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9846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

《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docx

中国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一、文学的自觉与文学品评的兴盛

(一)、文学自觉的标志

1、文学从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

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

《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等并列。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体制、风格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典论·论文》分文体为四科八种;《文赋》分文体为十类;

《文心雕龙》分文体为33大类。

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如“诗赋欲丽”,“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二)、文学理论和文学总集

1、《文心雕龙》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2、《文选》选录先秦到梁代共130人的作品,是最早的文学总集。

(三)、新的文学思潮

1、努力将文学从学术中区分出来,进而探寻文学的特点、分类、规律和价值。

2、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理论,如风骨、风韵、形象、言义、形神、意象等。

二、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

(一)、乱世文人的悲剧性:

许多文人莫名其妙地卷入政治斗争而惨遭杀戮。

(第8页)

(二)、乱世文学的主题:

1、生死主题。

(1)、感慨人生短促。

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短歌行》)

(2)、认识到死亡的不可避免。

如“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陶渊明《拟挽歌辞》)。

(3)、对待人生的态度:

第一,勉励建功立业,提高生命的质量。

第二,服药求仙,增加生命的长度。

第三,借酒浇愁,及时行乐,增加生命的密度。

第四,顺应自然,生命与大化合一。

2、游仙主题。

表现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以及企求长生的愿望,如曹操、曹植、张华、何劭、郭璞都写过这类诗。

3、隐逸主题。

如:

左思、陆机、潘岳、陶渊明都写过这类事。

三、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

(一)、士族与庶族的对立:

1、士族:

即世族,世代做官的世家大族。

2、庶族:

也称寒族,众多的不能做官的中小地主家族。

3、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实行的选官制度。

州郡设中正官,将人分为九品,三品以上为上品,其余为下品。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世)族。

(二)、寒士的不平: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头不见召。

”(左思《咏史》其二)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鲍照《拟行路难》其六)

(三)、文学家族大量出现。

如:

三曹(操、丕、植);三张(载、协、亢);

二陆(机、云);两潘(岳、尼);

谢家(安、混、灵运、瞻、晦、曜、惠连、脁);萧家(衍、纲、绎)。

(四)、强调家族关系和伦理观念。

潘岳《家风诗》、谢混《诫族子》、陶渊明《命子诗》、谢灵运《述祖德》等。

四、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一)、玄学:

1、概念:

魏晋时期融合老庄与佛学思想而形成的一种以思辨为主的哲学。

2、影响文学的论题:

崇尚自然、“真”、言不尽意、得意忘言(得神忘形)。

(二)、魏晋风流:

指玄学家所追求的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即追求艺术化的人生。

其外在的特点是颖悟、旷达、真率。

(三)、玄言诗:

宣扬玄理的诗歌,没有形象和情趣。

个别借山水景物说明玄理的诗,则有一定的理趣。

五、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一)、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1、想象世界的影响。

佛教带来了新的观念:

前世、今世、来世;因果、轮回;三界、五道。

扩大了人们思维的时间、空间和想象。

2、故事性的加强。

佛经故事如:

“维摩诘”的故事。

改编为中国故事的如:

“鹅笼书生”(梁吴均《续齐谐记》)

印证佛经的中国故事如:

刘义庆的《幽明录》、王琰的《冥祥记》、颜之推的《冤魂志》。

3、反切和四声的发现。

反切:

用一个汉字的声母与另一个汉字的韵母拼出第三个汉字的读音。

四声:

平上去入。

4、词汇的扩大。

如“姻缘”、“境界”、“菩萨”、“沙门”。

5、文学观念的多样化。

如:

真与空、心性、境界、象和象外、形神。

六、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发展历程:

建安(196——220)文学,即魏前期文学(三曹、七子)

正始(240——248)文学,即魏后期文学(阮籍、嵇康)

太康(280——289)文学,即西晋文学(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东晋文学(317——420)(陶渊明)

南朝文学(420——589),(宋·谢灵运、鲍照;齐·沈约、谢朓、王融;梁·萧衍、萧统、萧纲、徐摛、徐陵、庾肩吾、庾信;陈·陈叔宝)

