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题3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2781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题3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题3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题3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题3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题3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题3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题3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题3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题3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题3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题3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题3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题3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题3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题3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题3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题3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题3套.docx

《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题3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题3套.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题3套.docx

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题3套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基地班《地质地貌学》期末复习题

(1)

地貌学原理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和两大部分。

谷底包括和;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发育。

2.由流水堆积在沟谷中的沉积物称为。

3.岩溶地貌中的溶蚀洼地是进一步溶蚀扩大而成。

4.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的等于。

副热带高压带的雪线高度比赤道附近高,说明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

5.从结构组成特征看,多年冻土包括两部分,上部为,下部为。

6.沙丘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成反比,与成正比。

7.干旱荒漠按照地貌形态与地表组成物质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

,,和。

8.当波浪传播到水深小于波浪波长的浅水区时,由于海底的磨擦波浪要发生变形,并最终导致破碎。

在水深小于1/20波浪波长的极浅水区,波浪在水深为波高处发生破碎。

9.淤泥质海岸类型可以划分为,和三种。

10.地球表面两个最大的地貌单元是和。

11.板块俯冲和碰撞激发出的和是导致构造山系形成的动力。

12.如果地貌形态与褶曲构造形态一致称为,反之称为。

13.单面山是沿岩层走向延伸的山岭,两坡长度和和坡度。

二.判断题(每题0.5分,共10分)

1.壶穴和岩槛是河流下游砂质冲积河床上常见的地貌类型。

()

2.溯源侵蚀只能发生在河流源头,在近河口河段不可能出现。

()

3.河流袭夺是由于自由河曲截弯取直的结果。

()

4.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分布在谷底、洪水期可被淹没的阶梯状地形就是河流阶地。

()

5.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区是砂岩风化剥蚀形成的旅游地貌景观。

()

6.蛇形丘是一种冰水沉积地貌,其延伸方向可用来研究古冰川的大致流向。

()

7.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属于大陆冰盖地区常见的冰蚀地貌类型。

()

8.年平均地温在0ºC以下的土体或岩体不一定都是冻土。

()

9.热喀斯特洼地是一种岩溶水溶蚀作用形成的石灰岩地貌形态。

()

10.石环是由较细粒土和碎石为中心,周围由较大砾石为圆边的环状冻土地貌。

()

11.砾漠是冲积平原上由河流砾石组成的堆积地貌。

()

12.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卯是典型的黄土沟(谷)间地地貌。

()

13.黄土泻溜是黄土谷坡上流水侵蚀形成的坡地侵蚀地貌。

()

14.大陆裂谷的成因是位于地幔对流上升、地壳拉张、岩石圈变薄陷落的结果。

()

15.海沟-岛弧地貌形成于海洋板块与海洋板块的辐合汇聚地带。

()

16.活动褶曲构造山地是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地表褶曲隆起形成的山地。

()

17.断块山地是受正断层控制的块体呈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形成的山地。

()

18.断层三角面是断层崖形成后,受横穿断层崖的河流侵蚀,完整的断层崖被切割形成三角形的断层崖。

()

19.火山熔岩锥是由基性岩浆从火山口或裂隙喷出的熔岩形成的。

()

20.熔岩隧道是石灰岩地区由地下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洞穴。

()

三.名词解释(每组5分,共30分)

1.河床与河漫滩。

河谷中的枯水期所占据的谷底不分称为河床。

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称为河漫滩。

2.泥石流与洪积扇。

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大量松散固体碎屑的洪流。

山麓带常处于构造下沉状态,地形坡度急剧变缓,河流水流分散,流速减慢,一部分水流渗漏到地下,因而山地河流带来的大量砾石和泥沙在山麓发生堆积,形成一个半锥形的堆积体,平面呈扇形,称洪积扇。

3.鼓丘与羊背岩。

鼓丘是由一个岩基核心和冰砾组成的一种小丘。

羊背石是冰川基床的一种侵蚀地形,由基岩组成的小丘,远望如伏地的羊群,故称为羊背石。

4.石窝与雅丹。

在及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裂缩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行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称为雅丹。

