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物联网发展情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2064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物联网发展情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内外物联网发展情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内外物联网发展情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国内外物联网发展情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国内外物联网发展情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国内外物联网发展情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国内外物联网发展情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外物联网发展情况.docx

《国内外物联网发展情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物联网发展情况.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内外物联网发展情况.docx

国内外物联网发展情况

关于物联网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0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这是“物联网”概念首次被写进国务院报告,也意味着物联网产业,正逐步上升到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层面。

由于物联网的应用需求广泛、潜在市场巨大,一些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规划和扶持政策,以求赢得未来发展先机。

本文在分析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对推动我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有所借鉴。

一、物联网相关概念及应用领域

(一)基本概念

物联网:

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摘自国务院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物联网”概念提出以前,物理基础设施(即机场、公路、建筑物、各类设备装置等)和信息基础设施(即电脑、手机、宽带、数据库等)处于分离状态。

建立“物联网”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能力超强的中心计算机群,让物理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两者合为一体,对网络内所有相关物件实现实时管理和控制,从而使整个地球达到“智能”状态,极大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管理成本,有力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二)常见的应用领域

1、智能家居。

将各种设备通过智能家庭网络联网实现自动化,通过宽带、固话和3G无线网络,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操控。

2、智能医疗。

借助简易实用的家庭医疗传感设备,对家中病人、老人的生理指标进行自测,并将指标数据通过固定网络或3G无线网络传送到护理人或有关医疗单位,同时提供紧急呼叫、专家咨询、健康管理等相关增值业务。

3、智能城市。

基于“数字城市”理论,借助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深入开发和应用空间信息资源,建设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

4、智能安全。

基于宽带互联网的实时远程监控、传输、存储、管理的业务,将分散、独立的图像采集点进行联网,实现对城市安全的统一监控、统一存储和统一管理。

还能借助手机定位技术对矫正对象进行位置监管。

5、智能环保。

通过对地表水水质的自动监测,实现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及时掌握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体的水质状况,预警预报重大或流域性水质污染事故,解决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事故纠纷,监督总量控制指标落实情况。

6、智能交通。

包括公交行业无线视频监控平台、智能站台、电子票务、车管专家、交通一卡通、车辆测速E通等业务,同时在车流引导、电子收费、交通安全、停车管理、交通信息采集和处理等方面借助物联网技术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7、智能农业。

通过实时采集温室内温度、湿度信号以及光照、土壤温度、碳浓度、叶面湿度、露点温度等环境参数,自动开闭指定的种养殖设备、储存系统。

8、智能物流。

打造集信息交换、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仓储管理、金融质押、园区安保、海关保税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9、智能校园。

主要包括以电子钱包、身份识别和银行圈存为主的校园手机一卡通业务,以及涵盖学生管理电子化、老师备课无纸化、校园管理系统化等内容的“金色校园”业务。

10、其他方面。

如包括远程抄表、负荷优化、能源管理等功能的智能电网;为小区、大楼、园区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智能管理;广泛应用于商业金融领域的电子收款等领域。

(三)前景预测

多数专家预测,物联网未来10年内就可能大规模普及。

美国权威咨询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

到2020年,全球物物互联业务与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比1,“物联网”将成为下一个拥有万亿级通信业务的新兴领域。

欧盟智慧系统整合科技联盟EPOSS则预测:

物联网未来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即2010年之前电子标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基本普及物体互联;2015-2020年全球物体基本进入半智能化阶段;2020年之后则进入全智能化阶段。

国内专家也预测:

2035年前后,我国传感网终端将达到数千亿个;到2050年,传感器将在国民生活中无处不在。

另据赛迪顾问研究显示:

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

二、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一)整体发展水平

中国“物联网”发展进程起步较早,研发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已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

我国与德、美、韩等国一起,已成为传感网研究领域国际标准制定的主要国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均被采纳,且国内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初现雏形。

(二)主要城市发展概况

1、无锡:

去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准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

此前,中科院、清华大学等20多家科研院所已在该市设立研究机构;中国三大移动运营商也先后“登陆”开展传感网应用技术研究合作,其中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年初也已挂牌,国内传感网资源要素正加速向该市集聚。

根据规划,该市将在2012年基本完成传感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建成集引领中国传感网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和示范应用三大优势的国家传感网研究发展中心,年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

目前,由无锡生产的物联网产品已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部分世博会场馆中得到成功应用。

2、上海:

已成立物联网中心,将以此打造国内最具竞争力、具有国际影响的物联网技术研发基地,形成规模应用示范,推动物联网及其相关产品、服务的产业化。

上海还确定将物联网产业发展作为下一步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发布了《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意味着上海成为全国首个在物联网发展方面抛出具有“较强可操作性方案”的城市。

3、深圳:

借助强大的信息产业基础,不少高科技企业纷纷从不同角度切入物联网产业,并在传感技术、信息集成平台、智能控制等市场上拥有较强竞争力。

远望谷、先施科技等企业已推出基于物联网的拳头展品,深圳移动还成立了M2M产业联盟,正大力吸引全国无线应用开发商扎堆发展。

今年7月,该市将举办国际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博览会。

4、北京:

去年底,40多家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组建的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宣告成立,该联盟旨在未来3年推动建设10-12项标志性示范应用工程,培育8-10家行业龙头企业,获得国家或行业标准5项以上,使中关村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中心。

北京科研实力雄厚,神州数码、联想集团、大唐电信等企业具备很好的物联网产业基础,部分初研产品已在北京奥运会上试用成功。

(三)武汉物联网产业发展情况

武汉科教优势明显,在物联网研究领域拥有一定资源和实力。

部分企业拥有射频识别、光纤传感、二维条码传感以及智能传感核心芯片、器件与模块等多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全市“光城计划”的光纤接入、无线覆盖已经拥有数十万用户。

