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8509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x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院(系)名称: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名称: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学生姓名:

陈于龙

指导教师:

耿红副教授

 

二○一一年二月

 

郑重申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

陈于龙日期:

2011.2

 

BACHELOR'SDEGREETHESIS

OFWUHANUNIVERSITY

 

StudyontheEvaluationoftheLandIntensiveUtilizationoftheDevelopmentZone

 

College:

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science

Subject:

Landresourcesmanagement

Name:

chenyulong

Director:

GenghongAssociateprofessor

 

February2011

摘要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息息相关,阐述土地利用中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对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理该与方法在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评价,剖析我国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是人类懒以生存的环境,是一切生产生活活动的载体,土地利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管理和评价也越来越重要,人类逐渐认识到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作用,也更重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逐渐加快,在对环境管理过程中环境的土地利用规划作为配置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息息相关。

关键词:

土地利用;环境;评价。

规划

 

ABSTRACT

Closelyrelatedtotheecologicalenvironmentprotectionandconstructionoflanduse,explaintheimportanceof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inlanduse,toactassuchandmethodofecologicalprotectionandconstructionin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landapplicationsforanalysisandevaluation,analysisofproblemsexistingin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oflanduseinChina.Landishumanlazytosurvivalofenvironment,isallproductionlifeactivitiesofcarrier,landusingprocessintheonenvironmentproducedofeffectincreasinglylarge,inconstructionharmonioussocialprocessintheonenvironmentofprotectionmanagementandevaluationalsoincreasinglyimportant,humangraduallyawarenesstohasenvironmentonproductionlifeofrole,alsomoreattentionenvironmentonhumanactivitiesofeffect,becausepopulationoffastgrowth,ecologicalenvironmentdeteriorationoftrendgraduallyspeedup,inonenvironmentmanagementprocessintheenvironmentoflandusingplanningasconfigurationandreasonableusinglandresourcesofimportantmeans,andecological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constructioniscloselyrelatedto.Keywords:

landuseenvironmentevaluation

 

第一章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7

1.1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有着深远的背景影响…………………………7

1.2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8

1.3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的目的……………………9

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10

2.1压力-状态-响应方法…………………………………………10

2.2生态服务价值方法………………………………………11

第三章案例应用……………………………………………………………………13

3.1生态保护与土地退化防治…………………………………………………14

3.2耕地资源保护………………………………………………………………15

3.3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影响……………………………………………………15

3.4耕地占补平衡的生态风险…………………………………………………16

3.5规划的合理性分析与结论…………………………………………………16

第四章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议…………………………………16

4.1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效应的研究需要加强……………………………16

4.2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待完善………………………….……16

4.3对有关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研究非常少……………17

讨论与结论…………………………………………………………………………18

参考文献………………………………………………………………………………………18

 

第一章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却面临着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贫瘠化加剧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生态环境总体上呈恶化趋势是由于我国过去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淡薄。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统领,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的计划和安排。

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组织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是实现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区域土地利用进行总体规划、引导、调控和管理的重要手段。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环境导向性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评价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评价与规划过程的紧密结合,即两者要同步进行、滚动发展、互为反馈。

这样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计过程中,通过研究规划对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研究环境的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土地利用的规模、空间布局等方面的战略关系。

并分析预测规划实施后产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规划实施后会产生的不良环境后果。

可见,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应将规划对象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环境生态系统,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协调的统领能力,保证自然、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的再组织和再优化过程。

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实施,必然会打破区域内土地资源的原位状态,对区域内的水资源、土壤、植被、生物等环境要素产生许多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从而使得土地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产生正向的或负面的环境效应。

为了预防有缺陷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迫切需要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对规划区与土地利用有关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研究,为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和土地利用分区布局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促进地区土地资源持续、协调的利用

1.1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有着深远的背景影响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种综合性的用地规划,涵盖各业用地,是合理配置和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息息相关。

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可能会引发消极的环境影响,如陡坡地开垦可引发或加剧水土流失,从而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围湖造田缩小湖面面积会增加洪涝灾害发生机率和程度。

对某些水面、荒草地的开垦会破坏湿地或野生动物栖息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

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城镇用地、耕地和园地面积的增加,导致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激增,加速了水资源的耗竭。

非农建设会导致高质量农地的损失。

大面积的城市化可能会降低景观的异质化程度,降低景观的抗干扰能力。

而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会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如土地整理复垦可以增加农地数量,提高植被覆盖率,从而改善生态环境。

增加生态建设用地的供应,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等。

1.2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通过把环境的考虑纳入到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去,建立一种环境、经济和社会综合的决策机制。

由于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及规划成果集中反映在规划方案里面,所以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对象主要是几个拟定的规划方案。

