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2597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10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10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10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10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10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10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10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10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10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10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10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10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10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10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10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10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10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10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10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docx

《10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docx

10GB18582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2-2008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18582-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本标准与GB18582-2001相比主要技术差异:

——范围中增加了水性墙面腻子,并对其规定了有害物质限量值;

——水性墙面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限量值大幅度降低,表示方法改为产品中除水后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

——游离甲醛计量单位改变,其限量值更加严格;

——增加了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总和控制项目;

——增加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定义,测试方法由总挥发物扣除水分改为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分离被测样品中各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并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

——修改完善了游离甲醛和可溶性重金属的测试方法;

——建立了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总和的测试方法,并将其与测试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方法相结合。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国家涂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微量化学研究所、上海市涂料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广东华润涂料有限公司、广东嘉宝莉化工有限公司、卜内门太古漆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中南建筑材料公司、广东美涂士化工有限公司、莆田市三江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中华制漆(深圳)有限公司、南宝树脂(中国)有限公司、江苏大象东亚制漆有限公司、罗门哈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杭州油漆有限公司、南京天祥涂料有限公司、常州光辉化工有限公司、东莞大宝化工制品有限公司、上海富臣化工有限公司、广东巴德士化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俊智、赵玲、冯世芳、黄宁、于滨、尹建武、张卫群、曹海华、黄添源、杨勇、龚万森、段质美、寇辉、王代民、熊荣、王大期、李锋、彭冬华、凌萍、姜亚琴、杨少武、杨卫疆、姜方群、徐凯斌、刘琳、黄建华、叶荣森、方学平。

本标准2001年12月10日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委托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装饰装修用水性墙面涂料(包括面漆和底漆)和水性墙面腻子中对人体有害物质容许限量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涂装安全及防护。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室内装饰装修用水性墙面涂料和水性墙面腻子。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1250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GB/T3186-2006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ISO15528:

2000,IDT)

GB/T6682分析试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2-1992,neqISO3696:

1987)

GB/T6750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GB/T6750-1986,eqvISO2811:

1974)

GB/T9750涂料产品包装标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volatileorganiccompounds

在101.3kPa标准压力下,任何初沸点低于或等于250℃的有机化合物。

3.2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volatileorganiccompoundscontent

按规定的测试方法测试产品所得到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

注1:

墙面涂料为产品扣除水分后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以克每升(g/L)表示。

注2:

墙面腻子为产品不扣除水分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以克每千克(g/kg)表示。

4要求

产品中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有害物质限量的要求

项目

限量值

水性墙面涂料a

水性墙面腻子b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VOC)≤

120(g/L)

15(g/kg)

苯、甲苯、乙苯、二甲苯总和/

(mg/kg)≤

300

游离甲醛/(mg/kg)≤

100

可溶性重金属/(mg/kg)≤

铅Pb

90

镉Cd

75

铬Cr

60

汞Hg

60

a涂料产品所有项目均不考虑稀释配比。

b膏状腻子所有项目均不考虑稀释配比;粉状腻子除可溶性重金属项目直接测试粉体外,其余三项是指按产品规定的配比将粉体与水或胶粘剂等其它液体混合后测试。

如配比为某一范围时,应按照水用量最小、胶粘剂等其它液体用量最大的配比混合后测试。

5试验方法

5.1取样

产品取样应按GB/T3186-2006的规定进行。

5.2试验方法

5.2.1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VOC)的测试按本标准中附录A和附录B的规定进行,涂料产品测试结果的计算按附录A中A.7.2进行。

腻子产品测试结果的计算按附录A中A.7.1进行。

注:

所有腻子样品不做水分含量和密度的测试。

5.2.2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总和的测试按本标准中附录A的规定进行。

测试结果的计算按附录A中A.7.3进行。

5.2.3游离甲醛的测试按本标准中附录C的规定进行。

5.2.4可溶性重金属(铅、镉、铬和汞)的测试按本标准中附录D的规定进行。

粉状腻子直接用粉体测试。

6检验规则

6.1本标准所列的全部要求均为型式检验项目。

6.1.1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型式检验。

6.1.2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随时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最初定型时;

——产品异地生产时;

——生产配方、工艺及原材料有较大改变时;

