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数学第九单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0708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数学第九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年级上数学第九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年级上数学第九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一年级上数学第九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一年级上数学第九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一年级上数学第九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一年级上数学第九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一年级上数学第九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一年级上数学第九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一年级上数学第九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一年级上数学第九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一年级上数学第九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数学第九单元.docx

《一年级上数学第九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数学第九单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上数学第九单元.docx

一年级上数学第九单元

九认识11-20各数

单元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直观地认识“十”、知道10个一是一个十;初步认识数位,知道个位、十位,会正确地读、写11-20各数,知道各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能正确口算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裁定估算意识,发展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认数的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喜欢数学的情感。

 

认识11-20各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并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掌握11-20各数读法。

教学难点:

    

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手指?

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齐答)这一小组的人数又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指名回答)除了5和6,你还认识哪些数?

(指名说一说)

2.提示课题:

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数,今天我们继续来认数。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

 

(一)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1.谈话:

我们已经学过的数中最大的数是几?

请同学们从准备的小棒中数出10根小棒,再把这些小棒捆成1捆。

2.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活动。

3.反馈:

指名让一位同学演示。

4.提问:

这1捆小棒是多少根?

(10根)对了,一根一根数,有10根,我们可以称作“10个一”(板书:

10个一)也就是“1个十”(在刚才的基础上继续板书:

是1个十)。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一般满了10根小棒就捆成1捆,表示1个十。

5.把“10个一是1个十”齐读两遍。

师:

这里“一”和“十”都是计数时常用的单位。

6.“1个十”在生活中应用很广。

比如我们去买铅笔,一般是几枝铅笔捆成1捆?

(指名回答)这1捆就是1个十,如果买10枝铅笔就不用一枝一枝地数了,拿出1捆就行。

像这样的例子你见到过吗?

(指名交流)

二、认识12。

1.谈话:

在课桌上摆12根小棒,怎样摆容易清楚地看出是12根?

请在课桌上摆一摆?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种摆法。

2.提问:

我们来数一数是不是12根。

1捆是10根,再加2根是12根。

这种摆法看得清楚吗?

3.小结。

三、继续认识11-20各数。

1.出示前3幅小棒图。

提问:

这里有三组小棒,每组各有多少根小棒呢?

谁来数一数?

指名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

11、13、18

交流数的方法:

你是怎样数的?

2.老师说小棒根数,学生摆,摆好后同桌互相检查。

3.提问:

19根后面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

20根又满一个十了,可以自怎样?

4.小结。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2。

出示第2题尺子图。

谈话:

看着尺子上的数从0数到20,数给同桌听。

提问:

小朋友,你发现尺子上的数越往右越怎么样?

2.完成想想做做3。

谈话:

刚才我们是从0数到20的,现在谁来从7数到17?

(指名数)再指名数:

从11数到20。

3.完成想想做做4。

出示草莓图。

谈话:

图上的草莓你看看比10多还是少?

请认为比10多的举手,认为比10少的举手。

那你估计一下是多少个?

(指名估计)在书上指着数一数,看看自己估得怎么样。

3.出示伞图。

谈话:

图上的伞估计一下,认为超过20的举手。

到底是几把呢?

请你指着数一数。

4.完成想想做做5。

出示第5题图。

提问:

图上画了什么?

图上标出的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你会读这些数吗?

读给同桌听听。

提问:

你在哪里见到过11-20这样的数?

5.完成想想做做6

谈话:

请在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用手捏一捏,再看看有多厚;重新数,数出20张纸,用手捏一捏,再看看有多厚。

两次的感觉一样吗?

有什么不同?

这说明20与10相比怎么样?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哪些数?

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对哪些学习内容感兴趣。

板书设计:

认识11-20各数

10个一是1个十

111420

2个十是20

教学反思:

 

数的组成、写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0个一是十,一个十是10个一和2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

2.会一个一个地数数,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写出20以内的数,说出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一”和“十”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练习数数。

(1)从4数到19。

(2)同桌互相当小老师,先从2到20顺数一遍,再倒数一遍。

(3)两个两个地数,从0数到20。

2.读一读。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11—20各数的组成。

(1)教师出示小棒,让学生读出来。

①1捆零1根。

 师问:

这里有几捆小棒?

几根小棒?

连起来,有几捆零几根小棒?

11里面有几个1捆?

几个1根?

我们说,1捆就是1个十,1根就是1个一,那么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②教师在11的后面再填上1根小棒。

问:

现在是多少?

有几捆零几根?

几个十?

几个一?

怎么读?

12的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③教师接着在后面再加上1根小棒。

问:

这是多少?

几捆零几根?

13的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④再加上1根小棒。

谁来直接读出这个数?

谁能直接说出来14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15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1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17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1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19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⑤数到20了,这里又凑满了10根小棒,又可以捆成一捆了,看一看,有几捆小棒?

