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嘉义大学九十五学年度申请系所班组更名计画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8156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立嘉义大学九十五学年度申请系所班组更名计画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国立嘉义大学九十五学年度申请系所班组更名计画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国立嘉义大学九十五学年度申请系所班组更名计画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国立嘉义大学九十五学年度申请系所班组更名计画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国立嘉义大学九十五学年度申请系所班组更名计画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国立嘉义大学九十五学年度申请系所班组更名计画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国立嘉义大学九十五学年度申请系所班组更名计画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国立嘉义大学九十五学年度申请系所班组更名计画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国立嘉义大学九十五学年度申请系所班组更名计画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国立嘉义大学九十五学年度申请系所班组更名计画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国立嘉义大学九十五学年度申请系所班组更名计画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国立嘉义大学九十五学年度申请系所班组更名计画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国立嘉义大学九十五学年度申请系所班组更名计画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国立嘉义大学九十五学年度申请系所班组更名计画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国立嘉义大学九十五学年度申请系所班组更名计画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国立嘉义大学九十五学年度申请系所班组更名计画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国立嘉义大学九十五学年度申请系所班组更名计画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国立嘉义大学九十五学年度申请系所班组更名计画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国立嘉义大学九十五学年度申请系所班组更名计画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国立嘉义大学九十五学年度申请系所班组更名计画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立嘉义大学九十五学年度申请系所班组更名计画书.docx

《国立嘉义大学九十五学年度申请系所班组更名计画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立嘉义大学九十五学年度申请系所班组更名计画书.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立嘉义大学九十五学年度申请系所班组更名计画书.docx

国立嘉义大学九十五学年度申请系所班组更名计画书

國立嘉義大學九十五學年度申請系所班組更名計畫書

申請案名:

應用微生物學系更名

中文名稱:

微生物與免疫學系

英文名稱:

DepartmentofMicrobiology

andImmunology

授予學位名稱

學士

優先順序

第一優先

本校現有相關學門之系所(可支援系所)

應用微生物學系

生物藥學研究所碩士班

分子與生物化學系

生物科技研究所碩士班

國內設有本學系博(碩)士班相關系所學校

私立東吳大學微生物學系及研究所、國立中山大學生物學系及研究所、國立成功大學生物學系及研究所、國立師範大學生物學系及研究所、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及研究所、私立文化大學生物學系及研究所、私立東海大學生物學系及研究所、私立輔仁大學生物學系及研究所等

師資

1.現有專任師資:

13員(其中副教授資格以上者2員,具博士學位者:

13員。

2.擬聘專任師資:

1員(九十四學年度第一學期)

專業圖書

1.中文圖書:

2855冊,外文圖書:

650冊

2.中文期刊:

20種,外文期刊:

20種

3.擬增購圖書(期刊):

500冊(5種)

4.其他:

教學光碟及錄影帶:

350片

規劃之招生管道

自行招生

擬招生名額

五十名

填表人(及單位):

蔡竹固(應用微生物學系)電話:

05-2717830傳真:

05-2717831

填表日期:

94年1月22日修正

壹、申請理由(含該領域學術環境、社會人力需求關係)

1、微生物學(Microbiology)乃構築生物科學(Bioscience)中動物、植物、微生物(Microorganisms)等三大領域之主要科學,由於微生物體積小、生活史短,但具有完整生命現象之表現能力,尤其結構簡單,大多為單細胞,而且種類繁多,幾乎任何生命形態之表現皆可找到合適的微生物,作為探討的對象。

由於各種微生物皆有其特定但通常簡單之生活模式,且方便於實驗室操作,已成為研究發酵學、遺傳學、生物化學等之基本教材。

進階方面,亦與分子生物學(Molecularbiology)、遺傳工程(Geneticengineering)及基因重組技術(RecombinantDNAtechnology)等新興學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2、目前生物科技(Biotechnology)領域相關產業當中,大多以微生物的相關研究進展為基礎,尤其發酵量產及純化分離之發酵工業技術已發展成為生物科技的重要內容。

自行政院將生物技術列為八大重點科技之一後,相關之研究發展工作已於各大學及研究機構積極展開,且隨著科技之研究開發,其應用性亦更趨廣泛。

學術與產業機構的研究發展、製藥業與食品業的檢驗與生產、藥品與儀器之供應及售後服務、政府機關(衛生、環保、農業等)、教育事業單位與其他工商行業,皆需要微生物專業技術人員,是以,人才需求殷切實有賴積極設置相關領域之學系,培育符合生物科技發展之人力。

