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报告文学_3篇(共11页)72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110084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期报告文学_3篇(共11页)72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近期报告文学_3篇(共11页)72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近期报告文学_3篇(共11页)72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近期报告文学_3篇(共11页)72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近期报告文学_3篇(共11页)72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近期报告文学_3篇(共11页)72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近期报告文学_3篇(共11页)72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近期报告文学_3篇(共11页)72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近期报告文学_3篇(共11页)72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近期报告文学_3篇(共11页)72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近期报告文学_3篇(共11页)72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近期报告文学_3篇(共11页)72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期报告文学_3篇(共11页)7200字.docx

《近期报告文学_3篇(共11页)72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期报告文学_3篇(共11页)7200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近期报告文学_3篇(共11页)7200字.docx

近期报告文学

  近期报告文学范文篇1:

人物报告文学范文

  **半岛曲折蜿蜒的海岸线延伸到最南端,在面朝浩浩荡荡的黄海的海洲湾北岸,留下了一段宽阔平直的黄金海岸。

  这里就像一截琴弦,在海浪的弹击下,奏出一曲曲雄浑激越的乐章!

  这里,静静地座落着一个国家级文明村&;&;**市童海路居委。

其间,一个普通渔家女的名字和她的企业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渲染得绚丽悦耳:

  &;&;拥有固定资产XXXX年万元,年创产值近亿元&;&;

  &;&;&;**市十大女杰&;、&;优秀共产党员&;、&;省优秀女企业家&;、&;省三八红旗手&;&;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

  她,就是**华洋农副水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质朴、谦和、睿智、坚毅&;&;

  昔日国企下岗女工,今朝豪情唱&;大风&;!

执著孕育机遇,奋斗成就绩业。

**以其朴实的创业风采和共产党员的金色年华阐释着&;巾帼何需让须眉&;的美丽人生。

  逆风扯帆辟航道

  XXXX年8月,初中毕业的**带着几分幸运,顺利地走进了当时全市第一家国属水产企业&;&;岚山水产冷藏厂。

捧着&;铁饭碗&;,干&;亦工亦农&;的活,着实让她和全家欣喜激动。

好景不长,XXXX年秋,她和所有的&;亦工亦农&;人员在国家政策的限制中下岗了,赋闲在家,四顾茫然。

  当一个人的经历经过巨大的嬗变后,接下来便是最深沉最凝重的思考了。

征服失意还是被失意征服?

当她看到邻居大嫂大婶一个个赶海头,走市场,干起小商小贩,日出日落从不歇息时,她再也呆不住了,她也要自谋职业,大干一场。

重谋生路谈何容易!

她学习织网,进冷藏厂车间摆弄鱼货,干过电焊工&;&;风风雨雨,起起落落,几年下来手中也没攒下几个钱,但她始终坚信&;彩虹总在风雨后&;!

  机遇往往为有准备的人敞开着大门。

XXXX年,村属企业童海华洋冷藏厂实行改制,向全省发出招标通告,引来不少能人跃跃欲试。

当时年已38岁的**一站出来,便招来一片惊疑和不屑的目光,也有人在一旁提醒说:

&;你一个妇道人家,不要命了吗?

真要弄个倾家荡产不可吗?

&;可她岂能轻易放过这等待已久的机遇。

她最终胜出了,成了华洋的女老板,同时接下的还有近千万的银行债务。

  都说创业难,但女人创业更是难上加难。

接手华洋公司不足一年,水产品市场风云剧变:

数十家冷藏厂因库房过剩,展开货源争夺战,且愈演愈烈愈残酷;销售市场主体由集体转向个体,对水产品质量、品种、包装要求提高,企业运行成本大幅上升。

企业陷入&;吃不饱,转不动&;的艰难处境。

逆境面前的**比他人更加冷静、倔强:

&;天无绝人之路,等靠才是死路一条!

&;于是,她把家事放给了家人,走上了逆境求生存,绝地出击的开拓之路,真可谓妙招迭出,招招致胜。

  第一招:

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即稳住本地货源市场,拓宽供货渠道。

她主动出击,争取上属公司投资XXXX年万元,为华洋公司修建渔码头一处励志网:

..,能停靠大小渔船200多艘,实现厂船牵手,供销联营。

同行从心里佩服她:

&;张总,这一招真厉害!

&;

  第二招:

拓宽广泛的&;游击区&;。

那就是走出岚山,多路出击,寻找货源。

她和公司员工,南上北下,东奔西走,餐风露宿,马不停蹄,与全国多家客户建立联系,形成信用关系,拓宽了发展的空间,&;游击区&;也成了&;根据地&;。

  第三招:

出国门,抢市场。

**从上任第一天起,就瞄准了这一点,只不过市场的形势逼她提前迈出了这一步。

XXXX年5月,她与日本客商谈成了出口日本樱鲷鱼片、鲐鲅鱼片、橙鲷鱼片等品种的来料加工项目,将产品打入日本市场。

尝到甜头后,她决定把来料加工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培育,做大做强。

先后投入60万元用于海外市场开拓。

辛劳必得回报。

企业的来料加工业务成功地做到了美国、韩国和香港,村办企业沾足了&;洋&;味。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华洋,如一艘冲破浅滩的帆轮,踌躇满志,辉煌起航!