这说明20里面有几个十?

2.教学数位表。

(1)出示数位表。

师:

同学们,这是数位表,数位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

(2)问:

13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有一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有3个一,我们就在个位上写3,读做十三。

问:

14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15应该怎么写?

为什么?

  16可以怎么写?

讨论:

20怎么写?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完成第1题。

(1)看着算珠图,先读出数。

(2)说说这个数的组成,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填写。

2.完成第2题。

(1)找学生示范,其他学生在书上完成。

(2)集体订正,将这些数字读出来。

3.完成第3题。

(1)先说说这些数的组成,再找学生到前面拨算珠。

(2)让学生在书上画出来,找学生上台演示。

(3)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数的组成、写数

十位个位

11

20

教学反思:

 

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儿歌。

1个十,1个一,合在一起是11;1个十,2个一,合在一起是12;1个十,3个一,合在一起是13;1个十,4个一,合在一起是14;1个十,5个一,合在一起是15;1个十,6个一,合在一起是16;1个十,7个一,合在一起是17;1个十,8个一,合在一起是18;1个十,9个一,合在一起是19;2个十,合在一起是20;

2.一图四式。

  ◆◆◆◆◆        ◆◆◆◆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题。

(1)教师出示图画。

问:

同学们,图上有什么?

有几个?

如果让你列出四道算式,你会吗?

先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商量。

(2)请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板书:

10+5=        15-5=

5+10=        15-10=

(3)请学生摆小棒,边摆边算,挑选自己喜欢的算式,算一算,等于几。

  问:

如果没有小棒,你该怎么想1加5等于15呢?

可以先小组讨论。

发表意见。

教师说明:

因为1个十5合在一起是15,所以10加5等于15。

(4)思考:

10加3等于多少?

为什么?

那么10加9呢?

(5)我们已经知道了10加5等于15,你能很快说出来5加10等于多少吗?

为什么?

同样道理,那么3加10等于多少呢?

9加10呢?

教师小结:

看来,十加几就等于使几,几加十也等于十几。

(6)那么15-5等于多少呢?

谁来用小棒摆一摆?

看来1捆零5根减去5根,就剩1捆,就是10。

讨论:

如果没有小棒,该怎么想15减5等于10?

如果是17-7呢?

18-8呢?

(7)小组讨论15-10等于多少,为什么?

17-10呢?

18-10呢?

小结:

看来十几减10就等于几。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教师出口算题,让学生直接说得数。

 10+6   13-3   4+10   18-8

 10+9   12-10  1+10   16-10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教师出示图画,让学生口头列出四道算式。

(2)在书上填写,集体订正。

3.完成第2题。

(1)教师让学生直接说得数。

提示:

为什么102和210都等于12呢?

12-2为什么等于10呢?

12-10为什么等于2呢?

(2)让学生把得数填写在书上。

(3)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哪些数?

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对哪些学习内容感兴趣。

板书设计:

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10+5=        15-5=

5+10=        15-10=

教学反思:

 

练习十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快速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0+6   13-3   14-10   410

 10+9   16-10  1+10    18-8

 17-7   14-10  9+10    10+5

 8+2+3    9+1+4   7+3-8

 11-1-5   17-7+6  18-10-4

二、进行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

(1)教师让学生直接说得数,和自己的同桌比赛,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2)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写得数。

2.完成第4题。

(1)教师让学生说说填写什么符号?

(2)问:

你怎么说的这么快?

有什么秘诀吗?

(3)介绍经验:

不用算,10加上4,肯定比10大。

(4)根据这个经验,请学生回答其他题目,看谁回答的又快又好?

(5)让学生根据这条经验,完成书上的题目。

3.完成第5题。

(1)教师读题目要求,让学生在书上完成。

(2)集体订正。

4.完成第6题。

(1)让学生在书上完成。

(2)将所填写的数读一读。

(3)集体订正。

5.完成第7题。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一个人心里先想好一个数,然后让其他四个小朋友猜,根据其他小朋友猜的情况,这个人进行说明。

如:

教师心里先想好一个数12,让学生猜,如果学生说10,教师要说“小了”,如果学生说16,教师要说“大了”,这样让学生慢慢猜到。

(2)可以首先师生之间进行游戏。

(3)小朋友之间游戏。

6.完成第8题。

(1)教师出示画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

(2)问:

哪两个队进行比赛?

各队各是多少分?

哪一队领先?

领先多少分?

你是怎么知道的?

(3)在书上填写。

7.完成第9题。

让学生直接说得数,再在书上填写得数。

8.完成第10题。

  这是一道开放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随便填写,只要学生填写的正确就可以了,不要求全部写出来。

三、布置作业:

把做错的习题改正。

板书设计:

练习十

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组成

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