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1120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十堰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贮蓄(zhù)狡黠(jié)缄默(jiān)鲜为人知(xiān)

B.酝酿(niàng)殷红(yīn)侦缉(jī)锲而不舍(qì)

C.狩猎(shòu)桑梓(zǐ)迸溅(bèng)锐不可当(dāng)

D.教诲(huì)穹顶(gōng)濒临(pín)不折不挠(náo)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嶙峋歉纠襁褓花团锦族B.绯红缅怀丰润信手拈来

C.掂量驰聘云宵富丽堂皇D.妩媚拾掇恍忽风云变换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蒙古的草原又不是平坦开阔到____________的地步。相反,它总是有着____________而优美的起伏,像是放大了的微微动荡的海浪,总会____________你想稍微快走几步,好登上眼前这座广阔的丘陵,____________前方又有些什么新的动向。

A.无聊急促挑逗凝视B.无趣急促引诱凝视

C.无趣和缓引诱眺望D.无聊和缓挑逗眺望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开车去桃花岛,沿途风景络绎不绝,阴霾的心情随之烟消云散。

B.李明津津乐道地说着这次获奖经历,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

C.面对困难,我们不要悲天悯人,应该鼓起勇气,奋力前行。

D.老李酷爱收集和研究名人字画,但他常说:

“我这些爱好不过是附庸风雅。”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96个,比上年末提高20个。

B.交通部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严查骑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

C.十堰总工会旨在以“关爱抗疫人员,助力经济发展”为目的,发行十堰职工旅游年票。

D.经过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6.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写在横线处,排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说真话,讲真理,写真实的品德,在这位历史学家身上所体现出的风骨,也是我们为人和为文时最需要秉持的宝贵精神。

①文学家,说到底也是历史学家。

②所以,文学家在创作一部作品的时候,章怀太子那句“凡史官记事善恶必书”的箴言,是要谨记在心的。

③同样,有良知的文学家,也不应在严峻的现实面前,闭上眼睛,躲进象牙之塔,玩弄风花雪月,而是应该不懈追求真知,始终关注现实。

④因为今天的现实,即是明天的历史,所有那些传之于世而不朽的小说名著、戏剧经典、诗歌杰作,无不具有历史价值,道理就在这里。

⑤有良知的历史学家,从古至今,都是坚持真理,不畏强权,不看着谁的脸色来写作的。

A.④②⑤③①B.④②①⑤③C.⑤③④①②D.⑤①③④②

7.下列关于名著阅读、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和韩愈一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B.鲁迅《社戏》里提到的“老生”,是戏曲行当之一,扮演老年女子。

C.《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儒林外史》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吝啬鬼”严监生、不慕荣利的范进等。

二、句子默写

8.古诗词默写填空。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3)_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4)杜甫《春望》中表明战乱之长,家书珍贵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充分表达诗人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樱桃红了

邹龙权

①正为假期值班不能与兄妹一起回老家吃樱桃而烦恼,母亲恰好来电话了。

她唤着我的乳名,说今年樱桃又大又红又甜,季节不等人,让我们赶快回家去吃。

②母亲栽的樱桃品种优,个头大,颜色鲜,口感好,左邻右舍的孩子都喜欢来吃,母亲总是很大方,给他们摘一大捧。

吃惯了母亲栽的樱桃觉得他乡的都不够甜。

久而久之,吃樱桃的日子成了我们漂泊在外的兄妹们聚会的节日。

③兄妹忍不住回去先尝为快,等我与妻驾车回家那天已是正午,刚进门,就看见桌子中央放着一大盆红艳艳的樱桃。

洗净的樱桃晶莹剔透,像珍珠,像玛瑙,煞是诱人,我忍不住抓起一把塞进嘴里,熟悉的酸甜味充灌唇齿之间,连日值班的辛劳也一扫而空,看我吃得津津有味,母亲心满意足地去准备午饭了。

④听父亲说,为了让我们吃上好樱桃,母亲一大早搭上梯子,架上凳子、背上小篓、爬上树顶摘最好的大果子。

今年天气好、果子多。

两棵樱桃树吃剩下的还卖了近千元钱,父亲脊椎骨曾跌断过,不能上树,就负责销售。

还听说,今天早上摘果时一根树枝折断,母亲急中生智逃到了另一根树枝上才获救。

我不知道母亲老胳膊老腿儿是如何逃离危险的?

