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考公共关系口才笔记627.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2035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自考公共关系口才笔记62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江苏自考公共关系口才笔记62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江苏自考公共关系口才笔记62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江苏自考公共关系口才笔记62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江苏自考公共关系口才笔记62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江苏自考公共关系口才笔记62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江苏自考公共关系口才笔记62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江苏自考公共关系口才笔记62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江苏自考公共关系口才笔记62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江苏自考公共关系口才笔记62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江苏自考公共关系口才笔记62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江苏自考公共关系口才笔记62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江苏自考公共关系口才笔记62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江苏自考公共关系口才笔记62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江苏自考公共关系口才笔记62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江苏自考公共关系口才笔记627.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江苏自考公共关系口才笔记627.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江苏自考公共关系口才笔记627.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江苏自考公共关系口才笔记627.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江苏自考公共关系口才笔记627.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自考公共关系口才笔记627.docx

《江苏自考公共关系口才笔记62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自考公共关系口才笔记627.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自考公共关系口才笔记627.docx

江苏自考公共关系口才笔记627

第一章公共关系口才概述

P1、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声音、文字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是社会交际、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

P1、填:

语言有两种分类:

其一,将语言分为自然语言和非自然语言。

其二,将语言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

P2、名:

口头语言是指以音和义结合而成,以说和听为传播方式的有声语声。

  名:

书面语言是指以字和义结合而成,以写和读为传播方式的语言,是口头语言的文字符号形式。

  名:

副语言也叫做类语言或辅助语言,是指口语表达过程中伴随常规语言而出现、不分音节、需要根据语境确定其语义的语言现象,如语调、语速、重音、停顿以及笑声等。

P2、简:

口头语言的基础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没有口头语言就不会有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是根据社会交际的需要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第二、口头语言的历史长,。

书面语言历史短,。

   第三、口头语言应用的范围广泛,每个正常人至少都使用一种口头语言进行交流,书面语言应用的范围相对狭窄,使用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

  第四、口语交际中的表意符号以口头语言为主,态势语言和副语言只具有辅助性和伴随性的功能。

P3、单:

共同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土语是指方言中的具有特定意义的语词;行话是指一般人不容易听懂的各行各业的专门用语。

 

P3、名:

我国标准口语的确切表述是:

运用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表达,适合社会交际的语言环境,语意相对确定的口头语言。

名:

言语交际是指特定的人,为了特定的目的,选择适合语言环境的语言内容和方式,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一种语言活动。

填:

对特定语言的运用即言语活动,包括表达和领会两个方面。

P4、简:

言语和语言的区别主要有三点:

第一、语言为民族或全民所共有,言语则是个人的行为。

第二、语言材料和组合规则有限,具体的言语无穷无限。

第三、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概括,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

简:

口头语言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音义结合的相对性-(“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形式,“义”是口头语言的实质内容)2、思考表达的同步性3、瞬息即逝的短暂性4、信息反馈的迅速性-(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没有中介阻隔,倾听者能够对表达者传递的信息马上作出反馈)5、语体风格的简洁性-(语体风格的简洁性是指口头语言较多地使用省略句或简短句。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面对面的双向交流中,共同的语言环境使很多意思不言而喻,双方能够心领神会地默契配合;其二,口语表达中借助形形色色的态势语言,可以传递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信息;其三,口语语句的长度受到人们呼吸节奏的制约,一口气说完一个较长的句子往往比较困难;其四,表达者需要顾及倾听者的接受能力,附加成分过多的长句,听者难以抓住要点,因而会妨碍交流)

P6、单:

中文“口才”一词,最早见诸《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

单:

事实上,一个口语表达能否称得上口才,关键在于有没有效果。

名:

"口才”解释为“有效说话的才能”。

P7填、口才是一个人的政治、思想、道德、品格、智慧、学识、素养、个性、气质、阅历能力等的综合反映。

简,论述:

口才的基本特点:

1、明确的目的性:

语言交际是一种有意识的交际活动,无论涉及什么内容,也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

2、明显的综合性:

语言交际的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表达效果,表达者必须综合运用口头语言、态势语言和副语言,必须一边思考一边表达。

这些特点决定了口才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点,即口才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口才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

1、生理和心理的综合。

2、素质和能力的综合。

3、思考和表达的综合。

4、方式和手段的综合。

3、独特的技巧性:

人们通常将能够被称为口才的口语表达叫做口语表达艺术。

4、突出的实践性。

P10、名/填:

公共关系口才是能够体现公关精神,遵循公关原则,取得良好公关效果的口语表达才能。

P12、单:

口才与公共关系口才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P13、填: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包括文字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P16、填:

