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6876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9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卫生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心理卫生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心理卫生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心理卫生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心理卫生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心理卫生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心理卫生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心理卫生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心理卫生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心理卫生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心理卫生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心理卫生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心理卫生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心理卫生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心理卫生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心理卫生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心理卫生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心理卫生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心理卫生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心理卫生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卫生学.docx

《心理卫生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卫生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卫生学.docx

心理卫生学

第一章绪论情绪不佳的现代人GDP增长的像头发一样快,幸福却增长得像眉毛一样快

一、什么是快乐?

什么是幸福?

1.幸福就是物质上的充实2.幸福就是生理心理需求被满足3.幸福是不存在的(叔本华)4.幸福就是自我实现(罗杰斯)5.幸福就是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

学科概述心理学基础学科:

求真心理学应用学科健康幸福卓越

二、健康?

健康:

通俗理解:

无疾病什么是疾病?

新概念:

心理上完全的康宁状态,在此状态下,一个人充满生命的活力,能够有效发挥个人潜能,有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社会适应。

心理健康的概念:

三个视角:

1发展心理学2人本心理学3精神分析1能正常和谐发展

2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罗杰斯有自我责任能力的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能自我负责

三个方面:

外部标准、主观标准、情绪标准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1.如何区分正常-异常(疾病-非疾病)1)统计学标准(智商)2)生理学标准(医学标准)3)心理学标准(内省+测量)4)社会标准(社会规范和社会适应)5)社会规范标准(同性恋)

2.如何区分心理健康-不健康1)经典十条2)奥尔波特”成熟者模型“3)坎布斯四种特质4)台湾心理学家的中国化标准5)许又新”三标准论“

3.心理健康的特性

(1)相对性

(2)连续性(3)可逆性(4)动态性

四、心理卫生学的内容内容的变迁:

1.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2.精神病人重返社会3.精神疾患的预防4.关注正常人群的心理保健

第二章基本理论一、精神分析A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理论:

1.健康=没有异常症状2.本能潜意识3.本我、自我、超我的冲突4.压抑与自我防御

B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

1.情结(字词联想—延迟)2.潜意识的语言——象征3.自我、群体无意识、个体无意识4.意象5.沙盘治疗

G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

1.自卑的普遍性2.躯体自卑社会自卑与心理自卑3.自卑、补偿与超越

二、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理论:

1.健康=正常行为模式2.行为来源于学习3.学习可以重塑行为4.从条件反射到社会学习人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改变或消失

三、认知治疗学派埃利斯的“理性心理疗法”1.人的认知有理性不理性之分2.不合理的认知产生情绪的困扰3.人可以通过理性的认知来获得自我支持,改变自己的感受4.ABC理论(ABCDE理论A诱发事件B不合理信念C不良后果D诘难E合理效应)

健康认知模式的特征

1.积极,不消极2.客观,不自欺3.独立,不依赖4.灵活,不僵化5.本质,不幼稚

四、其他理论一)弗兰克尔“自我超脱者”3个具体特征1他们是趋向未来的2他们能专注于工作3他们能给与爱也能接受爱二)伯恩斯“此时此地者”

森田正马教授:

神经质---疑病自然导致情绪反应--->精神交互作用---><---增强情绪反应

五、进化心理学

社会发展太快,而人的进化太慢1.男狩猎,女采集——城市生活2.饥饿与天敌——物质富足与安全3.体力活动——脑力活动4.散漫——秩序

六、后现代思潮与人本心理学

“现代主义”意味着1.工业化社会,物质生产力2.实证、实用主义的科技3.破坏、污染的发展模式4.人的异化

物质崇拜工业化社会强调物质对幸福的决定性作用:

1.消费2.占有3.标榜

自我实现程度取决于社会对你的认同和回报:

1.社会地位2.名声3.报酬

人类困境资本主义为什么还没有灭亡?

