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2170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眉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川省眉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川省眉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川省眉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川省眉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四川省眉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四川省眉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四川省眉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四川省眉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四川省眉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四川省眉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四川省眉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四川省眉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四川省眉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四川省眉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四川省眉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四川省眉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四川省眉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四川省眉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四川省眉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眉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眉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眉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眉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四川省眉山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相应位置。

2.答选择题时,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卷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位置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古代智慧既浓缩在以“经史子集”为载体的伟大文典中,也以实践形态深深扎根于先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中华传统文化因其时代性而主要属于古典学范围,而古典学作为古典时代的人类智慧,又因与人之生存的切近特性及对生命本身的直接关照,在总体上属于人类早期共有的博物学传统。

所谓博物学,就是广博宽泛地理解万物的学问,一如孔子所说的“多识于虫鱼鸟兽之名”。

博物学知识一般都是比较具体的,与人的身心经验有密切关系。

在博物学的语境中,人与自然的接触是直接的,感受是多样的,人的生命体验因而也是具体的,它不是纯知识论的,而是寓有活动者自身的生命情感在其中。

由于博物学是源于先民在大地上最基本的生存经验自然而然形成的知识,来自百姓日常生活的直接需求,属于当地人生存于当地的生命智慧。

如果往大处说,则具有地方性和民族性,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个性。

雅斯贝尔斯所说的轴心文明,其知识主导类型就是这种博物学的智慧。

古希腊人所说的“爱智慧”,也只能在博物学的范式下才是可能的。

中国作为一个在历史上有着从未断裂的博物传统深广之国度,中国古典学也具有无可比拟的底蕴和内力。

如何既继承和复活传统古典学经验,又匡正人类发展中的偏失,于己于世都已成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博物学最大的特征是整体存在性。

若仅仅按照现代性的要件性模式,从中寻找有利于当下情形的若干元素,最终将导致杀鸡取卵的局面。

就此,我们必须时刻反思,探究如何按照博物学的原则开出新的教育方式和承继形式,繁荣和传扬中华古典学。

首先,需要在普遍的文化精神方面倡导博物的情怀,提倡博物的精神,承认事物的多样性和万物一体。

其次,整体性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人类各民族的知识史中存有丰富的博物学资源,对这种教育不应支离破碎地进行,而是系统地展开,包括系统的实践训练和体验感知。

再次,弘扬中华古典学要落实在行动上。

把口头上的真理在行动中实现出来,既是中国古来一贯的传统,也应成为衡量今天“做人”水准的一个基本尺度。

诚然,复兴中华古典学不是排他性地搞中国传统一枝独秀,而是在中华古典学的视城内接纳一切建设性的文化。

今天,整个地球连为一体已成为现实,这要求人类在生存中展开更多的合作和共赢,需要起码的理解、相互尊重和自我克制,这是推动人类永久和平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走向未来新文明的活力之源。

(摘自2014年2月1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作者:

刘啸霆)

1.与“博物学”相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所谓博物学,是一门广博宽泛地理解万物的学问,孔子所说的“多识于虫鱼鸟兽之名”就属于博物学的范畴。

B.博物学知识一般比较具体,与人的身心经验有密切关系,但又不是单纯知识论的,其中蕴含有活动者自身的生命情感。

C.博物学时一种生命智慧,它来自百姓日常生活的直接需求,是先民在大地上最基本的生存经验相关的知识。

D.博物学具有地方性和民族性,能体现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个性。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具有不同的博物学传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华传统文化因其时代性而主要属于古典学范围,以“经史子集”为代表的伟大经典是中华古代智慧的载体。

B.中华古代智慧以实践形态深深扎根于先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体现了古人对生命本身的直接关照。

C.中国有着深广的博物传统,这一传统在历史上从未断裂,这就决定了中国古典学具有更深厚的底蕴和内力。

D.博物学整体存在性的特征,决定了繁荣和传扬中华古典学应遵循整体原则,不能仅仅从中寻找有利于当下情形的若干元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古代智慧、雅斯贝尔斯所说的轴心文明、古希腊人所说的“爱智慧”在总体上都属于人类共有的博物学传统。

B.倡导博物的情怀,提倡博物的精神,整体性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继承知行合一的传统,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繁荣和传扬中华古典学。

C.当前,我们应该按照比武学的原则,探究新的教育和继承方式,才能既继承和复活传统古典学经验,又可以匡正人类发展中的偏失。

D.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复兴中华古典学需要在中华古典学的视域内接纳一切建设性的文化,需要各民族之间的合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罗森塔尔

①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②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

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

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③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

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④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

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

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

⑤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

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做的各种试验。

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⑥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

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⑦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

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⑧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来说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

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⑨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

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

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

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⑩他们表情木然。

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

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当时,她在想什么呢?

