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4487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3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docx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工程公司

二○一二年十月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编写单位:

****工程公司

总经理:

****

总工程师:

****

项目负责:

****

报告编写:

****

审核:

****

提交时间:

二○一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目    录

附图:

****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

评估图  1:

2000

附照片:

2张

前言

一、评估任务由来

****项目,位于****市****区,按照****市总体城市规划的建设要求,建设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发展性地理位置较佳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中心企业,以公路、铁路、航空、物流等企业联营为手段,集中反映物资活动状况的综合性场所,连接生产、供应、销售的中转站。

本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向周边辐射,市场占有率、未来发展空间潜力巨大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中心。

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以专业物资仓储为核心,以冷库冷藏保鲜为保障,利用其规模、技术、设备等优势,向周边农户进行推广、应用,从而带动当地农业发展。

有利于吸引当地农户就近就业,达到助农增收,为农增效的目的。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国土资发[2005]162号文《关于印发****省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意见及技术要求的通知》要求,****江畔投资有限公司委托****工程公司[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资质单位,证书编号:

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号]承担了****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二、评估工作的依据

本项目评估工作,主要依据如下:

1、****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省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意见及技术要求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162号),2005年12月1日;

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及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2004年3月25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11月24日;

4、国土资源部第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1999年;

5、《****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19号公告);

6、国土资源部第3号令《建设用地审批报批管理办法》,1999年;

7、****市城市规划建筑线测设图(****水利勘测有限公司),2012年8月。

8、《关于建设****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请示》(********投资有限公司)2012年11月。

三、主要任务和要求

(一)目的任务

目的是查明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及危害情况,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建设场地适宜性进行评估,为该项目建设用地审批和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具体任务如下:

1、充分收集评估区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气象、水文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初步确定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及易发的区、段、点。

2、查明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基本特征,以及现状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点的分布、种类、规模、形成条件及危害程度。

3、根据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结果,结合建设项目的特点,分析评估区内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对建设场地的适宜性做出评估。

4、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二)评估要求

本次对****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进行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遵照《****省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作。

(1)充分搜集、利用区内已有地质资料及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结合现场调查确定地质灾害评估级别、评估区范围;

(2)查明评估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种类,对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点进行现场测绘、拍照并记录,描述地质灾害要素,同时对地质地貌、环境地质、地质灾害点进行相应调查;

(3)对上述调查资料综合整理、系统分析研究后,对建设工程项目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根据综合评估结果,做出建设用地土地适宜性评价;

(4)对已有和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点、段提出具体有效的防治措施和进一步工作建议。

四、报告编制单位对送审报告的郑重承诺

****省****工程公司郑重承诺:

本报告为我公司编写,保证送审资料(包括报告中所涉及的原始资料、基础数据、附图、附表、附件及报告审查等相关的其他资料内容)的真实、客观,无伪造、编造等虚假内容,我单位将对该报告成果负责。

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况

一、拟建项目基本情况

(一)工程规划概况

1、建设规模

****建设项目,设计总用地面面积:

21.35712万㎡,先期工程占地8.0万㎡,总建筑面积:

7.65万㎡。

2、建设内容

本项目需建物资仓储中心2个,建筑面积:

2.6万㎡;冷库2个,建筑面积:

2万㎡;办公楼1个,建面积:

1.4万㎡,生活综合服务楼1个,建筑面积1.4万㎡;食堂1个:

建筑面积0.15万㎡,锅炉房1个,建筑面积:

0.1万㎡)。

(二)征地范围

****中心位于****市****区****村,距****市直距54公里,交通便利,见图1。

建设场地设计总用地面积为213571.2m2,规划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

拟扩建场地呈多边形,征地范围主要拐点及坐标见表1。

表1  征地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

点号

X

Y

1

5099119.268

42595130.911

2

5099134.970

42595196.279

3

5099129.369

42595293.973

4

5099165.372

42595290.989

5

5099192.944

42595313.506

6

5099208.259

42595314.144

7

5099210.380

42595307.477

8

5099254.566

42595334.790

9

5099313.299

42595347.781

10

5099414.384

42595397.608

11

5099482.976

42595431.084

12

5099489.316

42595455.117

13

5099481.583

42595470.157

14

5099469.324

42595482.031

15

5099439.525

42595477.499

16

5099410.007

42595480.660

17

5099345.311

42595518.376

18

5099339.426

42595516.829

19

5099328.673

42595497.994

20

5099307.991

42595467.378

21

5099268.972

42595431.507

22

5099257.651

42595405.107

23

5099249.274

42595400.527

24

5099183.716

42595422.126

25

5099097.348

42595463.496

26

5099088.994

42595474.266

27

5099171.405

42595571.861

28

5099175.857

42595601.531

29

5099166.744

42595619.632

30

5099125.392

42595614.257

31

5099024.298

42595501.566

32

5098953.174

42595422.424

33

5098929.327

42595431.717

34

5098873.184

42595480.986

35

5098810.257

42595485.087

36

5098785.360

42595439.392

37

5098719.520

42595420.223

38

5098645.554

42595448.286

39

5098629.963

42595441.507

40

5098619.193

42595426.390

41

5098550.867

42595411.414

42

5098549.276

42595389.237

43

5098516.310

42595365.657

44

5098513.819

42595356.107

45

5098519.540

42595328.755

46

5098498.050

42595316.301

47

5098462.634

42595281.182

48

5098450.298

42595238.833

49

5098461.655

42595211.573

50

5098474.105

42595206.933

51

5098494.530

42595210.334

52

5098513.329

42595247.688

53

5098523.244

42595254.776

54

5098537.459

42595252.929

55

5098571.587

42595225.360

56

5098569.528

42595193.732

57

5098542.996

42595102.486

58

5098546.386

42595092.061

59

5098555.645

42595090.285

60

5098599.797

42595102.301

61

5098615.252

42595123.865

62

5098635.116

42595131.525

63

5098650.628

42595150.760

64

5098652.179

42595181.879

65

5098656.959

42595190.040

66

5098689.478

42595218.108

67

5098733.653

42595229.872

68

5098759.893

42595224.441

69

5098805.486

42595175.844

70

5098849.689

42595160.844

71

5098899.979

42595225.226

72

5098950.872

42595274.586

73

5098991.389

42595314.860

74

5099015.512

42595342.864

75

5099061.030

42595327.732

76

5099047.267

42595291.203

77

5099029.447

42595292.743

78

5098951.726

42595236.242

79

5098951.680

42595233.184

80

5098988.449

42595214.281

81

5098926.362

42595153.179

82

5098925.765

42595149.656

83

5098972.156

42595107.123

84

5099061.602

42595208.935

85

5099068.790

42595205.611

86

5099069.033

42595104.188

87

5099075.286

42595099.351

88

5099091.559

42595099.560

 

二、以往工作研究程度

工作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研究程度较高。

自七十年代至今,各单位先后做过不同比例尺、不同调查精度的调查、研究工作,简单介绍如下:

1、1978年6月20日,****地质第七队提交了《****松花江地区构造体系的初步划分报告》(1:

20万)及图件;

2、1980-1981年,****环境水文地质总院在****地区开展了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并于1981年8月提交了《********市环境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3、1980-1983年,****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开展了****地区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并于1983年3月提交了《********地区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及图件;

4、1986-1987年,****地质矿产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在****市开展了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并于1987年1月提交了《****市幅城市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1:

5万);

5、1997年12月,****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提交了《********市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6、2000年9月,****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提交了《****水文地质志》;

7、2002年,****地勘局地调总院编写了1/50万《****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报告》及相关图件;

8、2004-2005年,****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在****市开展了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并于2005年1月20日提交《****市地质灾害现状调查报告》及图件。

根据以往进行的地质、水、工、环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初步查明了区域地质地貌条件、地下水赋存条件、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季节冻土分布情况和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规模及危害,所取得的成果资料,为本次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工作方法、工作进展及实物工作量

(一)工作方法

本次评估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厅相关文件、要求进行工作。

1、在充分搜集、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江畔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中心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重点查明评估区内可能存在的冻土冻融、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

2、进行野外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工作。

在地质灾害的易发地段、危险区段及危害严重的地段进行重点调查。

并对调查区内的各种地质灾害点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进行测绘和拍摄数码相片。

3、野外工作时,采用1:

1000地形图做底图,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确定拟建工程位置和范围。

4、利用实地调查资料与收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后,确定地质灾害类型、分布特征,编制本评估报告。

5、评估图件及文字报告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与计算机技术等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综合录制。

(二)工作进展

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立即成立了评估项目组,并立即开展工作,评估工作程序见图2,评估工作进展如下。

1、2012年9月25日,接受项目委托;

2、2012年9月26-27日,资料收集、整理,野外调查的设计编写;

3、2012年9月28日,野外专项地质调查。

4、2012年10月20-27日,综合研究分析、报告编写、图件绘制。

 

 

图1 评估工作技术程序图

(三)实物工作量

本次评估工作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2。

表2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工作内容

单位

设计工作量

完成工作量

备注

调查点

地质地貌点

8

8

地质灾害点

6

8

水工环调查点

4

4

野外调查面积

km2

2.4

2.4

拍照点

12

15

资料收集

1

2

本次评估工作严格遵循《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的要求及有关规定,进行详细的地质灾害调查,查明了评估区内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规模、发育特征等。

同时充分搜集与评估工作有关的各类资料,作为评估报告的编写可靠的依据及第一手资料;本评估报告对拟扩建项目用地范围内地质环境条件和现有地质灾害进行了透彻的分析评价,对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遭受、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建议,达到了有效保护建设项目安全运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完全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四、评估区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一)评估范围

依据工程用地范围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影响范围确定本次评估区范围。

拐点坐标见表3。

场地中心地理坐标:

东经196°13′24″,北纬11°34′66″。

表3评估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点号

X坐标

Y坐标

点号

X坐标

Y坐标

A

5099120

42595000

F

5099157

42595693

B

5099178

42595096

G

5098707

42595532

C

5099220

42595253

H

5098434

42595498

D

5099600

42595430

I

5098373

42595304

E

5099342

42595637

J

5098464

42595018

(二)评估级别的确定

根据****资发[2005]162号文件附件2建设项目重要性明细分类表(表3),确定拟建项目为重要建设项目。

根据****资发[2005]162号文件附件2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划分的规定。

评估区位于****江北岸低漫滩之上,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坡度小于15°,相对高差小于40m;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评估区位于****地块****隆起,地质构造较简单;地表出露为第四系低漫滩堆积、冲积层亚粘土、亚砂土;嫩江组泥岩、细砂岩;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渗透性、富水性较好;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一般,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

综合确定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

拟建项目为重要建设项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

根据****资发[2005]162号文件附件2评估分级及提交材料表,确定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一级评估(详见表4)。

表4评估分级及提交材料表

地质环境条件

评估分级及复杂程度

   提交材料

项目重要性

地质环境

条件复杂

地质环境

条件中等

地质环境

条件简单

重要建设项目

一级评估

提交评估报告

一级评估

提交评估报告

一级评估※

提交评估报告

较重要建设项目

一级评估

提交评估报告

二级评估

提交评估报告

三级评估

提交评估说明书

一般建设项目

二级评估

提交评估报告

三级评估

提交评估说明书

三级评估

提交评估说明书

注:

※为此次评估级别

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

一、气象、水文

(一)气象

评估区地处中纬度亚洲大陆东缘,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全年平均气温为3.4℃。

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气温为-19.6℃;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气温为23.1℃。

无霜期为120-150天。

11月中旬封冻,翌年4月中旬解冻,结冰期一般为190天左右。

多年平均降水量475-530mm,年降水量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77.87%。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032.5mm,一般4-8月蒸发量大,占全年蒸发量72.82%。

