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4726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docx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docx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第七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第一节固体废弃物概述

固体废弃物(简称废弃物)是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存在的物质,或者是提取目的成分后弃之不用的剩余物质。

主要包括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

一、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和分类

1.固体废物的来源

固体废物来自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很多环节。

2.固体废物的分类和主要理化性质

固体废弃物分类方法很多,按组成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形态可分为固体(块粒、粒状和粉状)和泥状(污泥)等废物;按来源可分为工业废物、矿业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物和放射性废物;按其危害状况可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废弃物。

但较多以来源进行分类。

1.产业固体废弃物产业固体废弃物是工农业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未被利用的副产物,分为以下两类:

1工业独体废弃物是指工业生产过程和工业加工过程产生的废渣、粉尘、碎屑、污泥等

2农林固体废弃物农林牧副渔各项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废物,主要成分是秸秆、树枝、树叶等,以及动物尸体和骨髓,工业化畜禽场产生的大量粪便废物。

2.生活消费固体废弃物是指居民生活、商业活动、市政建设与维护、机关办公等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3.有害固体废弃物和放射性固体废弃物有害固体废弃物,国际上称之为危险固体废物。

这类废物具有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爆炸性、传染性,因而可能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危害。

我国目前将固体废弃物分为四大类:

城市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有害固体废弃物和其他。

其中反射性固体废弃物和有害的固体废物不属于一般的工业固体废物,属于专门管理类型。

二、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的特点

1.废弃物的污染途径

由于固体废弃物来源途径不同,所含的有害有毒成分以及病原微生物类型以不同,由此其污染途径也是不同的。

一是工矿企业固体废物所含化学成分形成的化学物质性污染;二是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成为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孽生地和繁殖场,对环境构成病原体型污染。

2.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和环境危害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有城市350多个,城市人口达2亿多,年产垃圾5000多万吨,并且每年还以10%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城市垃圾总量已达到17560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是我国另外一类重要的废弃物,到1995年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达61420万吨,预计2000年可达69350万吨,综合利用率仅为28.2%,而工业固体废弃物累计堆存量达67.5亿吨。

乡镇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1985年,全国乡镇企业1094万个,总产值为2481亿元,而到了1993年已达2.9万亿元。

据统计,我国万元产值乡镇企业固体废渣的排放量为4.85吨,因此粗略估算全国乡镇企业排放的废渣重量可达14亿吨。

城市垃圾如果处理不当,直接适用于农田,对农业环境的危害与污染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土壤理化性状将产生不良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得试验表明,亩施10000Kg未经处理的垃圾,在0~20cm的土层中,土壤渣砾(>2mm)和砂砾(>0.01mm)的组分上升,而土壤粘粒(<0.005mm)和粉砂粒(0.01~0.005mm)的组分大幅度下降,从而使土壤保水能力下降,土壤阳离子代换量减少13%~22%,氮素和钾素流失严重。

二是长期使用垃圾将导致农田中重金属含量积累。

中国农科院土壤所对小麦连续两年施用垃圾实验,每亩产500Kg,发现小麦籽粒中重金属含量比使用化肥处理的高。

三是日益增多的有机合成材料和塑料及其制品,大部分未经利用随垃圾进入农业环境。

破碎的塑料薄膜残体被埋入土中,阻碍了土壤水分输送和植物根系的伸长,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

四是由于城市垃圾多未经任何无害化处理直接是与农田,就将会产生大量的细菌类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带入=土壤,成为各种疾病的传播源。

三、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途径与技术措施

1.污染控制途径

(1)完善和改造生产工艺从改造和完善企业技术入手,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

(2)发展物质循环工艺往往单个产品的生产企业所生产的废物可能是下一个企业的原料。

因此发展多级物质循环工艺,这样最后剩下少量废物进入环境,达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综合效应。

(3)进行综合利用积极开展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途径和技术。

(4)进行无害化处理与处置利用对非等生物方法、热处理和固化处理方法对固体废物进行无害化最终处置,以达到固体废物排放标准。

2.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有限地进行资源化,并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作为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