陡峭的岩壁受风沙的吹蚀和磨蚀,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

形状各异的小凹坑,使岩石表面具有蜂窝状的外貌,称为石窝。

5.黄土塬与黄土峁。

黄土塬是黄土堆积的高原面,四周为沟谷的沟头向源侵蚀,从平面上看塬常成花瓣状。

黄土峁是一种独立的黄土丘,平面呈椭圆形或圆形,峁顶地形呈园穹形。

6.断层崖与断层线崖。

断层活动形成的陡崖称为断层崖。

当断层两盘都是由软硬相间的岩层组成,先在上升盘剥蚀,顶部较坚硬的岩层被剥蚀后,露出较软的岩层,剥蚀速度加快,上升盘逐渐降低,与下盘高度相当。

如果上升盘仍是较软岩层,剥蚀速度较快,结果上升盘比下降盘还低,这种断层崖叫断层线崖。

四.简述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影响滑坡的主要因素。

地下水、地表水、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地震、人为因素

2.简述有利于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河流年输沙量大于或等于年径流量的1/4。

河口附近的海洋侵蚀搬运能力较小。

口外海滨区水深较浅,坡度较缓。

3.简述岩溶地貌的地带性特征。

热带岩溶:

地处热带,高温多雨,年均温度高于15°,岩溶作用强烈,热带地区的地表岩溶和地下岩溶都很发育。

温带季风气候区岩溶:

年降水量分配不均匀,有明显的雨季。

雨季降水集中,时间短,地表岩溶地貌不发育。

地下溶洞较为发育。

温带干旱区岩溶:

降水很少,地表岩溶作用微弱,几乎看不到现代岩溶地貌。

寒带和高山寒冷地区岩溶:

气温极低,有永久冻土和季节冻土,岩溶作用极缓慢但仍有岩溶发育。

4.简述海蚀作用的三种基本形式。

波浪作用、潮汐作用、海流作用。

5.简述大陆裂谷的地貌特征。

大陆裂谷的高度一般不超过3500m,裂谷的隆起有一定的高度。

沿裂谷盆地两侧的山脉的形态和高度不同,裂谷横剖面不对称。

大陆裂谷大多是在地壳长期稳定夷平后开始分裂的,或是在裂谷形成过程中,地面剥蚀夷平,在大陆裂谷两侧山地广泛发育夷平山地。

五.试论河流阶地的成因并依据阶地结构和形态特征划分阶地类型(20分)

河流下切侵蚀,原先河谷底部(河漫滩和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具有较宽广的谷底和河流下切侵蚀。

河流发育到一定阶段,河床侧蚀迂回,展宽河谷,河流暂时接近相对平衡状态,这时进入河流的冲积物和河流搬运的冲积物近似相等,两者比值(相对负载)为1。

当相对负载发生变化,河流的动力状态也发上变化,相对负载大于1,河流发生堆积;相对负载小于1,河流发生侵蚀,在后一种情况下河流将发生下切侵蚀形成阶地。

因此河流能否形成阶地取决于河流作用的性质和负载特征能否发生变化。

河流负载特征的变化又取决于河流含沙量,水量和比降的变化。

能改变河流含沙量,水量和比降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变化、构造升降运动、侵蚀基准面上升以及河流袭夺。

构造升降运动:

构造运动形成阶地主要是通过构造抬升或下降改变河流比降来完成的。

在构造相对稳定时期,河流在均衡条件下形成宽阔的河漫滩,在强烈构造抬升时期河流下切形成阶地。

地壳运动具有旋迴性,多级构造抬升的结果是形成多级阶地。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主要影响在河流中水量和含沙量的变化。

气候变干,河水水量减少,含沙量相对增多,同时地表植被减少,坡面侵蚀加强,带到河流中的泥沙增多,发生堆积。

气候湿润时,河流中水量增多,含沙量相对减少,发生侵蚀。

由于气候干湿变化引起堆积作用和侵蚀走用交替出现,就形成河流阶地。

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出现也可形成河流阶地。

冰期时,寒冻作用比较强烈,河流中水量减少,大量风化物质被带到河中,河流中上游发生堆积,下游段由于海平面下降而发生侵蚀;间冰期时,河流水流量增多,河流中上游发生侵蚀形成阶地,下游段由于海平面上升发生堆积,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出现形成阶地,多在河流上游。

侵蚀基准面:

侵蚀基准面的下降引起河流下切侵蚀。

最新发生在河口段,然后不断溯源侵蚀,在溯源侵蚀所能到达的范围内,一般都会形成阶地,接地高度从下游向上游逐渐减小,在裂点处消失。

如果侵蚀基准面多次下降产生好几个裂点,就可形成多级阶地。

河流袭夺:

在发生河流袭夺的地方形成袭夺湾,袭夺湾附近有跌水形成。

跌水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向被夺河上游移动,并下切形成阶地,这种阶地之分布在从袭夺湾到跌水之间。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基地班《地质地貌学》期末复习题

(2)

地貌学原理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河流水流的搬运方式有,和三种。

2.形成河流阶地必须具有两个条件,即和。

3.在河流入海的地段,从潮区界到潮流界的河段,称为;在潮流界以下到三角洲海陆交界线(口门界)之间叫;口门向外至水下三角洲前缘坡折处,叫。

4.溶蚀漏斗按成因可分为,和三种。

5.石灰岩洞穴堆积物主要包括,和三大类型。

6.由粒雪转变成冰川冰的成冰过程因环境的不同有两种类型:

和。

7.山地冰川地貌组合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规律。

在雪线以上是以,和为主的冰蚀地貌带,雪线以下到终碛堤为止是以,和为主的冰蚀-冰碛地貌带,冰川末端是以为代表的冰碛地貌带。

终碛堤外缘则是和的冰水堆积地貌带。

8.冰川消融后,不同形式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相应得堆积物,称为。

9.从结构组成特征看,多年冻土包括两部分,上部为,下部为。

10.冰楔的宽度和成正比,冰楔的深度和成正比。

11.风积地貌的形成与含沙气流结构、运动方向及含沙量的多少有关。

根据含沙气流结构等特征,可以划分四种风积地貌类型,,和。

12.沙质海岸类型主要包括,和等。

13.人类地貌过程分类中的直接人工过程主要包括,和三类。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横线上,每题0.5分,共10分)

1.在堆积作用占主导的地区,地面发生大量堆积,沉积物一层叠加在另一层之上,由这种叠加结构组成的地貌,称为。

A.切割型地貌;B.叠置型地貌;C.切割-叠置型地貌;D.叠置-切割型地貌。

2.岩石地貌学是研究不同类型的岩石在外力剥蚀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下列地貌类型主要不受岩石性质影响的是。

A.岩溶地貌;B.黄土地貌;C.丹霞地貌;D.流水地貌

3.从地貌学的学科分类看,不属于应用地貌学的是。

A.气候地貌学;B.工程地貌学;C.石油地貌学;D.农业地貌学

4.分布在滑坡体中部和两侧的裂隙是。

A.环状拉张裂隙;B.平行剪切裂隙;C.挤压裂隙;D.放射状裂隙。

5.马刀树可能见于滑坡发展的。

A.蠕动变形阶段;B.滑动阶段;C.停息阶段;D.重新滑动阶段

6.构成河流下切侵蚀终极侵蚀基准面的是。

A.海平面;B.坚硬岩槛;C.湖泊洼地;D.支流汇口处

7.逆行沙波多发生在。

A.深槽区;B.深水区;C.岩槛区;D.浅水区

8.在地壳急剧抬升时,曲流保持原形切入基岩,这时发育的曲流称为。

A.深切曲流;B.嵌入曲流;C.内生曲流;D.自由曲流。

9.下列地貌和天然堤伴生、常见于冲积平原中部的是。

A.迂回扇;B.冲积扇;C.决口扇;D.冰水扇

10.在三角洲结构中,海洋沉积主要见于。

A.顶组沉积;B.前组沉积;C.底组沉积;D.河口沉积

11.在入海河流含沙量高、河道分汊并经常改道、口外海滨区水较浅等条件下,多形成。

A.扇形三角洲;B.鸟爪形三角洲;C.尖头形三角洲;D.岛屿型三角洲。

12.在褶皱构造区,主河发育在向斜轴部,支流来自向斜两翼,可能发育的水系形式是。

A.树枝状水系;B.格状水系;C.平行状水系;D.放射状水系。

13.碳酸盐类岩石的溶蚀程度依次是。

A.白云岩>石灰岩>泥灰岩>硅质灰岩;B.泥灰岩>石灰岩>白云岩>硅质灰岩;C.石灰岩>泥灰岩>白云岩>硅质灰岩;D.石灰岩>白云岩>硅质灰岩>泥灰岩;