——消费的异化

过度生产无创造性、枯燥单调的流水线劳动精神痛苦靠过度消费来缓解痛苦抵销掉过度生产的恶果大量开采资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与环境的尖锐矛盾

人的异化——弗洛姆异化:

人的创造物与人分离成为一种外在的异已力量与人相对立,并反过来奴役人的意识和活动。

1.人与自然的关系异化2.人与社会的关系异化3.人与人的关系异化4.人与自己的关系异化——“孤立无援的现代人”、“单向度的人”

弗洛姆:

《爱的艺术》“人必须要与世界建立一种能动的、富于创造性的关系。

”1.在思维王国,意味着对现实世界保持批判2.在行动王国,意味着创造性地工作3.在感情王国,意味着——爱

七、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

关于幸福、美德与感恩

什么是积极?

1.针对“消极心理学”2.针对“普通人群”和“天才”3.针对幸福和如何获得幸福

研究范围:

1.积极的情绪与体验2.积极的人格3.积极的社会环境4.如何获得幸福5.如何使组织充满活力什么是快乐?

1.消费、享乐的生活(Fun)2.专注投入的生活(Engagement,Flow)3.有意义的生活(Meaning)

幸福的处方1.找到可以让自己快乐起来的方式2.分析自己的优势,寻找自己愿意投入的工作、休闲、爱情、家3.学习并感恩4.公益活动5.宗教信仰6.寻找有意义的生活

第三章全程发展与心理健康一、毕生发展理论

发展的分类种系的发展(进化)和个体的发展“摩登原始人”

传统的发展观:

(儿童发展心理学)诞生——发展——衰老——死亡

巴尔特斯的毕生发展观:

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发展没有在成年就结束,而是扩展到整个生命过程

二、毕生发展观主要观点:

1.发展是毕生的过程2.发展是多维的3.发展是获得与衰退的结合4.早期发展的重要性

三、人生各阶段心理健康

(一)婴儿期

发展任务:

1.人际情感(心理依恋的研究)2.物体守恒性发展3.因果关系4.动作、言语的发展

心理保健:

1.充分的营养2.充分的爱抚和交流3.早期智力开发4.良好的睡眠、饮食、排泄习惯

(二)儿童期(2~12岁)

发展任务:

1.动作言语认知发展2.道德认知的发展3.控制习惯的培养(自我+环境)

4.独立性的发展5.人际关系的发展

心理保健1.性别角色的认同2.人际关系的改善3.从家庭到小学的适应4.学习与娱乐的协调

(三)青春期(13~20岁)

狂风暴雨期:

1.生理成熟与心理幼稚之间的矛盾2.成人感和缺乏权力之间的矛盾

3.性冲动和压抑之间的矛盾4.目标未确定和人生重大抉择之间的矛盾

5.情感丰富热烈与抗挫折能力低之间的矛盾6.父母依恋与叛逆之间的矛盾

心理问题:

1.学习问题2.人际关系(同伴群体)问题3.早恋问题4.网络成瘾

5.边缘化、反社会及犯罪行为6.亲子关系不良

(四)成年早期(21~35岁)

发展任务:

1.就业2.婚恋3.生育

主要问题:

1.工作适应性问题2.工作压力3.择偶困难4.婚姻压力5.生育压力

心理辅导:

1.个人职业生涯规划2.职后教育3.婚恋指导4.生育指导5.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五)中年(35~65岁)中年危机:

是指人在进入中年转换器所经历的一种明显的心理危机,但并非是普遍或不可避免的现象)发展任务:

1.抚育儿女2.赡养老人3.事业开拓

主要心理问题:

1.对衰老的不适应(更年期症状)2.各方面压力过大3.夫妻感情生活不顺利

4.事业发展进入瓶颈5.无法承受失败的打击

(六)老年(65岁以上)

发展任务:

1.发挥余热2.维持自我价值感3.指导后辈4.维持家庭和谐

心理问题:

1.对死亡的恐惧2.无价值感3.心理失落4.空巢综合症(是指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婚姻等等而离家之后,老年夫妇独守家庭“空巢”而产生的心理失调)

心理辅导:

1.身体锻炼、保健2.增加与社会的接触面3.积极学习

4.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5.保持年轻心态

第四章环境与心理健康一、概述

一)环境的概念:

所谓环境,就是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种群所处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种群生存发展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二)分类自然环境:

地理、气候、污染社会环境:

家庭、学校、职场盖亚假说、阿凡达

人类三大文明形态:

1.农耕文明:

重传承、重安定2.海洋文明:

重开拓、重变革3.游牧文明:

重侵掠、重强权4.岛国文明

季节气候对人类心理的影响

1.春天:

朝气蓬勃2.夏天:

热情洋溢/烦躁不安3.秋天:

收获/凄凉4.冬天:

退缩/萧索

社会环境对心理的影响1.经济状况对心理的影响2.贫富分化对心理的影响

3.政治体制对心理的影响4.社会文化对心理的影响(个人/集体)

新的社会环境改变

1.科技迅猛进步2.经济全球化3.信息化浪潮4.老龄化社会

三、个人空间

概念:

指在个人环境内保有个人自由,即环境的私密性。

个人空间侵犯:

1.人际距离2.目光3.亲密均衡模型4.情绪体验

个人空间侵入与消极反应之间的联系还需要附加条件即自己的需要和对方的个人属性

亲密距离15-46cm个人距离近46-76远76-122社会距离122-365公共距离365以上

四、拥挤通俗定义的拥挤:

人口密度大心理学定义的拥挤:

自我控制感的丧失

拥挤的负性心理效应:

人们没有足够个人空间的感受所以

1.情绪紧张、不愉快2.复杂工作能力下降3.犯罪倾向增加4.心理疾病患病率增加5.自杀率增高

拥挤的理论1.刺激超载理论2.失控理论3.密度-强化理论4.进化心理学的理论

五、城市生活都市生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信息过载2.责任分散3.去个人化4.生活节律

去个人化:

“迷失在人群中”的状态-津巴多个人在卸下面具不用担心别人的眼光后,行为可能与平时大相径庭。

六、环境污染1.空气污染2.噪音污染3.化学污染(急性慢性无期危害)

七、人性化建筑设计

1.不应过分拥挤2.个人有独立空间3.个人对环境有控制感4.环境设计能提供多种功能

第五章自我与心理健康一、概述

问题1:

人能否认识自己?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尼采:

离每一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

Mirrortest:

三种动物:

1.猩猩2.海豚3.喜鹊

二、什么是自我?

自我是心理学中最复杂、最难理解的概念。

曾经被逐出心理学的殿堂,但最终仍然回归了其重要位置。

定义:

关于自己的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等方面的态度、情感、知识的自我知觉。

自我发展阶段1.无法分清“自我”和“环境”的分界2.自我中心期3.社会自我阶段4.心理自我阶段

三、自我理论

自我主体自我I客体自我me威廉.詹姆士自我不仅包括自己本身,还包括属于自己的一切。

镜像自我理论:

1.想象自我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2.想象他人对此形象的评价3.由此形象而生的自我感查尔斯库勒

“自我图式”:

自我:

现实自我、可能自我(理想自我应该自我)

分化统一再分化再统一……自我的分裂与统一

“自我家族”:

不同情境下的自我运作“自我复杂性理论”

工作自我家庭自我自我学习自我社会自我情绪自我…………

四、自我的测量1.WAI技法2.形容词列表法3.图画测验法4.箱庭

五、自我概念的核心特征

(一)自我同一性定义:

不仅包括“我是谁”这一问题的答案,还包括“我之所以为我”的内在属性以及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感受。

“同一性危机”——埃里克森

 

探索

承诺

迷惘型

无探索

无承诺

延缓型

有探索

无承诺

早定型

无探索

有承诺

完成型

有探索

有承诺

马西亚:

探索+承诺承诺表价值体现

(二)自尊定义:

个体对自己的一种全面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自我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詹姆士:

自尊=成功/抱负罗杰斯: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是否一致其他研究者:

仅仅是一种体验

高自尊自我提高对自我认识更充分低自尊自我保护对自我认识混乱模糊

高自尊独立进取容易成功归因低自尊从众退缩难成功归因

自尊测量的难题——自我称许效应自我增强维护自尊,选择性接收积极信息

自我确认保持哪怕是消极的意象,从外界反馈中加以确证

六、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1.父母、家庭

(1)无论儿童表现如何,都要无条件积极关注;

(2)对儿童提出稳定、清晰的行为规范(3)儿童在限制范围内行动时,应给予自由和尊重

2.重要他人(社会权威同伴群体竞争者)3.社会规范和社会压力4.身体意象(指个体对自己的体格、体态或容貌等等外表的感知觉,是生理我的体现)

