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阅读特效练 组合2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1183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阅读特效练 组合2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阅读特效练 组合2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阅读特效练 组合2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阅读特效练 组合2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阅读特效练 组合2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阅读特效练 组合2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阅读特效练 组合2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阅读特效练 组合2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阅读特效练 组合2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阅读特效练 组合2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阅读特效练 组合2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阅读特效练 组合2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阅读特效练 组合2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阅读特效练 组合2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阅读特效练 组合2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阅读特效练 组合2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阅读特效练 组合2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阅读特效练 组合2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阅读特效练 组合2含答案.docx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阅读特效练 组合2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阅读特效练 组合2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突破训练阅读特效练 组合2含答案.docx

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突破训练阅读特效练组合2含答案

组合二

论述类文本阅读[周一]

(2018·池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成人”教育理念源于孔子。

孔子说:

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这是说,“成人”应该具备智慧、德性、意志、才艺等多方面素质。

孔子认为其中德性最为重要,所以他又说: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这种“成人”教育理念,深刻影响着后世教育家、思想家。

宋代以后各地兴起的书院,正是许多大儒努力实践“成人”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

书院“成人”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去功利化。

宋代大儒朱熹曾经严厉批评当时的官学已成为学生追求功名利禄之所,仅仅培养学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这种教学只会“促其嗜利苟得、冒昧无耻之心,殊非国家之所以立学教人之本意也”。

曾经主持复兴岳麓书院的张栻也明确反对功利化教育,他和朱熹一样主张通过创办书院恢复孔子的“成人”教育理念。

古代教育家批评的功利化教育,同样存在于当代教育中。

例如,片面鼓励学生以考上重点大学为唯一目标,大学只是偏重于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使得学校教育不能突出以人为核心,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格、能力、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古代书院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南宋时期的《白鹿洞书院揭示》综合了早期儒家“成人之教”的教育理念,特别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从自我修身、待人接物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南宋理学代表人物陆九渊明确反对片面的知识教育,强调读书多少并不是衡量一个人品质高下的唯一标准;读书不多的普通人,只要心地纯正,也可以成为君子。

他创建象山精舍讲学,就是为了实践其教育理念。

当代教育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人格教育的问题,出现了片面知识化、商业化的倾向。

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当今中国教育可以吸收古代书院重视人格教育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古代书院还将“成人之教”引向家国情怀培养。

书院教育的“成人”并不是“独善其身”的自我人格完善,而是要求将自我人格的完善与家国天下的事业结合起来。

史书记载:

“长沙之陷,岳麓诸生,荷戈登陴,死者十九。

”宋末岳麓书院学生参加抗元斗争,大都壮烈牺牲,这正是“见危授命”的“成人”作为。

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教育面向21世纪国际研讨会,将“学会关心”作为本世纪教育的基本方向,与会专家学者希望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关心人类的生存条件,等等。

这正与我国人文教育传统相呼应。

可见,我国古代书院文化是21世纪人类教育的宝贵资源。

我们应充分挖掘书院文化的精华,将其转化为当代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极发展中国特色大学文化。

(节选自朱汉民《书院“成人”教育理念的当代启示》,2017年9月8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成人”教育理念虽源于孔子,但直到宋代书院兴起后才被许多大儒发扬光大。

B.教育必须去功利化,不能成为追求名利的工具。

在这一点上,古今都是相通的。

C.古代书院重视人格教育,反对片面知识教育,认为君子不必读书,关键是心正。

D.相对于自我人格完善而言,古代书院的“成人之教”更加重视家国情怀的培养。

【解析】 A项,“直到宋代书院兴起后才被许多大儒发扬光大”不正确。

原文为“许多大儒努力实践‘成人’教育理念”。

C项,这只是陆九渊的观点,且他认为“读书不多的普通人,只要心地纯正,也可以成为君子”,而不是“不必读书”。

D项,“更加重视家国情怀的培养”不正确。

文中是说“要求将自我人格的完善与家国天下的事业结合起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第一段揭示“成人”教育理念的起源,简要阐释其内涵,指出其深刻影响。