也不知道卖上千元钱需要摘多少果子、花多少精力?

但她后来说起摘果时晃晃悠悠的过程,总是那么轻描淡写、若无其事;说起卖了近千元钱总是那么滔滔不绝、神采飞扬。

我知道他们是从苦难时代走过来的,年轻时卖水果供孩子上学是快乐的事,老了不给孩子添负担也是快乐的事。

⑤说话功夫,母亲已把饭菜摆上了桌。

仅有四人,她还是炒了八菜两汤。

我和妻爱吃的菜一样都没少,真把我们当贵客待了。

母亲不停地给我们夹菜,我知道她特别高兴看儿女狼吞虎咽的样子,但我分明看见母亲夹菜的手微微颤动,再细看,母亲满头银发,后背也有些驼。

我心一颤,母亲老了。

⑥习惯享受被母亲当客待的我,突然感到十分惭愧。

⑦是该好好孝顺母亲了。

⑧母亲的几间瓦房有点老旧,我们多次商量凑钱给她盖新房都被拒绝。

母亲说:

“你们在外工作不容易,只要你们生活幸福,我们就幸福了。

”她还说:

“你们现在有个一官半职,好好为老百姓做点事,做个好人、当个好官,有个好名声。

我们不当懒人,不当废人,不给你们添麻烦,有吃有穿有住就行。

⑨我们兄妹几次试图说服母亲,都未能如愿。

两间半瓦房在母亲精心打理下,也算得上村中的一道景观。

屋后是两棵大柿树,门前有几棵樱桃树。

季节来临时,庭前屋后硕果累累,压弯枝头,让人赏心悦目,门头房檐下挂着一排排金色的玉米穗,总有一种五谷丰登的景象,引人注目的还有院里院外各种花朵:

月季花、喇叭花、石榴花……这些花儿将老旧的房屋衬托得亮丽而脱俗。

记得当年家里十分困难,吃了上顿无下顿,母亲还不忘在院内栽几株好看的花。

至今,曾留在我记忆深处的是:

母亲很美,老宅很美,故乡很美!

⑩“奶奶,我们要吃樱桃。

”院门口不知何时聚来了一群小孩子。

母亲忙撑着凳子站起来,乐呵呵地把樱桃分给孩子们,欢笑声在老屋上空飞扬……看着眼前的场景,我顿时明白:

尊重母亲的意愿,就是对她最大的孝顺。

⑪《小窗幽记》中说:

“在世不过百年,总要做好人,存好心,留个后代榜样。

”无论顺境逆境,留下一片美、留下一片德,是我平凡的母亲人生中最为闪光之处,最为让人敬佩之处。

(选自《十堰晚报》,有删改)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0.第⑧段母亲的话里有两个“幸福”,这两个词在文中各有什么含义?

11.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我”觉得他乡樱桃不够甜是水土差异导致的。

B.第④段写母亲神采飞扬地讲述卖樱桃赚了近千元钱,说明母亲是个爱财的人。

C.第⑦段是过渡段,强调“我”惭愧后的醒悟,表达对过去不孝顺母亲的自责。

D.文题一语双关,“樱桃红了”既指樱桃成熟,也暗含母爱深深。

12.从全文看,第⑩段画线句中“母亲的意愿”有哪些?

13.本文语言韵味悠长,请你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母亲一大早搭上梯子、架上凳子、背上小篓,爬上树顶摘最好的果子。

(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赏析)

②母亲很美,老宅很美,故乡很美!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1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古代科举考试会延期吗

①今年受疫情影响,国家作出了一个破天荒的决定,雷打不动的现“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

那么古代的科举,是否也曾经因为某些事情期举行呢?