14.通常峰林地貌的发育过程可以用地貌循环顺序来解释。

A.峰丛洼地→峰林平原→孤峰平原;B.峰林平原→峰丛洼地→孤峰平原;C.峰林平原→孤峰平原→峰丛洼地;D.孤峰平原→峰丛洼地→峰林平原。

15.地表岩溶不发育但地下溶洞较发育是的主要特征。

A.热带岩溶;B.温带岩溶;C.寒带岩溶;D.高山寒冷地区岩溶。

16.全球雪线海拔高度最高地带主要分布在。

A.寒带;B.温带;C.副热带;D.热带

17.当气候变冷、雪线降低,各种不同类型冰川互相转化的一般顺序是。

A.山岳冰川→山麓冰川→大陆冰川;B.山麓冰川→山岳冰川→大陆冰川;C.大陆冰川→山岳冰川→山麓冰川;D.山麓冰川→大陆冰川→山岳冰川;

18.一般来说,黄土沟谷的发育阶段依次为。

A.纹沟→细沟→切沟→冲沟;B.切沟→细沟→纹沟→冲沟;C.冲沟→切沟→纹沟→细沟;D.细沟→纹沟→冲沟→切沟;

19.随着火山岛下沉、珊瑚礁发育系列依次为。

A.堡礁岸礁环礁;B.岸礁堡礁环礁;C.环礁岸礁堡礁;D.堡礁环礁岸礁;

20.断层线崖是断层两侧的断块。

A.上升盘地势低于下降盘;B.上升盘地势高于下降盘;C.上升盘地势与下降盘相当;D.上升盘与下降盘水平错动。

二、名词解释(每组6分,共30分)

1.石林与石笋;

石林是一种非常高大的石芽。

石笋是从洞顶滴落下来的水溅到洞底,其中的碳酸钙逐渐沉积形成的,形似竹笋。

2.蜂窝石与风棱石;

陡峭的岩壁受风沙的吹蚀和磨蚀,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

形状各异的小凹坑,使岩石表面具有蜂窝状的外貌,称为石窝。

散布在荒漠或戈壁滩上的岩石,经风沙长期磨蚀,形成光滑的棱面或棱角,棱线常和风向近于一致。

3.羊背石与鼓丘;

鼓丘是由一个岩基核心和冰砾组成的一种小丘。

羊背石是冰川基床的一种侵蚀地形,由基岩组成的小丘,远望如伏地的羊群,故称为羊背石4.港湾海岸与峡湾海岸;

第四纪冰后期海平面上涨,淹没基岩山地或丘陵,丘陵之间的低地形成海湾,岸线弯曲,这种海岸称为海峡海岸。

高纬地区,海水进入冰川作用过的地区,一些冰川谷地被海水淹没,形成向陆地伸入的狭长的海湾,称为峡湾海岸。

5.泥火山和隐火山

泥火山是由于地下气体喷出而带出大量泥浆堆积而成。

隐火山是由火山喷发的岩浆未能到达地表,在地下聚集所产生的现象。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固体物质补给、泥石流水体补给、泥石流形成的沟谷条件

2.画图并简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成过程。

图P120新月形沙丘是由饼状沙堆到盾形沙丘再到雏形新月沙丘演化而来的。

3.简述海岸带泥沙横向移动与水下岸坡平衡剖面发育过程。

图P142A剖面:

水下岸坡的泥沙运移趋势

B剖面:

中立点两侧为上下两个侵蚀带;中立点上泥沙向海岸运移在岸线附近堆积,形成海滩;中立点下泥沙搬运,堆积在水下坡岸坡脚处。

剖面C:

水下坡岸演变为中立点附近连续缓倾的上凹剖面,岸线附近因泥沙堆积而变陡。

水下岸坡整个剖面上的颗粒作等距离往返而不发生位移,这一凹形坡面即为海岸平衡剖面。

4.简述人类地貌过程分类。

人类活动直接地貌过程:

挖掘过程、建造过程

人类活动间接地貌过程:

风化作用、土壤侵蚀。

坡地过程、河流过程、风沙过程、海岸过程

四、依据地貌侵蚀轮回理论(W.M.Davis学说),画图论述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20分)

1.幼年期:

河流沿被抬升的原始倾斜地面发育,水文网稀疏,在河谷之间存在着(图a).水系尚未充分发育,只有很稀疏的水文网,在河谷之间存在着宽广平坦的分水地。

随着河流下切侵蚀,河流纵比降加大,形成跌水,河谷横剖面呈"V"形,坡谷变陡,坡顶和分水地面有一明显的坡折(图b),河网密度增大,河谷加深,地面切割加剧,河谷加深,谷坡的剥蚀速度相对于大河流的下切速度,谷坡不断展宽.较大的河流逐渐趋于均衡状态(图c).

2.壮年期:

坡谷不断后退,使分水岭两侧的谷坡日益相近并相交,宽广的分水地变成了狭窄的岭脊(图d).随着坡谷侵蚀作用的不断进行,坡谷逐渐减缓,山脊变得浑圆,谷坡上部的土屑通过土壤蠕动向下搬运,下坡的岩屑主要受片状流水冲刷和坡谷侵蚀在坡谷下半部常形凹形坡。

壮年期的主河一般达到均衡状态,到壮年期后期,较小的支流也逐渐达到均衡状态,此时河谷比较开阔,山脊比较浑圆。

(图e).

3.老年期:

河流停止下切侵蚀,分水岭逐渐下降,地面呈波形地形,河河谷展宽,蜿蜒曲折,形成曲流或截弯取直倾城牛轭湖。

如有局部坚硬的岩石区,因抗侵蚀能力强或一些较高面尚未被完全侵蚀而突出的孤立山丘,称为侵蚀残丘。

整个地面称为准平原,代表河流发育的终极阶段。

(图f).如果地壳再次提升,河流下切将形成新的侵蚀阶段。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基地班《地质地貌学》期末复习题(3)

地貌学原理

一、判断题(在括号内填写√或X,每题0.5分,共10分):

()1.醉汉林、马刀树是冻土区由冻融扰动作用形成的地貌现象。

( )2.河谷的拓宽是河流侧向侵蚀的结果。

()3.泥石流是平原地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

( )4.侵蚀阶地多发育在构造抬升的山区河谷中;

()5.基座阶地上层为河流冲积物,下层为基岩或其它成因类型的沉积物;

( )6.虽然气温越高,水中CO2的溶解度越低,但喀斯特发育速度却越快;

( )7.峰林与喀斯特平原是温带喀斯特的典型地貌组合。

()8.我国云南路南石林地貌景观是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

()9.冰斗是大陆冰盖地区常见的典型冰川侵蚀地貌。

( )10.多年冻土常发育在降水量大的海洋性气候区;

()11.石海、石河、石窝、石柱都属于典型地表喀斯特地貌形态。

( )12.风沙流中沙粒的运动以悬移方式为主;

( )13.新月形沙丘属于典型的横向沙丘类型。

( )14.黄土是一种黄色、质地均一的第四纪土状堆积物。

( )15.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主要来源于当地的岩石风化残积物质;

( )16.在海岸岬角处波能扩散,导致堆积;在海湾处波能集中,导致侵蚀。

( )17.大洋中脊是热地幔物质上涌的地方;

( )18.东非大裂谷形成于板块之间的碰撞、地壳挤压破裂地带;

()19.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地貌现象被称为逆地形。

( )20.火山碎屑锥主要由流动性较高的基性岩浆由火山口或裂隙喷出形成的;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括号内,每题0.5分,共10分):

1.终极侵蚀基准面是指()。

(A).水库;(B).支流与干流汇合处;(C).岩槛;(D).海平面。

2.下列小地貌主要由河流作用形成的一组是()。

(A)刃脊、鼓丘、岩槛、深槽;(B)羊背石、锅穴、壶穴、深槽;(C)槽谷、

蛇形丘、陷穴、终碛垄;(D)深槽、壶穴、岩槛、心滩。

3.牛轭湖是冲积平原河床()的产物。

(A).裁弯取直;(B).河流袭夺;(C).溯源侵蚀;(D).构造运动

4.河漫滩沉积具有典型的( )结构。

(A)一元;   (B)二元;   (C)三元;   (D)四元。

5.后期河流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深度达到发育前期阶地的谷底,可能发育

的堆积阶地类型是()。

(A)上叠阶地;(B)内叠阶地;(C)基座阶地;(D)埋藏阶地.

