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A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9306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09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0809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0809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0809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0809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809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A卷.docx

《0809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09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A卷.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809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A卷.docx

0809学年第2学期《大学语文》A卷

第1页共6页

聊城大学文学院08—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2008级《大学语文》试题(闭卷,A卷)

题号

总分

复核人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得分

阅卷人

1、《一个偏见》选自的散文集。

2、《家书二则》选自,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书信选集。

3、《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是著名历史学家所作,该文因标举“

”而成为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

4、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5、《秋水》选自,它借两个虚构的神话人物河伯和的对话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6、《大学》第一章鲜明地体现了儒家学派“”的人格理想,其中第一节概括了大学教育的基本宗旨为为内容的所谓“三纲领”。

7、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

8、,!

举大白,听《金缕》。

9、,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

10、又称《向华盛顿进军演说词》,它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二、翻译题(共1题,共10分)

得分

阅卷人

为下面文字加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白话。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第2页共6页

 

三、阅读分析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得分

阅卷人

认真阅读下面三段材料,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路人们从四面奔来,密密层层地,如槐蚕爬上墙壁,如蚂蚁要扛鲞头。

衣服都漂亮,手倒空的。

然而从四面奔来,并且拼命地伸长颈子,要赏鉴这拥抱或杀戮。

他们已经豫觉着事后的自己的舌上的汗或血的鲜味。

然而他们俩对立着,在广漠的旷野之上,裸着全身,捏着利刃,然而也不拥抱,也不杀戮,而且也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意。

他们俩就这样地至于永久,圆活的身体,已将干枯,然而毫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意。

路人们于是乎无聊;觉得有无聊钻进他们的毛孔,觉得有无聊从他们自己的心中由毛孔钻出,爬满旷野,又钻进别人的毛孔中。

他们于是觉得喉舌干燥,脖子也乏了;终至于面面相觑,慢慢走散;甚而至于居然觉得干枯到失了生趣。

1.写出这段文字的出处及其作者。

(2分)

 

2.文中“路人们”的反映揭示了一种怎样的心理?

试简要分析。

(4分)

 

第3页共6页

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4分)

 

(二)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乃装为遣荆卿。

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

乃令秦舞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

“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

丹请得先遣秦舞阳。

”荆轲怒,叱太子曰:

“何太子之遣?

往而不返者,竖子也!

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这段文字选自哪部作品?

作者是谁?

(2分)

 

2.这段文字反映了荆轲和太子怎样的性格特征?

(4分)

 

3.试分析“易水送行”一节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4分)

 

第4页共6页

(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秦风·蒹葭》

1.《诗经》的“六义”是指什么?

(2分)

 

2.本诗具有朦胧多义的特点,原因何在?

(4分)

 

3.结合作品简述本诗的艺术特点。

(4分)

 

四、作品赏析题(共1题,共20分)

得分

阅卷人

下面是苏轼的一首《定风波》,阅读原词、简要注释及背景介绍,就思想情感内涵与艺术特色,对此词作一赏析。

不得少于400字。

(20分)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第5页共6页

【背景介绍】该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即乌台诗案发生后的第三年。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七月二十八,宋神宗接受何正臣、舒亶等人对苏轼的指控,派人到湖州将他押解到京,打入大牢。

何正臣、舒亶等人将苏轼写的有关变法的诗文无限上纲,而与变法无关的诗文则引申曲解,牵强附会,欲置之于死地。

对此神宗并不以为然,又怜惜苏轼的才华,加上太后和官员们的营救,百姓的焚香祷告,苏轼最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而实际上他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

三月七日:

指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春天。

【注释】沙湖:

在今湖北黄冈东南十五公里处。

狼狈:

进退都感觉困难。

已而:

不久。

吟啸:

吟咏、长啸。

表示意态闲适。

芒鞋:

草鞋。

蓑: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料峭:

形容春天的微寒。

萧瑟:

风雨吹打树林的声音。

向来:

方才。

 

第6页共6页

五、写作题(共1题,共20分)

得分

阅卷人

江淹的《别赋》、高适的《燕歌行》和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都写到了相思离别之情,请联系课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谈谈你对离情别绪的理解和认识。

要求:

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