其实还真有。

对于参加科举的考生们来说,最怕遇到的状况计就是科举改日期。

②和高考不同,科举是三年一次,而且是升级式考试。

自古以来,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台阶。

当然,在这之前还有童生资格认定试,以获得乡试的考试资格,而进入乡试(省级考试)才算是真正的入门通过乡试之后,就有资格参加会试,会试成功则可以进入殿试,也就是后一关,如果你顺利过了三关,那么就将完成人生的蜕变,成功地“朝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③科举考试的时间虽然名义上是三年一次,但实际上可以有各种变化比如著名“恩科”制度。

所谓恩科,就是皇帝在某些特殊时刻进行额外试,如新帝登基、节日庆典之类,都可以额外进行考试。

毕竟殿试一旦败,只能等三年以后,三年又三年,可以说非常痛苦。

④相比于“加试”,推迟才是真的不友好。

明朝洪武、建文时期,因“日有食之”也就是日食,曾经推迟过科举。

在古人看来,天子和太阳是应的,日食明显是一场危机。

在此之前的宋代统治者就非常重视日食,科举考试中还曾让考生推算日食,宋仁宗还因为日食问题改元去尊号。

所以当发生日食这种特殊状况时,科举只能延期。

⑤不过,推迟科举还有几种情况。

比如,唐咸通十年曾取消科举,因为咸通九年爆发了唐朝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庞勋起义”,这场起义横江南,仅次于后来接踵而至的黄巢起义,几十万人的起义队伍把江西两翻了个底朝天,所以唐朝决定取消科举专心应对。

⑥有时,科举的取消和皇帝本人操作有很大关系。

比如,明朝正德五年科举就被迫取消,原因是正德皇帝当时不在京城,无法举办殿试,得推迟,结果二月会试完毕后,到了三月,正德皇帝也没见回来,好不容易回来了,结果突然驾崩。

⑦正德皇帝连个子嗣都没有,朝臣们的注意力都在寻找皇位继承人上了肯定没工夫顾及科举考试,结果这一届考生直到嘉靖时期才完成了殿试。

⑧比起这些延期,还有考生自己延期的。

比如清朝才子王士?

曾经弃了一次殿试,理由是他要“致力于诗”,不过三年之后他又再度参加试,而且取得了二甲三十六名的好成绩(全国39名)。

⑨还有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也曾经在清末时期放弃了一次殿试。

⑩历史上看,科举考试是很多人一生之中的大事,历朝历代都会从各个方面做到平衡,有过推迟也在所难免。

15.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

16.古代科举考试延期的原因有哪些?

17.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B.对于参加科举的考生来说,最怕遇到的状况就是科举改日期。

C.应该参加明朝正德十五年殿试的考生,直到嘉靖时期才完成考试。

D.本文大量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科举考试延期的原因。

18.本文第③段不能删去,为什么?

四、课内阅读

阅读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废具兴(具:

同“俱”,全、都)

B.郁郁青青(郁郁:

草木茂盛的样子)

C.樯倾楫摧(摧:

倒下)

D.进亦忧(进:

指上文“居庙堂之高”)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1.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即入正题。“谪守”二字,点明重修岳阳楼一事和作记缘由。

B.第2段描写洞庭湖“胜状”,以“然则”一转,提出“异”字,开启下文。

C.3、4段分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抒发“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D.第5段作者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

2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政治抱负,也是他恪守的人生信条。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谈谈范仲淹是如何实践的。

(阅读链接)

公天性喜施与,人有急,必济之,不计家用有无。既显,门中如贫贱时,家人不识富贵之乐。

五、诗歌鉴赏

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3.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

B.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思乡之叹,直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D.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24.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两幅画面,请任选一幅进行赏析。

六、作文

25.记住_____________(横线处可填:

老师的眼神、这件事、那抹绿色、你的爱……)

要求:

①补题后作文;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请用“××”代替。

26.按要求作文

“度”有两个读音,读“dù”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部分释义及举例如下:

①人的气质或姿态:

风度、态度。②限度:

适度。③对人对事宽容的程度:

度量、气度。④过(指时间):

欢度春节、光阴没有虚度。⑤次:

再度。⑥温度、热度。

请以“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选择题目

(1)的补题后作文,选择题目

(2)的另拟题目作文;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请用“××”代替。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狡黠xiá,鲜为人知xiǎn;

B.殷红yān,锲而不舍qiè;

D.穹顶qióng,濒临bīn;

故选C。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歉纠——歉疚,花团锦族——花团锦簇;

C.驰聘——驰骋,云宵——云霄;

D.恍忽——恍惚,风云变换——风云变幻。

故选B。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从整体看,这段文字叙写的是“蒙古的草原”带给人的趣味。

所以第一空应用“无趣”。

(2)第二空,依据“像是放大了的微微动荡的海浪”可知,选用的词语应该是“和缓”,而不是“急促”。

(3)第三空,挑逗:

撩拨,逗引。

引诱:

指诱导。

根据语境,重点要表现其吸引人们,白昼用“引诱”更符合语境。

(4)第四空,依据“登上眼前这座广阔的丘陵”和“前方又有些什么新的动向”可知,叙写的是登高远望的情形,故用“眺望”。

据此,依次选用的词语是:

无趣-和缓-引诱-眺望。

故选C。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络绎不绝:

指人、车、马、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适用对象错误;

B.津津乐道:

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和“说”语意有重复;

C.悲天悯人:

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与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D.附庸风雅:

意思是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故选D。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搭配不当,将“提高”改为“增加”;

C.句式杂糅,去掉“旨在”或“以……为目的”;

D.成分残缺(少主语),删去“经过”。

故选B。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这是一个议论性语段。

⑤点明中心论点,为第一句;③“同样,有良知的文学家”紧承⑤中的“有良知的历史学家”,为第二句;④点明⑤③的原因,为第三句;①紧承④句的“小说名著、戏剧经典、诗歌杰作,无不具有历史价值”,为第四句;②得出结论,为最后一句。

故选C。

7.A

【解析】

【分析】

【详解】

B.“老生”扮演中年以上男子;

C.《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D.范进追求名利,醉心科举;

故选A。

【点睛】

8.山山唯落晖一蓑烟雨任平生晴川历历汉阳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解析】

【分析】

【详解】

诗词默写要求:

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

注意:

唯落晖、蓑、烽、抵万金、赢、生前身后。

【点睛】

 

9.母亲为回家乡的“我”摘樱桃、做饭,“我”想孝顺母亲为她盖新房而被拒绝的事。

10.第一个“幸福”是母亲希望我们小家庭生活美满、工作顺利。

第二个“幸福”是母亲为儿女的幸福感到满足(幸福)。

两个“幸福”体现母亲对子女的理解与关爱,情深意切。

11.D

12.①儿女常回家看看;②儿女生活幸福,做个好人(好官);③自食其力(不给孩子找麻烦),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④不刻意追求物质生活,更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内心富足);⑤邻里关系和睦。

13.①示例一:

这一句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搭”“架”“背”“爬”等连续动词,刻画母亲上树摘樱桃的艰难,表现母亲爱子情深。

②示例一: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在“我”眼里老宅和故乡因母亲的美德变得更美,突出“我”对母亲的爱与赞美。

内容由浅入深,情感层层升华。

示例二: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三次强调“很美”,突出“我”对母亲(老宅、故乡)的爱与赞美。

14.①关爱(理解)子女,教子有方。

如:

为儿女摘樱桃,把儿女当贵客待,体谅儿女工作生活不易。

为儿女的幸福而幸福,教育我们要存好心、做好官、有好名声,并言传身教;②勤劳能干。

如:

母亲说不愿意当懒人,母亲把庭前屋后都栽了树、种了花等;③俭朴、乐观(知足/热爱生活)。

如母亲不愿意盖新房,生活困难时坚持种花等;④待人和善。

如:

母亲愿意把樱桃分给邻居孩子等。

【解析】

【分析】

9.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

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本文叙写的主要对象是母亲,文章围绕着母亲叙写了在“我”回家乡的时候,母亲为“我”摘樱桃吃并为“我”准备午饭的事;之后又叙写了“我”看到母亲住的几间瓦房有点老旧,多次商量给母亲盖新房,却被母亲拒绝的事。

据此,采用“人+事”的方法概括。

10.