  长风万里送鲲鹏

  庄子曾经说过,浅水是载不起大船的,一杯水洒在地上,只能漂起草叶。

风的积累不厚也载不动大鹏的翅膀,只有九万里的长风,才能托起鹏飞九天。

  华洋在几年的蹒跚跋涉中完成了原始积累。

&;睁大眼睛看世界&;的**在凝重中的思索中寻求着打造现代化企业的&;良药妙方&;。

  XXXX年5月,一座投资600万元,按照国际标准设计的全封闭无菌加工车间在华洋破土动工了&;&;

  XXXX年3月,华洋通过了认证,拿到了直销美国、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的&;通行证&;。

  建起高标准化验室,构建起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借鉴邯钢、海尔、三木等企业管理经验,实行独具特色的&;四季管理法&;和&;数质价&;变数核算&;&;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

**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于是,外籍技术专家走进了华洋车间,昔日&;拼体力&;的渔家老土摇身变成业务技术精湛的会计师、经济师;党支部、工会、妇委会等政工组织使华洋底蕴大增&;&;&;永远的华洋&;铸刻在每个员工心中。

  接下来是企业&;触角&;的更长伸展:

投资400万元的酒店,投资150万元的物流公司应时而生。

华洋正阔步迈上集水产、仓储运输、饮食服务于一身的综合企业集团发展轨道。

  真爱编织乡亲情结

  乡亲的感情是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

  **不再贫穷,但她始终没有忘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带领群众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共同致富的目标。

在当地妇联组织的&;结对共富&;活动中,她与120名下岗女工和外来贫困打工妹结对帮扶,解决她们的就业致富问题。

多年来,她除了把主体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外,剩余部分便用来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接济企业的困难职工和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上。

时值居委创建国家级文明村,她掏钱在居民区建起了群众健身娱乐广场,组织妇女健身队,想着法地引导身边的妇女姐妹们走进文明生活领域;在&;春蕾计划&;中,她慷慨解囊,资助26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捐款数万元&;尊老、爱老、敬老&;,最多时一年为扶贫活动捐款8万元&;&;近年来,她为教育、为社会公益事业的捐款累计达20余万元。

有人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只是轻轻一笑。

不为什么,只为依旧贫穷的乡亲早日走出衣食住行的困扰;不为什么,只为脚下这方热土,巍巍阿掖山,浩浩黄海水,你养我以生命,我报你以繁荣;不为什么,只为自已是一名共产党员!

爱人者必被人爱!

  大海逐浪,百舸争流。

**&;&;这位走出家庭、艰苦创业的农村妇女的楷模,在她留下的一串闪耀着奋斗火花的足迹上,是找不到休止符的。

如今,48岁的**和她的员工们正在为获得欧盟注册和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而努力着,她所实现的也必将是奋斗者终究获得的成功!

  近期报告文学范文篇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岗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

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

  XXXX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家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

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

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

  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人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人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

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映人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

到了20世纪还有多平方公里水域。

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

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儿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

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

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塔里木河全长XXXX年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

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XXXX年至XXXX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

解放后的XXXX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求。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牧场。

  问题出在近30多年。

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

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

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

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万多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旨日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罩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XXXX年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XXXX年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市耕地受到威胁。

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

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

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罗布泊消失了。

  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桥上。

  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

  胡杨,维吾尔语称做&;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

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还伴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牛态体系,营造了一个个绿洲,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

  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而夫面积死亡。

XXXX年,塔甲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

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小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6%上下到84%。

&;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变成现实,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从中穿过的218国道已有197处被沙漠掩埋。

  我们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200公里后,绿色长城突然从眼中消失。

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与两边的沙地成了一个颜色。

由于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

  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

同来的同志告诉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

若想进入罗布泊,至少要有两辆汽车,必须备足食品和水。

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住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

我问自己。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

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悲剧并没有止住。

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问湖水下降8.8米,平均每6年下降l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而积从50年代的1.XXXX年万半方米缩小至XXXX年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十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近期报告文学范文篇3

  汶川地震五年忌(何建明)

  生命第一:

5.12大地震现场纪实即五周年(节选)

  公元XXXX年5月12日。

  这个日子注定要被人类历史记住。

  这一天的下午2点28分。

中国的一个并不被人们熟识的地方&;&;四川省汶川县,突然地动山摇,瞬间天昏地黑&;&;随即,一个个乡镇消失了,一片片农舍和居民楼坍塌了,一群群孩子和老人、男人和女人被活生生地埋入了废墟,断头折腰,血溅江河,惨不忍睹&;&;

  与此同时,报告文学的特点周边更多的村庄、更多的城镇、更多的百姓也被更严重的山崩地裂掩埋了&;&;

  北京在摇晃。

上海在颤动。

广州人惊恐地从楼房跑出,甚至连隔着大海的台湾同胞也有明显的震感。

  里氏8.0级大地震!

中国的大地都在震动!