6.在河流作用占优势的河口海岸带常形成平面形态呈现()的三角洲。

(A)扇形;(B).鸟足形;(C).尖头形;(D).三角形。

7.下列小地貌类型全部属于喀斯特地貌成因的一组是()。

(A)石芽、石环、石海、石柱;(B)石笋、石林、石钟乳、石柱;

(C)石海、石环、石冰川、石钟乳;(D)石蘑菇、石钟乳、石河、石幕。

8.从喀斯特水的动态看,落水洞主要发育在深切喀斯特地块的()。

(A).垂直渗透带;(B).季节变动带;(C).水平流动带;(D).深部滞流带

9.全球雪线海拔最高处在()。

(A)南北两极;(B)赤道带;(C)亚热带高压带;(D)中纬度荒漠带。

10.下列地貌属于风化和风力侵蚀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

(A)牛轭湖;(B)羊背石(岩);(C).蛇形丘;(D).蜂窝石。

11.黄土是一种第四纪土状堆积物,粒度成分百分比一般以( )最高。

  (A)粘土;(B)粉沙;(C)砂;(D)砾石。

12.黄土是形成于第四纪的一种特殊的土状堆积物,( )发育。

(A)水平层理;(B)倾斜层理;(C)水平节理;(D)垂直节理。

13.下列黄土地貌属于黄土潜蚀地貌类型的一组是()。

(A).黄土柱、黄土碟、黄土桥;(B).黄土浅沟、黄土切沟、黄土冲沟;(C).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D)黄土纹沟、黄土细沟、黄土切沟。

14.理论上,当波浪入射角与岸线成( )角时,沿岸泥沙流的搬运量最大。

(A)0°;    (B)15°;   (C)45°;   (D)75°。

15.珊瑚礁主要在( )海域发育。

(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

16.红树林海岸带主要分布在( )海域发育。

 (A)热带和亚热带;(B)温带和寒温带; (C)冻土苔原带;  (D)荒漠草原带。

17.当海岸线与地质构造线直交,岸线曲折,称为( )。

(A)达尔马提亚式海岸; (B)里亚式海岸; (C)断层海岸; (D)港湾海岸。

18.海沟主要分布在( )周围与大陆边缘相接地带。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9.在穹窿构造地区或火山锥上,常发育()。

(A)树枝状水系;(B)格状水系;(C)放射状水系;(D)向心状水系。

20.岩层倾角及两侧山坡均较陡的山岭称为()。

(A).单面山;(B).平顶山;(C).猪背岭;(D).断块山

三、填空题(每题0.5分,共20分):

1、地貌发育的三要素是(   )、(      )和(    )。

2、河流阶地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和()。

3、根据曲流下切和侧蚀的情况,深切曲流可分为()和()两种类型。

4、三角洲的结构按地貌特征可以划分出三个沉积单元,即()()和()。

5、树枝状水系在()、地形()的地区最为发育。

6、影响岩溶作用的基本因素有(    )、(   )和(     );

7、石灰岩洞穴堆积物主要包括()、()和()三大类型。

8、根据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和冰川温度状况,冰川类型分为()和()。

9、典型的冰碛地貌有(    )、(    )、(    )和(    )。

10、淤泥质海岸类型可以划分为()()和()三种。

11、地球表面两个最大的地貌单元是()和()。

12、板块俯冲和碰撞激发出的()和()是导致构造山系形成的动力。

13、如果地貌形态与褶曲构造形态一致称为(),反之称为()。

14、单面山是沿岩层走向延伸的山岭,两坡长度和和坡度()。

15、火山通常由()、()和()三部分组成。

16、马尔式火山是一种只有火山口而没有()的火山。

17、人类活动直接地貌过程,主要包括()和()。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侵蚀的最大深度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到某一高度基面控制,河流下切接近这一基面后及失去侵蚀能力,这一基面称为侵蚀基准面。

2、天然堤;平原河流两侧由砂、粉砂构成的略为高起的长堤。

当挟沙水流漫出河槽时,因流速降低而堆积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