由于受资金、技术和其他原因限制,是我国固体废物利用的发展趋势采用无害化为先导、资源化为目的,进行减量化。

无害化是指将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环境。

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很多,如垃圾卫生填埋、高温堆肥、沼气发酵等。

此外采用焚烧、热解等方法也可以明显达到无害化处理目的,但是我国固体废物的类型不同,其特性也很大不同,不能采用一种方法去处理任何一种废弃物。

如城市垃圾处理,若采用焚烧方法虽然可以有明显的无害化效果,但需配合能耗和要求高热能的垃圾,才能实现,而我国的垃圾组成可燃成分偏低,不适宜采用焚烧方法,而采用高温堆肥技术较为经济、有效。

减量化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物的数量和容积。

其具体做法是采用固体废物处理方法,即通过如堆肥、焚烧等处理方法达到减量化。

另外一方面是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

资源化是采用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或者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达到使固体废弃物重新利用的目的。

四目前固体废弃物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1】

1没有长远的统一规划,管理环节薄弱。

有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利用事业尚未制定一个长期的统一规划,各地市在进行垃圾处理厂建设时各行其是,技术选用不当,垃圾处理厂选址、布局不合理或项目建成后不能正常运行

的情况时有发生。

已建垃圾处理厂的城市,往往忽视对垃圾处理各个环节的管理,特别是垃圾源头的管理工作。

个别垃圾处理厂在日常运行中不按规范标准和运行程序操作,造成资金浪费及周边环境的污染。

2处理技术落后,无害化处理率低

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固体废弃物资源利用技术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

采用简易填埋或原始堆放的方式,这些固体废弃物简易填埋或露天堆放,造成周边环境污染,不仅感观污染,更严重的是对地下水、农田、土壤、大气的污染。

许多城市都发生过由于垃圾渗滤液污染农田而支付赔偿的事件。

3收集手段落后,资源化利用率低

4固体废物再资源化的途径很多固体废物具有两重性,它虽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但本身又含有多种有用物质。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对固体废物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处理和防止污染上。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能源和资源短缺,以及对环境问题认识的逐步加深,人们已由消极的处理转向再资源化。

资源化就是采取管理或工艺等措施,从固体废物中提取有利用价值的物资和能源。

我国在农业废弃物利用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农业废弃物产生量巨大且总量不清、农业废弃物粗放低效利用且闲置状况严重、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与产业化水平滞后,以及农业废弃物利用相关的政策法规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几个发展方向,即向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材料化、基质化和生态化发展。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发展的对策措施,包括:

(1)建立与健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相关的政策法规;

(2)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农业废弃物利用的基础设施建设;(3)加快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4)鼓励和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创新研究、示范与推广工作【2】

第二节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农业利用技术

固体废弃物中有许多种类属于可降解和可利用的有机的有击鼓固体废弃物:

生活污泥、城市生活垃圾、糖厂废渣、畜禽粪便、农林产品加工废弃物、食品工业废弃物等。

因此按照无害化、资源化途径可以将之首先无害化处理,再进一步转化为其他农业可利用的资源,如堆肥,颗粒化复合肥,沼气发酵生产沼气和沼肥。

一、有机废弃物的能源利用

1.厌氧产沼

厌氧发酵产沼是利用微生物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分解废物中的有机物的一种方法,代谢过程中产生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性气体即沼气。

沼气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是固体废弃物能源回收的重要方法之一。

厌氧产沼可以在专门的厌氧发酵罐中进行,也可在填埋坑进行,其原理相同。

(1)厌氧发酵产沼的基本原理厌氧发酵大体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固体有机物在纤维分解菌、蛋白水解菌等体外酶解作用下,将复杂的有机物水解成简单的可溶性有机物,如多糖类水解成单糖,蛋白质转变成氨基酸,脂肪变成甘油和脂肪酸等。