北朝文学(420——589),(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颜之推《颜氏家训》、庾信)

(二)、地位: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酝酿着新变的时期。

1、五言诗达到鼎盛。

2、骈文、骈赋进入高峰。

3、七言古诗确立起来。

4、奠定了中国小说的基础,出现了著名的志怪、志人小说。

作业布置:

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曹操与曹丕

(一)、曹操

1、地位:

建安文坛的领袖。

(1)、诗文创作为作家们树立了楷模。

(2)、团结了众多的文人才士。

建安七子;诗人蔡琰、繁钦;书法家梁鹄;音乐家杜夔、李坚;学者邯郸淳、仲长统。

2、诗歌成果:

(1)、学习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风格古直、悲凉、慷慨。

(2)、代表作:

《蒿里行》,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

名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短歌行》,描写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名句“月明星稀”四句。

《步出厦门行·观沧海》,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名句“日月之行”四句。

(二)、曹丕

1、诗歌类型:

(1)、宴游诗。

如《芙蓉池作诗》。

(2)、抒情言志诗。

如《黎阳作诗》。

(3)、征人思妇诗。

如代表作《燕歌行》

(其一),写女子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2、诗歌成就:

新变。

(1)、个人情感的抒发。

如“乐极哀情来”,“为乐常苦迟”、“客子常畏人”。

与曹操平定天下的时代情感有所不同。

(2)、文人化艺术手法的使用:

语言工丽,音韵和谐,句式多样。

(3)、风格便娟婉约——轻盈柔美。

二、曹植(192——232)

(一)、前期(30岁前)诗歌:

歌唱理想和抱负,代表作《白马篇》,名句: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二)、后期诗歌:

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1、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

代表作《赠白马王彪》,名句: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代表作《野田黄雀行》,名句: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手,结友何须多?

2、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抒发自己的失意。

如:

代表作《七哀》(明月照高楼)。

名篇如《浮萍篇》、《美女篇》等。

3、述志诗。

抒发杀敌报国的志向,如

代表作《杂诗》(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

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4、游仙诗。

描写神仙境界,象征诗人的理想世界。

代表作《远游篇》,名篇如《仙人篇》、《五游咏》、《游仙篇》。

(三)、主要成就:

1、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写作了六十多篇五言诗,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2、形成了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达到了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

三、王粲、刘祯及蔡琰

(一)、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

(曹丕《典论·论文》)

(二)王粲:

1、是“七子之冠冕”(《文心雕龙·才略》)。

“陈思而下,一人而已。

”(东方树《昭昧詹言》)

2、代表作:

《七哀诗》三首。

名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3、特色:

感情深远,慷慨悲壮。

——“自伤多情。

”(谢灵运语)

——“发愀怆之词”。

(锺嵘《诗品》)

——“苍凉悲慨,才力豪健。

”(东方树《昭昧詹言》)

(三)、刘桢:

1、赠答诗,代表作《赠从弟》其二,名句“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2、游乐诗,名作如《公宴诗》、《斗鸡诗》、《射鸢诗》。

3、风格:

气势豪迈。

——“公幹气褊,故言壮而情骇。

”(《文心雕龙·体性》)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

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锺嵘《诗品》)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元好问《论诗绝句》)

(四)、陈琳,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名句“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柱。

(五)、阮瑀,代表作《驾出北郭门行》,名句“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

(六)、徐幹,代表作《室思诗》,名句“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七)、应玚,名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朝雁鸣云中,音响一何哀!