3、為配合本校生命科學院以「健康」為的發展主軸,朝「健康的身體」、「健康的生活」與「健康的環境」的方向發展,若能將「應用微生物學系」更名為「微生物與免疫學系」,更能符合本系之發展方向與重點在於結合醫藥微生物學、人體生理學、免疫學、應用微生物學與分子微生物學之技術,可使在微生物與免疫相關生物技術產業未來發展空間更為寬廣。

4、在嘉雲南地區有農業研究單位、試驗所、改良場、台糖公司、種苗公司、衛生機構、檢驗單位及其他公民營單位等,均需延用新進科技人員,預估未來就業市場對此類科技人才需求將更為殷切。

貳、本系(所)發展方向與重點

1、微生物與免疫學系(原名應用微生物學系)設立的目標,可分為教學、研究及服務三大部分。

教學方面在培養具備醫藥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應用微生物學背景專長之中高級人才。

設立細胞生物實驗室、微生物學實驗室、免疫學實驗室、基礎生物技術實驗室、進階生物技術實驗室,強化大學部學生修習實驗課程、專題討論、專題研究,訓練同學的科學寫作與報告(口頭發表、壁報發表)能力。

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前往醫藥微生物學相關機構實習,以增加現場工作經驗。

2、辦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九十二學年度補助「大學及技專校院辦理就業學(課)程」『醫學生物技術模組課程』,於本學系既有之課程為基礎,引進業界師資,輔導學生學習及思考方向。

本學程架構於本系(應用微生物學系)既有課程安排上,為落實理論之應用,特別針對業界需求,開設「生醫藥產業發展趨勢」、「生物技術及實驗」、「生物技術核心實驗」及「分子檢驗技術」共計十學分之課程,分別於大三、上下學期修習完畢。

本系學生透過本模組課程之學習,可於既有之課程外,提昇滿足未來就業市場之需求,有效提昇學生之就業機率。

並因本模組課程內容雖專精於生醫技術之應用,且涉及產業之發展,於課程中涵蓋產品之研發技術與市場開發,因此顯現多面想之學習議題,提供學生更多元化之思考方向,應可有效發揮學以致用之真諦。

3、微生物與免疫學系著重研究生能對生命科學有整體性之認識及了解,擁有分析及推理能力,善用人力與物力、妥善安排時間,具備純熟技術、能設計實驗,完成研究工作,並具有良好之書寫及語言溝通能力。

研究方面乃成立核心儀器室、細胞生理、免疫生理、醫藥微生物、分子微生物、微生物遺傳、環境微生物、天然物化學、藥物之生理活性、藥物之療效評估等研究室,選擇微生物學、生物藥學、免疫學內重要問題,以適當之技術及方法來加以研究,結合校內外研究伙伴,進行重點研究方向之發展。

此外,結合本系師生及學校資源,以專業的知識與技術,積極發展專業的社會服務工作。

4、為因應學術界及21世紀產業的發展趨勢,微生物與免疫學系以分子生物技術,結合微生物學、免疫學及人體生理學、生物藥學的師資與研究資源,從事食藥用微生物篩選及醱酵量產、藥物活性分析技術、分子檢驗技術、微生物分類鑑定、免疫調節研究、疫苗開發與評估、發炎機轉探討及天然物化學、藥物之生理活性、藥物之療效評估等其他具有前瞻性的研究並開發相關領域之教學、研究及服務工作。

5、微生物與免疫學系最低畢業總學分為128學分,校訂通識教育必修及必選科目30學分,專業必修科目53學分(含院訂必修科目2學分),專業選修科目45學分。

專業核心必修科目涵蓋生命科學概論、普通化學、普通化學實驗、醫用生物學、醫用生物學實驗、物理學、有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微生物學、微生物學實驗、醫用微生物學、醫用微生物學實驗、生物化學、生物化學實驗、病毒學、人體生理學、生理學實驗、生物醫藥產業趨勢、微生物遺傳學、微生物遺傳學實驗、分子生物學、免疫學、免疫學實驗、免疫調節、專題討論等素養。

6、配合申請新增設微生物與免疫學系碩士班開授之專業科目包括微生物學特論、生物技術研究法、環境微生物學特論、微生物生態學特論、微生物分子遺傳學、微生物產品特論、發酵生理與代謝工程、分子毒物學、病毒學特論、生化工程學、生質量產與純化技術、分子檢驗特論、機能性微生物應用與規範、經濟微生物育種技術、應用免疫學、臨床免疫學、細胞組織工程、細胞生物學、分子信號傳遞、分子生理、傳染流行病學、微生物基因體學特論、生物晶片、分子流行病學等。

