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学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2736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docx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力学复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docx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

初中物理力学复习

篇一:

最佳人教版初中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力学知识点(内容最全面)

第一部分《运动和力》

一、参照物

1、定义:

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

1、定义: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

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

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

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

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分类:

(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

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vt,t变形s=vB、速度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

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

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从图象中可以看出

直接测量工具:

速度计匀速运动的物体速

速度图象:

度v是个恒量与路

程S时间t没关系Ⅱ变速运动:

A、总路程B、平均速度:

=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物理意义:

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v=D、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方法:

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从斜面上t

加速滑下的小车。

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则v2vv1

E、常识:

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

8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m/s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

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33691km=10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nm31μm=10nm

单位换算的过程:

口诀:

“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

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

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

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7、误差:

(1)定义:

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

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时间的测量:

1、单位:

秒(S)

2、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

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五、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

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

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

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

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

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

“看”:

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

调零;“读”:

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

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

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六、惯性和惯性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

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

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

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

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

⑴定义: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七、二力平衡:

1、定义:

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

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概括:

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

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

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画图时注意:

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

第二部分《各种性质的力和机械》

一、弹力

1、弹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

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二、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

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三、摩擦力:

1、定义: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静摩擦摩擦力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3、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

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

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

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

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四、杠杆

1、定义:

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

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

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

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是指:

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实验前:

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

可以

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

F1/F2=l2/l1

解题指导:

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如:

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

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

篇二:

20XX年初三物理力学总复习

初中力学总复习

什么是力:

一个物体对另个物体的一种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改变物体的形状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方向

力的三要素大小:

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

作用点

弹力

常见的力重力

摩擦力

参照物

机械运动(运动的描述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力的合成(理解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力与运动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力的平衡(理解二力平衡)

力与运动的关系

压强的定义: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单位帕斯卡,符号Pa

液体压强大小

压强液体的压强液体压强的方向

连通器和液压技术

力学大气压强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伯努利原理)

流体的力现象

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物体浮沉

功的定义:

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单位焦耳,符号J

功率:

单位时间内做的功(表示的做功的快慢)单位瓦特,符号W

力与机械杠杆:

杠杆的平衡条件

滑轮动滑轮

简单的机械

轮轴和斜面

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机械效率

能量(机械能)

一.力

知识点1力

1.力的概念: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

力产生的条件:

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____________(可以不接触)。

2.力的性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__________,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__________。

[注意]相对于作用力,某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相对于反作用力,该物体就是受力物体。

例1小明是个爱观察思考的孩子,今年暑假期间,他在厨房帮妈妈打鸡蛋时突然发现,两只鸡蛋相碰往往只碰破其中一只,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明的下列想法正确的是()

A.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

B.未破的那只鸡蛋受力大

C.两只鸡蛋受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两只鸡蛋受力大小

3.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

[注意]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般指:

物体的运动________的改变(速度________的改变)和物体运动________的改变。

知识点2力的描述

1.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__,简称______,用______表示。

力的大小的感性认识:

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2.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三者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注意]在用以上两种方法描述力时:

(1)力的作用点应画在____________上;

(2)箭头方向必须与力的方向________;

(3)在力的图示中,线段长度应与力的大小成正比(至少要画两个标度长度),且箭头长度应包括在线段长度内;在力的示意图中,不用比例线段而直接表示出力的大小。

例2如图9-1所示,一气象探测器随气球一起加速上升,请你画出这时探测器的受力示意图。

1.弹性与塑性

弹性:

物体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又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

塑性:

物体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2.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_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有关。

常见的弹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弹簧测力计

(1)原理:

弹簧受到的拉力________,弹簧的伸长就________。

[注意]弹簧测力计只有在弹簧的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的伸长才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如果超出弹性形变的范围,它就要损坏。

[易错点]解题时容易将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的长度误看成一回事。

(2)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观察指针是否指零刻度线及量程、分度值;

②拉动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避免与外

壳摩擦,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程度);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

例3飞船在圆轨道上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在飞船中进行()

A.用弹簧握力计测握力

B.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C.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

D.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例4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

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

①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________;②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如图9-2所示的A、B两弹簧测力计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

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

则量程较大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

下同)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________测力计。

(3)经实验探究发现:

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

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均有关系,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实

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定义:

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_____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______。

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________。

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________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

3.方向:

____________。

应用:

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面是否竖直和地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重心。

[注意]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__________。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易错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都在物体上,如救生圈的重心在其圆环的圆心上,而不是在救生圈上。

1例5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6

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90kg的宇航员,在月球上质量为____kg,重为___N。

(g=10N/kg)

知识点5摩擦力

1.定义: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________或________相对运动时,就会在________上产生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力,这就是摩擦力。

2.产生条件:

(1)物体间相互接触并挤压;

(2)接触面粗糙;

(3)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3.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________。

4.作用效果:

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5.摩擦力的分类

6.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探究原理:

______________。

(2)探究方法:

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做__________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探究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有关,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_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______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点拨]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因素无关。

例6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和论证”等环节。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华同学提出了三个猜想:

猜想A:

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B: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C: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为了验证这三个猜想,小华同学设计了如图9-3所示的实验:

(1)在实验中,为了使摩擦力大小等于测力计示数,小华应该用测力计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____________运动。

(2)由图________和图________两个实验可知,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3)由图甲和图丙两个实验可知,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为了验证猜想C是否正确,小华同学用图甲装置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由实验记录可知,猜想C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5)在实验探究中,小华同学应用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

A.类比法B.控制变量法

C.推理法D.等效替代法

7.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

①增大压力;②使接触面变粗糙;③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2)减小摩擦的方法有:

①减小压力;②使接触面变光滑;③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滚动轴承);④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二.力与运动

知识点1力的合成

(1)合力和分力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几个里

的合力,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2)二力的合成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F1和F2,如果两力的方向相同,则F合=________,合力方向与两力的方向相同;如果两力的方向相反,则F合=________(F1F2),合力的方向与较________的力方向相同。

[易错点]当已知合力和其中一个分力去求另一个分力时,其答案一般应为两个,即存在两个力方向相同和方向相反两种情况。

例1把一个质量是0.5kg的篮球竖直向上抛出,假定运动过程中空气对它的阻力恒为0.5N,则篮球在竖直上升和降落过程中所受力的合力分别是()

篇三: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力学部分)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

(力学部分)

A、知识提要:

一、速度、密度、压强、功率:

二、重力、功、液体压强、浮力、机械效率:

三、二力平衡的条件:

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