第二阶段是在产酸菌(主要是醋酸分解菌)作用下,把第一阶段产物转变成低分子挥发性脂肪酸,如乙酸、丙酸和丁酸等。

第一、二阶段中起作用的细菌统称为不产沼(甲烷)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

第三阶段是在产甲烷菌把简单的有机物发酵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这类微生物实验个厌氧的,其生长繁殖速度非常慢,比对环境的十分敏感。

工程上为了控制、操纵的方便往往把上述过程只分为产酸和产沼两个阶段。

(2)厌氧发酵的工艺参数与影响因素

1有机物投入量厌氧发酵罐中,发酵原料液所含的固形物浓度(蒸发残渣TS),极限是10%~12%,下水污泥是2%~5%,家畜粪尿是2%~8%,一般认为极限是8%。

固形物分为挥发性有机物(600oC强热减量)和灰分。

适宜的有机物投入量需根据菌体的性质、发酵温度等决定。

如对于单厌氧发酵槽方式甲烷发酵法,用猪粪做为基质时,中温发酵的有机复合是每天2~3Kg挥发型固体,高温发酵的有机复合是5~6Kg;固形物中有机物含有率通常是60%~80%,甲烷发酵后35%~45%。

2营养为使甲烷发酵有效地进行,C/N比和C/P比是重要的因素。

碳为微生物提供能源,氮、磷作为形成微生物的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的最重要营养源。

产生沼气的最佳C/N比是12~16。

C/N比小时,C不足,菌体繁殖速度降低,氮不能充分利用,过剩的氮变成有利的氮,对甲烷菌的活动有抑制作用。

3粒度粒度要尽可能地小,因发酵过程是在可溶性有机物中进行的。

4发酵温度发酵温度和有机物负荷与沼气生成量有关,所以希望尽可能是发酵温度恒定。

5发酵槽搅拌适当的搅拌有利于物料充分混合并使浮渣充分破碎。

圆锥形、卵形的发酵槽不会产生死角,容易混合。

搅拌的方式有泵循环、机械搅拌、浮渣破碎机、气体搅拌等。

6厌氧状态(氧化还原电位)在产酸阶段,属兼性阶段,因此有养或缺氧情况下也能增殖。

在产沼阶段,是绝对厌氧的,氧的存在起阻碍作用,因此应完全密闭,发酵液中氧的存在程度可用氧化还原电位(ORP)表示。

7加温厌氧发酵要有适宜温度,为了保持良好状态必须加温。

8平均滞留时间平均滞留时间是指水力学的平均滞留时间,用调整浓度后的原料液的体积流量出发酵槽的液体容积而求得。

平均滞留时间的倒数定义为连续发酵槽的稀释率。

9pH值的影响在产酸阶段因是兼性厌氧菌,pH值得允许范围是4.0~4.5,。

在产沼阶段甲烷菌群很容易受pH值得影响,在兼性厌氧菌群和绝对厌氧菌群共生的系统,pH值6.5~7.5最适宜。

10铵浓度原料中氮化合物的时候,由于甲烷发酵,蛋白质、氨基酸、尿酸、尿素等被分解成铵盐。

铵浓度在5000~8000mg/L时,对产沼发生阻碍。

也有报道,对家畜粪尿从3000mg/L就开始发生阻碍。

在原料中氮化合物多时,为避免这种阻碍,用适当的碳源来调整C/N值至12~16.

11阳离子及其化合物据报道,铵盐、钠、钾、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对甲烷发酵有很大影响。

2.固体废物的热解处理

热解的基本原理与特点是将有机化合物在缺氧的条件下利用热能是化合物的化合键断裂,有大分子量的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的燃料气、液态物(油、油脂等)及焦炭等。

热分解的方式有多种多样。

根据加热方式可分为外热式和内热式两大类;根据操作温度分,有高温加热和低温加热;按生成物划分为产气技术和产油技术;按热解炉的种类分,有回转炉、竖井炉、移动床、流化床等。

