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_3篇(共4页)24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105994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_3篇(共4页)24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学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_3篇(共4页)24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学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_3篇(共4页)24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学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_3篇(共4页)24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_3篇(共4页)2400字.docx

《数学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_3篇(共4页)24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_3篇(共4页)2400字.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_3篇(共4页)2400字.docx

数学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数学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篇1

  无论是已知圆柱底面半径和高,或是已知底面直径、周长和高求表面积都必须经过七步计算(注:

平方也算为一步)。

这么烦琐的计算,对于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且在列式中,还必须正确选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因此解答圆柱体的表面积其实是对学生综合应用所学面积公式的一大考验。

  为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我在学生初次接触圆柱体表面积一课时,将教学目标仅定位于能够掌握公式,并能正确求出圆柱体的表面积,而不涉及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即不教学例4),整节课重在夯实基础。

从列式情况来看,教学效果不错,可一到计算,问题还是频频凸显。

特别是有关于&;计算,学生一定要认真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结果,三位数乘三位数学生平时练习较少,所以极易计算出错。

在此,只有适当加大计算指导力度及练习密度,提升作业正确率。

  数学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篇2

  《圆柱的表面积》这节课是我从教以来上的第一节市级公开课,若干年后改用苏教版教材,又在市级六年级新教材培训时上了这节课。

&;圆柱的表面积&;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难点在于:

理解难,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探索侧面积的计算过程,有一个&;化曲为直&;的过程;易混淆,在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涉及到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以及圆的周长与面积等概念,学生容易混淆;计算难,无论是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中都涉及圆周率。

这学期再一次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我深入钻研教材,并对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整理,注重了知识的系统化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化曲为直沟通联系。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找一贴有商标纸的椰子汁罐,沿高剪开你有什么发现,然后给罐的上下底面剪两个底面给贴上。

课上由一张长方形纸卷成圆柱,平面到立体,而后由圆柱展开成一个长方形,立体到平面。

渗透了&;化直为曲&;&;化曲为直&;的思想。

学生碰到圆柱侧面积问题时自然能运用,交流时,说沿着侧面上的一条高剪开,把侧面展开,成为一个长方形。

让学生观察后说出:

展开后的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的关系。

两者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通过&;展&;、&;围&;的几次操作,让学生切实建立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二&;生活课堂&;建立表象

  本节课中,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同桌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圆柱体的侧面积就推导出来了。

创建&;生活课堂&;,就要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去&;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现。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创建&;生活课堂&;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的平台,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个性得以发展。

  数学课《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篇3

  复习开始前,我问&;同学们,老师今天把你们刚认识的新朋友带来了,你们猜,他是谁?

&;就在学生们的猜测下,我拿出了课前藏好的圆柱。

我继续发问&;你们认识它吗,是怎样认识的?

你们还想知道它的什么?

&;由此展开圆柱的表面展开图。

复习引入&;&;提出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导出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闯关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教学,以闯关的形式将课程分为三部分,以闯关成功奖励一节活动课为诱饵,激发学习兴趣。

第一关是侧面积的计算,探究新知时,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确圆柱侧面沿高打开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由此导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学生学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以后,设疑:

你会计算这圆柱的表面积吗?

(第二关开始)学生在充分练习铺垫的基础上,合理自然地就计算出了圆柱的表面积。

在练习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很自然地进行了&;进一法&;的教学。

第三关是练习阶段,以生活中的圆柱物体为例求出所需要的材料,要求学生说出要计算哪几个面,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

  三、把握重、难点,合理利用教材。

  &;圆柱表面积&;这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以及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题,但在教学中,我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将表面积的计算作为重点来教学,将用&;进一法&;取似值作为一个知识点。

在突破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个难点时,精心设疑:

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圆柱形纸筒进行实际操作,最后探究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学生学会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和侧面积以后,设疑:

你会计算这圆柱的表面积吗?

学生在充分练习铺垫的基础上,合理自然地就计算出了圆柱的表面积。

在练习表面积的实际应用时又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在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摸一摸,自己观察、发现,形成圆柱表面积的表象。

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之和。

教学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察、操作推导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俗话说:

听过了就忘记了,做过了就记住了。

学生亲身实践了,一定记忆深刻。

这样充分利用了学生现有的学具和准备的圆柱体实物,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观察,推导出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实践操作展示得不够。

在动手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大部分学生联系上节课的经验说出看法,而没有实际操作,我也没有让他们展示推导的过程,加深印象,只是让他们说一说,导致一部分学困生只能听听而已。

  二、学生对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不够熟练,所以,在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时显得费时费力;小组合作的初衷也是好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吸取教训,弥补自己的不足,用更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