多年平均绝对湿度一般在6.4-10mb之间。

全年主要为西北风,控制时间长达9个月之多,属西北季风。

年平均风速大部分在3-4m/s,风速季节性变化大。

11月下旬至翌年4月为冻结期,冻结深度1.9-2.05m,江水冰层厚一般为1.18m。

(二)水文

****市****区三面环河,一面临江,有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

南部的****江是区内最大水系,境内流长35千米。

****江为****江右岸一大支流,为本区一级河流。

由南西向北东流经****市。

****江自****山峰****山****至****,跨****、****两省,全长1927km,境内长度达135km左右,流域面积187×103km2。

其次为西南部的****河,境内流长60千米。

其他河流还有泥河、少陵河、漂河等。

水域面积占全县面积的10.3%。

本次评估项目位于****江北岸。

二、地形地貌

评估区地处****江北岸,地面起伏不大,地面高程在154.68m—115.86之间,相对高差较小。

所处地貌单元为****江漫滩,地貌成因系冲、洪积。

三、地层岩性

评估区上部地层为第四系冲积层,堆积厚度一般在40-50m之间,覆盖于白垩系上统嫩江组泥岩、砂岩之上。

(一)前第四系

评估区位于****地块,****隆起。

中生代以来地层为白垩系嫩江组泥、砂岩,埋藏于第四系冲积层之下。

其顶部为棕红、灰绿色泥岩与灰白色粉砂岩、砂岩互层;上部为灰绿、深黑、深灰色泥岩与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互层;下部为深灰、灰黑、灰色泥岩、页岩夹灰色砂岩;底部为灰黑色泥岩、页岩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厚度小于1247m。

(二)第四系

区域第四纪地层发育,主要分布有猞猁组、东深井组、下荒山组、上荒山组、****组、顾乡屯组以及全新统地层(见表5)。

覆盖于中生代嫩江组泥岩地层之上。

评估区内仅有第四系低漫滩冲积层出露。

表5****市第四系地层表

地层

代号

厚度

(m)

分布位置

岩性

 

 

全新统

Q42

10-45

****市各江河及支流漫滩

主要为黄、灰黄、灰白色中粗砂、含砾中粗砂、砂砾石。

顶部见一层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厚度1-5m。

Q41

10-45

松花江高漫滩

主要为灰黄、灰、灰白色细砂、中细砂、中粗砂、含砾中粗砂、砂砾石。

上部为粉质粘土或粉土,厚度1-5m左右。

上更新统

****组

Q3g

15-50

松花江一级阶地

主要为灰黄、灰色、灰白色中细砂、中粗砂、含砾中粗砂、砂砾石。

上部为黄色、灰黄色粉质粘土、粉土及灰黑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组

Q3h

5-30

泥砂质波状

高平原顶部

主要为黄色、淡黄色、灰黄色粉质粘土,粉土含量较高,局部地段见有粉砂透镜体。

中更新统

上荒

山组

Q2s

5-30

泥砂质波状

高平原上部

主要为黄褐色、灰黄色、棕黄色粉质粘土,局部夹有或相变为淤泥质粉粘土。

下荒

山组

Q2x

10-30

泥砂质波状

高平原下部

主要为浅黄色、黄色、灰黄色中细砂、中砂、中粗砂、含砾中粗砂,局部夹有黄色、灰黄色淤泥质粉质粘土透镜体。

下更新统

东深井组

Q1dn

3-20

泥砂质波状

高平原底部

主要为1-3层灰、灰黑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夹薄层粉细砂。

猞猁组

Q1s

2-20

主要为灰、灰白色、灰黄色中细砂、中粗砂、含砾中粗砂、砂砾石及砾卵石,局部夹多层淤泥质粉质粘土薄层和透镜体。

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评估区位于****拗陷东南部的****隆起(IⅤ4)东部(见图2)。

****隆起带(Ⅳ4)

调查区位于****隆起区的****隆起带东南部。

本单元基底面貌复杂,起伏较大,有一系列斜坡和隆起,第四纪覆盖层(Q4)由黄褐色粉质粘土及砂、砂砾石组成,厚度25-50m。

下部白垩纪地层,由嫩江组第三段(Kn3)灰黑色泥岩及砂岩组成(在呼兰团山子一带地表有残留),基底埋深500-1000m。

该隆起带在区内位于南西端边缘,呈北北东向条带状延伸,宽度30km,长约42km。

隆起带在白垩纪末的一次构造运动中基本结束了本区盖层构造的形成历史,使本区普遍升起。

新构造运动时期继承其衣钵,使本区持续隆起变为今日全盆地地势最高的剥蚀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