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11)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

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12)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

“够了。

(13)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

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门前还有儿童在打闹、嬉戏。

(有删改)

4.下列对这则新闻中词语的;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居然”指出乎意料,作者以对布热金卡眼前美好景象的以外之感,用对比的手法表达出对法西斯罪行的强烈愤懑。

B.第②段作者用四个“不该”,两个“永远”突出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残暴罪行的切齿痛恨,也表明了作者认为忘记纳粹的罪行是可怕的。

C.第⑤段作者引用“400万人”这一句话的数字,是为了突出法西斯的滔天罪行,也与前文的“可怕”“噩梦”相照应。

D.第(12)段中的“够了”两个字蕴含丰富,既有对受难者的苦痛的且不忍睹,也有对法西斯刽子手的义愤填膺。

5.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这则新闻以空间为顺序,依次介绍了毒气室、焚尸炉、纪念墙、绞刑室,再现了奥斯维辛这一人间地狱。

B.第③段中作者叙述人们来布热金卡的三种目的,虽然目的不同,但都反映了人们憎恨战争,渴望和平的心愿,直接阐明了本文的写作目的。

C.第⑧段作者写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样让人震撼的景象,既揭露了法西斯璀璨生命的罪行,又暗示了生命不会被彻底摧垮。

D.作者在第⑩段突出的描写金发姑娘的形象意在表现美就是这样被法西斯蹂躏、被践踏和毁灭的,激起读者对法西斯的痛恨之情。

E.文章第①段和第(13)段,都写到儿童的追逐嬉戏,使文章首尾照应,含蓄地表达出了作者对苦痛的历史逐渐被孩子们淡忘的忧虑之情。

6.《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曾获得普利策奖,作为一篇新闻,你认为本文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桥边的老人①

【美国】海明威

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

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

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

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

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

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

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

”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

”他对我解释。

“噢。

”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

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

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着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②三角洲地区,寻思着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

”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

”我问。

“是啊。

怕那些大炮呀。

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

”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在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

猫,当然不要紧。

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

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

”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

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③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

”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

不用为它担心。

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

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茏没锁上吧?

”我问道。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

可是山羊呢?

唉,不想也罢。

”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

”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

”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

’’他本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

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

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

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选自人民交于出版社《外国小说欣赏》)

【注】①小说的背景是20世纪0年代的西班牙内战。

②布罗河:

西班牙境内最长的一条河。

③托尔托萨:

西班牙塔拉戈纳省城市。

7.下列对“桥边的老人”这一人物相关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多次提到老人“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再也走不动了”,可以看出老人年迈体弱,非常疲惫。

B.当“我”闻及老人“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时,老人回答“政治跟我不相干”,说明老人不关心政治,对政治无动于衷。

C.小说中“我”两次劝老人离开,但他始终没有挪动,对家园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茫然是使老人不想动身的内在因素。

D.小说末尾处老人“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实际意味着老人凶多吉少的未来。

8.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段“他太累,走不动了”,以及“我”与老人的对话中插入的“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都说明我对老人非常了解。

B.小说划线中的“只是”意味深长,交织着一种“怨”与“冤”的情感:

我只是在照看动物,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

“只是”中隐藏的是对战争的控诉。

C.小说已知渲染敌人的飞机即将轰炸的紧张氛围,而结尾却写“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暗示了法西斯必然失败的结局。

D.小说的情节展开和人物刻画都主要借助于人物的对话,小说中的对话中蕴涵着生动的细节,反映出人物的个性和心理。

E.“桥边的老人”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是战争无辜的受害者,作者借此表现出对声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

9.小说中的“我”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0-13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

“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链接】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

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

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

推其根本。

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少牢:

古代祭祀烹用羊、豕各一者,叫作“少牢”。

C.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

整个,所有的。

D.又别为优名以自目自目:

自己表演。

12.下列对原文与链接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作者立论的依据是“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借史明理,文章的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

C.文章最后提到“数十伶人”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

D.庄宗既喜欢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还能谱曲,作为天子,他还常常与伶人一道在庭院里演杂戏,伶人因他的宠幸而当权,最终导致后唐的灭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5分)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题元十八①溪居