这里只介绍外热式和内热式两大类。

1外热式是将垃圾至于密闭容器中,在绝氧的条件下,热量又反应器的外面通过器壁进行传递,垃圾被间接加热而分解。

2内热式热分解方式也可被称为部分燃烧热分解方式。

是反应器中的可燃性垃圾或热分解中生成的碳部分燃烧,利用此燃烧热使垃圾发生热分解的过程。

这种方式因伴有低氧条件下的燃烧过程,燃烧过程中空气中的氮气和生成的CO2使热分解生成的可燃性气体稀释。

通常得到的燃气发热量在4000~8000Kg/m3左右。

热分解所需的热量利用废物的部分燃烧来提供,熔融炉是竖井炉,外部是钢制的圆筒,外部是耐火物,炉顶是双重加料斗,可防止垃圾装入炉内时燃料气外溢,在下部设有环装管,在底部有除渣机。

废弃物热解的优点:

1在绝对或极低的氧的还原条件中,产生的NOX、SOX、HCl等公害物质较少,生成的的气又能在低空气下燃烧,因此废气量较小,对大气的污染较小。

2能处理不适于焚烧的难处理物。

3热分解残渣中,腐败有机物量少,能防止填埋场的公害。

排除密度高、致密、废物大大被减容,而且灰渣被熔融,能防止重金属类溶出。

二、有机废弃物的饲料利用

目前,处理方法有机械的、化学的、生物的等等。

现将生物方法和化学防分述如下。

1.微生物处理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相当快的,许多细菌平均每20~60min分裂一次,酵母菌为1.5~2.0h分裂一次。

一天时间内酵母可将1m3的营养物质转变成30Kg蛋白质,相当于18hm2土地上经三个月生长的豆类作物所含的蛋白质。

正因为微生物有上述特点,在饲料工业中兴起了单细胞蛋白饲料的生产,也就是蛋白质含量高的微生物的生产。

目前以纤维素为原料生产单细胞饲料的工艺中,原料一般要经过预处理,包括粉碎和用化学物质处理,然后吸取多余的处理剂,再加适量的其他营养物质,进行发酵。

青贮是保存青饲料的好方法,青贮技术发展很快,有窖贮、塔贮、袋贮、壕贮及平地青贮等多种形式。

青贮时将作物秸秆刈青收割,机械切碎,再均匀地铺入窖内,压平、密封。

发酵主要有乳酸细菌开始,然后有酵母类完成。

青贮可以较长时间地保存饲料,可使牲畜在冬季得到营养丰富的饲料。

2.化学方法处理

利用经氧化钠、氨、尿素等碱性物质作用于秸秆,使秸秆细菌壁膨胀,提高了渗透性,有利于酶对细胞壁中营养物质的作用,同时能把不易溶解的木质素变成易容的羟基木质素,破坏了木质素和营养物质之间的联系,使半纤维素、纤维素释放出来,有利于纤维分解酶或各种消化酶的作用,提高了秸秆有机物的消化率和营养价值。

如麦秸经碱化处理后,喂牛消化率可提高20%,采食量提高20%~45%。

三、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肥料化

1.堆肥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自然界中很多微生物具有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实践证明:

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温度、湿度和pH值条件下,使有机物发生生物化学降解,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土壤的物质,用作肥料和改良土壤,在热力学上是可能的。

这种利用微生物降解城市有机固化废弃物的方法称为生物处理法,一般又称堆肥化。

城市生活垃圾是堆肥微生物赖以生存、繁殖的物质条件,由于微生物生活时有的需要氧气,有的不需要氧气,因此,根据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要求的而不同,有机废物处理可分为好氧堆肥发(高温堆肥)和厌氧堆肥法两种。

前者是在通气条件下以好痒微生物的活动使有机物得到降解。

由于好氧堆肥温度一般在50~60摄氏度,极限可达80~90摄氏度,故意成为高温堆肥。

后者是利用微生物发酵造肥。

(1)高温堆肥好氧堆肥实在好养的条件下,以好氧微生物(重要是好氧菌)的作用来进行的。

在堆肥过程中,生活垃圾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质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而为微生物所吸收,固体和胶体的有机物先附着在微生物题外,由生物所分泌的胞外酶分解为溶解性物质,再渗入细胞。

