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2279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测试题

姓名:

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号数__________

(一)《桃花源记》选段(15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⑵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不足为外人道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

3、从这篇文章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

(3分)

答:

4、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谈谈你的理由。

(3分)

答:

5、文章为什么要以人们未能找到桃花源结尾?

谈谈你的理由。

(3分)

答:

1、A

2、⑴老老少少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

⑵不久,他就染病死了。

后来就没有问(通往桃花源的)路的人了。

3、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9、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

4、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与祥和。

(言之成理即可)

5、这说明在陶渊明心目中的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的。

(言之成理即可)

(二)《醉翁亭记》选段(16分)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⑴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⑵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临溪而渔把酒临风

C.山之僧智仙也四时之景不同D.泉香而酒洌杂然而前陈者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

3、这篇游记以“乐”为中心展开,那么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的那些“乐”?

(3分)

答:

4、第三段四句话分别写了四层意思,请各用三个字加以概括。

(4分)

答:

⑴⑵⑶⑷

1、C

2、⑴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⑵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表达这快乐的,是太守啊。

3、山水之乐、四时之乐、为百姓之乐而乐。

4、⑴滁人游⑵太守宴⑶众宾欢⑷太守醉第四层

(三)《邹忌讽齐王纳谏》(20分)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体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陈轸谓秦惠王曰:

“大王尝闻闻卞庄子刺虎乎?

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

‘两虎方且食牛,食寸必争‘?

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

小者死。

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有顷,两虎果斗。

大者伤,小者死。

卞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

从伤而伐之。

一举必有两实。

此犹庄子刺虎之类也。

”惠王曰:

“善。

”大国果伤,小国亡,泰兴兵而伐,大克之。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

①朝服衣冠()②今齐地方千里() 

③王之蔽甚矣()④卞庄子以为然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

3.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

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从全文中,你还得到什么启示?

(5分)

答:

4.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5.细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填空。

(5分)

①甲文中,邹忌用自己受妻、妾、客蒙蔽的故事,来推断齐威王必然“”;乙文中,陈轸用“卞庄子刺虎”的故事,建议秦惠王只要等待时机,就能收到“ ”之效。

(用原文填空)(2分)

②孔子曾经说过: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答:

 

1.穿戴方圆受蒙蔽  正确

2.①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很深啦。

2

大国果然伤亡惨重,小国灭亡,秦国起兵攻打,大获全胜。

3.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

启示:

齐王纳谏后朝政弊端越来越少,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善于接纳合理化建议,要讲究劝说的方式、方法等。

  

4. D 5. 王之蔽甚矣,一举必有两实

【2】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别人给自己指出过错看作一大幸事。

要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要善于听取或接纳别人的意见或建议,能够做到闻过则喜、闻过则改。

则喜、闻过则改。

(四)《细柳营》(17分)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

“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

“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

“嗟呼,此真将军矣!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

1.解释下面中加点的词。

(4分)

(1)天子且至且:

(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约:

(3)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谢:

(4)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曩: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4分)

(1)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2)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

译文:

4.文中把文帝在细柳营和霸上、棘门军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刻划了周亚夫的形象,请指出三处对比,并作分析。

(3分)

答:

5.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

答:

1.(4分)

(1)将要

(2)规定(3)告知(4)先前

2.(2分)A

3.(3分)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

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书去告诉将军:

“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无何”“诏”“劳”各1分)

4.(3分)一是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畅通无阻,而在细柳营却两次不得入,这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二是文帝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却“不得驱驰”,只能“按辔徐行”这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三是天子到前两处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而周亚夫却“介胄之士不拜”“以军礼见”,这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

5.(4分)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为文帝的深明大义,礼仪周至而“惊”;为周亚夫过分拘泥于军纪而“惊”。

(以上4点,只要答对其中2点即可得满分)

(五)《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

(2)但当涉猎(3)蒙辞以军中多务(4)及鲁肃过寻阳

2.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

说明了什么?

3.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1、

(1)当道、当权

(2)粗略的阅读(3)推托(4)到

2、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3、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4、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

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

(六)阅读《公输》选段,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子墨子见王,曰:

“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

“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

“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敞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檄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

“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

“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

“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2)荆之地方五千里()

(3)公输盘诎()(4)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此为何若人?

(2)虽杀臣,不能绝也。

3.在劝说楚王过程中,墨子巧妙设喻,将“文轩”“锦绣”“粱肉”比喻楚国,将“敝舆”“短褐”“糠糟”比喻宋国,通过对比,使楚王醒悟到攻打宋国是不明智的行为。

(2分)

4.选段在记述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守战中,“”“”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战斗的激烈;“”一句可以看出公输盘已经技穷;“”一句表明楚王决定放弃攻打宋国。

(4分)

5.”吾不言”的背后隐藏着公输盘怎样的心理?

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3分)

1.(4分)

(1)破

(2)方圆(面积)(3)通“屈”,理屈(4)入侵

2.(4分)

(1)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2)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3.(2分)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地大物博)面积狭小、物产贫乏

4.(4分)九设九距公输盘诎(公输盘之攻械尽)吾请无攻宋矣

5.他意识到墨子是攻宋的障碍,陡起杀机,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

(七)桃花源记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2..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阡陌交通(4)见渔人,乃大惊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2分)

答:

  

6..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离开桃花源时,他“ ”,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

7..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

(1);

(2);(3)(3分)

8..从表达方式看,文中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主要运用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3分)

9..桃花源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

     

10.文中最后写刘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后无人”问津”,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1.后世把”世外桃源”作为理想社会的代名词,细读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这个理想社会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12.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

13.为什么“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1.D(“问津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2分)

2略3.C(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2分)

4.

(1)渔人觉得非常奇怪(1分),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1分)

(2)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1分),(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1分)

5.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1分),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1分)6.答:

欲穷其林怡然自乐处处志之不复得路

7环境方面(优美);物质方面(富足);和睦安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

8记叙(描写),想象9、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答三点即可这道题是分点的,不要简单地答:

幸福)

10.暗示了桃花源只是一个虚构的在当时条件下无法实现的理想社会。

流露了作者无可奈何的的叹惋之情.

11.环境优美,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风气淳朴.

12.进入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13桃源人与世隔绝久远,对陌生人到来感到很惊异。

(八)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日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樯倾楫摧   倾家荡产        B.忧谗畏讥   乐以忘忧

C.去国怀乡   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   神情异常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至若春和景明景:

    

(2)薄暮冥冥   薄:

            

(3)把酒临风   把: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4.“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和。

(2分)

1.D  

2.

(1)隐没 

(2)迫近 (3)持、执 (4)曾经  

3.

(1)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4.个人的遭遇   外物的触发

 (九)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临: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

2.解释下列语句: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

3.太守为什么“醉”呢?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答:

4.《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

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的理想之风。

2.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

(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3.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4.与民同乐宁静祥和(符合要求即可)

(十)【甲文】曹刿论战(节选)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