微生物與免疫學系與微生物與免疫學研究所合一,師資及設備整合,資源共享之方向發展。

參、本系(所)之課程規劃(希能反應申請理由及發展方向重點;並條述課程結構、課程設計原則與特色)

一、微生物與免疫學系屬於基礎領域之學系,需負責開授生命科學院與農學院普通微生物學之課程,包括目前已有之應用微生物學系、分子與生物化學系師資專長包括發酵學、環境微生物學、工業微生物學、微生物遺傳學、細胞生理學、生理學、免疫學、醫藥用微生物學、臨床檢驗、病毒學等領域,擬於九十四學年度第一學期增聘免疫學相關專長師資一名,基於微生物與免疫學系與生物藥學研究所合一之原則,本學系師資已屬完備。

二、微生物與免疫學系之教學以教導醫藥微生物學、人體生理學、免疫學、應用微生物學與分子微生物學之技術專才為目的,提供社會發展及國家建設所需微生物與免疫學相關之醫療、保健、環境保護、發酵工業、生物技術及農學之分子微生物學技術與研究人才。

逐年減少必修課程,增加選修課程,輔導學生自入學起即做好修業課程之全期規劃,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進而能夠主動學習,做出正確的判斷。

依此課程架構,本系學生畢業後,即能勝任各相關產業實務工作,由於已奠定學理與技術之基礎,亦可繼續進入各研究所碩士班深造。

三、微生物與免疫學系最低畢業總學分為128學分,校訂通識教育必修及必選科目30學分,專業必修科目53學分(含院訂必修科目2學分),專業選修科目45學分。

專業核心必修科目涵蓋生命科學概論、普通化學、普通化學實驗、醫用生物學、醫用生物學實驗、物理學、有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微生物學、微生物學實驗、醫用微生物學、醫用微生物學實驗、生物化學、生物化學實驗、病毒學、人體生理學、生理學實驗、生物醫藥產業趨勢、微生物遺傳學、微生物遺傳學實驗、分子生物學、免疫學、免疫學實驗、免疫調節、專題討論等素養。

選修課程規劃為微生物與免疫領域:

工業微生物學、環境微生物學、微生物生態學、藥用微生物學、免疫應用技術、疾病免疫學、血液學、分子檢驗技術、臨床實驗診斷實習、臨床實驗診斷、臨床生物化學及實驗、寄生蟲學、流行病學、疾病與病毒、病原微生物學、應用微生物導論、生物科技新知、生物統計學。

生物技術領域:

生物技術法規、生物資訊、基礎生物技術及實習、進階生物技術實驗、遺傳學、核酸化學。

藥物活性分析領域:

天然活性物質、天然活性物質實驗、有機合成藥物及活性分析、病理學概論、生物醫學專論、細胞內訊息傳遞、生理學專論、神經科學概論、細胞組織培養技術及實驗、實驗動物學、細胞生物學及實驗、動物生理學及實驗、基礎醫學導論、微生物生理及醱酵製藥(含實驗)、藥理學。

1、

詳細課程規劃內容如下表:

必修課程

選修課程

課程名稱

學分數

授課年級

課程名稱

學分數

授課年級

生命科學概論

IntroductionofLifeScience

2

院訂必修(大一上或下)

應用微生物導論

IntroductionofAppliedMicrobiology

2

大一上

普通化學

GeneralChemistry

3

大一上

微積分Calculus

2

大一上

普通化學實驗

Laboratoryof

GeneralChemistry

1(3)

大一上

動物生理學AnimalPhysiology

2

大一下

生物學Biology

2

大一上

真菌學Mycology

2

大一下

生物學實驗

LaboratoryofBiology

1(3)

大一上

基礎醫學導論

IntroductionofMedicine

2

大一下

物理學

Physics

2

大一上

天然活性物質

BioactiveNaturalProducts

2

大二上

有機化學

OrganicChemistry

3

大一下

天然活性物質實驗LaboratoryofBioactiveNaturalProducts

1(3)

大二上

有機化學實驗

LaboratoryofOrganicChemistry

1(3)

大一下

遺傳學

Genetics

3

大二上

細菌學

Bacteriology

3

大一下

微生物與生物科技MicrobialBiotechnology

3

大二上

細菌學實驗

LaboratoryofBacteriology

1(3)

大一下

實驗動物學

AnimalPractice

2

大二上

醫用微生物學

MedicalMicrobiology

3

大二上

細胞組織培養技術CellCultureTechnique

2

大二下

醫用微生物學實驗

LaboratoryPracticeof

MedicalMicrobiology

1(3)

