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西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卷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1617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北京西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北京西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北京西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北京西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北京西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1北京西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1北京西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1北京西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1北京西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1北京西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1北京西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1北京西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1北京西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1北京西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1北京西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1北京西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1北京西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1北京西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北京西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卷附答案解析.docx

《1北京西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卷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北京西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卷附答案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北京西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卷附答案解析.docx

1北京西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卷附答案解析

2021.1北京西城区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卷

2021.01

第Ⅰ卷

一、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完成1~6题。

(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桀骜 胡诌 妄图 永葆青春B.纠葛 斜睨 布署 陨身不恤

C.妥协 船舷 防碍 度过难关D.理睬 脚指 缴费 隐约其词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的放矢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保持肌体健康,不断增强战斗力的锐利武器。

B.名为“海贝斯”的强大台风正在靠近,当地民众人心惟危,纷纷采购食品作为储备。

C.当今世界,一些国家之间战火不绝,人类能否化干戈为玉帛,最终达到和谐共生呢?

D.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要把十九大描绘的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

3.下面一段话的空缺部分中,各句间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有的同志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

              。

这一点,对于澄清被“四人帮”搞得非常混乱的理论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①相反,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②才能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

③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

④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⑤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理论

A.①②③⑤④    B.③①②⑤④C.④①②⑤③    D.④③①②⑤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道家学派的思想家。

他们的作品《论语》和《庄子》均为语录体散文。

B.《复活》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复活”为题,探讨了人在精神上的复活。

C.《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均为鲁迅先生的纪念性文章,它们都表现出对所忆之人的深挚感情。

D.孙犁的一些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如《荷花淀》;赵树理的一些作品则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如《小二黑结婚》。

5.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

知晓,明白

B.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达:

到达

C.《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怨:

讽刺时政

D.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自伐:

自我夸耀

6. 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论语·雍也》)

理解:

质朴超过了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了质朴就会虚饰浮夸

B.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

理解:

近可以运用《诗》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它来侍奉君主

C.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礼记·大学》)

理解:

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

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

D.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老子第六十四章》)

理解:

因此无论是圣人想要的或不想要的,他都不会把难得的货物当作珍宝

二、填空(共10分)

7.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诗文原句。

(每空1分)

①《<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诲子贡:

人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自己不想承受的事情也不要让别人去承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大学之道》开篇即点出了“三纲八目”的“三纲”,即“_________,在亲民,__________。

”这是“大学之道”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④《<老子>四章》中以树为喻,指出强大的事物都是从微小开始萌发的两句是:

“____,____;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⑤新的一年,小李决心要向周围的同学求进步:

看到有才能的人,要努力赶上;看到别人的问题或错误,也要进行自我反思。

他借用《论语》中的名句来表达这种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选段,完成8~10题。

(共12分)

(一)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

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

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

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

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节选自《记念刘和珍君》)

(二)

明日书店要出一种期刊,请柔石去做编辑,他答应了;书店还想印我的译著,托他来问版税的办法,我便将我和北新书局所订的合同,抄了一份交给他,他向衣袋里一塞,匆匆的走了。

其时是一九三一年一月十六日的夜间,而不料这一去,竟就是我和他相见的末一回,竟就是我们的永诀。

第二天,他就在一个会场上被捕了,衣袋里还藏着我那印书的合同,听说官厅因此正在找寻我。

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

记得《说岳全传》里讲过一个高僧,当追捕的差役刚到寺门之前,他就“坐化”了,还留下什么“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走”的偈子。

这是奴隶所幻想的脱离苦海的惟一的好方法,“剑侠”盼不到,最自在的惟此而已。

我不是高僧,没有涅槃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

这一夜,我烧掉了朋友们的旧信札,就和女人抱着孩子走在一个客栈里。

不几天,即听得外面纷纷传我被捕,或是被杀了,柔石的消息却很少。

有的说,他曾经被巡捕带到明日书店里,问是否是编辑;有的说,他曾经被巡捕带往北新书局去,问是否是柔石,手上上了铐,可见案情是重的。

但怎样的案情,却谁也不明白。

他在囚系中,我见过两次他写给同乡的信,第一回是这样的——

“我与三十五位同犯(七个女的)于昨日到龙华。

并于昨夜上了镣,开政治犯从未上镣之纪录。

此案累及太大,我一时恐难出狱,书店事望兄为我代办之。

现亦好,且跟殷夫兄学德文,此事可告周先生;望周先生勿念,我等未受刑。

捕房和公安局,几次问周先生地址,但我那里知道。

诸望勿念。

祝好!