——停产三个月后又恢复生产时。

6.2检验结果的判定

6.2.1检验结果的判定按GB/T1250中修约值比较法进行。

6.2.2粉状腻子报出检验结果时应同时注明配制比例。

6.2.3所有项目的检验结果均达到本标准的要求时,产品为符合本标准要求。

7包装标志

产品包装标志除应符合GB/T9750的规定外,按本标准检验合格的产品可在包装标志上明示。

8涂装安全及防护

8.1涂装时应保证室内通风良好。

8.2涂装时施工人员应穿戴好必要的防护用品。

8.3涂装完成后继续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附录A.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总和含量的测试—气相色谱法

A.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水性墙面涂料和水性墙面腻子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及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总和含量的测试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VOC含量的质量分数大于等于0.1%、且小于等于15%的涂料及其原料的测试。

A.2原理

试样经稀释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技术使样品中各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离,定性鉴定被测化合物后,用内标法测试其含量。

A.3材料和试剂

A.3.1载气:

氮气,纯度≥99.995%;

A.3.2燃气:

氢气,纯度≥99.995%;

A.3.3助燃气:

空气;

A3.4辅助气体(隔垫吹扫和尾吹气):

与载气具有相同性质的氮气;

A.3.5内标物:

试样中不存在的化合物,且该化合物能够与色谱图上其他成分完全分离。

纯度的质量分数至少为99%,或已知纯度。

例如:

异丁醇、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甲醚等。

A.3.6校准化合物

本标准中校准化合物包括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苯、甲苯、乙苯、二甲苯、三乙胺、二甲基乙醇胺、2-氨基-2-甲基-1-丙醇、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二乙二醇、乙二醇单丁醚、二乙二醇单丁醚、二乙二醇乙醚醋酸酯、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2,2,4-三甲基-1,3-戊二醇。

纯度的质量分数至少为99%,或已知纯度。

A.3.7稀释溶剂:

用于稀释试样的有机溶剂,不含有任何干扰测试的物质。

纯度的质量分数至少为99%,或已知纯度。

例如:

乙腈、甲醇或四氢呋喃等溶剂。

A.3.8标记物:

用于按VOC定义区分VOC组分与非VOC组分的化合物。

本标准中为己二酸二乙酯(沸点251℃)。

A.4仪器设备

A.4.1气相色谱仪,具有以下配置:

A.4.1.1分流装置的进样口,并且汽化室内衬可更换;

A.4.1.2程序升温控制器;

A.4.1.3检测器

可以使用下列三种检测器中的任意一种:

A.4.1.3.1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A.4.1.3.2已校准并调谐的质谱仪或其他质量选择检测器;

A.4.1.3.3已校准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光谱仪)。

注:

如果选用A.4.1.3.2或A.4.1.3.3检测器对分离出的组分进行定性鉴定,仪器应与气相色谱仪相连并根据仪器制造商的相关说明进行操作。

A.4.1.4色谱柱:

聚二甲基硅氧烷毛细管柱或6%腈丙苯基/94%聚二甲基硅氧烷毛细管柱、聚乙二醇毛细管柱;

A.4.2进样器:

微量注射器,10μl;

A.4.3配样瓶:

约20ml的玻璃瓶,具有可密封的瓶盖;

A.4.4天平:

精度0.1mg。

A.5气相色谱测试条件

A.5.1色谱条件1

色谱柱(基本柱):

聚二甲基硅氧烷毛细管柱,30m×0.32mm×1.0μm;

进样口温度:

260℃;

检测器:

FID,温度:

280℃;

柱温:

程序升温,45℃保持4min,然后以8℃/min升至230℃保持10min;

分流比:

分流进样,分流比可调;

进样量:

1.0μl。

A.5.2色谱条件2

色谱柱(基本柱):

6%腈丙苯基/94%聚二甲基硅氧烷毛细管柱,60m×0.32mm×1.0μm;

进样口温度:

250℃;

检测器:

FID,温度:

260℃;

柱温:

程序升温,80℃保持1min,然后以10℃/min升至230℃保持15min;

分流比:

分流进样,分流比可调;

进样量:

1.0μl。

A.5.3色谱条件3

色谱柱(确认柱):

聚乙二醇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

进样口温度:

240℃;

检测器:

FID,温度:

250℃;

柱温:

程序升温,60℃保持1min,然后以20℃/min升至240℃保持20min;

分流比:

分流进样,分流比可调;

进样量:

1.0μl。

注:

也可根据所用气相色谱仪的性能及待测试样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气相色谱测试条件。

A.6测试步骤

A.6.1密度

密度的测试按GB/T6750进行。

A.6.2水分含量

水分含量的测试按附录B进行。

A.6.3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总和含量

A.6.3.1色谱仪参数优化

按A.5中的色谱条件,每次都应该使用已知的校准化合物对其进行最优化处理,使仪器的灵敏度、稳定性和分离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A.6.3.2定性分析

定性鉴定试样中有无A.3.6中的校准化合物。

优先选用的方法是气相色谱仪与质量选择检测器(A.4.1.3.2)或FT-IR光谱仪(A.4.1.3.3)联用,并使用A.5中给出的气相色谱测试条件。

也可利用气相色谱仪,采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A.4.1.3.1)和A.4.1.4中的色谱柱,并使用A.5中给出的气相色谱测试条件,分别记录A.3.6中校准化合物在两根色谱柱(所选择的两根柱子的极性差别应尽可能大,例如6%腈丙苯基/94%聚二甲基硅氧烷毛细管柱和聚乙二醇毛细管柱)上的色谱图;在相同的色谱测试条件下,对被测试样做出色谱图后对比定性。

A.6.3.3校准

A.6.3.3.1校准样品的配制:

分别称取一定量(精确至0.1mg)A.6.3.2鉴定出的各种校准化合物于配样瓶(A.4.3)中,称取的质量与待测试样中各自的含量应在同一数量级;再称取与待测化合物相同数量级的内标物(A.3.5)于同一配样瓶(A.4.3)中,用稀释溶剂(A.3.7)稀释混合物,密封配样瓶(A.4.3)并摇匀。

A.6.3.3.2相对校正因子的测试:

在与测试试样相同的色谱测试条件下按A.6.3.1的规定优化仪器参数。

将适当数量的校准化合物注入气相色谱仪中,记录色谱图。

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每种化合物的相对校正因子:

…………………………………………………………(A.1)

式中:

Ri-——化合物i的相对校正因子;

mci-——校准混合物中化合物i的质量,单位为克(g);

mis-——校准混合物中内标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

Ais-——内标物的峰面积;

Aci——化合物i的峰面积。

Ri值取两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其相对偏差应小于5%,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A.6.3.3.3若出现A.3.6中校准化合物之外的未知化合物色谱峰,则假设其相对于异丁醇的校正因子为1.0。

A.6.3.4试样的测试

A.6.3.4.1试样的配制:

称取搅拌均匀后的试样1g(精确至0.1mg)以及与被测物质量近似相等的内标物(A.3.5)于配样瓶(A.4.3)中,加入10ml稀释溶剂(A.3.7)稀释试样,密封配样瓶(A.4.3)并摇匀。

A.6.3.4.2.按校准时的最优化条件设定仪器参数。

A.6.3.4.3将标记物(A.3.8)注入气相色谱仪中,记录其在聚二甲基硅氧烷毛细管柱或6%腈丙苯基/94%聚二甲基硅氧烷毛细管柱上的保留时间,以便按3.1给出的VOC定义确定色谱图中的积分终点。

A.6.3.4.4将1μl按A.6.3.4.1配制的试样注入气相色谱仪中,记录色谱图并记录各种保留时间低于标记物的化合物峰面积(除稀释溶剂外),然后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试样中所含的各种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A.2)

式中:

mi——测试试样中被测化合物i的质量分数,单位为克每克(g/g);

Ri——被测化合物i的相对校正因子;

mis——内标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

ms——测试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Ais——内标物的峰面积;

Ai——被测化合物i的峰面积。

平行测试两次,mi值取两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A.7计算

A.7.1腻子产品按下列公式(A.3)计算VOC含量:

……………………………………………………(A.3)

式中:

VOC——腻子产品的VOC含量,单位为克每千克(g/kg);

mi——测试试样中被测化合物i的质量分数,单位为克每克(g/g);

1000——转换因子。

测试方法检出限:

1g/kg。

A.7.2涂料产品按下列公式(A.4)计算VOC含量:

…………………………………………(A.4)

式中:

VOC——涂料产品的VOC含量,单位为克每升(g/L);

mi——测试试样中被测化合物i的质量分数,单位为克每克(g/g);

mw——测试试样中水的质量分数,单位为克每克(g/g);

