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指南》科学领域解读.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387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指南》科学领域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完整版)《指南》科学领域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完整版)《指南》科学领域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完整版)《指南》科学领域解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指南》科学领域解读.doc

《(完整版)《指南》科学领域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指南》科学领域解读.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指南》科学领域解读.doc

《指南》中的“科学探究”

——让幼儿园科学教育生动、有趣、严谨、有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

主要内容

l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变革历程

l《指南》中幼儿的“科学探究”

l幼儿“科学探究”的途径与方式

一、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改革进程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

[20世纪80年代末]常识——通过有趣的方式教知识

[20世纪90年初、中期]常识/科学——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展认知能力。

关注科学与技术进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0世纪90年后期]科学——主动探究、发现学习,像科学家那样发现知识。

从小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

强调探究即是目标,也是方法。

“探究”是新课改倡导的理念。

[21世纪最初5年:

2001-2005]科学——幼儿的探究活动需要精心设计,强调让幼儿经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观测、记录获得的信息、得出结论和解释”的探究过程。

[2005年以后:

2005-2010]科学——探究式科学教育。

强调精心设计科学教育活动,使科学活动蕴涵科学概念,是有探究价值、幼儿能够探究的主题和问题;提供有适宜结构的材料,让儿童简约地重演科学家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把获得的科学经验、概念和能力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011年以来]科学教育要关注一系列核心概念,通过学习这些核心概念,使儿童能够理解自然、赞赏自然、有好奇心。

(科学教育的10原则和科学中的14个大概念)|

二、《指南》中幼儿的“科学探究”

幼儿科学学习的特点:

探究、解决问题、尝试发现

幼儿科学学习的价值追求:

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

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学与教的方式:

亲近自然、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做中学、生活中学、游戏中学

 

《纲要》

《指南》

(一)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喜欢提问

喜欢动手动脑

体会发现的快乐

(二)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小组讨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值得探究的问题、有探究意义且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建议2)

观察、分类、比较、分析

猜想、调查、验证、计划与执行、记录

合作、交流

(三)

◇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感兴趣,……

◇从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基础生活经验,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感知和发现、体验、体会、了解)

◇动植物的多样性、生长变化与条件、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物体和材料的特征、性质、用途,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简单的物理现象

◇天气、季节特点与周期性变化,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

◇动植物与人的关系;科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

《纲要》与《指南》:

基本精神一致,相互补充,也有细化,还有深化。

三个目标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三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探究过程的不同方面。

不能分别学习或单独训练。

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强调幼儿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一定是在有意义的情境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现的。

目标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首要/前提性目标

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重要/关键性目标

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载体/产物性目标

幼儿探究的特点:

探究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探究既是儿童科学学习的目的,也是儿童科学学习的方法。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科学家的探究和幼儿的科学探究

科学家探究的基本过程

幼儿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重要、可以进行实证研究的问题

◇将研究与相关的理论相联系

◇使用能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

◇提供合理、明确的推理过程

◇进行各种验证性研究与推广性研究

◇发表研究结果以鼓励同行的检验与批评。

◇提出有意义、能探究的问题

◇探究内容指向获得关键经验

◇选择适宜的方法

◇运用原有经验进行推理与假设

◇实证研究(观察、比较、实验、测量;调查)

◇分享交流

三、幼儿“科学探究”的途径与方式

(一)一日生活、区域与游戏中的科学探究

幼儿的科学学习需要生活化、游戏化的多种活动。

科学区、建构区、自然角和种植园等,是幼儿科学探究与发现的主要场所。

天气记录与报告也是幼儿关注天气与季节变化,建立科学与生活的联系的一种有效途径。

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随机渗透的契机。

这类探究活动的主要特点:

游戏性、生活化,是低结构性的活动。

(二)集体或小组探究活动

这类活动往往是由教师精心设计的,让幼儿经历从探究到发现的过程。

一般具有较高的结构性特点,设计比较严谨。

这类活动可以是幼儿探究自然事物与现象,也可以是进行技术设计与制作。

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幼儿:

○接触大自然,研究真实的事物。

○使用实证的方法(观察、实验、测量)。

○运用收集到的事实证据得出结论、形成解释。

○对生命高度尊重。

确定主题和内容的过程可以有预设或生成两种途径。

预设性活动确定主体和内容的过程:

(1)确定核心概念——

(2)寻找具有典型意义的主题(一个或多个)——(3)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多个内容和事实。

生成性活动确定主体和内容的过程:

(1)收集幼儿关注的事物或问题——

(2)进行价值判断(判断出哪些内容和事实与核心概念有关)——将问题、内容进行分类,构成有意义的指向核心概念的不同主题。

(三)其他领域的学习活动

在其他各领域(如表演和音乐、美术等艺术活动,图画书的阅读活动……)的学习活动中也会渗透一些与科学相关的内容。

这类探究活动的主要特点:

综合性、随机性,其结构性中等或较低。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