B.第二至四段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具体论述古代书院“成人”教育的特点。

C.在论述书院“成人”教育特点时,文章以其对于当代教育的启示为立足点。

D.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从古到今,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逻辑严密。

【解析】 “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不正确。

本文是总—分—总式结构,而非层进式结构。

另,“从古到今”的说法也不准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在孔子看来,要想“成人”,就应当全面发展,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其中,德性是最重要的素质。

B.宋代大儒朱熹反对功利化教育,严厉批评官学之弊,主张创办书院,以此恢复“成人”教育理念。

C.忽视人格教育,片面追求知识化、商业化,这是世界性的教育问题。

当今中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D.充分挖掘书院文化的精华,继承其中的“成人”教育理念,就能建设和发展好中国特色大学文化。

【解析】 根据原文“我们应充分挖掘书院文化的精华,将其转化为当代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极发展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充分条件不成立。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周二]

(2018·绵阳一诊)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堂 号

袁炳发

听母亲讲,我们家从山东东平闯关东落户黑龙江时,发生过一件事。

当时父辈兄弟三人投奔同乡至黑龙江苇子沟,立足未稳,即遭遇水灾,全镇子人陷入困顿,几乎家家缺吃少穿。

一天深夜,我家邻居、造纸厂的会计张爷,突然被鸡叫声惊醒,以为黄鼠狼又来吃鸡,便手拎棍棒冲出门。

冲出门的张爷,月色之下定睛一看,哪是什么黄鼠狼,是一窃贼在鸡窝行窃。

此时窃贼也听见门外的动静,慌乱中丢物而逃。

张爷将其所遗之物拿进屋中,亮灯一看,是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张爷家两只芦花母鸡。

张爷把母鸡放出之后,凑近灯下看布袋子,发现上面印着三个大字“敦本堂”。

张爷想起,前些日子我大伯去他家借一斗玉米,正是用的这个袋子!

当时听母亲讲这件事时,我还小,对“敦本堂”三个字不甚明白。

上小学一年级后,父亲告诉我,“敦本堂”是我们这一支袁氏的堂号。

那时候,家族堂号是一个标识或者说符号,更是一个家族自我建设的动力,也就是家风和对外立身的信誉。

翌日一早,张爷拿着空袋子来到我们家,也不说话,将空袋子掷于地上,瞥我大伯一眼,鼻子哼了一声,扭头走了。

我大伯见状,傻眼了,马上让我父亲去看下自家的布袋子在不在。

当我父亲告诉大伯,我们家的布袋子的确不在了时,我大伯当时就哭了,说,这人丢不起呀!

我父亲说,丢什么人,又不是我们干的,袋子是让人偷走了。

我大伯说,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呀?

咱们百口难辩!

我大伯哭得很伤心,感觉对不起老祖宗,没有保护好家族名声。

说着,就安排我父亲和叔叔收拾东西,回山东老家东平去,不在此处丢人现眼了。

我父亲急了:

我们是敦厚本分之家,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受冤屈。

父亲掉头出去了。

父亲要把这件事调查明白!