ρs——试样的密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ρw——水的密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1000——转换因子。

测试方法检出限:

2g/L。

A.7.3涂料和腻子产品中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总和的计算

A.7.3.1先按公式(A.2)分别计算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各自的质量分数mi,然后按下列公式(A.5)计算产品中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的总和:

…………………………………………………………(A.5)

式中:

mb——产品中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总和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mi——测试试样中被测组分i(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的质量分数,单位为克每克(g/g);

106——转换因子。

A.7.3.2测试方法检出限:

四种苯系物总和50mg/kg。

A.8精密度

A.8.1重复性

同一操作者两次测试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10%。

A8.2再现性

不同实验室间测试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20%

附录B水分含量的测试

水分含量的测试

   本标准中的水分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或卡尔·费休法测试。

气相色谱法为仲裁方法。

B.1气相色谱法

B.1.1试剂和材料

B.1.1.1蒸馏水:

符合GB/T6682中三级水的要求;

B.1.1.2稀释溶剂:

无水二甲基甲酰胺(DMF),分析纯;

B.1.1.3内标物:

无水异丙醇,分析纯;

B.1.1.4载气:

氢气或氮气,纯度不小于99.995%。

B.1.2仪器设备

B.1.2.1气相色谱仪:

配有热导检测器及程序升温控制器;

B.1.2.2色谱柱:

填装高分子多孔微球的不锈钢柱;

B.1.2.3进样器:

微量注射器,10μl;

B.1.2.4配样瓶:

约10ml的玻璃瓶,具有可密封的瓶盖;

B.1.2.5天平:

精度0.1mg。

B.1.3气相色谱测试条件

色谱柱:

柱长1m,外径3.2mm,填装177μm~250μm高分子多孔微球的不锈钢柱。

汽化室温度:

200℃;

检测器:

温度240℃,电流150mA;

柱温:

对于程序升温,80℃保持5min,然后以30℃/min升至170℃保持5min;对于恒温,柱温为90℃,在异丙醇完全流出后,将柱温升至170℃,待DMF出完。

若继续测试,再把柱温降到90℃。

注:

也可根据所用气相色谱仪的性能及待测试样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气相色谱测试条件。

B.1.4测试步骤

B.1.4.1测试水的相对校正因子R

在同一配样瓶(B.1.2.4)中称取0.2g左右的蒸馏水(B.1.1.1)和0.2g左右的异丙醇(B.1.1.3),精确至0.1mg,再加入2ml的二甲基甲酰胺(B.1.1.2),密封配样瓶(B.1.2.4)并摇匀。

用微量注射器(B.1.2.3)吸取1μl配样瓶(B.1.2.4)中的混合液注入色谱仪中,记录色谱图。

按下列公式(B.1)计算水的相对校正因子R:

…………………………………………………………(B.1)

式中:

R——水的相对校正因子;

Wi——异丙醇质量,单位为克(g);

WH2O——水的质量,单位为克(g);

Ai——异丙醇的峰面积;

AH2O——水的峰面积。

若异丙醇和二甲基甲酰胺不是无水试剂,则以同样量的异丙醇和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液),但不加水作为空白样,记录空白样中水的峰面积B。

按下列公式(B.2)计算水的相对校正因子R:

……………………………………………………(B.2)

式中:

R——水的相对校正因子;

Wi——异丙醇质量,单位为克(g);

WH2O——水的质量,单位为克(g);

Ai——异丙醇的峰面积;

AH2O——水的峰面积;

B——空白样中水的峰面积。

R值取两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其相对偏差应小于5%,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B.1.4.2样品分析

称取搅拌均匀后的试样0.6g以及与水含量近似相等的异丙醇(B.1.1.3)于配样瓶(B.1.2.4)中,精确至0.1mg,再加入2ml二甲基甲酰胺(B.1.1.2),密封配样瓶(B.1.2.4)并摇匀。

同时准备一个不加试样的异丙醇和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液做为空白样。

用力摇动装有试样的配样瓶(B.1.2.4)15min,放置5min,使其沉淀[为使试样尽快沉淀,可在装有试样的配样瓶(B.1.2.4)内加入几粒小玻璃珠,然后用力摇动;也可使用低速离心机使其沉淀]。

