,建设全面、高效、便捷的公益性公共设施,确保新形势下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

(二)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更加注重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体现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满足“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

以人为本,健全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卫生等公益性公共设施。

第二十八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一)行政办公用地规划

现状六盘水市市级行政办公用地近期予以保留。

远期规划新的市级行政办公中心,规划在凤凰山脚下布置市级行政办公中心用地,保留现钟山区、双水新区区级行政办公用地,其余各组团相应布置少量行政办公用地。

(二)商贸设施规划

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分为市、片区(组团级)、社区三个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