赵少雄 一月二十四日。

以上正面。

“洋铁饭碗,要二三只

如不能见面,可将东西

望转交赵少雄”

以上背面。

他的心情并未改变,想学德文,更加努力;也仍在记念我,像在马路上行走时候一般。

但他信里有些话是错误的,政治犯而上镣,并非从他们开始,但他向来看得官场还太高,以为文明至今,到他们才开始了严酷。

其实是不然的。

果然,第二封信就很不同,措词非常惨苦,且说冯女士的面目都浮肿了,可惜我没有抄下这封信。

其时传说也更加纷繁,说他可以赎出的也有,说他已经解往南京的也有,毫无确信;而用函电来探问我的消息的也多起来,连母亲在北京也急得生病了,我只得一一发信去更正,这样的大约有二十天。

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

我们是有的。

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

……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

(节选自《为了忘却的记念》)

8.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

(一)中“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是说刘和珍等人的请愿行为是莫名其妙的。

B.选文

(一)中加点的“文明人”“伟绩”“武功”等词是反语,具有强烈的讽刺和批判意味。

C.选文

(二)主要回忆了柔石被捕后的一些情况,在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

D.选文

(二)中作者写自己选择“逃走”,体现了反对“坐以待毙”、主张保存实力的思想。

9.选文

(一)中,作者反复描写刘和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这一特征,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5分)

10.请根据选文

(一)、

(二)概括《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中作者的共同情感,并说说二者在抒情风格上有何不同。

(4分)

第Ⅱ卷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共16分)

入国1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

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

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

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慑中国之贤君。

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

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偪臣2伤君,谄下伤上。

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

苟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远臣则噤,怨结于民心。

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桀纣不以其无天下之士邪?

杀其身而丧天下。

故曰:

“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今有五锥,此其铦,铦者必先挫。

有五刀,此其错,错者必先靡。

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

故彼人者,鲜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

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

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夫恶有同道不取,而取同己者乎?

盖非兼王之道也!

(取材于《墨子·亲士》)

【注释】①入国:

即治国。

②偪臣:

权重逼君的贵臣。

11.根据上下文,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缓其君矣                             缓:

怠慢

B.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慑中国之贤君     丑:

羞辱、侮辱

C.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归:

归还

D.此其错,错者必先靡                     错:

磨。

12.下列句中的“而”,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    B.桓公去国而霸诸侯  

C.苟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        D.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

1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

没有比用贤更急迫的了,没有贤士就没有可以商讨国家大事的对象

B.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失败能化为成功,这个道理也能够用在百姓身上

C.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

君主必须有敢于违背、诤谏君主的臣子,上级必须有直言争辩的下属

D.夫恶有同道不取,而取同己者乎

哪里有不采纳同道者的意见,而只采纳奉迎苟同自己者意见的呢

1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文公、齐桓公、越王勾践能成功而扬名于天下,根本原因是他们的国家陷于困境。

B.桀纣成为亡国之君,他们的教训在于最终身旁没有忠心耿耿且敢于说话的贤士良才。

C.选用人才应该以能否为国家建功立业为标准,即使良才难以驾驭,也应该用贤亲士。

D.国君要如江河一样纳百川,让不同的人才各抒己见,这才是可以保国家的兼王之道。

15. 简析文中“今有五锥”这一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式,并说说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4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6题。

(共6分)

16.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贡曰:

“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

求善贾而沽诸?

1”子曰:

“沽之哉!

沽之哉!

我待贾者也。

”(《子罕》)

②子曰: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泰伯》)

【注释】①韫 yùn,收藏。

贾,商人;一说“贾”同“价”,指价钱。

(1)请翻译材料①中的划线句子。

(2分)

(2)根据根据材料①和材料②说说孔子对出仕为官有着哪些认识。

(4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7~18题。

致酒行

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①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②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③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④,谁念幽寒坐呜呃⑤?

【注释】①主父:

即汉朝时的主父偃,久不得进,后终得汉武帝信任,官至齐相。

②马周:

唐朝人,西游长安时宿于新丰,被客店老板冷待,后因替他人上书陈事切中时弊,得到唐太宗赏识,拜为监察御史。

③空:

只。

④拏云:

凌云,比喻高昂的志趣。

⑤呜呃:

悲叹声。

17.下列对诗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零落栖迟”与“一杯酒”,写诗人于飘零落拓中,遇主人捧杯劝酒,受到祝福。

B.诗人以主父偃自比,“困不归”中含辛酸之情;“家人折柳”,即想象家人的望眼欲穿。

C.“天荒地老无人识”以夸张手法表现马周有才华却“无人识”,最终冒犯皇帝的悲苦。

D.全诗运用主客对话的方式:

“吾闻”的“吾”指劝酒的主人,“我有”的“我”指诗人。

18.此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均为劝酒之作,都含有怀才不遇之愁。

《致酒行》结尾划线句与《将进酒》结尾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5分)

六、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3题。

王麻子膏药

阿成

⑴聊一个小人物。

⑵这个小人物在哈尔滨道外区。

道外区是这座洋气十足的城市中最中国化、最传统化的一个区。

哈尔滨这座城市颇有一点儿杂家的风度,亦称流亡者的城市。

所谓流亡者的城市,就是背井离乡之人的城市之意。

离乡便思乡,思乡之极,难免会做出些不讲道理的事。

对方一个不足道的动作,一个平平常常的眼神儿,都可能导致头破血流、筋骨折断的后果。

即为流亡者之乡也得有点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才行,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这里站住脚跟。

⑶北京城的满族青年王树森,经过对以上情况与精神状态的认真论证、综合分析后,才决定闯关东到东北来的。

王树森的父亲原是清宫护卫营的卫士。

文史资料介绍说:

“卫士们在操练武艺中,难免有跌打损伤之苦,于是就互相推揉,或者互赠些自己配用的药膏。

”并说,“当时最受欢迎的是‘狗皮膏药’‘小灵丹’和王树森家的‘王大膏药’。

”王树森自幼就从当护卫的父亲那里学会了熬膏药的本领。

⑷19世纪末,王树森家道败落,于是他挑着一个担子,怀着一腔悲怆来到东北。

先是在呼兰打工,然后,在庙头一带熬膏药,专治跌打损伤。

哪个被苦于思乡者或酒火持有者打折了腿,赢家便义气地冲着倒地“哎哟”不止者扔下几文钱说:

“去王麻子那儿买几帖膏药贴上吧。

”如此下来,王树森就了不得了,他熬的膏药名声大震。

王树森根据寒冷的地缘资源研制出的专治腰腿疼以及各种寒症的膏药,深受苦寒之地老百姓的欢迎和信赖。

文史资料上说他的膏药“无论冬夏,熬多少卖多少,日日月月供不应求”。

⑸王树森人长得不错,有点儿华佗遗风,也有点儿扁鹊的做派,不幸的是,自己有一脸天然的白麻子。

王树森将计就计,不计鄙陋,将自己熬的膏药称“王麻子膏药”。

这在文学上叫“反讽”,在欧洲叫“黑色幽默”,在这里,却显得通俗易懂、幽默亲切,还明显地透着某种自信。

⑹20世纪的20年代,王树森在哈尔滨开了一家“王麻子膏药店”,落脚在太古南六道街的“兄弟堂”,并在院内行医。

膏药店在道外人称的“王麻子街”上,那一带是官娼私娼集中、酒家饭铺林立的地方,俗称“十八拐”。

后街是有名的“小天桥”“北市场”。

可谓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这样的地方免不了有争风吃醋、欺行霸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之类的勾当与表演。

因此,跌打损伤的事自然要多,“哎哟”之声每日不绝于耳,大家都习惯了。

寻常的日子就是这样子的,捏着小酒壶,学几声特别“哎哟”,再平平仄仄、怪模怪样地相对龇牙一乐。

⑺你说,王麻子膏药,在这里能不火吗?

⑻王树森面对如此乱糟糟的人间风景,常说,咱治不了这些社会丑风,再治不了受害者和平民百姓的病,不是更惭愧吗?

⑼王树森每天一大早起来,先在无人的江边练一套拳。

他已经修炼出来了,心中有了尊重生命这个大主题,人的神态风度也不一样了。

这一点儿,不是当代某些伪商人照猫画虎学得了的。

重要的是,王树森的膏药还极为便宜,普通老百姓买得起。

王树森从不制作蒙人的“高档”药欺世盗名,从不干缺德的事。

倘若这样便宜的药膏也买不起怎么办?

用不用先交押金,记下身份证或者工作证号?

不用。

为什么不用呢?

是王麻子太古旧、太原始、太蒙昧吗?

