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2016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七.docx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七.docx

课时练学年最新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卷七

2019年秋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

《东汉的兴衰》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19·安徽初一期末)小明在学习完一节历史课后,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

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

小明学习的课题是(  )

A.《两汉的科技文化》

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C.《东汉的兴衰》

D.《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2.(2019·广西中考模拟)东汉曾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主要原因是

A.皇帝年幼即位

B.黄巾军大起义

C.宦官外戚专权

D.地方侯国权力大

3.(2019·贵州中考模拟)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历史上把这一盛世局面称为(  )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光武中兴”D.“开元盛世”

4.(2018·辽宁初一期中)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包括

A.下令释放奴婢,减轻负担,减轻刑法

B.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D.合并州县

5.(2019·山东中考模拟)中国古代印章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下列印章中可以用来印证“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的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河清海晏,时和岁丰一这是中国古代老百姓向往的太平盛世!

下列由开国之君开创的盛世局面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7.下列人物中,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并最终领导了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的是()

A.陈胜B.吴广C.张角D.曹操

8.(2018·云南初一期末)25年刘秀称帝,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他在位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安定,史称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康乾盛世

D.光武中兴

9.(2018·海南黎安初级中学初一月考)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谁?

A.刘邦

B.刘秀

C.张角

D.陈胜、吴广

10.(2018·山东初一期末)导致政治腐朽不堪,从而动摇了东汉统治的是

A.外戚官宦交替专权

B.州牧割据

C.黄巾起义

D.光武中兴

11.(2018·安徽初一月考)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光武中兴D.开元盛世

12.(2019·盐城市学富实验学校初一月考)东汉“光武中兴”和西汉“文景之治”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B.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发展

C.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D.我国经济重心开始东移

13.(2018·山东初一期末)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废除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等,社会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

光武帝实施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惩治贪官污吏等措施,社会出现“光武中兴”的景象。

“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得以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B.释放奴婢、整顿吏治

C.允许少数民族内迁

D.合并郡县、注重节俭

二、填空题

14.(2017·甘肃初一期末)东汉后期,_________领导了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黄巾起义。

三、综合题

15.(2018·陈仓区教育局初一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与西汉合称汉朝,传八世共十四帝,历经195年。

(东汉兴盛)

材料一:

刘秀勤于正事,“每旦视朝,日昃乃罢,数引公卿朗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

”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

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裁并郡县,精简官员。

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

期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1)材料一中,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

“建武盛世”的另外一个名号是什么?

(东汉衰败)

材料二:

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表

材料三:

张角是一个伟大的组织者。

他在平平常常的布道活动中,已经不动声色地把数十万徒众部署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有自己的首领,都归他指挥。

三十六方的教众,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甲子”年有“大吉”到来,而最近的一个甲子年就是汉灵帝中平元年。

——江建忠《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国故事•漫漫中兴路》

(2)材料三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有关?

这次起义是通过哪一宗教发动的?

这次起义有何突出特点?

(3)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详解】

公元25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

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历史上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太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农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学习的是东汉的兴衰。

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临朝,造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因此东汉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宦官外戚专权,故C符合题意。

AB虽然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B不符合题意。

地方侯国权力大发生在西汉前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刘秀就是光武帝。

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农婢,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历史上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ABC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刘秀统治期间,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史称“光武中兴”。

光武帝刘秀主要的治国措施有:

统一国家,巩固政权;强化集权,加强皇权;简化机构,合并州县,裁撤冗员;严惩贪官污吏,加强对官员的监督等,故ABCD都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ABCD。

5.B

【解析】

【详解】

本题以题干图片为依托,考查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中国古代印章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印章中可以用来印证“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的有①②④,秦朝、汉朝及清朝都属于我国统一时期,秦朝对南郡的管理,汉朝对匈奴颁发官印,清朝对西藏的管理都体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B项正确。

③反映的中外交往,与题意无关,排除ACD,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相关知识。

6.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景之治是汉文帝汉景帝时期,西汉的开国之君是汉高祖刘邦,A不符合题意;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B符合题意;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的,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的盛世局面,唐朝的开国之君是唐高祖李渊,故C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立太平道的张角,经过10多年在社会底层传教,信徒已达到10万多人。

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C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是由于遭遇大雨,耽误日期,无法准时到达,是突发情况,没有经过10多年精心准备,AB不符合题意;曹操不是农民起义领导人,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8.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的盛世局面,康乾盛世是清朝时期的盛世局面,故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选D。

9.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领导人”,刘邦曾参加秦末农民起义,建立了西汉王朝,故A不符合题意。

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建立者,故B不符合题意。

东汉末年,张角领导农民起义,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史称黄巾起义,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故C符合题意。

陈胜、吴广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巨大的冲击,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故C符合题意;外戚官宦交替专权、州牧割据是引起黄巾起义的原因,故AB不合题意;光武中兴是东汉初年的盛世局面,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11.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故正确答案为C。

ABD均与东汉刘秀无关,故选C。

【点睛】

此题应识记与掌握光武中兴的相关史实。

东汉光武帝刘秀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12.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光武中兴”和西汉“文景之治”都是统治者调整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结果,B项符合题意;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不是东汉“光武中兴”和西汉“文景之治”的内容,A项不符合题意;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是二者的本质区别,C项不符合题意;我国经济重心开始东移,本身说法不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词“相同点”,结合东汉“光武中兴”和西汉“文景之治”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能够运用基础知识解答问题的同时利用分析法和排除法解答,排除东汉“光武中兴”和西汉“文景之治”的不同点,和说法不正确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3.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提倡节俭,整顿吏治,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被称为“光武中兴”。

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相同点是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A符合题意,BCD不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4.张角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东汉末年,发生了历史上非常大的战争,就是远近闻名的黄巾起义。

它主要由张角发起,参与起义的主要是太平教的信徒。

解析:

张角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东汉末年,发生了历史上非常大的战争,就是远近闻名的黄巾起义。

它主要由张角发起,参与起义的主要是太平教的信徒。

三、综合题

15.

(1)为政之策:

释放奴婢;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

名号:

“光武中兴”。

(2)起义:

黄巾起义;宗教;太平道;特点:

有组织、有准备。

(3)由于即位的皇帝年龄比较小,产生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社会动荡黑暗,因此导致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

【解析】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

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裁并郡县,精简官员。

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可知,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释放奴婢;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光武帝刘秀统治期间社会上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张角是一个伟大的组织者”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黄巾起义;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黄巾起义是通过太平道发动的;第三问依据材料信息“他在平平常常的布道活动中,已经不动声色地把数十万徒众部署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有自己的首领,都归他指挥”可知,黄巾起义是有组织、有准备。

(3)依据图表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即位的皇帝年龄比较小,产生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现象,社会动荡黑暗,因此导致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