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中考专题复习 专题六 人体的呼吸 教学设计 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7304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中考专题复习 专题六 人体的呼吸 教学设计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中考专题复习 专题六 人体的呼吸 教学设计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中考专题复习 专题六 人体的呼吸 教学设计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中考专题复习 专题六 人体的呼吸 教学设计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中考专题复习 专题六 人体的呼吸 教学设计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中考专题复习 专题六 人体的呼吸 教学设计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中考专题复习 专题六 人体的呼吸 教学设计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中考专题复习 专题六 人体的呼吸 教学设计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中考专题复习 专题六 人体的呼吸 教学设计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中考专题复习 专题六 人体的呼吸 教学设计 教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中考专题复习 专题六 人体的呼吸 教学设计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中考专题复习 专题六 人体的呼吸 教学设计 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中考专题复习 专题六 人体的呼吸 教学设计 教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中考专题复习专题六人体的呼吸教学设计教案

专题六复习人体的呼吸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四单元第三章的知识。

包括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这两部分是有内在关联的统一的整体。

本节课知识比较抽象,八年级学生对七年级知识遗忘,学生已有知识理解本课具有挑战性。

另本章上承消化系统,后续循环系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这本书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2.三维目标

2.1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说出各部分的功能

2.通过合作交流,能够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

3.通过呼吸全过程的复习回顾,理解能量来自于组织细胞中有机物的分解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尝试说出一个氧气分子由外界空气到达脑部的组织细胞要经过的路径

3.通过呼吸内容的复习,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体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游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动画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通过观察与探究,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理解呼吸肌运动与胸廓容积变化的关系,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3.教学重难点

3.1教学重点

理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说出各部分的功能

2.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

3.呼吸全过程,理解能量来自于组织细胞中有机物的分解

3.2教学难点

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的过程和原理

二、学情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也是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看,初二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好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注意力分散,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

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由于先前已经学习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等相关知识,但是形不成逻辑体系。

在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运用体验、观察、演示实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本课的教学活动。

三、教法与学法

我们常说:

教无定法,应该“以学定教”,这是新课程改革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的具体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体验法、多媒体教学,各种方法相结合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教学矛盾的一个方面,学生的学是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

坚持“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来组织教学,运用探究学习小组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四、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1、“肺与外界气体交换”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运用视频让学生感知气体进出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图形、理解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2、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以丰富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认知活动,逐渐认识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肌肉收缩与舒张的结果,透过现象理解本质。

3、课前准备:

将全班学生按学习接受能力每7人分成一组,形成六个学习小组,组织形式为分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一名小组长负责落实本次学习任务。

 

五、教学过程

 

媒体展示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视频1:

新生儿的啼哭

 

[问题1]新生儿为何哭着来到人间?

与什么生理活动有关?

 

 生观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说出人体需要呼吸;导出本课学习内容

 激发兴趣,活跃堂气氛引入课题

课题:

专题六人体的呼吸

 展示目标

 生读

明确目标进行学习

 课件展示

知识回顾一

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活动一小游戏

以第一人称形式介绍各部分的功能,请同学们将呼吸系统各器官贴在正确位置,并且组内每名同学以第一人称形式介绍该器官的结构功能特点。

例如:

我是鼻,可以分泌粘液湿润……空气,鼻粘膜的粘液也可以清洁进入鼻腔的空气。

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肺……

 学生小组合作

 这部分知识比较简单,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部分简单,学生自主完成学案并随之订正

学生根据图示,学案中完成复习知识:

(1)请在图中横线上填写处呼吸道的组成器官名称。

(2)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是。

(3)呼吸和吞咽不能同时进行,人在吞咽食物时,保证食物进入食道不会进入气管的结构是。

呼吸道的处理能力有限

达成共识:

雾霾天出门戴口罩等措施

 

(5)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是进行的主要场所。

 

尝试说出一个氧气分子由外界到达脑部的组织细胞要经过的路径

学生完成之后,请同学起来表述自己的答案并订正

教师强调易错字书写

呼吸道的作用是什么?

 

让学生体会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课件出示

典例一

变式一

预备知识,为学生本课后续学习做知识储备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学会分析归纳

 

二、呼吸的全过程

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画

呼吸时胸廓的变化

[体验]:

吸气呼气动作体验----探究胸廓扩大和缩小的原因

1、吸气时,手向什么方向移动?