七、自我混乱产生的问题1.自我同一性危机2.自卑(低自尊)3.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冲突4.过分追求完美5.自我中心

八、心理保健1.认知疗法2.个人中心疗法3.现实疗法4.图画测验、箱庭疗法5.完形疗法

第六章人格与心理健康一、概述

人格:

personalitypersona,本意:

面具

两层含义:

1.个人在人生舞台上的各种言行2.面具后的真实自我

(一)人性的乐观说人性是好的,外在环境险恶相信人的潜能和自由意志

(二)人性的悲观说人性是缺陷的,社会伦理约束认为人受内在本能和外界环境支配

(三)人性的中性说人性无所谓好与坏人生下来,就是一块白板

(四)人性的多样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

二、人格理论

(一)类型-特质论类型论:

把人划分成不同类型特质论:

研究人格的组成部分

类型论(体液说体型说)特质论(卡特尔16人格艾森克“大三”理论大五理论)

大三理论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内向稳定内向不稳定外向稳定外向不稳定)

大五理论开放性随和性外向性神经质尽责性

类型-特质量表用途:

1.了解自身,了解他人2.择业3.预测人际关系16PF、MBTI、EPQ…

(二)生物学理论艾森克:

大三理论

1.内外向:

神经活动的强弱2.神经质:

自主神经系统的兴奋性3.精神质:

雄性激素和5-HT

(三)进化心理学解释

1.自然选择2.生物多样性理论3.两大利益:

个体和种群的生存繁衍4.频率依赖理论

(四)其他:

1.精神分析2.人本主义3.行为主义

三、影响健康的重要特质

一)外向-内向1.高调-低调2.精力充沛-容易疲劳3.神经强度(强-弱)4.支配-服从蓄电池太阳能电池

(二)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自我”与“非我”的分化(威特金)

1.分化程度高(场独立):

独立、自主、行为活动较少受外界支配、认知改组能力强、非社会定向。

2.分化程度低(场依存):

容易受知觉环境支配,倾向于不加改造地接受现有的知觉模式并以他们为主要参照,社会定向。

(三)随和性(敌意-合作)人类的两种基本人际关系:

合作与竞争A型行为和冠心病

低随和性:

缺乏信任感,疑心重,保持戒备,竞争性强

(四)坚强-脆弱

坚强(控制:

内控与外控信念:

人生目的和意义挑战:

对危险和不确定的耐受)

(五)乐观-悲观

(六)男子气-女子气

1.早期研究男性化气质:

勇敢、攻击、理智、支配、成就、出风头

女性化气质:

从属、温顺、合作、养育性、自卑

 

低男性化

高男性化

低女性化

未分化个体

男性化个体

高女性化

女性化个体

双性化个体

2.双性化理论

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三种观点:

1.男性化模型2.一致性模型3.双性化模型

性别图式理论:

信息加工方式不同1.性别角色型个体2.反性别角色型个体3.双性化角色型个体

性别刻板印象

第七章潜能与心理健康一、概述

二、智力智力:

完成一般性任务的,最基本的能力。

(天生的、稳定的、基础的)

1.智商是抽象思维的能力2.智商是适应环境的能力3.智商是学习的能力4.智商是综合能力

传统IQ的测量:

1.斯坦福-比奈量表2.韦氏智力量表3.瑞文图形推理测验

心理学研究并测量“能力”的意义1.诊断、区分2.预测成就3.探寻培养能力的途径

智力的三元理论:

(成功智力)

1.成分亚理论(内部)2.经验亚理论(连接)3.情境亚理论(外部)斯腾伯格

三、创造力

创造力:

就特定环境而言,个体产生新异的和合适的思想和产品的能力——多因素综合能力

(1.知识2.智能3.个性品质)(1.变通性2.流畅性3.独特性)

创造性的影响因素环境个人特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国内

国外

缄默孤独,严肃谨慎

外向活泼,好吵闹

信赖随和,天真直率

怀疑准则,反叛

自律谨严,专注细心

自我中心,自大

乐于助人,人际关系好

敌意,不友好,冷漠

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国内研究)

