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 铁及其化合物必备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2869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 铁及其化合物必备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化学 铁及其化合物必备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化学 铁及其化合物必备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化学 铁及其化合物必备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化学 铁及其化合物必备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高考化学 铁及其化合物必备专题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高考化学 铁及其化合物必备专题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高考化学 铁及其化合物必备专题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高考化学 铁及其化合物必备专题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高考化学 铁及其化合物必备专题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高考化学 铁及其化合物必备专题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高考化学 铁及其化合物必备专题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高考化学 铁及其化合物必备专题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高考化学 铁及其化合物必备专题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高考化学 铁及其化合物必备专题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高考化学 铁及其化合物必备专题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高考化学 铁及其化合物必备专题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高考化学 铁及其化合物必备专题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高考化学 铁及其化合物必备专题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高考化学 铁及其化合物必备专题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 铁及其化合物必备专题复习.docx

《高考化学 铁及其化合物必备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 铁及其化合物必备专题复习.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 铁及其化合物必备专题复习.docx

高考化学铁及其化合物必备专题复习

2014高考化学必备专题——铁及其化合物

【考纲解读】

 

1.知道铁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2.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3.了解Fe3+的氧化性,认识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

4.学会Fe3+的检验方法

5.了解Fe(OH)3的制备方法及其受热分解。

【高考预测】铁及其化合物为近几年热考知识点,既有选择题部分的共存、元素化合物、电化学,也有工业流程题、实验题等大题考察。

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面也是经常出现,往往和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紧密结合。

重点是铁三角的转化、Fe3+和Fe2+的性质及其检验等。

一、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铁的化学性质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前面,是较活泼的金属元素。

当Fe与弱氧化剂(如I2、Fe3+,Cu2+、H+等)反应时,只失去最外层

上的2个电子,形成Fe2+;当Fe与强氧化剂(如Cl2、Br2、HNO3等)反应时,还能进一步失去次外层上的一个电子,形成Fe3+。

①与非金属反应

a.与氧气反应:

在常温干燥的空气中不易与氧气反应,在纯氧中剧烈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

3Fe+2O2

Fe3O4

b.与卤素单质反应:

与氯气、溴单质反应生成

三价铁,与碘单质反应生成二价铁。

2Fe+3Cl2

2FeCl32Fe+3Br2

2FeBr3Fe+I2

FeI2

②与酸反应

a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氢气。

Fe+2HCl=FeCl2+H2↑

b.遇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产生钝化现象。

c.与氧化性酸反应不产生氢气,且铁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

Fe+4HNO3(稀)=Fe(NO3)3+NO↑+2H2O

2Fe+6H2SO4(浓)

Fe2(SO4)3+3SO2↑+6H2O

与水的反应:

常温下铁与水不反应,在高温时可发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3Fe+4H2O

Fe3O4+4H2↑

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

Fe+Cu2+=Fe2++CuFe+2Fe3+=3Fe2+

2.铁的氧化物的比较

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俗称

铁红

磁性氧化铁

色、态

黑色粉末

黑色晶体

红棕色粉末

铁的价态

+2

+3

+2、+3

水溶性

难溶于水

稳定性

不稳定性

6FeO+O2=2Fe3O4

稳定

稳定

与酸的反应

FeO+2H+=Fe2++H2O

Fe2O3+6H+=2Fe3++3H2O

Fe3O4

+8H+=2Fe3++Fe2++4H2O

与CO的反应

FexOy+yCO=xFe+yCO2

制取

高温熔融,铁与氧气反应2Fe+O2=2FeO

Fe(OH)3的分解

2Fe(OH)3=Fe2O3+3H2O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Fe3O4

3.铁的氢氧化物的比较

Fe(OH

)2

Fe(OH)3

物理性质

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红褐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化学性质