2、呼气时,手向什么方向移动?

3、呼吸时,胸廓容积发生变化了吗?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

 

 操作指导:

用手分别按在胸骨和肋骨的位置上,深深的吸气;然后同样再深深的呼气。

感受肋骨和胸廓容积是如何变化的?

指导学生正确体验,并说出现象。

并讲述肋骨之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导致胸廓的扩张和收缩。

小组交流

分析动画模型,小组讨论完成。

老师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点拨

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应用与解释

体现了生物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培养学生图形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

动画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气体在血液的运输

 

4.发生在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

 

三、呼吸作用的意义

 

四、易混点梳理与点拨

区别两个概念:

呼吸运动与呼吸作用

 

梳理巩固

呼吸的全过程

布置作业

我的收获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四个过程:

5.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6.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7.气体在血液的运输

8.发生在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

 

①此交换过程是通过实现的,它包括和两个动作,这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②呼吸肌包括_______肌和_______肌。

③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向、向移动,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胸廓的容积____,肺就扩张,肺内压____,气体由外界进入肺。

 

完成学案中表格一吸气

 

①对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你会发现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呼出的气体中的含量减少,而含量增加。

这说明外界气体到达肺内后发生了交换。

②过程:

③原理:

_______作用

进入血液

 

①进入_____中的氧,通过______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

②血液中的氧气由______(血细胞)运输。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由______运输。

 

①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时,血液中的______和_______进入组织细胞,______和_______从组织细胞进入血液。

②过程:

③原理:

_______作用

活动二新闻播报思考窒息一氧化碳中毒都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组织细胞

呼吸作用

组织细胞

 

呼吸运动:

主要是由于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运动而完成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呼吸作用:

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师生共同总结

老师要求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建立知识体系

请你小组内同学合作

尝试写出一个氧气分子由外界到达脑部的组织细胞要经过的路径

完成学案

参考老师给出的提示

 

请小组代表发言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呼吸时肋骨的运动

2.呼吸时膈肌的运动

3.呼吸时的动力

4.原理

师生共同总结吸气的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膈肌、肋间肌收缩

胸廓容积增大

肺扩张

肺内压变小

气体有外界进入肺

吸气动作完成的一瞬间肺内压与外界气压的关系?

呼吸的过程与吸气相反,不再赘述

中考回顾

中考模拟

变式2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根据课本P45“想一想议一议”表格

对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

教师洒香水

学生闻味到

理解气体的

扩散作用

肺泡与血液发生了怎样的气体交换?

减少的氧气去哪了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发生在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

氧气进入组织细胞

呼吸作用

生成二氧化碳

吸进的氧气最终去哪了?

干什么去了?

呼气增加的二氧化碳是在哪产生的?

典例2

变式3

 

区别两个概念:

呼吸运动与呼吸作用

 

以总结的方式归纳梳理

培养学生图形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案中的图片以及方框内的提示给学生充分的信息提示

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梳理知识体系,建立呼吸全过程的概念

 

以表格分析出气体成分的变化,引出气体交换

 

扩散作用

 

进入血液的氧气由红细胞运输

联系循环的知识

串联知识体系

 

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

 

呼吸作用

以及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理解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运用

 

理解能量来自于组织细胞中有机物的分解

 

考试易混点梳理点拨引导学生注意区分

 

形成生物学概念体系

课后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较好的达到:

1、因学生是复习课,在设计学案时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节用游戏让学生分组完成,学生兴趣高,为学生自主学习铺路搭桥。

2、因“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原理”难度大,我预设学生体验、演示实验动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在本课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

1、在编写学案时,问题预设不精细,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环节时,存在较大困难,在今后教学中应多从学情入手,在印学案前,应按学案设计进行课前模拟授课,找出问题,及时调整。

2、因本课教学内容多,学生若在课堂中完成预习、讨论,则学生的课堂展示环节很有限,有很多学生的想法不能得到展示;故教学内容多的课,应将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预习,课堂上进行讨论、展示时间就比较充分。

3、因教学时间限制,本课教学中留给学生展示质疑机会有限,在今后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学生敢提问题、多提有价值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