评价的最终目的为筛选出不符合环境目标的方案,确认符合环境目标和规划的推荐方案及替代方案。

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进一步完善规划方案。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在规划方案的形成阶段就参与其中,以便及早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角度出发,分析规划方案可能引起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改善规划方案。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着眼点不在于规划实施后减缓不利环境影响,而是从源头上尽量减少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全面考虑土地利用和环境的关系以及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土地利用规划涵盖各业用地,是配置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它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息息相关。

因此,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从规划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整体角度出发,同时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考虑诸多建设工程的协同效应和累计效应,统筹规划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全面考虑替代方案。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在对规划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环境目标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规划方案的潜在影响,评价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拟定替代方案,并提出消除、减缓不利环境影响的措施。

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改善、协调、预防和减缓生态环境问题为目标,提出一系列考虑充分、全面的规划方案建议,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的产生。

1.3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1)对环境影响预测和环保设计成果进行验证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计成果是在工程建设前,在调查研究、分析预测的基础上提出的。

预测方法是否合理,参数选用是否恰当,结论是否正确,需要工程运行实践进行检验。

通过环境影响后评价,将实际发生的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成果相对照,可以验证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评价结论的正确性。

(2)为进一步加强工程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工程工程建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工程工程引起的环境影响逐渐表现出来,环境影响后评价可以通过调查工程建设后环境变化情况,分析环境变化趋势,找出工程实际存在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因素,提出进一步发挥工程的有利影响和减小不利影响的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工程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为其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计提供借鉴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还很不完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有的还难以定量。

通过环境影响后评价,可以探索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使预测方法更为合理,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实际。

环境影响后评价成果,还可为同类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计提供借鉴。

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评价方法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评价对象(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的性质。

其中对环境的界定是关键,国内目前对环境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即广义的土地。

广义的“环境”包括第一环境即自然环境(自然资源、自然条件),第二环境即被人类活动改变了的自然环境(如人工林、被污染的大气等),第三环境即人工建造的房屋道路、基础设施等,第四环境即由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构成的社会环境。

国际上的SEA评价主要指广义的环境,而从中国目前土地利用规划所处的发展阶段而言,应将环境界定为广义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环境。

另外,评价方法的选择和SEA方法相一致而与EIA方法有所不同。

战略性的环评在以下方面与工程环评有所不同。

首先是战略性(长期性),其次是连续性导致的累积性,第三是信息范围广,不确定性强,从而决定了SEA与工程环境影响评价(EIA)在方法上的不同。

当前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主流学派有两种,一种称政策和规划派,是在战略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环评与政策或规划同时进行,以英国、瑞典和澳大利亚为代表;另一种称为工程环境影响派,是在EIA实践基础上发展的,将EIA的方法应用于SEA,以美国、荷兰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等为代表。

考虑到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具有广泛性,一些相关的方法比如可持续发展分析(SA)、战略环境分析(SEAN)、国家环境分析CEA等都与SEA的方法相关,因此,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通常被认为是一个方法集。

在具体的应用中,通常是利用现有的方法,结合评价问题的需求,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

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d,PSR)的概念模型方法以及生态服务价值的方法因其特有的逻辑性或综合性可以适应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可以作为土地利用规划环评方法的尝试。

2.1压力-状态-响应方法

“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最早是由经济合作组织为了评价世界环境状况而提出的评价模式,其基本思路是人类活动给环境和自然资源施加压力,结果改变了环境质量与自然资源质量;社会通过环境、经济、土地等政策、决策或管理措施对这些变化发生响应,缓解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维持环境健康。

基于PSR框架的指标体系其核心思想就是要通过“压力+状态+响应”这样一个反映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因果关系的框架,将指标纳入土地管理、规划、决策以及政策制定的时间中,因此,适合于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其中压力指标就是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资源施加的压力,包括正向的和负向的,压力之下的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产生变化;状态指标指的是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其时间变化,土地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反馈,通过其状态变化来影响社会经济;响应指标就是对土地压力、土地质量状态及其变化作出的反应,包括用途管制规则、管理与技术改进、科技进步等,是对土地利用的调控。

三者之间的关系见图1。

2.2生态服务价值方法

土地作为各种陆地生态系统的总称8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引起各类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以及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

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导致自然生态系统面积在土地利用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而人工系统中工矿、交通和建设用地面积比重却不断上升。

自然环境的恶化制约了经济发展!

造成经济生态双重滞后的局面。

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核算!

