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春季心理卫生保健问与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8872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春季心理卫生保健问与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学生春季心理卫生保健问与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学生春季心理卫生保健问与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学生春季心理卫生保健问与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学生春季心理卫生保健问与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大学生春季心理卫生保健问与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大学生春季心理卫生保健问与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大学生春季心理卫生保健问与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大学生春季心理卫生保健问与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大学生春季心理卫生保健问与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大学生春季心理卫生保健问与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大学生春季心理卫生保健问与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大学生春季心理卫生保健问与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大学生春季心理卫生保健问与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春季心理卫生保健问与答.docx

《大学生春季心理卫生保健问与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春季心理卫生保健问与答.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春季心理卫生保健问与答.docx

大学生春季心理卫生保健问与答

大学生春季心理卫生保健

问与答

心理咨询中心编

 

东华理工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咨询中心

 

问:

为什么春季大学生心理疾病呈现高发现象?

答:

每年的3月至5月是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的高发季节,发病数约占全年的一半,俗话说“黄花黄,人发狂”。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

(1)春天气压较低,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造成心理机能的混乱,从而诱发焦虑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

(2)春季云雾蒙蒙、阴雨连绵的天气是引发抑郁症的外部因素。

(3)春天多变的气候会使人的情绪波动较快,容易烦躁不安,从而增大了引发心理疾病的概率。

(4,)春季万物复苏,人体大脑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

(5)“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有些人会急于改变自我现状,给自己制定较高的目标,从而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问:

春季心理疾病发作有没有一些前兆表现?

答:

春季心理疾患发病的前兆表现,主要有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如失眠、早醒;情绪不稳、浮躁不安;没有明显原因的持续疲乏感,休息后也难以复原;容易为小事发脾气,或常自责,有内疚惑,自我评价过低等。

这时如不加以注意,就会引起慢性疲劳综合症、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病”。

问:

春季,哪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被特别关注?

答:

(1)长时间情绪低落的学生

(2)多门功课补考的学生(3)家庭发生变故的学生(4)失恋的学生(5)特别孤僻的学生(6)特别自卑的学生(7)有心理疾病史的学生(8)最近行为反常的学生(9)承受挫折能力特别差的学生(10)有重大身体疾病的学生(11)就业有困难的毕业生

问:

有没有一些措施可以预防大学生春季心理疾病发作?

答:

(1)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情

(2)及时化解心理压力,提高抗压能力(3)维护良好人际关系,完善心理支持系统(4)培养兴趣爱好,发展特长(5)增强自我意识,制定合理目标,做到自知、自信(5)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6)心理问题严重时,自己无法调节,及时联系心理咨询中心

问:

如何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情?

答:

良好的情绪是保持心理健康的灵丹妙药,因此大学生要注意调节情绪,时常维护良好心情

(1)遗忘。

不要把今天的烦恼带到明天,多想光明的一面,少想阴暗的一面。

(2)宣泄。

苦恼时,找可信任的、谈得来的朋友倾心交谈,将心中的郁闷及时倾吐出来,以免积压成疾。

(3)转移。

当情绪不佳时,可将情感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如写字、打球、唱歌、购物等,从而将心中的苦闷、烦恼、愤怒、忧愁、焦虑等情感转移或替换掉。

(4)宽容。

对别人要宽宏大量,不要求别人一定按你的想法去办事,原谅别人的过错,给别人改错的机会。

(5)陶冶身心。

经常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和文体活动,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培养生活的乐趣。

在工作学习之余,应常到公园游玩或赴郊外散步,欣赏乡野风光,体验大自然美景。

(6)运动。

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放松紧张的精神状态,能将由各种压力所致的心理疲劳转化为体力上的疲劳。

心理疲劳转化为体力疲劳后,会随体力疲劳的恢复而恢复。

在体育运动中,还由于人的精神专注于运动中,注意力进行了转移,能暂时忘掉生活中的各种烦恼。

再者,运动中的竞争和游戏性质充满了乐趣,能愉悦人的精神,调节不良情绪,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

(7)放松训练。

具体做法是:

被人激怒后或十分烦恼时,可做深呼吸运动,摒除脑海中的一切杂念,并配合肌肉的松弛训练,此法在心理工作者的数次指导后即可自如运用。

       

(8)确定恰当的目标。

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确定目标,量力而行,不要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

只有正确地估计自己,审时度势,客观地确定目标,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心理上的压力。

问:

如何及时化解心理压力,提高抗压能力

答:

持续的心理压力是心理疾病产生的罪魁祸首,因此大学生要及时化解心理压力,提高抗压能力。

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几个常规步骤和方法

(1)承认已经发生的事实。

(2)把可能出现的最坏后果列出来,逐个进行分析,并制定应对措施;

(3)接受它并包容它。

人生短暂,大学生有更多、更重要的人生任务,不要在一件事上耗费太多时间、精力;

(4)做运动,让自己身体疲劳,心理放松;

(5)积极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去忙另一件事;

(6)学会挫折心理的自我调适方法。

比如:

自我暗示法、放松调节法、想象脱敏法、呼吸调节法等;

(7)积极从朋友、家庭、集体中寻求社会支持,获得心理帮扶;

(8)不断地自我激励,经常与成功人士交往、看成功人士传记、参加心理素质潜能开发培训班等等。

 

问:

如何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完善心理支持系统?

