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4535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华师一附中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它在个体层面涉及“以美立人”问题,在国家层面涉及“以美立国”问题。

从中国历史看,由儒家确立的社会道德原则和伦理秩序之所以具有纵贯数千年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它借助美和艺术深化了道德的人性基础,活化了社会伦理秩序,软化了诸多人伦规则的机械和僵硬,使其更合乎人性和人情。

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更深刻地体认美育之于中国当代学校乃至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助于为国家道德建设开启出一条更趋行稳致远的道路。

(摘编自刘成纪《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美”与“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美为人对事物的正面情感评价,促进人对生活抱理想态度,拥有健康、高尚情操。

B.以美善相济作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明优于西方文明的典型表现。

C.孔子指出美善差异及美对善的生成与涵养,孟子则正好相反,强调善向美的生成。

D.美介入道德教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既立于个体又面向群体和国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从概念入手阐释了美与德的基本关系,再放入中国文化的语境中具体分析。

B.文章引用《论语》《诗经》等文献来论证中国传统文化中美与善之间是具有差异性的。

C.文章分析美与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相融又有差异的特点时,层次清晰且具辩证性。

D.认为审美不是道德却能孕育并涵养道德,这是文章论述中国文化中美与善关系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传统儒家看来,美是源发意义上人性向善的内部动因,也是道德外化的形式。

B.所谓以美储善,是基于美与善的差异而提出,指通过美来兴发、涵养人性中的善。

C.中国传统儒家推行礼乐教育,就是利用了美和艺术对人性之善的滋养和化育作用。

D.通过美育达成由美向德的自然生成,革除国民教育弊端,国家道德建设将行稳致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绝代勇将张自忠

张秋铧

1940年5月23日,10万军民聚集在湖北宜昌城内外,为一位殉国的将军送行。

就在前一天,将军的灵柩被抢运到宜昌,本想用汽车将将军的灵柩运到长江码头,然后乘船溯江前往重庆安葬,但宜昌的军民不肯,坚持要用十里长街相送、人工抬棺材的方式,送将军走完这抗日战场上的最后一程。

这是一位连最残酷的敌手、凶暴成性的日军,都为之脱帽致敬的绝代勇将:

在湖北战场上壮烈殉国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上将张自忠将军——二战时期,盟军军衔最高的阵亡将领。

战火仍在延续,日军的飞机反复在宜昌城上空盘旋,随时有轰炸人群的可能,但10万军民不为所动,依然坚持哀送将军。

日军似乎也很配合,尽管战机几次低空盘旋,但他们并未轰炸送葬的队伍。

那是1929年,张自忠升任西北军第六师师长,有一次一个营长侵吞士兵存款,张自忠查实后,立即集合全师干部,当众责打了这个营长200军棍,并撤职镣押。

张自忠经常在深夜巡视士兵寝室,帮士兵盖被子,每逢星期天,他还经常拿钱和吃喝的物品,给军队里受伤的士兵。

平日里,他和士兵们穿着一样的军服,吃着一样的大锅饭。

为了磨练官兵意志,他在冰天雪地里自己带头脱掉大衣,要士兵们跟着他一起进行雪地行军训练。

由此,张自忠的部队以“将不畏死,兵不惜命”而著称。

1937年,在卢沟桥抗战后,二十九军决定战略转移离开北平,军长宋哲元在撤退之际,要求第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留下担任北平市长与日军进行周旋。

外界并不知张自忠奉了密令留下,当时国内的报纸,纷纷责骂张自忠是无耻汉奸,将其称为“张逆自忠”;

为了洗刷这个罪名,张自忠秘密潜逃离开日军监控,南下向蒋介石汇报北平战守经过。

1938年返回部队后,张自忠面对部队官兵痛哭失声:

“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乃与大家共寻死所!

1940年,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退守重庆,日军为了进攻重庆,连续进攻襄阳、鄂西一带。

5月1日,张自忠亲笔给三十三集团军的各部队和将领写信昭告: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5月16日,日军获悉国军有高级将领正在南瓜店一带指挥作战,随即调集飞机和重兵,猛烈轰炸我方阵地,三十三集团军属下的七十四师主力弹药将尽,部队电话询问张自忠可否先行退却,张自忠回答道:

“现在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正是军人杀敌报国之时,子弹打完了,要用刺刀杀,刺刀断了,要用拳头打,用牙齿咬。

上午11时许,三十三集团军的警卫团阵地被日军突破,激战到中午时,张自忠手下的2000多官兵几乎全部战亡,他身边仅剩下几十名警卫人员,将士们也仍然誓死保卫着他,并一面高喊:

“司令快走,司令快走!

张自忠的副官马孝堂,向来救援的国军讲述着:

“总司令猛然前扑,旋又立起,右肩后流血了!

很显然是被炮弹碎片炸伤了。

到了十里长山,还在指挥,接着左臂也在流血!