用微量注射器(B.1.2.3)吸取1μl配样瓶(B.1.2.4)中的上层清液,注入色谱仪中,记录色谱图。

按下列公式(B.3)计算试样中的水分含量:

…………………………………………(B.3)

式中:

R——水的相对校正因子;

Wi——异丙醇质量,单位为克(g);

Wc——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Ai——异丙醇的峰面积;

A——试样中水的峰面积;

B——空白样中水的峰面积。

平行测试两次,取两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B.1.5精密度

B.1.5.1重复性

同一操作者两次测试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1.6%。

B.1.5.2再现性

不同实验室间测试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5%。

B.2卡尔·费休法

B.2卡尔·费休法

B.2.1仪器设备

B.2.1.1卡尔费休水分滴定仪;

B.2.1.2天平:

精度0.1mg,1mg;

B.2.1.3微量注射器:

10μl;

B.2.1.4滴瓶:

30ml;

B.2.1.5磁力搅拌器;

B.2.1.6烧杯:

100ml;

B.2.1.7培养皿。

B.2.2试剂

B.2.2.1蒸馏水:

符合GB/T6682中三级水的要求;

B.2.2.2卡尔费休试剂:

选用合适的试剂(对于不含醛酮化合物的试样,试剂主要成分为碘、二氧化硫、甲醇、有机碱。

对于含有醛酮化合物的试样,应使用醛酮专用试剂,试剂主要成分为碘、咪唑、二氧化硫、2-甲氧基乙醇、2-氯乙醇和三氯甲烷)。

B.2.3实验步骤

B.2.3.1卡尔费休滴定剂浓度的标定

在滴定仪(B.2.1.1)的滴定杯中加入新鲜卡尔费休溶剂(B.2.2.2)至液面覆盖电极端头,以卡尔费休滴定剂(B.2.2.2)滴定至终点(漂移值<10μg/min)。

用微量注射器(B.2.1.3)将10μl蒸馏水(B.2.2.1)注入滴定杯中,采用减量法称得水的质量(精确至0.1mg),并将该质量输入到滴定仪(B.2.1.1)中,用卡尔费休滴定剂(B.2.2.2)滴定至终点,记录仪器显示的标定结果。

进行重复标定,直至相邻两次的标定值相差小于0.01mg/ml,求出两次标定的平均值,将标定结果输入到滴定仪(B.2.1.1)中。

当检测环境的相对湿度小于70%时,应每周标定一次;相对湿度大于70%时,应每周标定两次;必要时,随时标定。

B.2.3.2样品处理

若待测样品黏度较大,在卡尔费休溶剂中不能很好分散,则需要将样品进行适量稀释。

在烧杯(B.2.1.6)中称取经搅拌均匀后的样品20g(精确至1mg),然后向烧杯(B.2.1.6)内加入约20%的蒸馏水(B.2.2.1),准确记录称样量及加水量。

将烧杯盖上培养皿(B.2.1.7),在磁力搅拌器(B.2.1.5)上搅拌(10~15)min。

然后将稀释样品倒入滴瓶(B.2.1.4)中备用。

注:

对于在卡尔费休溶剂中能很好分散的样品,可直接测试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对于加水20%后,在卡尔费休溶剂中仍不能很好分散的样品,可逐步增加稀释水量。

B.2.3.3水分含量的测试

在滴定仪(B.2.1.1)的滴定杯中加入新鲜卡尔费休溶剂(B.2.2.2)至液面覆盖电极端头,以卡尔费休滴定剂(B.2.2.2)滴定至终点。

向滴定杯中加入1滴按B.2.3.2处理后的样品,采用减量法称得加入的样品质量(精确至0.1mg),并将该样品质量输入到滴定仪(B.2.1.1)中。

用卡尔费休滴定剂(B.2.2.2)滴定至终点,记录仪器显示的测试结果。

平行测试两次,测试结果取平均值。

两次测试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1.5%。

测试3~6次后应及时更换滴定杯中的卡尔费休溶剂。

B.2.3.4数据处理

样品经稀释处理后测得的水分含量按下列公式(B.4)计算:

……………………(B.4)

式中:

H2O%——样品中实际水分含量的质量分数,用(%)表示;

H2O测%——稀释样品测得的含水的质量分数平均值,用(%)表示;

M样——稀释时所称样品的质量,单位为克(g);

M水——稀释时所加水的质量,单位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