(1)与非氧化性强酸反应

Fe(OH)2+2H+=Fe2++2H2O

(2)与氧化性酸反应

3Fe(OH)2+10HNO3=3Fe(NO3)3+NO↑+8H2O(3)空气中放置被氧化

4Fe(OH)2+2H2O+O2=4Fe(OH)3

(1)与酸反应

Fe(OH)3+3H+=Fe3++3H2O

(2)受热分解

2Fe(OH)3=Fe2O3+3H2O

制备

(1)煮沸蒸馏水,赶走溶解的氧气

(2)煮沸NaOH溶液,赶走溶解的氧气

(3)配制FeSO4溶液,加少量的还原铁粉

(4)用长滴管将NaOH溶液送入FeSO4溶液液面以下

Fe2++2OH-=Fe(OH)2↓

将NaOH溶液滴入Fe2(SO4)3溶液中

Fe3++3OH-=Fe(OH)3↓

4.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Fe(OH)2和Fe(OH)3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不同,前者是白色絮状沉淀,后者是红褐色沉淀。

Fe(OH)2极不稳定,易被氧化成Fe(OH)3,反应现象是:

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因Fe(OH)2在空气中易氧化,故Fe(OH)2在水中稳定存在的寿命只有几秒钟,在实验室制取Fe(OH)2时,一定要用新制的Fe2+盐和先加热驱赶O2后的NaOH溶液,且滴管末端插入试管内的液面下,再滴加NaOH溶液,在反应液面上滴加植物油或苯等物质进行液封,以减少Fe(OH)2与O2接触。

关于Fe(OH)2制备的方法很多,关键有两点:

一是溶液中的溶解氧必须除去,二是反应过程必须与O2隔绝。

5.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滴加几滴FeCl3溶液而得,FeCl3不宜过多,浓度不宜过大,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容易产生Fe(OH)3沉淀。

例1:

(2013·江苏化学·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B.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氨水

C.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盐酸D.若甲为NaOH溶液,则丁可能是CO2

【参考答案】B

二、Fe2+和Fe3+之间相互转化

⒈从Fe、Fe2+和Fe3+的结构可知:

Fe只有还原性,Fe3+通常只有氧化性,Fe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上述微粒通过与氧化剂或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实现不同价态的铁相互转化,如下图(常称为铁三角):

⒉ 亚铁盐在水溶液中呈浅绿色,在保存时,应在溶液中放少量铁粉以防其被氧化,同时滴加少量的相应酸以防其水解。

Fe3+在水溶液中呈棕黄色。

⒊ 具体反应有:

⑴Fe2+→Fe3+

① 2Fe2++Cl2=2Fe3++2Cl-(在亚铁盐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② 4Fe2++O2+4H+=4Fe3++2H2O(亚铁盐溶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如绿矾露置于空气中则是:

12FeSO4+3O2=

4Fe2(SO4)3+2Fe2O3)

③ 3Fe2++NO3-+4H+=3Fe3++2H2O+NO↑

④ 5Fe2++MnO4-+8H+=5Fe3++4H2O+Mn2+

⑵Fe3+→Fe2+

①2Fe3++S2—=2Fe2++S

②2Fe3++SO32-+H2O=2Fe2++SO42-+2H+

③2Fe3++Fe=3Fe2+(在FeSO4溶液中往往要加铁的原因是可以防止Fe2+被氧化为Fe3+)

④2Fe3++Cu=2Fe2++Cu2+(电路板的制作是利用FeCl3溶液与铜反应)

⑤2Fe3++2I-=2Fe2++I2

4.Fe2+、Fe3+的性质及检验

(1)Fe2+的性质

①水溶液是色

②与KSCN溶液,再滴则变红

③与OH-反应现象:

—→—→

反应方程式:

④既有又有,但主要体现。

Fe2+可被强氧化剂(如)可将Fe2+氧化成Fe3+。

(2)Fe3+的性质

①水溶液是色

②与KSCN溶液,反应方程式

③与OH-反应现象:

反应方程式:

④只有性,Fe3+可被还原剂(如)可将Fe3+还原成Fe2+。

⑤Fe3+有较强水解能力。

水解方程式为:

思考:

①能用加热蒸发FeCl3溶液得获得FeCl3固体吗?

Fe2(SO4)3呢?

②Fe3+与CO32-、、S2-能共存吗?

(3)Fe2+、Fe3+的检验

①检验Fe2+的方法:

)KSCN法:

先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不显血红色,再滴加氯水,若溶液显血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有Fe2+。

)碱液法:

现象

②检验Fe3+的方法

)KSCN法:

现象

)碱液法:

现象

)苯酚法:

现象

例2:

(2013·江苏化学·13)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C.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

D.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参考答案】D

三、金属的冶炼

1.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1)游离态

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能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如:

Au、Ag、Pt、Cu

(2)化合态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能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如:

Al、Na

2.金属的冶炼:

(1)金属冶炼的实质

用还原的方法,使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阳离子得电子变成金属原子。

Mn++ne-→M

(2)金属冶炼的主要步骤:

矿石的富集

目的:

除去杂质,提高矿石右的有用成分的含量;

冶炼

目的:

得到金属单质.