但是总司令仍然站在那里,怒目圆睁,大声呼喊着,指挥着。

”“他的腿上也流了血,血湿透了袜脚。

我见总司令突然向后一歪,右胸就往外喷血,总司令脱了上衣军装,让我给他裹伤,血如泉涌。

我刚包扎完,敌人就一窝蜂上来了!

对于张自忠将军的阵亡过程,侵华日军在《231联队史》中也有记载:

“第四分队的藤冈一等兵端着刺刀向敌方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站起来,眼睛死死盯住藤冈。

当冲到距这个大身材军官只有不到三米的距离时,藤冈从他射出来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了原地。

这时背后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堂野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的头部。

他的脸上微微出现了难受的表情。

此时,藤冈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心起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

这个高大身躯再也支持不住了,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

噩耗传开后,蒋介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回张自忠将军的尸体,最终经增援的38师官兵浴血奋战,张自忠的遗体被抢运回后方,因此也就有了宜昌十万市民为将军送行的感人场面。

不久,蒋介石为张自忠题词:

“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宜,终换得马革裹尸还!

毛泽东为张自忠题词:

“尽忠报国。

(节选自《捍疆卫士张自忠》,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部分写宜昌军民十里哀送张自忠将军的场面,渲染了一种悲恸的气氛,表达了抗战军民对这位爱国将领的崇敬之情。

B.小说在构思上采用了倒叙手法,先写张自忠将军战死疆场,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再写主人公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故事。

C.“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乃与大家共寻死所!

”,这既表达了张自忠将军誓死报国的决心,也暗示他唯有战死沙场才能洗刷汉奸罪名。

D.国共两党的领导人都对张自忠将军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蒋介石着重于称颂其战绩,而毛泽东则着重于褒扬其爱国主义精神。

5.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6分)

6.小说中,中日两国军人对张自忠将军阵亡过程的叙述,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2分)

材料一:

2018年5月24日,由美国国家太空协会(NSS)主办的年度会议“国际太空开发大会”在洛杉矶举行。

美国国家太空协会(NSS)是一个致力于创建太空文明的独立的草根非营利组织,其历史可追溯到1974年成立的国家太空研究所(NSI)和1975年成立的拉格朗日点协会(L-5)。

本届“国际太空开发大会”的主题是“太空旅行——把人类送入太空”。

大会安排了内容丰富的深空探测成果汇报、太空移民方案和太空资源开发与技术探索展示。

与20世纪7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奥尼尔提出的通过在拉格朗日点建立人造圆柱体来实现人类太空移民的梦想不同,目前美国太空移民以在月球、月球轨道乃至火星建立人类定居点为努力方向。

美国太空界已经着手开始探索一系列现实问题,包括如何利用月面的熔岩管建立人类基地,在火星的Noctis登陆是否可行,如何在火星开展资源勘探、开采与利用,如何为人类火星基地提供能源等。

美国太空探索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

马斯克在大会上重申美国探测火星的计划——2018年将无人探测器送至火星,为建立人类聚居地选择地点。

2021年,用“龙”飞船将人类聚居地组成部分的两个居住单元、两个生命支持单元和两个供给单元运至火星。

2025年,实现首批志愿者登陆火星。

(选自《国际关系研究》2018年6月13日)

材料二:

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

摆在人类眼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

另一条是移民其它星球。

而火星以其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

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已经找到火星有液态水的记录。

火星的自转速度与地球几乎相等,自转一周为24.6小时;

火星上有稀薄的大气,有四季交替的气候变化;

火星地貌同地球地貌差不多,有高原、平原和环形山;

特别是火星大气层中也存在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为火星表面创造有利生物生长发育的条件。

然而探索外星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

人类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

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

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

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最多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调查显示,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8个月,男性工作24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

在太空中旅行,脱离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保护,人体极大程度地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

这种来自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难抵御,它们可以穿透层层防护,伤害到人的细胞和DNA。

一份来自加州大学的报告显示,宇宙射线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包括老年痴呆、失忆、焦虑、抑郁,同时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材料三:

随着人类深空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火星的探测已成航天大国追逐的目标。

中国国防科工委“航天工程中心”早在2016年8月就正式启动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2020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一步实现“绕、落、巡”工程目标。

探月工程技术积累和火星观测研究让人类具备了“离开自己摇篮”的能力,国际航天机构均将探测重点瞄准火星。

火星与地球相比,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火星表面非常干燥、年平均温度零下六七十摄氏度、火星大气稀薄、气压只有地球上的百分之一。

据介绍,未来改造火星可能会实现。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介绍,中国开展火星探测的可行性论证与探月工程几乎同步。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4月正式立项,计划在2020年实现火星轨道器环绕探测和火星车软着陆巡视探测。

美国火星探测计划借助“好奇号”火星车将配有高精度仪器的实验室搬到火星。

中国火星探测计划则是火星轨道器十火星车的“天地组合”协同工作。

在欧阳自远看来,在改造火星、建造火星基地的过程中,为人类移民火星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可能是一批基于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

尽管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探月工程,但深空探测中人工智能的应用目前仍处在基于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弱人工智能的阶段。

