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重点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1081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重点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重点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重点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重点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重点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重点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重点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重点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重点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重点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重点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重点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重点Word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重点Word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重点Word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重点Word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重点Word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重点Word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重点Word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重点Word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重点Word下载.doc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重点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重点Word下载.doc(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重点Word下载.doc

(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

(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2)人与社会的关系:

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

(3)人与人的关系:

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

(4)人与组织的关系:

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6、“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版本1)

(1)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个体

(3)学生需要尊重

(4)学生都有潜能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版本2)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3.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版本3)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

7、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第三节、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1、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重点)

(1)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重视沟通,加强交往与合作能力

(5)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人格的形成

3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4专业能力的提高

5专业态度与和动机的完善

6专业自我的形成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理论

教师成长的三阶段论(福勒和布朗):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境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教师发展的五阶段论(伯利纳):

1新手阶段

2熟练新手阶段

3胜任阶段

4业务精干阶段

5专家阶段

2、终身学习的意识(看一下)

(1)为什么要终身学习

①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②教师自我实现必须终身学习

③提升教学水平须坚持终身学习

④提高教育创新精神须终身学习

⑤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责任

⑥教材改革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2)教师终身学习的可行性

教师学习的内容:

①学习能力学习

②专业知识学习

③教育理论学习

④信息技术学习

教师终身学习的途径:

一是系统教学;

二是自学。

教师终身学习的方法:

①参加系统的终身学习

②参加校本学习

③参加各类成人教育

④借助媒体学习

教师终身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②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③传播终身学习观念

3、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1)培育学习能力,做学习型教师

(2)培养反思能力,做反思型教师

(3)培育创新精神,做创新型教师

(4)培养合作能力,做伙伴型教师;

(5)培育科研能力,做研究型教师。

4、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抓常规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2)重情感教育,培养健全人格(激励与呵护是教学走向成功的因素之一)

(3)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4)多联系实际,培养动手能力

(5)多样化教学,强化主动学习

(6)重因材施教,强化学困帮扶

如何提高教学成绩:

(1)讲方法:

处理好师生关系;

(2)讲落实:

监控好教学环节;

(3)讲思路:

培养好学习习惯;

(4)讲科学:

发展好教研能力。

5、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

(1)教师职业的责任

①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

②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

③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

④教育信息的开发应用者

⑤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者

(2)教师职业的价值(教师角色相似)

①教师是文化传递者

②教师是文明促进者

③教师是智慧开启者

④教师是道德塑造者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第一节:

教育法律法规解读

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198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198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99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

《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年7月1日实施;

2006年6月29日修订,2006年9月1日实施。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1、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2、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3、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

公益性:

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

统一性:

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

强制性:

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

谁违反谁就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用法律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

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提高。

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5号颁布,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1、教师法规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2、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3、教师法确定正常晋级增薪制度。

4、法律还规定,教师不准体罚学生,违者究责。

第三条【教师职责】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制定:

1991年9月4日七届人大21次会议通过,1992年1月1日执行。

修订:

十届人大25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并于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

1、学校不得违法开除未成年学生

2、教师不能在校内吸烟

3、突发事件先救未成年人

4、父母不可偷看孩子日记

5、法院可剥夺父母监护权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九届人大10次会议于1999年6月28日通过,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1、明确禁止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赌博等不良行为;

2、不得脱离监护;

离家出走要找回来

3、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4、不良少年的工读制度(特殊学校)

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2002年3月26日经教育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1、目的:

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

2、适用范围:

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

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1、学前教育纳入规划,破解城乡“入园难”;

2、缩小校际差距,解决择校难题

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望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4、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给学生更多发展空间;

5、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6、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

7、高校分类入学考试,让不同的人有多重选择

8、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保障教师安心从教

9、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务(职称)

10、纠正对民办学校歧视,鼓励出资办学

纲要的三大战略:

1、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2、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3、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

第二节: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重点)

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一、教师权利的内涵

1、含义:

教师依法享有的某种权能和利益。

2、教师的权利:

(1)要求他人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或履行法律义务的请求权;

(2)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做出的教师法等法律所赋予的积极行为权;

(3)受侵害时向国家机关申请强制执行权。

二、教师的基本权利

1、教师的公民权(是指教师作为公民依法享有相关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

包括:

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教信仰权、平等权、人身权、文化教育权、经济权以及监督权

2、教师的职业权利

(1)教育教学权

(2)学术研究权

(3)管理学生权

(4)报酬待遇权

(5)参与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三、新《义务教育法》关于教师权利的规定

1、各级政府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

2、义务教育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

3、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教师享有补助津贴

四、教师义务

定义:

教师依据《教育法》、《教师法》及其他法律法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必须履行的责任。

表现形式:

(1)积极义务

(2)禁止性义务

(3)义务人侵犯他人权利和利益时,接受国家强制力保障其意义的履行。

五、教师的基本义务:

1、拥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遵纪守法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4、保卫祖国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5、依法纳税义务

六、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教师义务

1、遵纪守法

2、教育教学义务

3、思想教育义务

4、尊重学生人格

5、保护学生权益

6、提高水平

第三节:

学生权利和保护(重点)

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一、学生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权

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使用教学设施权

2、获得经济资助权

3、获得学业证书权

(1)获得公正评价权;

(2)获得学业证书

4、申诉起诉权

5、法定其他权

二、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

1、教师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①面临危险时,教师挺身而出

②教师须尽到保护义务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

①教师不得随意剥夺学生上课权;

②教师不得随意缺课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①教师不能强迫学生做有损人格尊严的事

②教师不能侮辱、谩骂学生

③教师不能歧视学生

4、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命健康权

①教师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②教师不得以其他方式侵犯学生生命健康权

5、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6、教师不得侵犯学生财产权

7、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

①教师不要随意泄露学生隐私

②教师不能随意翻看学生物品

8、教师要注意保护自身权益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的文件精神。

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

四大亮点:

(1)明确了班主任的工作量:

另加教师工作量标准的一半;

(2)提高了班主任的经济待遇;

(3)保证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权力

(4)强调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教师职业行为

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思想行为规范

教学行为规范

人际行为规范

二、教师需处理的几大关系

1、师生关系:

①师生平等

②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③宽容学生的缺点;

④慎用惩戒;

⑤拒绝体罚

2、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①建立平等关系

②良好的沟通习惯

③换位思考

3、教师与同事的关系:

交往技巧:

①时常给予微笑和赞美

②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③积极主动地交往

4、教师与领导的关系:

(1)了解领导的需要:

①自尊的需要

②成就的需要

③交往的需要

(2)争取领导的支持:

①尊重领导,相信领导

②努力工作,作出成绩

③主动沟通,争取支持

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

了解一定的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

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

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

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中国历史

一、原始社会

1、原始人群

(1)元谋人:

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170万年

(2)蓝田人:

距今80万年

(3)北京人:

距今50万年,已使用天然火。

2、氏族社会:

(1)母系氏族:

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彩陶文化”

(2)父系氏族:

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黑陶文化”

二、奴隶社会

1、夏朝

(1)夏朝:

大禹之子夏启破禅让而开世袭之先河,建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2)商汤打败夏桀,夏朝灭;

(3)夏历成为我国最早的历法。

2、商朝

(1)汤建商,武王灭纣;

(2)商已有文字,甲骨文可证

3、周朝

(1)西周:

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周礼:

吉、凶、军、宾、嘉

宗法制度:

族制系统

(2)东周

春秋:

公元前770-公元前475,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春秋开始

“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战国: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商鞅变法: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

废田亩、建县制

三、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从战国开始)

1、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

(1)秦王嬴政公元前221年灭六国统一中原

(2)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

(3)北击匈奴: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

(4)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起辽东—万里长城

(5)南统百越:

公元前214年

(6)陈胜吴广起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7)秦王朝灭亡:

公元前207年刘邦入关,秦王子婴投降

2、汉朝(前202-公元220年)

(1)西汉:

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项羽死,刘邦建汉,定都洛阳,后迁长安

汉初政治上推行“无为而治”,经济上采取“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汉武帝“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东汉:

公元25年刘秀在鄗城称帝,史称东汉

东汉至219年,共历194年

光武中兴

3、秦汉时期的科技与艺术

(1)数学:

汉武帝时期《周髀算经》,勾股定律;

汉朝《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完整体系的形成

(2)天文:

汉朝《汉书•五行志》有关于黑子的记录;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五星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著作;

汉安帝时,张衡浑天仪,132年,又发明了候风地动仪

(3)医学:

秦汉时期建立中医体系;

西汉:

最早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

东汉:

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东汉名医:

华佗、张仲景

(4)造纸术:

东汉和帝时“蔡侯纸”

4、三国两晋南北朝

(1)200年,官渡之战,曹操战胜袁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破曹;

(3)三国鼎立“魏蜀吴”

(4)西晋统一:

265年司马炎宫廷政变,西晋建立;

316年匈奴占领长安,西晋灭亡

文化与艺术

圆周率:

南朝祖冲之求算出圆周率是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

463年祖冲之创立“大明历”,一年365天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

马钧:

发明指南车,发明龙骨水车

郦道元《水经注》

5、隋唐时期

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隋朝建立;

是为隋文帝

废九品中正制,设三省六部、创立科举;

604年,炀帝继位,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18年,李渊篡隋,唐朝建立

贞观之治:

唐太宗

唐高宗李治太宗之九子649年即位

683年,高宗子李显即位,是为中宗

690年,武则天称帝,是为中国唯一女皇帝

开元盛世:

唐玄宗用姚崇、宋璟为相;

安史之乱:

755年,节度使史思明、安禄山叛乱,唐朝名存实亡

875年,王仙芝、黄巢起义

6、五代辽宋夏金元

(1)五代十国: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耶律阿保机:

创制契丹文字,辽太祖

(3)陈桥兵变: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

取代后周,史称北宋,宋太祖。

(4)元昊建夏:

1038年,元昊称大夏国皇帝,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

(5)东北女真灭辽建金

(6)1127年,赵构称帝,是为宋高宗,史称南宋。

(7)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8)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世祖;

1276年,南宋灭亡

(9)元朝是我国疆域最辽阔的朝代,民族众多。

(10)行省制和宣政院(管佛教和藏族事务)

7、明清时期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明朝建立,明太祖

明朝专制统治加强;

六部、三司、规定以八股文取士

郑和七次下西洋

李自成农民起义,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1644年3月,明覆灭

1644年5月,清军攻占北京,顺治逐步统一全国

三、中国近代史

(1)鸦片战争:

1840年鸦片战争;

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

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2)太平天国: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1853年攻占南京;

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3)洋务运动:

“自强”“自富”为口号,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

(4)台湾建省:

1885年10月,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5)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6)马关条约:

1895.3

(7)戊戌变法:

1898.6,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8)义和团运动:

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9)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英,俄、日、法、德、美、意、奥

(10)辛丑条约:

1901.9;

世界历史

一、古代史

1、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2、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法典》,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波斯帝国大流士改革

4、古印度:

“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5、佛教产生:

释迦牟尼佛公元前6世纪创立

6、古希腊荷马时代,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7、斯巴达:

贵族军事专制统治;

雅典:

奴隶主共和制

8、马其顿帝国:

亚历山大

9、罗马奴隶制共和国

10、斯巴达克起义:

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

11、基督教的兴起:

1世纪

文艺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