1)健康的感情,包括情感的程度、性质及其理智感;2)坚强的意志,即意志的目的性、坚持性(毅力)、果断性和自制力;3)积极的个性意识倾向,特别是兴趣、动机和理想;4)刚毅的性格,特别是性格的态度特征,例如勤奋,以及动力特征;5)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人际关系。

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

四、情绪智力情绪的功能:

1.调节机体功能——>直接影响健康2.沟通交流——>补充言语交流

3.适应——>个体生存和发展

情绪对健康的直接影响1.影响激素分泌2.影响自主神经系统3.影响免疫系统4.各种功能性障碍

表情语言和言语的比较1.通用性2.快速3.感染性强

情绪决策比较理性决策1.未必合理2.快速3.节省认知资源

情绪智力理论:

决定成功的不是IQ,而是EQ

1.情绪稳定2.人际关系良好3.自我认识充分4.自信而不自满5.善于解决问题

什么是情绪智力?

1.情绪的识别与理解2.情绪的表达与沟通3.情绪的控制与管理

负性情绪的调节:

1.认知策略2.宣泄策略3.延迟策略4.转换策略5.放松策略

第八章大众传媒与心理健康一、大众传媒

传播与认知:

传播者---媒体---受众

--------------反馈-------------------信息认知反应

大众传播时代的困境:

1.公众传播大众传播分众传播2.盈利模式——注意力经济3.众口难调——雅还是俗?

4.是引导还是迎合?

(一)平面印刷媒体:

报纸、书籍“精英文化最后的退守阵地盈利方式:

售价+广告

反馈方式:

销量核心竞争力:

思想性、便携定位:

知识群体

受众特性:

1.专注2.感悟与想象3.主动参与创作

现场讲演:

“最古老的传播方式”形式:

授课、报告、演讲

反馈方式:

表情识别核心竞争力:

现场感、实时反馈

定位:

“认知沟壑”较大的情况下

苏格拉底的讲演术:

1.雄辩术——面向精英2.修辞术——面向大众3.产婆术——面向启迪对象

(二)广播盈利方式:

广告

反馈方式:

收听覆盖率核心竞争力:

不需要手眼参与定位:

音乐、汽车拥有者

(三)电视盈利方式:

广告、电视直销

反馈方式:

收视率核心竞争力:

受众覆盖面最广定位:

全体大众

电视受众的特性:

1.文化层次最低数量最多2.以娱乐为目的3.低度卷入状态4.去个性化、儿童化的心理“收视率是万恶之源。

(四)网络“革命性的媒体”盈利方式:

广告、收费、增值服务反馈方式:

点击率、关注度…核心竞争力:

跨时空、便捷性、交互性、多媒体技术定位:

年轻一代

受众特性1.匿名性2.去抑制化:

纷争和自我暴露3.去个性化/个性化4.从众5.次文化加速发展

网络衍生的问题:

1.垃圾信息2.虚假信息3.情感孤独4.网络软暴力5.网络依赖

二、大众传媒与心理健康

(一)信息焦虑原因:

1.媒体信息量大2.大量带商业利益的劝说、垃圾信息3.大众传媒对权威的解构4.个体的认知资源有限对策:

信息素养

(二)学习障碍原因:

1.图像声音信息比文字更容易接收2.商业性的劝说诱发人的浮躁3.由媒体引起的注意力分散4.媒体引起的沉迷对策:

隔离分级、培养学习兴趣

(三)暴力与色情原因:

暴力与色情能引起人的注意对策:

隔离、分级

(四)网络成瘾原因--对策:

1.网络的吸引力——隔离、分级2.个体需要的缺失——关怀3.个体价值感的缺失——学习、重建4.网络的廉价性——认知、行为治疗

第九章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一、概述

政治关系(politics)人际关系(relationship)关系(guanxi)

关系情感与心理距离利益社会角色互动行为

人际交往的意义:

1.从别人处获得帮助2.认识自我,促进个性发展

3.维持个体的社会支持系统4.直接获得幸福

二、人际交往的理论

一)满足自身利益的理论1.社会交换论2.公平论3.得失论“成为朋友,是因为彼此有用”

二)提升自我的理论1.社会比较论2.自我成长论3.弗洛姆的“爱”论“成为朋友,是…此促进”