(取材于《澎湃新闻网》2017年8月24日新华社独家专访)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美国国家太空协会是一个致力于创建太空文明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由国家太空研究所和拉格朗日点协会发展而来。

B.美国在月球、月球轨道乃至火星建立人类定居点的太空移民努力方向比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奥尼尔曾提出的梦想更注重解决现实问题。

C.虽然火星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未来对火星进行改造以及人类在火星建造基地,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D.随着人类深空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火星的探测已成航天大国追逐的目标。

其中,中美两国的火星探测计划有明显不同。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地球因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乃至外星文明入侵招致终局时,人类要么等待灭绝,要么移民其它星球。

B.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最多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是因为宇宙射线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甚至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C.中国开展火星探测的可行性论证与探月工程几乎同步,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从正式立项到正式启动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

D.目前应用于深空探测中的人工智能仍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而探月工程由于人工智能的的广泛应用,已经走向强人工智能化。

9.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人类实现太空移民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学士。

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

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

守仁急趋吉安,因集众议曰:

“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

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

”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

“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

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法论。

”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从臾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

宸濠果疑。

与士实、养正谋,则皆劝之疾趋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

十余日调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

或请救安庆,守仁曰:

“不然。

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

不如直捣南昌。

贼精锐悉出,守备虚。

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

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

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众曰“善”。

宸濠果自安庆还兵。

乙卯遇于黄家渡,诸军殊死战,贼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

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

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节选自《明史·

王守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由朝廷举办的殿试的考生的称号,文中“进士第一”指考中状元。

B.学士,原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名称,也可泛称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

C.湖广,明朝湖广承宣布政使司的简称,辖湖北、湖南和广东、广西;

清朝设湖广总督,辖湖南、湖北。

D.壬辰朔,是古代干支月相兼用的纪日方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七月壬辰朔”是七月初一那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守仁为官忠诚职守。

宁王叛乱发生之后,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边疆守兵、京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地南昌。

B.王守仁遇事足智多谋。

使用离间计离间宁王和伪相之间的关系,这一计谋后来虽然被宁王识破,但起到了贻误叛军战机的作用。

C.王守仁能够总揽大局。

在平定宁王的叛乱当中避实就虚,没有派兵救助安庆,而是抓住战机,攻破了叛军实力薄弱的南昌。

D.王守仁善于随机应变。

在黄家渡决战中,叛军初战失利败退,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王守仁于是用火攻的方法一举击溃了叛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

(5分)

(2)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陆游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

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

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

人误许:

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

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

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

君记取:

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险峻的古垒旁,在辽阔的平川上,身背弓箭,臂挥雄鹰,手缚猛虎,直至暮色苍茫,笳声四起,这写的是词人在南郑的从军生活。

B.“人误许:

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是说人们都错误地称赞词人笔有诗情,战有将略,那时的才气超群,“误”不是谦词。

C.“何事又作南来”句领起下文,而下文也表明作者由前方南郑到后方成都是为了看重阳药市或元宵灯山,与万人同乐。

D.这首词与作者晚年作品《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一样,都用了班超立功“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的壮志。

15.本词的主要艺术手法是对比,请作简要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采用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两句是“ 

, 

”。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

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的原因是,“古之圣人”

“ 

”,而“今之众人”“ 

(3)《离骚》中屈原说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自己则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是“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本题共9分)

近年来,“文学式微”频频被人提及,很多人不禁发出“优秀文学作品难觅”的感叹。

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文学奖却日渐成为 

的话题,人们不仅津津乐道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获得殊荣,更是密切关注其中是否存在“猫腻儿”。

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引起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式微”之所以成为公共话题,文学作品与大众阅读之间的割裂不无关系。

一方面,公众抱怨“好书难觅”;

另一方面,作家喟叹“ 

)——通过公开、公正、透明的评奖过程,不仅可以向读者推荐优秀作品,而且可以帮助公众提高鉴别和欣赏能力,从而带动全民阅读的兴趣与能力。

反之,文学奖如果陶醉于孤芳自赏,不仅与大众阅读 

,其自身也难免沦为圈子里人情世故的温床。

文学奖的核心在于“文学”,“奖”应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成果,而非 

的收益。

如果文学奖能多一些专业和纯粹,作家就能多一些自由和洒脱,公众也不必将宝贵的想象力浪费在文学之外的细枝末节。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赢得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B.当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增强公众关注度时,文学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C.当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文学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D.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纽带的文学奖,却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

B.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纽带的文学奖,却成为加剧双方隔阂的罪魁祸首。

C.文学奖本身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

D.文学奖本身不仅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且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炙手可热 

曲高和寡 

形同陌路 

惨淡经营B.街谈巷议 

渐行渐远 

苦心经营

C.街谈巷议 

高山流水 

惨淡经营D.炙手可热 

20.下面是某物业公司的一封致歉信,在字形、语法和语言得体方面都存在问题,请找出其中五处并修改。

尊敬的各位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