(八)、蔡琰(文姬),仅五言《悲愤诗》较可信,写自己遭乱及返国的经历:

第一段:

写董卓作乱,自己被俘。

第二段:

写胡地生活及被赎归时与儿子分别的苦况。

第三段:

写回乡后的生活。

四、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一)、悲凉慷慨的精神。

“慨当以慷。

”(曹操《短歌行》)“慷慨时激扬。

”(曹丕《于谯作诗》)

“慷慨独不群。

”(曹植《薤露行》)“凄怆内伤悲。

”(曹植《情诗》)

“临川多悲风。

”(阮瑀《诗》)“悲风凄厉秋气寒。

”(曹丕《燕歌行》)

(二)、人生短暂的哀叹。

1、单纯哀叹。

“天地无期竟,民生甚局促。

”(刘桢《诗》)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徐幹《室思诗》)

2、慨叹岁月短暂,功名未立,仍努力追求。

曹操《短歌行》。

曹植《赠徐幹》:

“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

3、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曹操《龟虽寿》: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强烈的个性表现。

1、曹操的四言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

2、曹丕的七言诗便娟婉约,有文士气。

3、曹植的五言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锺嵘语)

4、王粲的五言诗“颖出而才果。

5、刘桢的五言诗“言壮而情骇。

”(《文心雕龙·体性》)

(四)、浓郁的悲剧色彩。

曹操诗“悲凉”;曹植诗“颇有忧生之嗟”;王粲诗“发愀怆之词”;

刘桢诗“感慨深至”。

五、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一)、正始诗歌

1、正始:

魏齐王曹芳年号(241——249)。

2、正始诗歌:

指曹魏后期诗歌。

3、特征:

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

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4、代表诗人:

阮籍、嵇康。

(二)、阮籍的诗歌

1、代表作:

《咏怀诗》82首。

非一时一地所作,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

2、主要内容:

(1)、总纲:

抒写忧愤深广的情怀。

“徘徊将何见?

忧思独伤心。

”(其一)“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其十七)

(2)、以佳人或凤凰喻理想,表现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

(其十九、八十;七十九)

(3)、批评曹魏政权的荒淫腐朽。

如“驾言发魏都……身竟为土灰。

”(其三十一)

(4)、抒发雄心壮志。

如“壮心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其三十九)

(5)、不少篇章描写游仙和隐居,故作旷达。

3、诗歌风格:

隐约曲折。

“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锺嵘《诗品》)但其精神与建安风骨仍是一脉相承的。

或借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

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讽刺世俗,或借写美人香草寓写怀抱。

(三)、嵇康的诗歌

1、主要内容:

表现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赠秀才入军》)

2、艺术成就:

存诗五十馀首,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以四言成就较高。

“四言不为《风》、《雅》所羁,直写胸中语,此叔夜高于潘、陆也。

”(何焯《文选评》)

3、诗歌风格:

“嵇志清峻”,“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文心雕龙》)

(四)、应璩的诗歌

应璩是“七子”应玚之弟,代表作是《百一诗》。

主旨是规劝曹爽,诗风温柔敦厚。

对陶渊明影响较大。

作业布置:

1、简答“三曹”的诗歌成就以及“七子”、蔡琰的诗歌特色。

2、试论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3、简答阮籍咏怀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风格。

4、名词解释:

“三曹”、“七子”、建安诗歌、正始之音、“嵇志清峻”、《百一诗》。

第二章两晋诗坛

一、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一)、太康(280——289):

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

太康诗风,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二)、特征:

1、拟古。

摹拟《诗经》、汉乐府和《古诗》成为风气。

如:

陆机《拟古诗》十二首,摹拟《古诗十九首》,总体水平不如原作,但格调上变朴素为文雅。

2、繁缛。

追求形式技巧,描写繁复详尽,色彩华丽,文采过人。

(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

如陆机的《拟西北有高楼》。

(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古辞《猛虎行》仅四句,而陆机的拟作则增为二十句。

又如

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其一笔触细腻,低徊哀婉;其二、其三就显得相近重复。

(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如陆机的《赴洛道中作》。

(四)、贡献:

陆机、潘岳发展了曹植“词采华茂”的一面,对南朝山水诗的发展及声律对仗技巧的成熟,有促进的作用。

二、左思、张协与刘琨

(一)、咏史诗的流变:

1、作家作品:

班固《咏史》——曹植《三良诗》——王粲、阮瑀《咏史诗》——杜挚《赠毋丘俭》——左思《咏史》八首——张协《咏史》。

2、体制:

(1)、正体:

隐括本传、不加藻饰的咏史诗。

(2)、变体:

借古人古事而自抒胸臆的咏史诗。

(二)、左思的《咏史》诗:

1、主要内容:

(1)、抨击门阀制度,抒发寒士怀才不遇的悲愤不平。

如其二、其四、其七。

(2)、揭露王侯贵族的豪奢生活,表达对士族的蔑视。

如其六。

(3)、歌颂寒士视富贵如浮云的人生态度。

如其一、其三、其五。

2、艺术成就:

(1)、开创了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即所谓的“变体”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

(2)、多引史事;借古讽今,对现实持批评态度;深刻恰当,能起到讽喻作用。

锺嵘说:

“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

”(《诗品》)

(三)、“三张”的诗歌

1、“三张”:

张载、张协、张亢。

2、张载,被《诗品》列为下品诗人,名作是《七哀诗》,名句“昔为万乘君,今为丘山土。

3、张协,被诗品列为上品诗人,代表作是《杂诗》十首,名句如:

“房栊无行迹,庭草萋以绿。

青苔依空墙,蜘蛛网四屋。

”——表现游子思妇之情。

“轻风摧劲草,凝霜竦高木。

密叶日夜疏,丛林森如束。

”——写岁暮年衰,忧时避世之情。

(四)、刘琨的诗歌

1、代表作:

《扶风歌》,写赴任并州刺史途中的经历和激愤、忧虑之情。

2、绝命诗:

《答卢谌》、《重赠卢谌》,是被段匹磾拘押时所作。

3、风格:

感情深厚,风格雄峻,具有建安风格。

三、郭璞的游仙诗

(一)、游仙诗的类型:

1、借游仙抒发愤世之情。

如传为屈原的《远游》、曹植的《五游咏》、《远游篇》、《仙人篇》、《游仙诗》。

2、描写求仙访药、追求长生的故事。

如传为秦博士的《仙真人诗》。

(二)、郭璞的游仙诗:

1、今存19首,,其中有五首为残篇。

2、内容都属于第一类型。

抒发自我仕途偃蹇、壮志难酬的苦闷情怀。

3、代表作是第五首(逸翮思拂宵),名句“悲来恻丹心,零泪缘缨流。

4、风格:

比兴寄托,文采富丽。

四、王羲之与兰亭唱和

(一)、王羲之(303——361)其人:

东晋名士,出身高门,为人率直洒脱,淡薄宦情,好隐居,诗酒风流,逍遥度日。

(二)、《兰亭集》: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等42人在兰亭聚会,流觞赋诗,共成诗37首,编为《兰亭集》。

内容大抵是写山水或玄理,艺术水平都不高。

但预示着山水诗将要兴起。

(三)、《兰亭集序》:

王羲之撰写,前半记述兰亭盛会概况,写山川之美,饮酒吟咏之乐;后半感慨人生之短暂。

不但文辞隽永,书法尤为后世敬仰。

五、孙绰、许询与玄言诗

(一)、玄言诗:

是在东晋悠游山水、清谈玄理和诗酒风流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诗歌。

特点是:

借山水景物宣扬老庄哲理和佛理;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缺乏形象。

(二)、代表诗人:

孙绰、许询。

(三)、影响:

为诗歌说理所积累的正、反面经验值得注意。

对谢灵运的山水诗,白居易诸人的说理诗,宋明理学家的诗,都有影响。

作业布置:

1、名词解释:

太康诗风、“三张”、游仙诗、《兰亭集》、《兰亭集序》、玄言诗。

2、简答太康诗风的特点。

3、简答左思《咏史》诗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三章陶渊明

一、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一)、人生道路:

1、前期(40岁前):

亦隐亦仕时期。

青少年: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中年:

时仕时隐。

29岁任江州祭酒——旋即辞职。

33岁入荆、江二州刺史桓玄幕——三年后辞职。

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

40岁改任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旋即改任彭泽县令——八十馀日辞归。

2、后期(40——62岁):

隐居终老时期。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饮酒》其九)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饮酒》其九)

“人生实难,死如之何?

呜呼哀哉!