不是。

王麻子的原则跟当今医院正厅悬挂的牌子有点儿不同,当代医院挂的牌子是“救死扶伤,施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也有医院把这个悄悄取下来了,免得跟患者打嘴仗时麻烦)。

王树森不挂牌,本着一条宗旨“有钱的花不多钱就治病,没钱的免费也治病,膏药以旧换新收半费。

贴敷中间可免费再贴一次……外地函购的,不管寄不寄钱,总有专人优先寄去。

⑽王树森公开在门前支大锅熬药,当众下料,严格质量标准,恪守信义。

⑾让人不解的是,在王麻子街称“王麻子膏药”的店铺竟有多家。

像李明臣开的“真正王麻子膏药店”,万溢开的“这才是王麻子膏药店”,宁子路开的“真正假王麻子膏药店”,以及王树森自己开设的“真正老王麻子膏药店”。

史料上说这些店“为了招徕生意,各家不仅在店名上用心良苦,而且不惜工本,都在各自门头上挂有三五层装潢别致、风格各异的高大牌匾”。

这种事,倘若出在今天,非得打个一塌糊涂不可。

各大媒体,报纸、电台、电视台等,不一而足。

想不到的是,那些膏药店都是王麻子特许他们开的,所谓“有钱大家挣”。

⑿王麻子——王树森临死前告诉他的传人,也是他的儿子,只有一句话:

“别把钱看重,要把病看重。

⒀鄙人虽不是医生,听到这句话时也觉得汗颜。

                                      (取材于《小小说选刊》2020年第06期)

19.下列对作品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洋气十足,指哈尔滨这座城市具有浓郁的西洋气质,非常时尚。

B.名声大震,指王树森深受苦寒之地老百姓的欢迎和信赖而出名。

C.华佗遗风,指王树森身上具有古代名医华佗的某种特点或风范。

D.黑色幽默,指王树森不计个人鄙陋而将膏药称为“王麻子膏药”。

20.下列对作品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写“这座城市颇有一点儿杂家的风度”,既是指哈尔滨的市容市貌风格多样,也是说这里的风土人情姿态丰富。

B.小说运用了侧面描写,如“赢家便义气地冲着倒地上哎哟不止者扔下几文钱说……” 写出了人们对王麻子膏药的肯定。

C.小说写王树森人长得不错,有点儿扁鹊的做派,不但突出了他为人幽默亲切,而且还表现了他作为医者的某种自信。

D. 小说第⑹段写“后街的热闹、打斗的风气”与开头对“流亡者城市”的介绍相呼应,为塑造人物提供了较为典型的环境。

21.作品中的王树森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22.作品结尾“鄙人虽不是医生,听到这句话时也觉得汗颜”这句话,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分)

23.行文中多次引述史料,是这篇作品的一个特点。

作为小说创作,你觉得这种做法是否可取?

请说明理由。

(5分)

第Ⅲ卷

七、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4.微写作(共1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请将你选择的小题号填在答题纸上的相应位置。

(10分)

①班里组织“小说人物谈”专题讨论会。

请你从《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大卫、《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作品中的相关内容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他的认识以及可以从中获得的人生启示。

要求:

符合作品内容,条理清晰,150字左右。

②学校要举办“我最喜爱的红楼人物”朗诵会,你会选《红楼梦》中的哪个人物?

请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来表达你对他(她)的喜爱之情。

要求:

符合原著内容,突出人物特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150字左右。

 

25.作文(5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从后设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请将你选择的小题号填在答题纸上的相应位置,并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人类乃至天地万物,总要面对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考试。

一张试卷,是考试;一次捕猎,是考试;一场灾难,也是考试……我们常常说不准谁会出题,但我们都知道题来了则不得不应试。

有人说,不考试则无以学;有人说,生活无趣皆因考试;也有人说,考而不死是为神……

①请以“说考试”为题,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可证明真理,也可反驳谬论;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②请以“难题”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参考答案

一、(每题3分,共18分)

1.A 2.B 3.D 4.A 5.B 6.D

二、(共10分,每空1分)

7.①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  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评分参考:

句中多字、缺字、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三、(12分)

8.A(3分)(这句是说刘和珍等人无来由地被杀害,揭露了反动派镇压无辜青年的下劣凶残。

9.【评分参考:

本题5分,人物定性2分,作者情感3分。

(示例)①突出强调了刘和珍的善良和顺,说明她不是暴徒(“善良和顺”1分,“她不是暴徒”1分);②表达了对刘和珍的深深怀念和对她牺牲的无比痛惜(“怀念”1分,“痛惜”1分);反衬了反动政府的残忍暴虐(1分)。

10. 【评分参考:

本题4分,共同情感2分,不同的抒情风格2分。

(示例)情感相通之处:

都表达了作者对青年革命烈士的哀悼和对反动势力的痛恨(“对青年革命烈士的哀悼”1分,“对反动势力的痛恨”1分);抒情风格的不同:

选文

(一)的抒情更直露显豁(1分);选文

(二)抒情更隐晦含蓄(1分)。

四、(共22分)

11.(3分)C   12.(3分)C    13.(3分)B   14.(3分)A

15.【评分参考:

本题4分。

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