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氧化还原和合成等过程,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并放出生物生长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把另一部分有机物转化成生物体所必需的营养质,合成新的细胞物质,于是微生物逐渐生长繁殖,产生更多的生物体。

图7-3可以简单地说明这个过程。

合成细胞物质(微生物生长)+腐殖酸物质

堆肥有机物+O2+微生物

氧化

CO2,NH3,H2O,PO42-,SO42-

+能量

排入环境

释放能量转化为热

图7-3堆肥的好氧发酵过程图

(2)厌氧堆肥厌氧堆肥是在无氧条件下,以厌氧微生物的作用来进行,图7-4简单说明了有机物的厌氧分解过程

产酸阶段(产酸菌的作用)产气阶段(甲烷菌的作用)

图7-4有机物的厌氧堆肥分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有机物厌氧分解时,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酸性发酵阶段和碱性发酵阶段。

分解初期,微生物活动中的分解产物是有机酸、醇、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磷化氢等。

在这一阶段,有机酸大量积累,解产物是有机酸、醇、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磷化氢等。

在这一阶段,有机酸大量积累,pH值逐渐下降,另一群统称为甲烷细菌的微生物开始分解有机酸和醇,产物主要是甲烷和二氧化碳。

随着甲烷细菌的繁殖,有机酸迅速分解,pH值迅速上升,这一阶段的分解叫碱性发酵阶段。

2.堆肥工艺、设备及参数

(1)堆肥工艺程序传统的堆肥技术采用厌氧的野外堆积法,这种方法占地大、时间长。

现代化的堆肥生产一般采用好气堆肥工艺,它通常由前处理、主发酵(一次发酵八后发酵(二次发酵)、后处理及贮藏等工序组成。

①前处理在以家畜粪尿、污泥等为堆肥原料时,前处理的主要任务是调整水分和C/N,或者添加菌种和酶。

但以城市生活垃圾为堆肥原料时,由于垃圾中含有大块的和非堆肥物质,因此有破碎和分选前处理工艺,通过破碎和分选,去除非堆肥物质,调整垃圾的粒径。

必须去除非堆肥物质的理由如下:

a.如不去除,会使发酵仓容积增大

b.传送装置或翻堆搅拌装置可能会被纤维、绳子缠卷或被竹、I

金属等绞入而影响操作。

I

c.非堆肥物质妨碍发酵过程。

d.非堆肥物质虽然也可在后处理工序去除,但干电池等物质里所含的重金属—旦混入堆肥原料,就不能在后处理时选出,而混到成品堆肥中。

调整粒径的理由是:

通过破碎可使原料水分在一定程度上均匀化,同时使原料占地面积减少,微生物扩散速度加快,可提高发酵速度。

从理论上讲,粒径越小,越容易分解,但是,考虑到增加物料的表面积的同时,还必须注意保证物料有一定的孔隙率,便于通风,使物料能够获得充足氧气,一般适宜的粒径范围是2〜60mm,最佳粒径随垃圾物理特性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堆肥物质结构坚固,不易挤压,则粒径应小些,否则,粒径应大些。

此外,决定垃圾粒径大小时,还应从经济方面考虑,因为破碎得越细小,动力消耗就从糊垃圾的费用就会增加。

②主发酵(一次发酵)主发酵可在露天或发酵装置内进行,通过翻推式强制通风的堆积层或发酵装置内供给氧气。

在露天堆肥或发酵装置内堆肥时,由于原料和土壤中存在的微生物作用而开始发酵。

首先是易分解物质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热量,使堆温上升。

微生物吸取有机物的碳氮营养成分,在细菌自身繁殖的同时,将细胞中吸收的物质分解而产生热量。

发酵初期物质的分解作用是靠中温菌(30〜40oC为最适宜生长|温度)进行的,随着堆温上升,逐渐为高温菌代替〈45〜650C为最适宜温度),在此温度下,各种病原菌均可被杀死。