答:

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完善心理支持系统,是心理健康的坚强后盾

(1)共情。

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系与沟通,情感的沟通越充分,双方共同拥有的心理领域就越大,人际关系就越亲密。

(2)主动交往。

在社会关系中,那些主动开始交往活动,主动去接纳别人的人,在人际关系上较为自信,特别是当产生人际危机时,主动解释,消除误解,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3)换位思考。

如果我在他的位置上,我会怎样处理呢?

经常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处理问题,一切就会变得简单多了。

(4)给人以真诚的赞美。

“人性中最深切的品质,是被赏识的渴望。

”心理学家认为,被赞美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

当然赞美别人要选准角度,恰如其分,要具体实在,要真诚。

(5)给人以友善的微笑。

(6)记住对方的名字。

你的名字被别人记住,尤其是事隔多年还被人记住,这使你获得了一种被人重视的成就感或者被人记住的亲切感,这等于赞赏了你,肯定了你。

(7)保持适当交往的距离。

这里所说的距离,主要是指应有的礼貌和尊敬。

有些人一旦混熟了,就丢掉了分寸感,进入了所谓不分彼此的境界,到了这种程度,友情就容易走向反面了。

(8)善于宽容他人。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因此在交往中要将心比心,善于谅解和宽容他人。

(9)切忌自我投射。

自我投射是指内在心理的外在化,即以己度人,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等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以为他人也如此。

(10)帮助别人。

心理学家们发现,以帮助与相互帮助开端的人际关系,不仅良好的第一印象容易确立,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迅速缩短,使良好的人际关系迅速建立起来。

问:

春季,我在学习中不能很好集中注意力,应该怎么办啊?

答:

春天会使人心浮气躁,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早睡早起,自我减压。

尽量利用白天学习,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不要贪黑熬夜,累得头脑昏昏沉沉而一整天打不起精神。

同时,别把考试成绩看得太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自己只要平日作出努力了,必然会有好的回报。

这样,学习时就能心里轻松、心情愉快,注意力就容易集中了。

(2)明确目标,用好方法。

目标明确了,学习的动力就足了,注意力就不易分散了。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一些较好的方法来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放松训练法。

舒适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向身体的各个部位传递休息的信息。

从左脚开始,使腿部肌肉绷紧,然后松弛,同时暗示它休息,然后,从右脚到躯干,再从左右手放松到躯干。

这时,再从躯干到颈部、头部、脸部全部放松。

只需短短的几分钟,你就能进入轻松、平和的状态。

难易适度法。

对于那些已能熟练解答的习题不要一遍又一遍地去演算,要找一些这方面经典性的题目去攻克。

对于难度大的题目,先是独立思考,再求助老师、同学或家长。

对于不感兴趣难度又比较大的内容,自己首先订好计划,限定时间去学习,就不会松懈拖沓。

拿下学习中的一个“山头”,就给自己一个奖赏,让成就感来激励自己,从而集中注意力。

感官同用法。

调动多种运动器官来协同活动,在大脑皮层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中心。

如耳听录音带,嘴里读单词,眼睛看课本,手在纸上写单词。

这样,注意力就当不了“逃兵”了。

排除干扰法。

学习时尽量减少外界刺激,同时还要避免内部刺激,如消极情绪等。

问:

春季,我老是失眠,该怎么办?

答:

都说“春眠不觉晓”,但有不少人一到春天就睡不着了,失眠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季为最多。

这是因为春天气候多变,常常使正常人的情绪波动较快,容易干扰人们固有的生理功能;加之气压低,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

如自身适应能力差,导致体内外失去平衡,就容易诱发失眠。

失眠不能依赖安眠药等药物,应该注意消除引起失眠的原因,力求心理平衡,结合体疗改善体质。

平时要劳逸适度,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戒烟、酒、忌辛辣刺激食品,如咖啡、浓茶等。

当发现自己情绪低落时,应注意转移不良情绪,郁闷时不妨听听音乐或参加体育活动。

同时,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多去郊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多参加户外活动,多和人交流。

另外可以求助中医,适当吃些中药。

问:

如何初步识别春季常见的抑郁症?

答:

抑郁症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心情不好,一个人情绪低落,但过两天就好了,这就不是抑郁症。

抑郁症有九个主要症状,只要以下这些症状至少存在四项,而且持续了两周还不能缓解,并且影响到了平时的正常生活,就需要考虑是否患上了抑郁症,并及时求助精神卫生机构。

(1)兴趣丧失,没有愉快感;

(2)精力减退,常有无缘无故的疲乏感;

(3)反应变慢,或者情绪容易激动、亢奋,也容易被激怒;

(4)自我评价过低,时常自责或有内疚感,这也是导致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对一些日常生活小事也难以决断;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据研究,80%抑郁症患者具有睡眠障碍)。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问:

如何初步识别春季常见的焦虑症?