事件发生时,正是阴历九月初,早晚有霜冻。

夜间野兽出洞都会留下足迹,人畜如果晚间出来,踩出的痕迹也会像石膏一样凝住。

我父亲在路上仔细查看,循着一趟可疑的足迹追出镇子,一追就是十几里地,追到了另一个屯子。

那天半夜时分,我父亲带着两个人回来了,一个中年男人,一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

三人直奔张爷家。

原来,偷鸡的是那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中年人是他的父亲,一起过来赔罪来了。

这件事的结果不说大家也能猜得出来,我们家和张爷家的嫌隙弥合了。

这件事的发生,非但没有给我们家族抹黑,反而赢得了许多好名声,苇子沟的人一下子就接受了我们家。

我们家以敦厚本分立家,赢得了远近邻居的信任。

这件事之后,张爷在造纸厂的厂长面前,极力举荐大伯哥仨到纸厂上班。

哥仨到纸厂上班后,专选苦脏累给钱多的活干,两三年间,就挣得一份不错的家业。

而且,当时从山东来时,只有大伯一人娶亲,经过几年打拼,我父亲和叔叔每人都娶了一位好姑娘。

就这样,我们家不仅没有退回到老家山东,倒是深深扎根在黑龙江了。

扎根之后,大伯在正堂的一张桌子上,把祖辈牌位供上,并把堂号“敦本堂”三个字的横幅挂于牌位上方的墙上。

几年后,“文革”开始,“红卫兵”的“破四旧”将我家的牌位、堂号掷于火堆,焚烧一尽。

当时,大伯为了保护堂号,和“红卫兵”们厮打起来。

结果,大伯的一条腿被“红卫兵”们打伤致残。

从此,大伯每天都郁郁不乐。

几个月后,大伯去了趟县城,家里人不知他去干什么,问他也不作答,只是从他舒坦的面容上,猜测他可能是到县城做了一件大事。

这个谜,直到大伯去世时才解开。

那天,病中的大伯奄奄一息,我大伯母给大伯换寿衣,当大伯母除去大伯身上的旧衣时,我们袁氏家族的大人小孩,都在我大伯的前胸看到了刺上去的三个字——敦本堂。

大伯母急忙问大伯:

那次你去县城就是刺字去了吗?

大伯吃力地点点头之后,长嘘一口气,就咽气了。

……

时隔多年,回想自己为官多年,竟一尘不染,这才猛然惊觉——其实,大伯前胸上的那三个字,早已扎在我心里的最深处了。

(选自《安徽文学》2017年第6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文章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角度,既可展现“我”的内心世界,又使文章更具真实感。

B.张爷爱憎分明:

因误会而对“我们家”失望,误会消除后又极力帮助“我们家”。

C.作者善于通过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D.“我们家”优良家风之所以能得以传承,离不开父辈们对“堂号”的坚守与保护。

【解析】 C项,“作者善于通过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误,没有外貌描写。

2.简要分析划线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6分)

【答案】 交待“偷鸡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

遭遇水灾,全镇困顿;推动情节发展:

正是由于几乎家家缺吃少穿,才会发生“偷鸡事件”;为张爷误会“我们家”埋下伏笔:

初来乍到的外来户且生活艰辛;从侧面交待父亲坚持“自证清白”的原因:

投奔同乡且立足未稳;用生存的艰难衬托出我们家对家风的坚持:

再困难的生活,人也不会堕落。

【解析】 分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从内容上看,画线部分提到家族当年立足未稳和全镇困顿,这就交代了故事发生前的家族情况和社会背景。

此处写家族立足未稳的处境,在结构上是为下文埋下伏笔,正因为家族立足未稳,初来乍到,才容易被人误会同时交代了下文父亲坚持“自证清白”的原因。

写社会环境恶劣,全镇困顿,自然引出下文“偷鸡事件”,推动情节发展,同时用环境艰难来强调家族的优秀品质:

对家风的坚持。

3.“敦本堂”这个堂号对“我们家”产生了哪些影响?

请简要概括。

(6分)

【答案】 对家族整体层面的影响:

“偷鸡事件”中坚持自证清白,赢得张爷及乡邻的信任,让大伯三兄弟找到工作;大伯三兄弟在纸厂任劳任怨,在黑龙江扎下了根。

对家族个体成员的影响:

父亲为了保护家族名声,坚持自证清白;大伯极力保护祖辈牌位与堂号,并将堂号刺在胸口;“敦本堂”早已在我心中生根,为官多年,一尘不染。

【解析】 “敦本堂”对“我们家”产生的影响,从原文看,包括对家族的整体影响和对家族中个人的影响。

从家族的角度看,这个堂号帮助家族在当地站稳脚跟,被当地人接纳。

从个人的角度看,文中提到了父亲、大伯和“我”受其影响。

“敦本堂”三个字让父亲有勇气自证清白,让大伯在“文革”中不惜与红卫兵相斗,让“我”时刻谨记家风,为官多年,一尘不染。

实用类文本阅读[周三]

(2018·河南师大附中12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2016年,数字出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营业收入在全行业中占比继续提高。