区分口才不同层次的标准主要有三条:

一是说得对不对,二是说得好不好,三是说得妙不妙。

单:

说得对是指口语表达能够做到清晰、明确、恰当,正确、流畅地传递有关信息。

单:

说得好是指口语表达能够做到形象、生动、收放有致,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单:

说得妙是指能够做到应对自如、敏捷灵活、有较强的冲击力、感召力和征服力。

P19、简,论:

公共关系口才的衡量标准:

1、遵循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可以区分为:

公共关系的总体原则、实践原则、活动原则、和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职业原则)2、体现公共关系的基本精神-(公共关系职业的创始人艾维·李的公共关系思想体现为“公众必须被告知”)3、服务公关活动的既定目标-(公共关系传播由开始到实现目标可依次分为四个层次:

交流信息、沟通情感、改变态度、引起行为)

P21单:

公共关系学科的创始人爱德华·伯内斯,其公共关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他所主张的“投公众所好”。

P23、名:

公共关系口才衡量标准的强化效应是指一旦口才符合或达到这一标准,其作用和效果将得到增强。

名:

公共关系口才衡量标准的弱化效应是指一旦口才不符合或未达到这一标准,其作用和效果将会受到削弱。

P24、简述公共关系口才的性质:

1、一般口才的性质;2、口头语言的性质;3、公关活动的性质

P25、单:

公关活动的性质是公关口才的特有性质。

P27、简:

公共关系口才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畅通信息渠道-(畅通信息渠道本身就是公共关系的精神的体现,因而是公共关系口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作用)2、播洒人文关怀3、融洽人际关系-(一定意义上讲,公共关系工作就是协调公众关系)4、维护组织形象-(塑造组织良好形象,是公共关系的中心任务。

塑造、维护、提升组织良好形象,应该是公共关系题中应有之意)5、促进各项工作

第二章口语交际的构成要素

P34、口语交际是指特定的人,为了特定的目的,选择适合口头语言环境的内容和口语表达方式,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一种言语活动。

公共关系活动是一种双向的信息传播与沟通,是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的互动过程。

P35、说话人就是信息的发出者,也叫“信源”或“传者”。

听话人就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叫“信宿”或“受者”。

信息就是说话人传达给听话人的思想、情感,也就是口头语言中的“义”。

符号就是说话人用来表示和传达自己思想、情感的物质载体,即口头语言中“音”。

编码就是将信息编为符号的行为和过程,在以公共关系口才为媒介的言语交际中,就是说话人选择一定的声音来表达自己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信息)的行为和过程。

解码就是从符号中读出信息的行为和过程,在以公共关系口才为媒介的言语交际中,就是听话人从声音中理解或解读说话答所传达的思想、情感(信息或义)的行为和过程。

语境,就是口语交际的环境。

P36、填:

如文化教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也是一种语言环境。

单:

信息传播中的所谓反馈指的是信息接受者对信息发出者的反应活动。

P39、单:

被赋予信息或表示信息的符号,最常用的莫过于语言了。

单:

书面语言符号就是文字,口头语言符号是声音。

P44、口语交际信息传播模式的构成要素:

由说话人、听话人、信息、符号、编码、解码、语境等七个部分组成。

单:

传播信息是口语交际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而是口语交际的中心问题。

在口语交际的七个要素中,信息传播始终处于口语交际的核心位置。

P52、简:

语境影响口语交际的特点:

广泛性-(两层意思,一是影响源的广泛性;二是影响面的广泛性)、层次性、两面性(一方面是积极、正面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消极、负面的影响)、可控性-(语境对口语交际的影响具有可控性)

P52、填,简:

语境对口语交际的影响有两个不同的层次:

一种是长期、根本、间隔的影响,另一种是即时、具体、直接的影响。

简:

语境对辨析和确定信息的作用:

一,语境是辨析和确定信息符号含义的依据;二,语境对口语交际参与者的制约和影响-(语境对口语交际参与者的情绪性影响和能力性影响,“情绪性影响”是指语境通过制约口语交际参与者的情感、情绪而对口语交际造成的影响;“能力性影响”是指语境通过口语交际参与者信息传播能力的培养和调控从而对口语交际造成的影响。

P55、简:

口语交际参与者的主导作用:

1、意愿和态度关系到交际的顺利进行;2、决策和调控关系到传播主旨和内容;3、素质和水平关系到口语交际的效果-(化解编码的失误;把握符号外信息;克服解码的障碍;补救解码的误读)

P58、单:

三个例子说明化解编码失误:

孔子说: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刘禹锡说:

“长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苏东坡则常常感叹:

“能了然于心,不能了然于口。

P59、单:

我们称之为“符号外信息”,也就是口语交际中的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符号外信息。

第三章公关口才的应用原则

P62、公共关系口才在实际运用中需要遵守公众原则、恰当原则、适宜原则、语境原则和诚信原则。

P62、单,案:

公共关系口才的公众原则是指运用公共关系口才时,必须尊重公众,维护公众,服务公众。

P63、简,案:

公众原则的具体要求:

1、尊重并维护公众的人格地位2、尊重并尽量满足公众的知情权3、尊重并满足公众的正当需求

P63、填:

组织、公众和媒介是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

其中组织处于主体地位,而公众则是公共关系的客体。

P65、单:

最早从公共关系角度对知情权进行阐述的,是被称为公共关系之父的艾维·李。

P68、单:

公共关系口才的恰当原则是指运用公共关系口才时,所传播的思想和情感应当具有恰当性。

P69、简,案:

恰当原则的具体要求:

1、尽量选择既恰当又正确的信息2、应当避免使用不恰当的信息

P70、单:

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中,有一条就是“尽量说真话”。

P72、简,案:

适宜原则:

是指运用公共关系口才时,应当选择最适宜的方式或形式。

适宜的方式或形式包括适宜的传播方式(填:

传播方式:

交谈、演讲、辩说)、适宜的时间地点、适宜的通俗程度、适宜的风格特色以及适宜的语句形式等。

P73、名:

辩说是双方或多方通过口头争辩的方式以阐明事理、区别真谬的言语交际活动。

填:

公共关系口才的运用应当避免使用以争取获胜为目的的输赢之辩,当提倡使用以追求真理为目的的真理之辩。

P74、单:

通俗程度应略高于一般水平,如果将公众的理解接受水平分为10个层级;0表示理解接受能力最差,10表示理解接受能力最强,一般公众的的理解接受能力为5,那么,口语表达的通俗程度应当定位于6或7.

P78名案:

语境原则:

是指公共关系口才在运用中应当努力适应语境的影响并且需要积极地控制语境和利用语境。

P78简述对语境实施控制的形式:

对语境影响的利用、对语境影响的导引、对语境影响的顺应、对语境影响的遏止、对语境影响的再造

填:

对语境影响的利用就是利用语境的影响以增强口语交际效果,包括正用与反用两种类型。

P79、对语境影响的导引:

是指对语境消极、负面的影响加以疏导、淡化或消释,从而保证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对语境影响的顺应是指当说话人出现编码失误而导致听者不能正确解读时,说话人调整编码以适应对方的语境。

对语境影响的遏止是指对语境中消极、负面的影响直接加以制止、清除和封杀,以确保口语交际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成果。

对语境影响的再造是指口语交际主体为了获得交际的成功而自觉创造出具有积极、正面影响的语境。

P84、名:

公共关系口才的诚信原则是指运用公共关系口才,应当具有真诚的态度和承担责任的精神。

简单地讲,就是八个字:

言语真诚,说话算数。

P86、名:

诚信危机是指口语交际中由于说话不真诚或说话不算数而引起公众不满而导致的危机。

P87、简:

应该如何处理口语交际而导致的诚信危机呢?

1、坦率承认错误。

无论是说话不真诚还是说活没有算数,都应该有勇气面对,坦率地予以承认。

2、告知事情真相。

不隐瞒,不遮掩,不推诿,不强调客观,多从主观上找原因。

3、采取切实行动。

前两条指的是言语行动。

这里物指兑现承诺的实际行动。

论:

关于言语真诚与保守秘密的关系:

公共关系口才诚信原则中“言语真诚”的要求是指说话要发自内心、言为心声。

“言语真诚”只是公共关系口才诚信原则的内容之一,而保守组织机密则是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比较起来,作为职业道德规范的保守相同之处则更具有一般性。

也就是说,职业道德规范应当具有对公共关系口才的制约作用。

公共关系口才的言语真诚与个人隐私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也就是说,言语真诚是否包括应当暴露个人隐私这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如果当事人认为有必要在口语交际中自暴隐私,而且这样做不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不良影响,那么他的举动当然是言语真诚的一种体现。

相反,当事人在口语交际中对自己的隐私采取了保守、回避的态度,也不能因此就认为其言语不真诚。

第四章公关口才的表达方式

P89、单:

叙说是说话人对事件的发生、发展,对问题的出现、变化,对人物的经历、行为的交代和介绍。

单:

叙说是口语交际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填:

根据叙说内容的详略,可将叙说分为详叙和略叙两类;根据叙说内容的顺序,可将叙说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引叙四类。