考查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解题时,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分析作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从语境看,是在“我们”要给母亲翻盖新房的时候母亲对我们说的话,从语句“你们在外工作不容易”的话语可知道,母亲所说的第一个“幸福”是希望我们的工作顺利、生活美满。

而第二个“幸福”则是母亲会因为“我们”的生活美满而内心感到满足,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关爱。

据此理解作答。

11.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不是“水土差异”导致的,而是因为对家乡的爱恋;

B.第④段写母亲神采飞扬地讲述卖樱桃赚了近千元钱,说明母亲是个热爱劳动、自食其力的人;

C.第⑦段强调“我”惭愧后的醒悟,表达对过去没有“好好孝顺母亲”的惭愧,并不是“表达对过去不孝顺母亲的自责”;

据此,答案为D。

12.

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

从文章看,母亲打电话要“我们”回家吃樱桃,表明母亲希望儿女们能经常的回家看看;从母亲拒绝我们给她翻盖房子,表明母亲希望儿女们生活美好;第8段母亲所说的话“你们现在有个一官半职,好好为老百姓做点事,做个好人、当个好官,有个好名声。

我们不当懒人,不当废人,不给你们添麻烦,有吃有穿有住就行”来看,母亲希望“我们”能做个好官,不给孩子添麻烦;从第9段叙写母亲栽树、种花来看,母亲更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不过分追求生活的富足,更重要的是追求内心的满足;从第10段叙写的内容看,母亲更希望邻里关系和睦。

据此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

13.

(1)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

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心理)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

语句“母亲一大早搭上梯子、架上凳子、背上小篓,爬上树顶摘最好的果子”用用“搭、架、背、爬”等动词,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上树摘樱桃的情形,运用的是动作描写,通过写母亲摘樱桃的艰难慢吞吞,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至爱之情。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

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

语句“母亲很美,老宅很美,故乡很美!

”采用了三个相同的句式,并运用三个“很美”,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母亲”“老宅”“故乡”的“美好”,表达了“我”对母亲、老宅、故乡的爱与赞美之情。

14.

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从文章叙写的内容看,母亲打电话要儿女回家,并为儿女摘樱桃,把儿女当贵客来对待,表现出母亲对儿女的关爱;从母亲对儿女所说的话“你们现在有个一官半职,好好为老百姓做点事,做个好人、当个好官,有个好名声。

我们不当懒人,不当废人,不给你们添麻烦,有吃有穿有住就行”,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从母亲把庭前屋后都栽了树、种了花等,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抬爱生活的人;从母亲拒绝翻盖新房来看,母亲是一个生活俭朴、热爱生活的人;从母亲笑脸送邻居孩子樱桃吃,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待人和善、善于与别人和睦相处的人。

据此分析概括作答。

15.①点明本文说明对象——古代科举考试(说明内容——古代科举考试延期的原因);②标题使用问句,引起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16.①发生日食这种特殊情况时;②农民起义(大规模运动)影响政权稳定;③和皇帝本人的操作有很大关系;④考生自己延期。

17.B

18.第③段介绍“恩科”;“恩科”也是科举考试时间变化的特殊情况,使说明更丰富全面;引出下文考试延期原因的说明。

【解析】

【分析】

15.

考查标题的作用。

一般来说,在内容上,有点明说明对象,交代对象的xx特征揭示说明内容的作用。

在表达上,运用了xx方法,形象生动说明了XX事物XX特点,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若引用古诗文往往增添文学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