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5720.85亿元,对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率提高7.7个百分点,已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三驾马车”之首。

在线教育营业收入增长39.4%,势头迅猛,增长速度在数字出版所属各类别中名列前茅。

2017年数字教育出版的格局将初步显现,在线教育在垂直领域的模式顺利发展。

出版业在教育领域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渐趋深入,出版单位以优质的教学资源为核心,以技术和平台数据为支撑,以数字产品为发力点,构筑完整的数字教育生态。

出版单位以更加开放共融的心态,与技术公司、互联网公司、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

2016年新闻出版产业结构及增长情况(单位:

亿元,%)

产业类别

营业收入及增长情况

金额

比重

比重

变动

增长额

增长

速度

增长贡

献率

图书出版

832.31

3.53

-0.27

9.76

1.19

0.50

期刊出版

193.70

0.82

-0.11

-7.29

-3.63

-0.38

报纸出版

578.50

2.45

-0.44

-47.65

-7.61

-2.46

音像制

品出版

27.51

0.12

0.00

1.26

4.80

0.06

电子出版

物出版

13.20

0.06

0.00

0.79

6.37

0.04

数字出版

5720.85

24.24

3.90

1317.00

29.91

67.89

印刷复制

12711.59

53.87

-2.66

466.08

3.81

24.03

出版物

发行

3426.61

14.52

-0.41

192.60

5.96

9.93

出版物

进出口

91.52

0.39

0.00

7.32

8.69

0.38

(摘编自《2016~2017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2017年7月11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

材料二:

记者从日前举办的2017年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获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数字出版用户规模不断上升,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累计用户已达16.7亿。

在该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成为当下不少出版社的发力重点。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持续增长。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数字阅读率连续八年增长,并且数字阅读付费意愿不断提升,庞大的数字内容消费市场正在形成。

鉴于数字化的趋势,国家层面已在数字出版领域开始布局,其中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数字出版也被纳入了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更是把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予以规划,设计了多个数字出版工程项目,引导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今年5月与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通知》,还启动了20家出版融合实验室,42家新闻出版业标准,部署更加全面、具体细化。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出版在给出版行业相关公司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挑战也在所难免。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尚春明表示,在实际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包括外部环境、观念、机制、人才、资金、技术都会因储备不足而受到很大影响。

目前互联网仍在快速发展,包括人工智能等各种技术不断优化。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魏玉山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出版流程,加速进入新闻出版行业,在发行、印刷、数据加工、数字阅读、数字教育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为新闻出版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同时人工智能在出版流程的再造方面也提供了很多可能,比如语音录入、机器写作、增强用户交互体验等方面,很多新技术和机器在这一行业逐步得到应用。

(摘编自卢扬、郑蕊《数字出版产业累计用户规模超16亿》)

1.下列关于2016年新闻出版产业结构及增长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电子出版物出版总收入最少,数字出版比重变化最大,报纸出版总收入下滑最多。

B.数字出版、印刷复制和出版物发行成为拉动新闻出版产业增长的“三驾马车”。

C.数字出版增长快,在总收入比重、增长额、增长速度和增长贡献率等方面保持领先。

D.报纸出版是新闻出版产业中下降的板块且降幅明显,它面临着来自数字出版的严峻挑战。

【解析】 看表理解错误。

根据原文材料一图表可知,选项中“数字出版在总收入比重……保持领先”说法不恰当,数字出版在总收入比重中低于印刷复制总收入比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5分)( A )

A.出版单位重视优质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及技术和平台数据的利用,把数字化转型作为重点来抓,会让数字教育出版格局更阔大。

B.随着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我国数字出版用户规模已超过16亿,这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

C.《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的通知》为数字出版作了国家发展规划,设计了工程项目,制定了行业标准。

D.为促进新闻出版业在语音录入、机器写作、增强用户交互体验等方面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进入新闻出版行业。

【解析】 B项,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可知选项前后内容颠倒。

C项,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可知,选项把原文内容杂糅在一起了。

D项,说法片面,“促进新闻出版业在语音录入、机器写作、增强用户交互体验等方面的转型升级”只是人工智能进入新闻出版行业所产生作用的一部分。

3.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将有哪些新趋势?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答案】 