大二上

細胞組織培養技術實驗LaboratoryofCellCultureTechnique

1(3)

大二下

生物化學

Biochemistry

6

大二上、下

寄生蟲學

Parasitology

2

大二下

生物化學實驗

LaboratoryofBiochemistry

2(6)

大二上、下

基礎生物技術及實習BiotechnologyBasicTechniques

3(4)

大二下

病毒學

Virology

2

大二下

微生物生態學

MicrobialEcology

2

大二下

人體生理學

HumanPhysiology

2

大二下

臨床生物化學

ClinicalBiochemistry

2

大三上

生理學實驗

LaboratoryofPhysiology

1(3)

大二下

臨床生物化學實驗

Laboratorypracticeof

ClinicalBiochemistry

1(3)

大三上

微生物遺傳學

MicrobialGenetics

3

大二下

臨床實驗診斷(上)ClinicalDiagnosis(Ⅰ)

2

大三上

微生物遺傳學實驗

LaboratoryofMicrobialGenetics

1(3)

大二下

臨床實驗診斷實習(上)LaboratoryofClinicalDiagnosis(Ⅰ)

1

(2)

大三上

分子生物學MolecularBiology

3

大三上

疾病與病毒Diseaseandvirus

2

大三上

免疫學

Immunology

3

大三上

生物統計學

Biostatics

2

大三上

免疫學實驗

Laboratoryof

Immunology

1(3)

大三上

生物醫藥產業趨勢TrendsinBiomedicalIndustry

3

大三上

細胞生物學

CellBiology

2

大三下

微生物生理及醱酵製藥(含實驗)MicrobialPhysiologyandFermentationinPharmaceuticalManufacture

3(4)

大三下

細胞生物學實驗

LaboratoryPracticeof

CellBiology

1(3)

大三下

臨床實驗診斷(下)ClinicalDiagnosis(Ⅱ)

2

大三下

免疫調節

Immunomodulation

3

大三下

臨床實驗診斷實習(下)LaboratoryofClinicalDiagnosis(Ⅱ)

1

(2)

大三下

專題討論

Seminar

2(6)

大四上、下

進階生物技術及實習CoreCourseofBiotechnology

3(4)

大三下

分子檢驗技術MolecularDiagnostics

3

大三下

藥用微生物學PharmaceuticalMicrobiology

2

大三下

疫苗技術VaccineTechnology

2

大三下

疾病與免疫DiseaseandImmunity

3

大三下

藥理學Pharmacology

2

大三下

生命科學專題研究ResearchPractice

2(6)

大四上、下

生理學專論SpecialTopiconPhysiology

2

大四上

生物資訊

Bioinformatics

2

大四上

細胞內訊息傳遞IntracellularSignalTransduction

2

大四上

血液學

Haematology

2

大四上

有機合成藥物及活性分析(含實習)OrganicSynthesisPharmaceuticalsandBioassay

3(4)

大四下

微生物與免疫學問題導向教學

Problem-basedLearninginMicrobiologyandImmunology

2

大四下

癌症與免疫

TumorandImmunity

2

大四下

分子醫學

MolecularMedicine

2

大四下

工業微生物學IndustrialMicrobiology

2

環境微生物學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

2

病理學概論PrincipleofPathology

2

微生物多樣性(MicrobialBiodiversity)

2

神經科學概論IntroductionofNeuroscience

2

流行病學

Epidemiology

2

生物技術法規BiotechnologyRules

2

儀器分析

InstrumentalAnalysis

2

合計:

53學分

一上:

11

一下:

6

二上:

8

二下:

12

三上:

8

三下:

6

四上:

1

四下:

1

合計:

45學分

說明:

必修53學分,選修68學分(依專業選修45學分×1.5倍計),其他可開授之選修課程22學分(依專業選修45學分×0.5倍計)

一上:

4

一下:

6

二上:

11

二下:

10

三上:

13

三下:

21

四上:

9

四下:

9

*選修課程名稱,得因專業領域發展或教師陣容改變時作局部異動。

注意事項:

1.超修之通識教育學分不得計入畢業學分。

2.學生放棄教育學程,其已修得之教育學程,不得計入畢業學分。

3.學生選修大二軍訓或大三、大四體育課程,不得計入畢業學分。

肆、師資現況及擬聘師資規劃:

1、原有系、所(微生物與免疫學系)專任師資13員,其中副教授以上者2員,具博士學位者13員;兼任師資5員。

2、擬增聘專任師資1員,其中副教授以上者員,具博士學位者1員;兼任師資員,具博士學位者1員。

3、擬增聘師資之結構、學術背景及其專長。

擬增聘師資之結構九十四學年度增聘免疫學專任師資計一名。

增聘之途徑與規劃詳如下表:

專兼任

職稱

學位

擬聘師資專長

學術條件

擬開授課程

延聘途徑與來源

有否接洽人選

專任

助理教授以上

博士

免疫學

具兩年以上之資歷者優先

教師甄選公告

94學年度第1學期

五、現有專任師資名冊(如屬無原系、所之申請案可免填)

職 稱

姓名

最高學歷

專 長

開課名稱

申請增設碩、博士班

需附三年論著目錄

備註

教授

蔡竹固

台灣大學博士

植物微生物學、微生物生態

微生物學、植物健康管理、微生物生態

共6篇(如附件著作目錄)

生物科技研究所應用微生物組專任教師

副教授

陳瑞祥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博士

分子生物技術、微生物遺傳

分子生物技術、微生物遺傳

共3篇(如附件著作目錄)

生物科技研究所應用微生物組專任教師

助理教授

翁炳孫

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

動脈硬化形成之分子機轉、抗發炎作用之基因轉錄調控及生物訊息傳遞

醫用生物學、生物技術概論、人體生理學、細胞生物學、分子信號傳遞

共4篇(如附件著作目錄)

應用微生物學系專任教師

助理教授

謝佳雯

日本國立東京大學農學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

醫藥用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遺傳工程學、醱酵學

生物科技產業導論、分子生物學、微生物遺傳學、生物醫藥產業趨勢

共2篇(如附件著作目錄)

應用微生物學系專任教師

助理教授

翁博群

美國維吉尼亞理工暨州立大學農學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

營養免疫調節、動物免疫生理、細胞再生、動物模式應用

生命科學概論、免疫學、細胞組織培養技術、應用免疫學

共3篇(如附件著作目錄)

應用微生物學系專任教師

助理教授

黃襟錦

台灣大學微生物學研究所博士

分子生物學、單株抗體製備、基因剔除鼠、血液凝固

生物科技新知、臨床實驗診斷、病原微生物學、臨床生物化學

共4篇(如附件著作目錄)

應用微生物學系專任教師

助理教授

邱賢松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博士

蟲媒病毒

醫用微生物學、病毒學、感染疾病

共4篇(如附件著作目錄)

應用微生物學系專任教師

助理教授

朱紀實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植物遺傳育種博士

微生物基因體學、微生物抗藥性及抗藥基因

病原微生物學、微生物基因體學

共13篇(如附件著作目錄)

應用微生物學系專任教師

助理教授

陳立耿

台北醫學院藥學研究所生藥學組藥學博士

天然物化學、生藥學、中藥品質管制、儀器分析

天然活性物質、天然活性物質實驗、儀器分析

共10篇(如附件著作目錄)

生物藥學所專任教師

助理教授

劉怡文

成功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博士

CellularSignalTransduction、GeneExpressionRegulation

藥理學、儀器分析

共1篇(如附件著作目錄)

生物藥學所專任教師

助理教授

吳進益

台灣大學化學研究所博士

藥物合成、有機化學、藥物光譜分析

天然活性物質、天然活性物質實驗、儀器分析

共6篇(如附件著作目錄)

生物藥學所專任教師

蔡竹固教授著作目錄

1.蔡竹固、陳瑞祥、林宜螢、黃郁芬。

2000。

本省黑點根腐病菌三菌株的毒性差異及菌株與洋香瓜品種對發病的交感作用。

嘉義大學學報69:

81-92。

2.Tsay,J.G.,Lee,M.J.,andChen,R.S.2001.EvaluationofBeauveriabassianaforcontrollingcasuarinatussockmoth(LymantriaxylinaSwinhoe)incasuarinaplantations.TaiwanJ.For.Sci.16(4):

201-207.

3.Chen,R.S.,Tsay,J.G.,Huang,Y.F.,andChiou,R.Y.Y.2002.Polymerasechainreaction-mediatedcharacterizationofmoldsbelongingtoAspergillusflavusgroupanddetectionofAspergillusparasiticusinpeanutkernelsbyamultiplexpolymerasechainreaction.J.FoodProt.65:

840-844.(SCI)

4.謝文蘋、陳瑞祥、岳慶熙、蔡竹固。

2004。

利用聚合酵素鏈鎖反應分析非洲菊花色基因之表現。

中華農學會報5

(1):

42-52.

5.Lai,P.S.,Lien,T.J.,Chen,R.S.,andTsay,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