可以定量化表示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影响土地利用来影响生态环境,所以对包括森林、草地和耕地在内的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会产生影响,因此,采用生态功能价值方法来度量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可行的。

通过计算不同年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找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从而确定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影响土地利用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图1“压力"状态"响应”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压力"状态"响应以及生态价值服务方法是具有普适性的两种方法。

依据不同空间层次、地域的特点,可以发展不同的方法。

较低层次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也可以尝试借鉴工程环评的一些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公众参与法也是普遍适用的方法。

此外,一些定性的专家判断法同样值得应用。

地震参数

第三章 案例应用

  鉴于新一轮规划方案还在编制阶段,本文选择《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规划纲

要》作为案例,以1996年为基准对比年,根据上述方法和指标对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进

行了分析评价,其主要结果见表1。

吕昌河等: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与案例 253

表1 《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生态与环境影响评价结果

Tab11 Theestimatedenvironmentalandecologicaleffectsofimplementationofthe

NationalIntegratedLandUsePlanningof1997~2010

评价指标1996年2010年绝对变化量指数值%

1生态保护

生态服务功能(亿元)43440.144475.61035.52.38

自然保护区面积(%)8.1014.516.4179.21

自然景观(万hm2)78107.077872.4-234.6-0.30

2土地退化防治

边际土地退耕面积(万hm2)1430.4893.4-537.1-37.55

退化土地面积(万hm2)69267.462296.3-6971.1-10.06

3耕地资源保障

人均基本农田(hm2)0.0890.079-0.01-11.19

标准耕地面积(hm2)13004.013079.575.50.58

4建设用地增长与影响

人居建设用地(m2)288.1280.6-7.5-2.59

建设用地对GDP的弹性系数0.120.088-0.04-28.8

建设用地对人口的弹性系数1.000.778-0.21-21.4

建设占用耕地(%)65.057.7-7.29-11.2

注:

1)1996~2004年平均值。

2)估算值。

3)1996~2010年均值。

因数据不足,耕地占补平衡的生态风险未做计算。

3.1 生态保护与土地退化防治

  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对我国的生态安全的影响总体是正面的。

从表1的结果看,按规划方案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到2010年我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将有大幅度的提高,较1996年提高近80%,而边际耕地和土地退化面积将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如陡坡耕地的比重预计将减少近40%,土地退化面积下降10%,我国的土地退化态势将得到很大扭转,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倒加强。

由于建设用地的增加,2010年自然、半自然景观面积将稍有降低,说明人类活动的影响范围会有所扩大。

由于生态建设,规划方案的实施会使生态系统的综合功能,即生态服务价值得到增加。

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主要是基于Constanza的生态服务价值法[24]。

首先,根据Constanza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划分,将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归并为8类(表2)。

其次,考虑Costanza对湿地的生态价值估计过高而对耕地的生态价值估计偏低,参考有关

表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的生态服务价值(元/公顷·年)

Tab12 Theecosystemservicevaluesofeachlandusetype(yuan/hm2·a)

土地利用类型产品供给功能生态调节功能生命系统支持功能文化娱乐功能合计

耕地450.2251.9128.00.0830.1

园地588.21627.9291.3205.62713.0

林地619.52040.2444.4313.93418.0

牧草地557.01215.5138.397.32008.1

建设用地0.00.00.0165.2165.2

沼泽地17942.869702.0268.5852.988766.1

水域17825.150485.18.31899.870218.3

冰川积雪8.341.30.08.357.8

文献,对其生态价值作了适当的调整,给出了各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的生态价值

(表2)。

以此为基础,根据1996年各类型的土地利用面积和2010年的规划面积,分别计

算了我国土地的总生态服务价值(表3)。

从表3的计算结果看,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实施

有助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改善,规划期内我国土地的生态服务总价值预计将增加

2138%,主要得益于退耕还林、退耕还湖,以及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工程,使林地和水域

面积增加的缘故。

表3 1996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

Tab13 Theecosystemsservicesvalueoflandusein1996and2010anditschangesintheplanningperiod

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亿元)2010年较1996年的变化量

1996年2010年绝对变化量(亿元)相对变化量(%)

耕地1223.41204.3-19.1-1.56

园地271.9271.3-0.6-0.24

林地7779.68544.6765.09.83

牧草地6331.96393.962.00.98

建设用地41.241.1-0.1-0.12

水域15247.515620.9373.42.45

沼泽地12541.112395.9-145.1-1.16

冰川积雪3.53.50.00.19

总计43440.144475.61035.52.38

3.2 耕地资源保护

  土地利用规划对耕地的影响主要考虑了两个方面,即人均基本农田的变化和耕地综合指数的变化。

从表1的结果看,2010年人均基本农田面积预计将较1996年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下降量约为11%,主要是由于人口增加造成的。

由于生态退耕,尽管耕地总面积在2010年较1996年净减少200余万hm2,但总体看,因坡耕地改造,使耕地质量得到改善,耕地总的生产能力预计将有所提高,提高量约相当于7515万hm2标准耕地面积(表4),耕地综合指数,即耕地综合生产能力预计较1996年增加0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