(1)数字教育出版生态圈(新格局)逐步形成。

(2)在线教育发展迅速。

(3)数字阅读付费(知识付费)市场加快发展。

(4)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新闻出版业的转型升级,重塑出版流程。

(5)跨界融合发展更加紧密深入。

【解析】 根据“2017年数字教育出版的格局将初步显现,在线教育在垂直领域的模式顺利发展”,概括为初步形成数字教育初步格局和在线教育迅速发展;根据“并且数字阅读付费意愿不断提升,庞大的数字内容消费市场正在形成”,概括为数字内容消费市场形成;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魏玉山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出版流程,加速进入新闻出版行业”,概括为人工智能技术重塑出版流程;根据“在发行、印刷、数据加工、数字阅读、数字教育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概括为跨界融合发展。

文言文阅读[周四]

(2018·成都七中二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岘,吴王恪曾孙也。

折节下士,长吏治。

天宝时,累迁京兆尹。

杨国忠使客骞昂、何盈擿安禄山阴事,讽京兆捕其第,得安岱、李方来等与禄山反状,缢杀之。

禄山怒,上书自言,帝惧变,出岘为零陵太守。

岘为政得人心,时京师米翔贵,百姓乃相与谣曰:

“欲粟贱,追李岘。

”寻徙长沙。

永王为江陵大都督,假岘为长史。

乾元二年,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辅国用权,制诏或不出中书,百司莫敢覆。

岘顿首帝前,极言其恶,帝悟,稍加检制,辅国由是让行军司马,然深衔岘。

凤翔七马坊押官盗掠人,天兴令谢夷甫杀之。

辅国讽其妻使诉枉,诏监察御史孙蓥鞫之,直夷甫。

其妻又诉,诏三司讯之,无异辞。

妻不承,辅国助之,乃令侍御史毛若虚覆按。

若虚委罪夷甫,言御史用法不端。

逐李晔岭南,流蓥播州。

岘谓责太重,入言于帝曰:

“若虚希旨用刑,乱国法。

陛下信为重轻,是无御史台。

”帝怒,乃出岘为蜀州刺史。

时右散骑常侍韩择木入对,曰:

“岘言直,不敢专权,陛下宽之,只益盛德耳。

”代宗立,入为礼部尚书兼宗正卿。

乘舆在陕,由商山走帝所。

还京,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初,东京平,陈希烈等数百人待罪,议者将悉抵死,帝意亦欲惩天下。

岘时为三司,独曰:

“法有首有从,情有重有轻,若一切论死,尚为仁恕哉?

况河北残孽劫服官吏,其人尚多,今不开自新之路而尽诛之,是坚叛者心,使为贼致死。

困兽犹斗,况数万人乎?

”衣冠蒙更生,贼亦不能使人归怨天子,岘力也。

永泰二年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五十六》)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何盈擿安禄山阴事   擿:

指使

B.京兆捕其第   第:

住宅

C.然深衔岘    衔:

怨恨

D.若虚希旨用刑  希:

迎合

【解析】 擿:

揭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顿首,叩头下拜,顿地即举起。

在古代是比稽首更重的拜礼。

也用于重大事情请求或谢罪。

B.三司,唐代主管刑狱的三个机构,当出现重大案件时,由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三司会审。

C.东京,指洛阳。

唐朝时设都于长安,称为西京,又因洛阳也曾作为都城,且在长安的东面,故称东京或东都。

D.衣冠,衣服和帽子,古代士以上戴冠,因此又以衣冠来代指缙绅、士大夫,文中即是此意。

【解析】 “在古代是比稽首更重的拜礼”错,古代拜礼中最重的是稽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李岘长于吏治,为政深得民心。

