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第十三单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9394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第十三单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第十三单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第十三单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第十三单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第十三单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第十三单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第十三单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第十三单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第十三单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第十三单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第十三单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docx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第十三单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第十三单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第十三单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docx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第十三单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试题:

第十三单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1.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性著作是()

  A.《十四经发挥》

  B.《难经》

  C.《扁鹊心书》

  D.《吴医汇讲》

  E.《内经》

  2.正经是指()

  A.督脉

  B.冲脉

  C.十二经别

  D.十二经脉

  E.任脉

  3.循经取穴的理论依据是()

  A.阴阳学说

  B.卫气营血理论

  C.脏腑学说

  D.经络学说

  E.五行学说

  4.十二经脉命名的主要依据是()

  A.阴阳五行脏腑

  B.内外脏腑五行

  C.手足五行阴阳

  D.手足阴阳脏腑

  E.手足五行脏腑

  5.下列哪一经的名称是错误的()

  A.手太阴肺经

  B.足少阳胆经

  C.足太阴肾经

  D.足太阴脾经

  E.手少阴心经

  6.下列经脉循行流注次序错误的是()

  A.肺经,大肠经,胃经

  B.肾经,心包经,三焦经

  C.心经,小肠经,膀胱经

  D.心经,膀胱经,肾经

  E.三焦经,胆经,肝经

  7.经脉的分支是()

  A.奇经八脉

  B.经筋

  C.皮部

  D.络脉

  E.气街

  8.分布于四肢外侧、头面和躯干的经脉是()

  A.阴经

  B.带脉

  C.奇经

  D.阴维脉

  E.阳经

  9.手三阴经在上肢的分布规律是()

  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C.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D.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E.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10.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

  A.头面

  B.手足

  C.胸腹

  D.上肢

  E.下肢

  11.手足阳明经的交接部位在()

  A.食指端

  B.小指端

  C.鼻翼旁

  D.目内眦

  E.目外眦

  12.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

  A.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B.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C.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

  D.少阳在前,太阳在中,阳明在后

  E.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13.足太阳膀胱经所络的内脏是()

  A.心

  B.三焦

  C.肾

  D.肝

  E.小肠

  14.具有“主胞胎”功能的奇经是()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E.阴维脉

  15.除下列哪项外,均属十二经表里相合关系()

  A.手太阴经与手阳明经

  B.足阳明经与足太阴经

  C.足太阳经与足少阴经

  D.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

  E.手厥阴经与手太阳经

  16.奇经八脉中,起于季胁,环行腰间一周的是()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E.阳维脉

  17.关于奇经八脉的名称,下列哪项说法不准确()

  A.督有统率、总管之意

  B.任有总任、担任及妊养之意

  C.跷有轻健矫捷之意

  D.维有维系、连接之意

  E.带指妇女白带

  18.绕阴器,至小腹的经脉是()

  A.任脉

  B.肝经

  C.阴维脉

  D.脾经

  E.肾经

  19.行于背部正中线的经脉是()

  A.任脉

  B.督脉

  C.肾经

  D.膀胱经

  E.冲脉

  20.脾之大络分出部位的穴位是()

  A.丰隆

  B.内关

  C.大包

  D.公孙

  E.列缺

  21.内踝上八寸处以下,循行于下肢内侧前缘的经脉是()

  A.足太阴脾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少阳胆经

  E.足少阴肾经

  22.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形式为()

  A.直线贯注

  B.循环贯注

  C.手足贯注

  D.左右贯注

  E.上下贯注

  23.下列各组经脉中,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的是()

  A.胃、大肠、胆经

  B.心、脾、胆经

  C.小肠、三焦、胃经

  D.大肠、小肠、三焦经

  E.胆、大肠、三焦经

  24.奇经八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是()

  A.带脉

  B.冲脉

  C.任脉

  D.督脉

  E.阴跷脉

  25.与月经关系最密切的奇经是()

  A.冲脉、任脉

  B.冲脉、督脉

  C.任脉、带脉

  D.阴维脉、阳维脉

  E.阴跷脉、阳跷脉

  26.十二经脉气血充盛有余时,则渗注于()