白居易①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②,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③,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

①元十八:

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

②踯躅:

杜鹃花的别称。

③据《搜神记》载,汉辽东人丁令威学道成仙后化鹤归来。

14.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解读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诗人途中所见,用“漠漠”“重重”两个叠词描写出溪岚和书目的迷蒙之态,展现出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意境。

B.第二联描写杜鹃、芙蓉,杜鹃的红与芙蓉的白,对比鲜明,色彩效果强烈。

“尚开”“初结”又造成此开彼落、绵延不绝的效果。

C.第三联中一个“落”字尤为神妙,借杯中的倒影写五老峰的情景,反衬出溪居的明净,想象之奇,令人叹为观止。

D.尾联描绘了主人客人一起开怀畅饮,其乐融融的情景,“殷勤”写出了主人的热情,“愧”字则写出了客人的感动。

E.这首诗写景远近结合,用典不露痕迹,想象奇妙,于亦虚亦实之中,产生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读来韵味无穷。

15.作者在诗中塑造的溪居主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写蜀道开通情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中用问句表现秦国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清照在《渔家傲》一词中向天帝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遇不幸的苦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一些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自由经济,就可以为所欲为,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哄抬物价,欺行霸市,这些都是不允许的。

②八十年代中期,在杭州、上海等城市的公园,群众自发形成的越剧角、京剧角特别热闹。

他们自拉自唱,无拘无束。

唱者自鸣得意,观者津津乐道。

③书的封面在很大程度上的确决定了读者对某本书的喜好,碰到好的封面,就会不由自主拿起来翻翻,常常还会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

④有些文化遗产丰厚的地方,科学技术和现代化事业却畏葸不前,祖宗留下的文化历史遗产本身也是稀世珍宝,但后人若不能正确对待,反而会成为前进与发展的羁绊。

⑤是广东工业大学吴宏宇同学,面对邪恶力量时挺身而出,为保卫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辞,以自己的青春谱写出一曲羊城见义勇为赞歌。

⑥文学躲在象牙塔里自得其乐的时代已经过去,它正以各种方式走向读者和社会,走向文学自身。

在新的消费经济时代,写作者应更多探索文学品质与市场的结合。

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微信朋友圈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私密性是微信朋友圈的基本属性,但是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朋友圈又具有某些公共性质。

B.动画片《孔子》用动漫形式塑造孔子形象,这一形象打破了以往人们对孔子僵化的认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多次获得国家奖项。

C.从今天起,花呗、黄淮等地将出现再次持续性大范围雾霾天气,环保部预计,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可能会出现今年最终的一次污染。

D.培养和发扬“工匠精神”本身就是一项艰苦而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以及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克服“阅读危机”,正确的方式①__在纸质书②电子阅读的选择中“有你没我”,而是要创造一种全新的知识装订方式,___③给人们提供系统性的认知。

传统的阅读在这方面④是有优势的,但电子阅读也并无可作为,⑤通过构建虚拟阅读空间,⑥通过微信好友这一“装订方式”,把人聚集起来,形成信息交互的空间,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A

不是

从而

/

可以

还可以

B

不只是

/

如果

那么

C

不是

从而

显然

可以

/

D

不只是

进而

/

如果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和演习,这种假说称为“演习说”。

有一些科学家则不同意“演习说”。

他们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①__。

他们举出不少成年动物游戏的例子。

对于成年动物来说,②。

例如河马喜欢玩从水下吹起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的游戏,渡鸦喜欢玩从雪坡上滑梯的游戏等。

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这种假说可以称为“自娱说”。

不久前,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假说——“学习说”。

他们发现,如果给黑猩猩一根棍子,它们就会会用棍子做出各种游戏行为。

经历过这种游戏的黑猩猩,在今后生活中容易学会使用棍子。

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___③。

21.下面是某大学的创新创业活动学分类型和认定部门示意图,请对这个示意图做简要说明,要求内容完整,表述正确。

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在2015届毕业致辞中讲述了当年厦大萨本栋校长订下的一个校规:

每年的学生注册报到日有严格的时间规定,迟到的学生只能回家等到第二年再来报到。

他说:

“我无比的钦佩当年的萨校长能有如此的魄力与胆略,以大爱之心制定出如此严厉的校规校纪。

我相信,今天的大学没有一个校长敢于制定这样的一条规定。

但是,我由衷地期望在座的各位能牢牢地记住这个真实的故事。

你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