他曾任京兆尹,后被皇帝贬为零陵太守,京城米价飞涨,百姓用歌谣“想使米粟贱,莫过追回李岘”表达对他的肯定。

B.李岘为人忠耿,敢言佞臣罪恶。

李辅国乱政专权,私自让中书省拟制诏书,百官不敢违其意,李岘向皇帝直言其罪,让皇帝醒悟,对李辅国加以约束。

C.李岘直言进谏,言辞触怒皇帝。

他认为对李晔、孙蓥等处罚太重,轻信毛若虚,是眼中没有御史台的做法。

皇帝对李岘的话很生气,贬其为蜀州刺史。

D.李岘执法公正,处事仁爱宽容。

对于如何处置叛贼陈希烈等人的问题,他认为凡事有首恶有从犯,不能一概处死。

此举最终使很多人的性命得以保全。

【解析】 “私自让中书省拟制诏书”错。

应为“不由中书省制定诏书”。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辅国讽其妻使诉枉,诏监察御史孙蓥鞫之,直夷甫。

译文:

李辅国暗示他的妻子让她(为夫)申冤。

下诏监察御史孙蓥审理这个案子。

孙蓥判决谢夷甫无罪。

_

(2)岘言直,不敢专权,陛下宽之,只益盛德耳。

译文:

李岘说话直率,不敢专权。

陛下宽恕他,只会增加圣上您高尚的品德。

_

【解析】 

(1)“讽”解释为暗示,“鞫”解释为审理,“直”解释为判决无罪。

(2)“直”解释为直率,“宽”解释为宽恕,“益”解释为增加。

【参考译文】

李岘是吴王李恪的曾孙。

他乐于结交地位低下的贤士,有政治才干。

天宝年间,多次迁官后做了京兆尹。

杨国忠派门客骞昂、何盈揭发安禄山造反的阴谋,指使京城的官捕搜查他的府邸,搜到安岱、李方来等与禄山谋反的证据,将他们勒死。

安禄山发怒,上书为自己辩解,皇帝害怕发生事变,将李岘贬出京为零陵太守。

李岘理政时深得人心,当时京城的粮食价格飞涨,百姓们都说:

“想使米粟贱,莫过追回李岘。

”后来去了长沙。

永王当时任江陵大都督,暂时让李岘做长史。

乾元二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辅国当权,不由中书省制定诏书,百官没有敢违抗的。

李岘在皇帝面前磕头,竭力陈说李辅国的罪恶,皇帝于是醒悟,对其稍加约束。

李辅国因此辞去行军司马,从此十分怨恨李岘。

凤翔七马坊的押官,行盗贼举动抢劫平民,被天兴县令谢夷甫擒获处决。

李辅国暗示他的妻子让她(为夫)申冤。

下诏监察御史孙蓥审理这个案子。

孙蓥判决谢夷甫无罪。

他的妻子又上诉,下诏让三司审问,三司审讯的结果与孙蓥相同。

他的妻子不接受,李辅国帮助她。

于是下诏令侍御史毛若虚再次审问,若虚判谢夷甫有罪,又说御史执法不端。

李晔被贬到岭南,孙蓥被流放播州。

李岘认为处罚太重,于是上奏:

“如果毛若虚奉迎权贵意旨滥用刑罚,违犯国家法律,陛下相信他的判决,是不相信御史台。

”皇帝很生气,贬李岘出京做蜀州刺史。

当时右散骑常侍韩择木入宫应对,说:

“李岘说话直率,不是想专权。

陛下宽恕他,只会增加圣上高尚的德行。

”唐代宗即位,召入为礼部尚书,兼宗正卿。

时逢皇帝驾临陕州,李岘从商州山路赶赴皇帝所在。

回到京师,拜李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刚收复东京时,叛贼陈希烈等数百人等待定罪,商议的人认为应该将他们全部处死,皇帝也意欲严惩以警戒天下。

当时李岘为三司使,唯独他说:

“法律有首犯有从犯,情节有轻有重,如果一概判处死罪,哪里能达到仁恕?

何况河北残余叛贼劫持降服的官吏,那些人还有很多,如今不开悔过自新之路,反而全部诛杀。

这是坚定叛者之心,使他们为叛贼效死力。

困兽尚且斗争,何况数万人呢!

”保全了很多人的性命,贼人也不能让百姓怨恨天子,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