  A.经别

  B.别络

  C.奇经

  D.督脉

  E.浮络

  27.头痛的部位在前额者,病变多在()

  A.少阳经

  B.阳明经

  C.太阳经

  D.厥阴经

  E.督脉

  28.在头面部,行于头侧部的经脉是()

  A.少阳经

  B.少阴经

  C.阳明经

  D.太阳经

  E.厥阴经

  29.行于腹面正中线的经脉是()

  A.手少阴心经

  B.任脉

  C.足阳明胃经

  D.足太阴脾经

  E.督脉

  30.以下经脉入于上齿中者为()

  A.手太阳小肠经

  B.手阳明大肠经

  C.足阳明胃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足少阳胆经

  参考答案

  1.E.答案分析:

经络学说在《灵枢》中有较详细的记载,并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2.D.答案分析:

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又被称为“正经”。

  3.D.答案分析:

循经取穴是按照经络学说实行辨证,判断疾病属于何经,然后根据经络的循行路线和联系范围来选择穴位实行治疗的方法。

  4.D.答案分析:

十二经脉的名称各不相同。

每一经脉的名称,都是由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组成。

  5.C.答案分析:

足太阴配脾经,足少阴配肾经。

  6.D.答案分析:

起于小指端的手少阴心经流注于手太阳小肠经,再流至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

  7.D.答案分析: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部分,络脉是经脉小的分支。

  8.E.答案分析:

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分布于四肢的外侧面。

在躯干部手三阳经与足太阳经分布在肩胛、背、腰部,足阳明经分布在胸腹部,足少阳经分布在腋、胁侧,即手足阳经分布在躯干的前、侧、后部。

  9.A.答案分析:

手三阴经分布在上肢的内侧面,其中手太阴经在前缘,手厥阴经在中线,手少阴经在后缘。

  10.B.答案分析:

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能够概括为: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上胸,交手三阴经,”故阴经与阳经的交接是在手足部位。

  11.C.答案分析:

阳经与阳经的交接,是在头面部,其中手足阳明经的交接部位在鼻翼旁。

  12.A.答案分析:

手足三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面,其中阳明经在前缘,少阳经在中线,太阳经在后缘。

  13.C.答案分析:

手足三阳经与脏腑的联系规律是属腑络脏,故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

  14.B.答案分析:

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经、胎、产的关系密切,故“任脉通而月事以时下”,并有“任主胞胎”之说。

  15.E.答案分析:

手厥阴心包经应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16.D.答案分析:

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环行于腰腹部。

  17.E.答案分析:

带脉的带有腰带、束带之意。

  18.B.答案分析: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经小腿内侧,过膝,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小腹,属肝络胆。

  19.B.答案分析:

督脉在背部的走行是沿脊柱里面上行,故行于背部正中线的经脉是督脉。

  20.C.答案分析:

十五别络的名称以其别出处的穴位而命名,脾之大络分出部位的穴位是大包。

  21.C.答案分析:

足三阴经循行于下肢的内侧面,在内踝上八寸处以下,足厥阴经在前缘,足太阴经在中线,足少阴经在后缘。

  22.B.答案分析:

十二经脉分布于全身的内外上下,其中的气血阴阳是流动不息,循环贯注的。

  23.D.答案分析:

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的经脉是手三阳经,即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24.D.答案分析:

督脉起于胞中,上行入脑,在下连属于肾,故其功能除与脑髓相关外,主要参与了肾的生殖功能。

  25.A.答案分析:

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其中“冲为血海”“任脉通而月事以时下”,二脉均与月经有密切关系。

  26.C.答案分析:

奇经八脉错综贯穿在十二经脉之间,起着调节其气血阴阳的作用。

当正经中的气血阴阳充盛时,则流入奇经而贮蓄之。

  27.B.答案分析:

阳明经循行于面额部,故头痛在前额者,病变多在阳明经。

  28.A.答案分析:

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其中手足少阳经分布在耳颞部。

  29.B.答案分析:

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再经下颌,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30.C.答案分析:

手足阳明经循行过齿中,其中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