目前,一大批企业和研究机构已具备物联网产业化基础,“光纤鼻祖”武汉邮科院已启动发展物联网相关产业的准备工作,其光纤光缆技术优势非常明显;华工高理的敏感器元件、传感器,华工正源的光通信模块、激光收发等产品市场前景也非常广阔;武汉理工光科与物联网相关的一批“铺垫项目”建设已全面提速,其光纤光栅周界入侵防范传感系统已投入应用;武汉电信还率先在物流业实施物联网应用,为部分物流客户提供各种信息化服务。

2010年3月19日,阮成发市长主持召开全市物联网发展座谈会,提出了“将物联网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武汉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物联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的奋斗目标。

今年上半年,我市将力争于启动一批物联网示范应用项目,将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交通管理、湖泊保护、城市管理、智能小区、智能物流、智能电网等领域。

为尽快形成壮大物联网产业链,全市将研究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物联网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尽快抢占发展制高点。

4月25日,东湖高新区汇集47家科技企业和科研单位,发起成立了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出了创建“智慧光谷”的设想,下一步将借助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打造,着重加强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合作,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不断扩大物联网在全省的推广应用,力争成为全省新的千亿元产业。

据悉,省、市今后将重点支持智能基础设施监测、智能交通传感、智能电网传感、智能物流传感及相关工程应用,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

三、发展物联网产业的相关建议

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

为抢占物联网产业链制高点,必须提早谋划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切入点,聚集产业资源和要素,支持相关技术研发和功能应用,争取在未来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

1、营造产业培育氛围。

在载体上,借鉴烟台建设科技CBD的理念,策划打造以物联网发展为主题的科技产业综合体,汇集科技研发、企业孵化、总部营运、金融商务等复合产业功能,重点加快SBI创业街建设,为各类涉足物联网产业的科技型企业“量身定制”办公楼宇,促进物联网产业要素逐步集聚。

在政策上,除明确制定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外,还可以争取市政府支持,探索“集中注册纳税、分区共建共享”的办法,允许引进落户的物联网科技企业,统一在东湖高新区注册纳税,年终再通过一定方式据实结算划转我区,这样既可以做大东湖开发区的产业规模,也可以使企业能够承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惠政策的辐射,更好地支持物联网产业壮大发展。

2、集聚相关研发企业。

鼓励现有相关企业积极延伸产业链,加强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积极寻求进入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分工协作的商机。

可考虑重点支持印务行业广泛应用射频识别技术提升印刷行业科技含量;支持电线电缆行业研发生产融入射频识别技术的专用同轴电缆、连接器及电缆组件等相关产品;支持电力电子行业扩大传感器元器件、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等相关产品的集成研发,同时注重引进一批发展潜力大、资源占用少的中小物联网企业及其总部,并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提供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申请、创业投资、成果孵化、人才引进等科技综合服务,支持和协助企业加强与华科大、理工大、邮科院及先进地区相关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争取实现一些物联网核心研发项目和关键中试产品的落地。

3、扩大产业服务规模。

可主动对接东湖高新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鼓励各类相关技术的供应商和采购商落户,专门为其提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技术研发、软件开发、方案设计、产品营销、客户管理等环节在内的产品和服务。

优先支持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拥有物联网技术的专业营运商,将其地区分支机构注册落户,并积极支持其拓展物联网技术服务业务。

重点支持中百仓储、工贸家电等现代商贸企业在商品的采购、配送、营销、售后等环节嫁接或植入物联网相关技术,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综合效益。

4、培育智能物流行业。

充分利用现有的商贸优势,积极引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着力培育为商贸实体、中小企业和市区居民服务的市区物流配送业务。

针对物流行业对物联网的应用性需求,支持传统物流企业采用车辆定位、全球眼、物流电子通等技术服务管理物流供应链,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

结合市场提档升级需要,大力促成与联邦快递、中邮物流等企业整体合作,提高商贸流通行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并以此提升电子商务平台的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市场物流仓储环节的实体外迁和管理升级。

5、推动智能综合开发。

在今后策划的重大开发项目中,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的要求,提倡和鼓励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造智能楼宇、智能园区、智能小区。

可在拟建的商场、酒店、写字楼、体育场馆和住宅小区等大型建筑中,规划建设一批示范性应用项目,鼓励采用物联网传感遥控技术达到建筑节能、环境调节和环保监控等目的,实现开发项目的节能建造。

在高档商住小区、科技园区、商务楼宇和中小学校园中,逐步推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安全告警、仪器抄表、设备监控、出入管理、信息公告等服务,提高物业管理智能化水平。

6、改进城市管理服务。

借助全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机遇,整合公安、交通、城管、教育等领域和各类建筑的监控探头、专业探测器、车辆定位系统等各方面的动态信息采集工具,依托互联网、无线通讯网、政务专网等各类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联动应用方案和智能化的处理系统,在政务审批、绩效评估、城市管理、治安防控、安全防范、事业发展等领域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7、方便居民日常生活。

支持三甲医院采用物联网技术,在各医院及其内部之间实现病历、病人、病情等信息的共享和互认,并通过相关终端设备对家中患者进行体征信息的实时跟踪与监控,实现对患者的高效诊断与健康提醒,丰富“家庭医生”制度的实践形式。

鼓励居民采购智能家居设备,并通过智能网络实现远程、定时操控,提高日常生活的便捷程度。

倡导居民在交通出行、商品采购、休闲娱乐等方面利用成熟的物联网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放和消耗,更好地适应和享受低碳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