原理: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一定条件下,用还原剂把金属矿石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单质.

精炼

目的:

提高金属的纯度.

⒊ 金属冶炼的一般方法:

(1)金属冶炼方法

①热分解法:

可用于热分解法冶炼的金属,其元素的金属性很弱,原子难失电子,离子易得电子,化合物的稳定性较弱。

在常见金属活动

性顺序表的右端区域(如Hg、Ag)。

如:

2HgO

2Hg+O2↑2Ag2O

4Ag+O2↑

②热还原法: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Mg~Cu之间的金属的冶炼一般用焦炭、CO、H2和活泼金属作还原剂即可制得这些金属的单质。

如:

2.热还原法

可用热还原法冶炼的金属,其金属性比较强,在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居于中间区域。

①焦炭还原法。

如:

②一氧化碳还原法。

如:

Fe2O3+3CO

2Fe+3CO2

③氢气还原法。

如:

WO3+3H2

W+3H2O

④活泼金属还原法。

如:

此反应又称铝热反应。

通常可作铝热剂的还有Al和

、Al和

、Al和

、Al和

等。

铝热反应实验中的镁条和氯酸钾的作用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提供铝和氧化铁反应所需的热量。

反应现象:

剧烈反应,发生耀眼的光,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沙子上落有黑色铁珠。

铝热反应的注意事项: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反应装置应远离易燃物;铝粉要细,预先除去镁带的氧化膜;镁带的长度约10cm(过短热量不够,影响实验效果)。

③电解法:

电解法冶炼一般用于活泼金属的冶炼(如K、Ca、Na、Mg、Al等)。

缺点是耗电量大,成本较高。

值得一提的是,冶炼铝不能用电解

的方法(因共价化合物在熔融时不导电)。

如:

2Al2O3

4

Al+3O2↑2NaCl

2Na+Cl2↑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大致可作如下归纳:

【特别提醒】

①用焦炭还原法冶炼金属,炼得的金属中往往含有少量的碳。

②用CO冶炼金属时,由于CO一般

是在金属冶炼炉中通过下列反应生成的:

所以用CO冶炼得的金属中也会含有少量的碳。

③用H2还原法冶炼金属,炼得的金属的纯度相对较高,但成本高。

④用铝热反应

冶炼金属,克服了被冶炼金属及其氧化物熔点高、难以冶炼的问题,但成本高。

例3:

(2013·北京理综·27)(12分)用含有A1203、SiO2和少量FeO·xFe2O3的铝灰制备A12(SO4)3·18H2O。

,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Ⅰ。

向铝灰中加入过量稀H2SO4,过滤:

Ⅱ。

向滤液中加入过量KMnO4溶液,调节溶液的pH约为3;

Ⅲ。

加热,产生大量棕色沉淀,静置,上层溶液呈紫红色:

Ⅳ。

加入MnSO4至紫红色消失,过滤;

Ⅴ。

浓缩、结晶、分离,得到产品。

(1)H2S04溶解A1203的离子方程式是

(2)KMnO4-氧化Fe2+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3)已知: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Al(OH)3

Fe(OH)2

Fe(OH)3

开始沉淀时

3.4

6.3

1.5

完全沉淀时

4.7

8.3

2.8

注:

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为0.1mol·L-1

根据表中数据解释步骤Ⅱ的目的:

(4)己知:

一定条件下,MnO4-可与Mn2+反应生成MnO2,

①向Ⅲ的沉淀中加入浓HCI并加热,能说明沉淀中存在MnO2的现象是.