P90、单: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问题出现或人物成长的自然时间顺序进行叙说。

它是叙说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问题的后果或人物的命运先说出来,或者是将事件、问题或人物经历中突出的片段先说出来,然后再按自然时间顺序进行的叙说。

也称“倒插笔”。

插叙就是暂时中断原叙说而插进与原叙说有关的事件、问题或人物的内容,随后再从中断处接着进行的叙说。

它的运用,可以起到补充、说明或生发的作用,便用说话人更好的叙说和听话人更好地领会讲话的内容。

名:

引叙就是说话人在叙说过程中引用、转述另人的言论或意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叙说。

可以使叙说更富有感染力。

P93、简:

运用叙说的表达方式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头绪清楚2、交代明白3、详略得当

单:

叙说的线索是指说话人组织材料的思路在讲话中的反映。

单:

详叙或略叙需要根据实际情形来决定。

P95、名:

描述就是以生动、形象的言辞,对人、事、物的情形、状态进行具体的刻画和描绘。

单:

描述的独立运用一般只在较短的口语交际中出现。

P96填空根据对象的不同,可将描述分为人物描述、事物描述和景物描述三类,根据描述手法的不同,可将描述分为直接描述和间接描述两类;根据描述的详略不同,可将描述分为细致和简朴描述两类

P96、单:

人物描述就是人对某个或某些人的感知、印象、认识或评价的描述

P96、单:

肖象描述就是对人物的五官长相以及身材、神情、姿态、服饰等所的描述。

P97、单:

言辞描述就是对人物所说的话及其语气、声态的描述。

单:

行动描述就是对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述。

P98、单:

心理描述就是对人物的内心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扬作的描述。

P98、单:

事物描述就是说话人对客观世界的事件和、物体、现象等所作的描述

P98、单:

景物描述就是说话人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所进行的描述。

P99、填:

直接描述又叫正面描述。

P99、填:

间接描述又叫侧面描述。

P99、单:

说话人通过对与描述对象相关的其他人、事、物、景的描述,或者通过其他人的评价来达到对象的目的。

这种方法习惯上叫烘托。

P100、简:

描述的要求:

1、描述目的要明确2、描述要自然贴切3、描述要突出特点

P100、单:

抒情就是说话人抒发和表露自己的感情。

感情是人在社会交往中对各种人、事或问题所产生的体验,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愁等。

“情动于中而形成言。

”(《毛诗序》)说话人用言辞把交际中这种感情反应吐露出来,就是抒情。

填:

根据说话人在抒情时是否借用其他表达方式,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P101、直接抒情就是不借助其他表达方式,直接抒发感情,即“直抒胸臆”。

常用句式有呼告、判断、感叹、反复、设问、反问等。

P102、名:

间接抒情就是借助叙说、描述、论证等表达方式,让感情依据于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景、具体的理而得以抒发和表露。

P102、单:

借助敘说抒情就是说话人通过对某一具体的人物、事件、问题的叙说来抒发、表露自己的感情。

P103、借助描述抒情就是通过对人物、事物、景物的描述来抒发、表露感情。

P104、单:

借助论证抒情就是通过客观事物进行论证来抒发、表露自己的感情。

因此,人们又把它叫做寓情于理。

P105、简:

抒情的要求:

1、感情真挚2、情趣健康3、符合需要

P106、单:

论证是确定某个说法、观点真实性或虚假性的思维过程。

如果一个论证旨在确定某个说法、观点的真实性,就称之为证明或立论;如果一个论证旨在确定某个说法、观点的虚假性,则称之为反驳或论证。

P108、填:

一个完整的论证一般包括论题、论据、认证方式三个部分,通过称为认证三要素。

P108、单:

论题,又叫论断、观点,是说话人对所论述的事物、问题提出的主张、看法或表示的态度。

P108、单:

论据,就是说话人用来证实或反驳论题的理由和根据。

P108、填:

论据可分成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P109、单:

事实论据就是用做论据的客观存在的事实或数据。

俗话说:

“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意思。

P109、单:

理论论据就是用做论据的理论观点,包括科学原理、定律、公理、格言、谚语、成语、名人名言论,以及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等。

P109、名:

论证方式就是运用论据来论述论题的过程或方式。

P110、论证的种类:

立论和驳论。

P110、单:

立论,又叫证明,是说话人正面阐述某种观点和态度,确定其真实性的论证。

它的着眼点是“立”。

P110、驳论,又叫反驳,指说话人驳斥某个观点或驳斥某个论证。

它的着眼点是“破”或“驳”。

P111、论:

论证的规则:

1,论题必须清楚、明确(“论题模糊”或“论题不清”导致的后果是漫无中心、东拉西扯,需要论证的问题得不到应有的论证,达不到论证的目的)2,论题必须始终同一(单选:

转移论题和偷换论题:

“吃鱼能健脑”,而实际论证却是“吃鱼能够使头脑聪明”;或者“中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而实际上论证的却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论据必须是真实的命题4,论据的真实性不应当靠论题来证明5,从论据必须能够推出论题

(“推不出”的错误主要有三种表现:

(1)论据与论题不相干

(2)论据不充分(3)违反有关推理的规则)

P114单选说明就是将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能等解说清楚。

P114论述说明的方法:

概括说明、定义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引用说明。

P117说明的基本要求:

解说清楚、明白、深刻,能够表现事物的特点和本质。

第五章公关口才的修辞手法

P119填空修辞手法分为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两大类。

P119单选比喻就是在描述某个事物或说明某个道理时,用具有相似点的其他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的修辞手法。

P120填空根据比喻的构成方式可分为:

明喻(这个国家好比一匹硕大的健马)、暗喻、借喻。

P121单选借喻的构成方式是,不说出主体,或不在本句中说出本体,而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

P121简答运用比喻应该注意的问题:

1、喻体应当是常见、易懂的事物(比喻是用喻体说明主体);

2、喻体和本体应当具有共同点;3、用以作比的事物应当积极健康

P123单选比拟就是借助想象把物当做人、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说的修辞手法。

P124比拟的种类:

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

P124拟人是把物当做人来说,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P125简答运用比拟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比拟必须体现当时的真情实感;

二、用于比拟的人或物必须相似或相近;三、注意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P126单选借代就是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某个人或物的名称的修辞手法,也叫做“换名”。

P126借代的方式:

根扰借代依据的事物相关性的不同,分为五种:

(1)特征代本体

(2)专名代泛称(3)具体代抽象-解放军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民党军队的飞机和大炮-代替“落后/先进的军需物品和武器装备”这些抽象名称(4)部分代整体(5)整体代部分P127单选特征代本体是指用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标志的名称代替该事物本身的名称。

(“红领巾”代替“少先人员”-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P127单选专名代泛称是指用某个人或事物的专有名称代替该类人或事物的名称。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专名代“有智慧的人”);具体代抽象是指用具体人或事物的名臣代替该类人或事物的抽象名称。

(-解放军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国民党军队的飞机和大炮-代替“落后/先进的军需物品和武器装备”这些抽象名称);部分代整体是指用人或物种具有代表性的部分的名称代替该类人或事物的名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代替人民群众财产);整体代部分是指用一类人或事物的整体的名称代替该整体中国某个人或事物的名称。

(-解放军奔向抗洪第一线-代替某些或某个解放军战士。

P127运用借代应当注意的问题:

1、把握借代与借喻的区别(A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B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C借喻可以改为明喻,而借代则不能改为明喻)2、被替代的本体必须明确;3、应当注意褒贬和场合

P128名:

对偶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相联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

P129运用对偶应当注意的问题:

1,对仗应当严谨;2,形式内容统一

P129单选对比是指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法。

P130单选对比可分为:

俩体对比和两面对比

P130单选两体对比是指把两种、根本对立的事物情况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使事物的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伟大与渺小、正确与错误等,显得更加突出、鲜明。

P130单选两面对比是指把一个事物中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说明。

P130运用对比应当注意的问题:

1,注意不同的特点;2,认识事物的本质;3,区别对比与对偶

P131单选排比是指将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的修辞手法。

排比的类型:

可划分为:

句子成分的排比和句子的排比。

P132简答句子成分排比可分为:

定语的排比、宾语的排比、状语的排比。

P132简答句子的排比可分为:

单句的排比和复句的排比。

P133运用排比应当注意的问题:

1、必须从内容出来;2、视情况决定长短;3、正确使用提示语

P133层递是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层层递进地反映事理的修辞手法。

层递的种类:

递升型的层递和递降型的层递。

P134运用层递应注意的问题:

层递修辞手法的运用基础是表达内容自身所具有的逻辑层级关系。

必须首先对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认真的考察,看其内容本身是否存在这种逻辑层级关系。

只有客观上的确存在这种逻辑层级关系,才能进一步区分这种关系究竟属于递升还是属于递降,从而采用相应的层递修辞手法。

P135设问是为了引导听话人注意和思考某个问题而明知故问并且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

P135简答设问的作用:

其一,吸引听话人注意,启发听话人思索;其二,强调突出某些重要内容;其三,用于讲话内容的转折处,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其四,设问说理,可以使论证深入,波澜起伏。

P136名反问也称反诘,是运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P137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和否定;2,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