(三)人格理论1.交流分析论(PAC)2.人间游戏(伯恩)“成为朋友,是因为良好互动”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1.社会认知对人际关系的影响2.文化差异与性别差异

3.情绪智力与人际交往4.人际吸引5.人际交往障碍

三、人际关系的建立1.接触阶段互相接触,了解对方的各种信息

2.情感探索阶段双方探索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信任和真实的情感联系

3.情感交流阶段安全感和信任感确立,开始更多地暴露自我,并开始向对方提供真实的评价

4.稳定互动/共同生活阶段双方互相融入了对方私密性的空间,共同分享生活空间和生活感受

人际吸引:

(一)影响同性友谊建立的因素1.时间因素(交往频率)2.空间因素(接近性)3.相似与互补4.个性特点(性格、态度、能力)5.自我暴露

四、友谊的保持友谊的性别差异

男性:

1.共同兴趣、志向、话题2.搭档3.容忍异化和攻击举动,容忍并存关系

女性:

1.重视情感共鸣,相似性2.相互自我暴露3.重视朋友间的情感支持

五、人际关系的终止

分歧:

不同点扩大、心理距离增加、彼此都感到开始难以准确地判断对方。

收敛:

自发沟通减少。

谈话高度注意、高度选择,指向减少彼此的紧张和不一致,但表面上仍试图维持关系状态良好的印象。

冷漠:

放弃增进沟通的努力,不太愿意直接谈话,多用缺乏热情的非语词方式。

但仍抱有对方妥协的期望

逃避:

恶化,相互回避,避免直接的询问、提出要求。

很容易发生纯粹主观的误解。

有强烈的自我保护倾向,对本来正常的人际行为都会有过敏的反应。

终止:

立即完成或拖延很久。

方式各种各样。

明显的标志,即在先前关系恶化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直接的、激烈的冲突,往往以分离为结束。

激化过程:

矛盾:

由于利益竞争、意见分歧、目标不统一而产生矛盾,但双方都想解决问题。

情绪对立:

双方因为解决矛盾时的自我保护、对方态度不佳、问题解决不顺利而产生情绪对立,但尚能忍耐。

否定对方人格:

在多次矛盾和情绪对立之后,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证据,进而否定对方人格,并付诸评价。

冲突:

双方爆发言语或肢体上的冲突,并且互相留下恶劣印象

怨恨并互相伤害:

有意伤害对方,或向对方进行报复。

性别差异:

年轻女性多出现人际关系困扰1.生理因素2.心理因素(敏感、多虑、情绪化、自我保护)3.应对方式(宣泄情绪、间接言语攻击)4.自我评价(爱面子,消极的自我评价)

六、人际问题

一)社交焦虑1.心中渴望与他人交流2.交际时紧张、恐惧、不自然3.害怕被评价4.自我封闭

二)人际矛盾恶化

1.与特定对象关系恶化2.从关系良好到关系恶化3.被小集团排斥4.被集体排斥

三)交往技能不成熟1.与陌生人交往2.与不喜欢的人交往3.与朋友交往

第十章性与心理健康

性的三个层面1.繁衍后代2.快乐3.增进情感

性的两大利益生殖利益财产利益

进化心理学1自私的基因(基因优势最大化2优胜劣汰3亲代投资理论4生育责任与性别差异

两性战争:

优势基因最大化的战争

一)异性战争女性策略:

1.为后代寻找优秀基因的拥有者2.严格筛选

3.说服优秀的男性为自己投资4.要求男性对自己情感专一

男性策略:

1.保守型(追求质量)⑴获取更多资源⑵筛选基因优良有生育力的女性⑶抚育、训练后代2.进攻型(追求数量)⑴不严格筛选⑵丰富的“狩猎”和性经验⑶广泛播种⑷拒绝养育,或是让别人养育自己的后代

女性在异性战争中处于弱势的一面:

1.男性化社会2.对伦理和社会压力较敏感3.优势易流失4.决策系统差异

男性女性性心理的差异

1.年轻男性的性欲望出现早,强度大2.年轻女性的情感(物质)要求大于性需求

3.男性的性欲望趋于下降,女性抬升4.男性倾向于快速直接,女性倾向于浪漫和延迟

5.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自作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