②Ⅳ中加入MnS04的目的是

【答案】

(1)

(2)5、8H+、5、4H2O;

(3)将Fe2+氧化为Fe3+,调节pH值使铁完全沉淀;

(4)①、生成有黄绿色气体;

②、加入MnSO4,除去过量的MnO4-。

【考点精析】考点1“铁三角”及其应用

(2013届泗县第二次质量检测)由于Fe(OH)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同学们为了观察到白色的Fe(OH)2固体想了很多方法。

甲同学: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制备。

(1)在试管I里加入的试剂是。

(2)II中的试剂加入前应如何处理:

(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I和II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后的实验步骤是。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

乙同学:

只是将甲同学所用药品中的铁屑改为FeS固体,其余都与甲相同。

(5)对乙同学的这一改变请你作出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

认为甲乙两同学所用的装置太复杂,难以组装,该同学应用试管取了一些不含Fe3+的FeSO4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经煮沸并冷却的NaHCO3溶液,结果也制得了白色沉淀并较长时间保持白色。

(6)请你解释原因并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稀H2SO4和铁屑

(2)煮沸(3)稍等片刻后关闭止水夹

(4)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H2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5)反应中生成的H2S也能防止Fe(OH)2被氧化,白色沉淀能存在较长时间,但易产生空气污染。

(6)因双水解反应:

Fe2++2HCO3–

Fe(OH)2↓+2CO2↑,CO2既能排净试管中的空气,也能防止空气进入试管。

【规律总结】制备方法探究

①在液面上加隔氧剂:

用密度比水小的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汽油、苯等物质滴加在反应液面上进行液封,以减少Fe(OH)2与O2接触。

(不能用四氯化碳,因为四氯化碳比水密度大,加入它后会处于试管底部,起不到隔离空气的作用。

②用右图装置

向试管中加入煮沸过的稀硫酸,加入稍过量的还原铁粉,充分反应后得到FeSO4溶液,静置。

液面上充满氢气。

打开止水夹可见白色沉淀。

③用电解实验

电极材料:

石墨碳棒和铁片,(注:

铁片表面氧化膜要去掉)将铁片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石墨棒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

电解液:

可选择Na2SO4溶液或NaOH溶液。

  方法:

在进行电解前应对电解液进行简单处理:

加热一段时间驱赶溶液中氧气,然后再向电解液中加入苯,隔绝空气,防止Fe(OH)2被氧化。

考点2金、银、铜等金属材料

【例2】(2013·浙江理综·13)现有一瓶标签上注明为葡萄糖酸盐(钠、镁、钙、铁)的复合剂,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部分制剂作为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已知:

控制溶液pH=4时,Fe(OH)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

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根据现象1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Na+

B.根据现象2可推出该试液中并不含有葡萄糖酸根

C.根据现象3和4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Ca2+,但没有Mg2+

D.根据现象5可推出该试液中一定含有Fe2+

【解析】A选项:

因加入了NaOH(aq)和Na2CO3(aq),在滤液中引入了Na+,不能根据滤液焰色反应的黄色火焰判断试液是否含Na+。

B选项:

试液是葡萄糖酸盐溶液,其中一定含葡萄糖酸根,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葡萄糖酸根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D选项:

溶液加入H2O2

后再滴加KSCN(aq)显血红色,不能证明葡萄糖酸盐试液中是否含Fe2+。

正确的方法是:

在溶液中滴加KSCN(aq)不显血红色,再滴入滴加H2O2显血红色,证明溶液中只含Fe2+。

若此前各步均没有遇到氧化剂,则可说明葡萄糖酸盐试液中只含Fe2+。

C选项:

根据“控制溶液pH=4时,Fe(OH)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信息,在过滤除去Fe(OH)3的滤液中分别加入NH3·H2O(aq)和Na2CO3(aq),加入NH3·H2O(aq)不产生沉淀说明滤液中不含Mg2+,加入Na2CO3(aq)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Ca2+。

【答案】C

【课后精练】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3·上海化学·17)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Al3+和K+。

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衬垫;顾虑,洗涤,灼烧,得到1.6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

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至少存在5种离子

B.Cl-一定存在,且c(Cl)≥0.4mol/L

C.SO42-、NH4+、一定存在,Cl-可能不存在

D.CO32-、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

2.下列物质反应后一定有+3价铁生成的是(  )

①过量的Fe与Cl2加热时发生反应 ②Fe与过量稀H2SO4反应后,再向其中加KNO3 ③Fe与过量的S加热时发生反应 ④Fe(NO3)2溶液中加少量盐酸 ⑤Fe和Fe2O3的混合物溶于盐酸中