从那一刻起,中国的十三亿人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与悲伤、紧张与焦急之中。

世界也在揪心地注视着东方大国发生的这一强震。

  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

第一时间里,中共中央、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声音回荡在神州大地的上空。

  灾情比我们预想的要严重&;&;同胞们,同志们,在灾害面前,什么是报告文学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

我相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

第一时间里,国务院温家宝的声音和身影,出现地灾区上空昀飞机上。

两个多小时后,他到达灾区一线。

  那时起,全中国人民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关注灾区的每时每刻&;&;

  那一天起,我的心就被拉走了,拉到了那片到处是废墟和流血与死亡的地方。

  我无法不去。

可去了后就想走,典型人物报告文学模式我不忍心双脚踩痛那些依然躺在废墟里的已经没有呼吸的生命。

刚一走,我又自责:

那些躺在楼板与泥石流下的冰冷躯体多么寂寞和孤独,你怎么不陪他们多待些时间呢?

  于是我又一次返回那里。

  地震之后,我已经去了那里三次。

每一次去后都让我感到心灵的颤抖&;&;

  第一个忌日

  我第一次到灾区是在大震后的第七天。

  到成都后的第二天,我便进入了一个重灾区。

那是个被地震毁灭了的山区小镇。

我眼前看不到一间完整的房屋,当地百姓告诉我,地震前这里很美,常有成都的城里人到这儿休闲度假。

现在我们什么都没了,连猪崽都死光了。

一位老乡这样说。

  解放军在这里清理废墟。

报告文学与新闻的关系上面有指示:

七天后大面积的救人搜索将结束&;&;这个时间已经超出了人的生命极限。

虽然前线时有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说哪个地方又救出了生还者,但对多数被埋者来说,七天后生存的机会基本没有了。

  一片废墟前,两辆推土机轰鸣着,一堆堆横七竖八的水泥板和砖瓦块被翻动着。

周围有不少当地百姓围着观看,开始我并不知道他们在等待什么,后来知道那里面还有被埋者,那些活着的人茌等待见到自己的亲人&;&;

  一位中午妇女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

她穿着医生的白大褂,表明她是一个医务工作者。

她是我们附近镇上的医生,她丈夫埋在里面一直没有出来。

今天她是来看他的&;&;一位老乡悄悄地告诉我。

一枝笔写作事务所

  我的心一下揪了起来&;&;为这位可怜的女医生,为无数与这位女医生同样命运的灾区人民。

  她一直在另一个地方抢救伤员,中间来过这里几次,但因为她男人被埋得太深,一时挖不出来。

今天清理废墟,估计能见到她男人了。

老乡继续在我耳边说着。

我的心因承受着推土机的轰鸣声而紧缩起来&;&;

  那等待的时间太残酷。

你又想早些看到结果,又不愿看到结果。

对女医生和对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一样。

  推土机继续轰鸣着,大地似乎也在强烈地震荡着。

眼前,报告文学三个特点断裂的楼板被一块块掀开、推走&;&;我注意到女医生的脚步在不断往前移,但身体又被两位女同胞紧紧拉住。

  几位解放军战士在一位少校的带领下,出现在推土机前,他们预计下面的被埋者会马上出现,所以走在了前面。

有两个战士的手里提着黄色的装尸袋&;&;这让人看后十分不舒服,但战士们是在执行任务。

七天后的遇难者遗体基本上都处在腐烂阶段,为了保护更多活着的人,对所有遇难者遗体进行现场及时的处理是灾区指挥部交给救援部队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军人在一丝不苟地执行命令。

他们的职责非常神圣,那些小战士当兵才几天,他们中的多数还是80后,如果不是抗震救灾,他们怎么可能去做收尸这类活呢?

  地震遇难者的遗体惨不忍睹,但为了防止瘟疫,必须有人去处理。

军人承担了这样的任务。

  出来了!

出来了!

突然有人叫起来。

于是我们都跟着往废墟前簇拥,但被战士们挡住。

只有那个女医生被允许往前挪动&;&;

  是他。

那件夹克我才给他买的,他第一次穿上的&;&;女医生说。

我听到她的声音是颤抖的。

  一具遇难者遗体被四个战士抬出来,抬到废墟边的一块水泥地上。

随后,我们也被允许走近&;&;

  那是个男性遇难者,他的脸部是灰黑的,沾满了尘土和血水,腹部印着血痕,显然是被重物压死的。

  我见女医生单足跪在地上,报告文学:

怎样刻划人物用自己的衣袖擦着遇难者的脸。

马上有战士给她掌来一盆水和一块毛巾,于是女医生便轻轻地非常职业化地为她的丈夫擦洗头部,一点一点地为她的丈夫擦洗着、擦洗着&;&;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清死者的脸庞了。

这时女医生抬起头,冲解放军官兵们说:

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让我见到了他&;&;然后她又埋头为自己的丈夫整理衣服。

  那位解放军少校红着眼睛,朝战士们挥挥手,示意他们离开现场。

我看到官兵们都在擦眼泪。

  那一刻,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的脸上也已淌满了泪水&;&;我想上前安慰一下那个女医生,可我没有。

我发现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这样做。

人们默默地站在那个女医生的背后,一声不响地看着她为死去的丈夫擦洗、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