”(《自祭文》)

(二)、思想性格

1、安贫乐道。

他所谓“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匪道何依,匪善何敦?

”(《荣木》)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咏贫士》其四)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咏贫士》其五)

2、崇尚自然。

所谓“自然”,指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一种状态,体现了道家思想。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归去来兮辞》)

3、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用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

如《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

二、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

(一)、田园诗。

1、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和生活的简朴,表现悠然自得的心境。

如《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2、描写躬耕的生活体验。

如《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3、描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归园田居》其四)

(二)、咏史、咏怀诗。

代表作《杂诗》其二,名句“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三)、行役诗。

悲叹行役的辛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诉说对田园的思念。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

”(《庚子岁五月……》)

(四)、赠答诗。

表达对友人的敦厚之情。

如《答庞参军》(相知何必旧)、《与殷晋安别》。

三、陶诗艺术及其渊源

(一)、总体特征:

自然。

1、将日常生活诗化,既无矫情也不矫饰。

2、用家常话写家常事,诗意盎然。

(二)、具体特色:

1、情、景、事、理的浑融。

代表作《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拟挽歌辞》其三(荒草何茫茫)。

名句如:

“人生贵有道,衣食固其端。

”“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

2、平淡中见警策。

即苏轼所谓“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名句如: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癸卯岁始春……》)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癸卯岁十二月……》)

“翩翩新来燕,双双来我庐。

”(《拟古》其三)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归园田居》其五)

3、朴素中见绮丽。

名句如: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其一)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杂诗》其二)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和郭主薄》其一)

(三)、陶诗渊源:

源于《古诗》,又继承阮籍之遗音而协左思之风力。

四、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一)、散文:

1、《五柳先生传》,塑造了一个清高洒脱、怡然自得、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

“闲靖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和平、宁静、幸福的世外仙界: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二)、辞赋: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

六、陶渊明的意义

(一)、陶渊明的精神:

即不为五斗米弯腰、平淡自然的精神。

是后世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

如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

(二)、陶诗的象征意义

1、酒:

追求酒所造成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怀。

”(《庚戌岁九月……》)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杂诗》)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拟古》)

2、菊:

象征诗人的高情远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和郭主簿》)

3、孤云:

一个孤独者的自白。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

”(《咏贫士》)

作业布置:

1、简述陶渊明的人生道路和思想性格。

2、简答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象征意义。

3、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4、举例说明陶渊明散文和辞赋的主旨。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一、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一)、南朝民歌的保存和种类:

1、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

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

2、吴歌:

产生于南京一带,多是东晋和刘宋的诗歌,共326首。

3、西曲:

产生于荆、郢、樊、邓一带,多是宋、齐、梁、陈的诗歌,共142首。

(二)、南朝民歌的内容:

多为情歌,反映了吴、楚风情。

(1)、吴歌的内容:

多为女性的吟唱。

或表现对爱情的渴望,如《子夜歌》(始欲识郎时)。

或表现既得爱情的欢乐,如《读曲歌》(打杀长鸣鸡)。

或表现相思的痛苦,如《子夜四时歌·冬歌》(寒鸟依高树)。

(2)、西曲的内容:

多反映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表现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

如:

《石城乐》、《莫愁乐》、《那呵滩》、《拔蒲》。

(78页)

(三)、南朝民歌的艺术特色:

1、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

2、大量运用双关语,含蓄委婉:

(1)、同音异字:

藕——偶;莲——怜;丝——思;碑——悲;篱——离。

(2)、同音同字:

(布)匹——匹(偶);(药)散——(聚)散;

关(门)——关(念);(黄连)苦——(相思)苦。

(四)、《西洲曲》:

是《杂曲歌辞》中一篇抒情长诗,也是南朝民歌中艺术性最高的一篇。

1、描写少女的相思,细腻缠绵、含蓄委婉。

2、四句一换韵,采用连珠格的修辞手法,形成回环往复的旋律。

3、声韵与情感相结合,声情摇曳,馀味无穷。

二、北朝民歌与北朝各民族的风习

(一)、保存:

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小部分保存在《杂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