A.①②⑤  B.②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3.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再加入下列物质:

①FeCl3 ②Fe2O3 ③Cu(NO3)2 ④KNO3,铜粉溶解的是(  )

A.只有①或②B.只有②或④C.只有①或②或③D.上述四种物质中任意一种

4.下列物质中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取的是(  )

①Fe3O4 ②Fe(OH)3 ③FeCl2 ④FeCl3

A.①④ 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铁屑溶于过量的稀硫酸,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再加入过量的氨水,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过滤,加热沉淀物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得到红棕色的残渣。

上述沉淀和残渣分别为(  )

A.Fe(OH)3;Fe2O3B.Fe(OH)2;FeO

C.Fe(OH)2、Fe(OH)3;Fe3O4D.Fe2O3;Fe(OH)3

6.(2013·新余质检)铁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中的一类重要物质,下列关于铁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2Fe3++Fe===3Fe2+成立说明氧化性:

Fe3+>Fe2+

B.25℃,pH=0的溶液中,Al3+、NH

、NO

、Fe2+可以大量共存

C.5.6g铁与足量的氯气反应失去电子为0.2mol

D.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Fe2++2H2O2+4H+===Fe3++4H2O

7.只用一种试剂(不能用中间鉴别出的试剂)就可将AgNO3、KSCN、稀硫酸、NaOH四种无色溶液区分开,这种试剂是(  )

A.BaCl2溶液B.FeCl2溶液

C.FeCl3溶液D.Fe(NO3)3溶液

8.(2013·芜湖质检)一种新型净水剂PAFC{聚合氯化铁铝,[AlFe(OH)nCl6-n]m,n<5,m<10},广泛用于生活用水的净化和废水的净化,有关PAF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AFC用于净化饮用水时,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有害物质

B.PAFC中铁显+2价

C.PAFC可看做一定比例的氯化铝和氯化铁的水解产物

D.PAFC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都能稳定存在

9.某溶液中有Mg2+、Fe2+、Cu2+三种离子,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将滤渣高温灼烧并将灼烧后的固体投入过量的稀盐酸中,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

A.Mg2+B.Fe2+

C.Cu2+D.无减少

10.向含有FeCl3和BaCl2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入KSCN溶液时,无明显现象,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白色沉淀是FeSO3

B.白色沉淀是BaSO3和BaSO4的混合物

C.白色沉淀是BaSO4

D.FeCl3已全部被SO2氧化成FeCl2

11.

(2013·烟台质检)A、B、C是所学过的三种单质,A、B、C及其他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D、E、F的水溶液呈酸性。

若D+C―→E+F且常温下只有B为气态,则A、B、C分别为(  )

A.Fe、Cl2、CuB.Fe、Cl2、H2

C.Cu、Cl2、FeD.Fe、Cl2、Mg

12.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若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浓度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稀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1∶1∶1B.1∶3∶1

C.3∶3∶8D.1∶1∶4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3.(10分)将Fe粉、Cu粉、FeCl3溶液、FeCl2溶液和CuCl2溶液混合于某容器中充分反应(假定容器不参与反应),试判断下列情况下溶液中存在的金属离子和金属单质。

(1)若铁粉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氯化铜有剩余,则容器中还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氯化铁和氯化铜都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____________,一定有________。

(4)若氯化铁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4分)(2013·安徽理综·27)二氧化铈

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

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

以及其他少量可溶于稀酸的物质)。

某课题组以此粉末为原料回收铈,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1)洗涤滤渣A的目的是为了去除(填离子符号),检验该离子是否洗涤的方法是。

(2)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滤渣B的主要成分是。

(3)萃取是分离稀土元素的常用方法,已知化合物TBP作为萃取剂能将铈离子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TBP(填“能”或“不能”)与水互溶。

实验室进行萃取操作是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4)取上述流程中得到的

产品0.536g,加硫酸溶解后,用0.1000mol•

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是(铈被还原为

),消耗25.00mL标准溶液,该产品中

的质量分数为。

15.(13分)根据下列转化关系,回答有关问题。

(1)淡绿色溶液D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试剂1是________。

(2)下列物质不能作为试剂2的是______(填字母)。

a.Cl2 b.新制氯水 c.浓硫酸 d.S e.硝酸

(3)固体A溶于稀盐酸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