答:

焦虑症的具体症状包括以下四类:

身体紧张、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对未来无名的担心、过分机警。

这些症状可以是单独出现,也可以是一起出现。

  身体紧张:

焦虑症患者常常觉得自己不能放松下来,全身紧张。

面部绷紧、眉头紧皱、表情紧张、唉声叹气。

  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

焦虑症患者的交感和附交感神经系统常常超负荷工作。

患者出汗、晕眩、呼吸急促、心跳过快、身体发冷发热、手脚冰凉或发热、胃部难受、大小便过频、喉头有阻塞感。

  对未来无名的担心:

焦虑症患者总是为未来担心。

他们担心自己的亲人、自己的财产、自己的健康。

  过分机警:

焦虑症患者每时每刻都象一个放哨站岗的士兵对周围环境的每个细微动静都充满警惕。

由于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警惕状态,影响了他们干其他所有的工作,甚至影响他们的睡眠。

问:

如何初步识别春季常见的躁狂症?

答:

躁狂症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且症状持续至少一周,在心境高扬期,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三项:

(1)言语比平时显著增多;

(2)联想加快,或观念飘忽,或自感言语跟不上思维活动的速度;

(3)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随境转移;

(4)自我评价过高,可达妄想程度;

(5)自我感觉良好,如感头脑特别灵活,或身体特别健康,或精力特别充沛;

(6)睡眠的需要减少,且不感疲乏;

(7)活动增多,或精神运动性兴奋;

(8)行为轻率或追求享乐,不顾后果,或具有冒险性;

(9)性欲明显亢进

问:

如何初步识别春季常见的精神分裂症?

答:

认识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早发现、早治疗。

急性起病者病前很难发现或者根本就不存在早期症状。

大部分患者是在无明显诱因下缓慢起病,仔佃观察分析一般都能发现有如下一些早期精神症状:

(1)睡眠改变:

逐渐或突然变得难以入睡、易惊醒或睡眠不深,整夜做恶梦、或睡眠过多。

(2)情感变化:

情感变得冷漠、失去以往的热情、对亲人不关心、缺少应有的感情交流,与朋友疏远,对周围事情不感兴趣,或因一点小事而发脾气,莫名其妙地伤心落泪或欣喜等。

(3)行为异常:

行为逐渐变得怪僻、诡秘或者难以理解,喜欢独处、不适意的追逐异性,不知羞耻,自语自笑、生活懒散、发呆发愣、蒙头大睡、外出游荡,夜不归家等。

(4)敏感多疑:

对什么事都非常敏感,把周围的一些平常之事和他联系起来,认为是针对他的。

如别人在交谈,认为是在议论他;别人偶而看他一眼,认为是不怀好意。

有的甚至认为广播、电视、报纸的内容都和他有关,察言观色,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有的认为有人要害他,不敢喝水、吃饭、睡觉,有的认为爱人对他不忠从而进行跟踪调查等。

(5)性格改变:

原来活泼开朗、热情好客的人,变得沉默少语,独自呆坐似在思考问题,不与人交往;一向干净利索的人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纪律松弛、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原来循规蹈距的人变得经常迟到、早退、无故旷工、工作马虎,对批评满不在乎;原来勤俭节省的人,变得挥霍浪费,本来很有兴趣的事物也不感兴趣等。

(6)语言表达异常:

与其谈话话题不多,语句简单、内容单调,谈话的内容缺乏中心或在谈话中说一些与谈话无关的内容,使人无法理解,感觉交谈费力或莫名其妙,或自言自语,反复重复同一内容等。

(7)脱离现实,沉湎于幻想之中,做“白日梦”。

问:

发现身边的同学有心理问题,如何跟他沟通并进行疏导?

答:

(1)共情。

共情就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又叫投情、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

表达共情的前提是尊重他人,除言语表达外,表达共情还有非言语行为,如关切的目光、专注的面部表情、略微前倾的身体姿势、动作变化等。

(2)倾听。

让同学自由地谈论问题,不要打断,而且随时都表现出对他所谈问题的兴趣,集中注意听,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同学的情感得到渲泄,另一方面可以从中得到有效信息,掌握同学的心理状态。

(3)自我开放。

又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指说出自己曾经出现的类似情感、思想、经验与同学共同分享,一方面能拉近与同学的心理距离,引出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能使同学感到自己面临问题的普遍化,从而放下心理包袱。

(4)积极关注。

以积极、肯定的态度看待同学,相信他身上总有一些积极的因素,相信他有改善和成长的潜力。

通过观察分析,帮助同学找到其言行中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