一般将温度升1高到开始降低为止的阶段称为主发酵阶段,以生活垃圾为主体的城市垃圾及家畜粪尿好氧堆肥,主发酵期约为3〜10d。

③后发酵的半成品进入后发酵工序,将主发酵工序尚未分解的易分解有机物和较难分解的有机物进一步分解,使之变成腐殖酸、氨基酸等比较稳定的有机物,得到完全成熟的堆肥制品。

一般把物料堆积到1〜2m高,并要有防止雨水流入的装置,进行后发酵,有的场合还需要翻堆和通风,通常不进行通风,而是每周迸行一次翻堆。

发酵时间的长短,决定于堆肥的使用。

例如,堆肥用于温床(能够利用堆肥的分解热)时,可在主发酵后直接使用,对几个月不种作物的土地,大部分可以不进行发酵而直接施用堆肥,对一直在种作物的土地,则需要使堆肥进行到不能发生夺取土壤氮的程度,后发酵时间通常在20〜30d上。

④后处理两次发酵后的物料中,几乎所有的有机物都变形和变细碎了,数量减少了。

但是城市生活垃圾堆肥中,预分选工序没有去除的塑料、玻璃、陶瓷、金属、石块等物依然存在。

因此,还需要经过一道分选工序,去除杂物,并根据需要进行破碎。

⑤脱臭堆肥工艺和堆肥物在堆制过程和结束后,会产生臭味,必须进行脱臭处理。

去除臭气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除臭剂除⑤脱臭部分堆肥工艺和堆肥物在堆制过程和结束后,会产生臭味,必须进行脱臭处理。

去除臭气的方法主要有化学除臭剂除臭,碱水和水溶液过滤,熟堆肥或活性炭、沸石等吸附剂过滤。

在露天堆肥时,可在堆肥表面覆盖熟堆肥,以防止臭气逸散。

较为多用的除臭装置是堆肥过滤器,当臭气通过该装置时,恶臭成分被堆肥(熟化后的)吸附,进而被其中好氧微生物分解而脱臭,也可用特种土壤代替堆肥使用,这种过滤器叫土壤脱臭过滤器。

⑥贮藏堆肥一般在春秋两季使用,在夏冬季就必须积存,所以要建立储存六个月生产量的设备。

储存方式可直接堆存在发酵池中或袋装,要求干燥而透气,闭气和受潮会影响制品的质量。

(2)堆肥的影响因素影响堆肥的因素很多,主要归纳起来有下面几方面。

①有机质含量对于快速高温机械化堆肥而言,首要的是热量和温度间的平衡问题。

有机质含量低的物质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热量不足以维持堆肥所需要的温度,并且产生的堆肥存在由于肥效低而影响销路的问题,但过高的有机物含量又将给通风供氧带来影响,从而产生厌氧和发臭,研究表明,堆肥中最合适的有机物含量约为20%~80%之间。

②水分水分为微生物生长所必需,在堆肥过程中,按重量计50%~60%的含水率最有利于微生物分解,水分超过70%,温度难以上升,分解速度明显降低。

水分低于40%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需要,有机物难以分解。

③温度对堆肥而言,温度是堆肥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温度的作用主要是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一般认为高温菌对有机物的降解效率高于中温菌,现在的快速、高温好氧堆肥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初堆肥时,堆体温度一般与环境温度相一致,经过中温菌2d的作用,堆肥温度便能达到高温菌的理想温度50〜65OC,在这样的高温下;一般堆肥只要5〜6d,即可达到无害化。

过低的堆温将大大延长堆肥达到腐熟的时间,而过高的堆温(>70OC)将对堆肥微生物产生有害的影响。

④碳氮比。

与堆肥温度有关,原料C/N比高,碳素多,氮素养料相对缺乏,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发展受到限制,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就慢,发酵过程就长。

如果碳氮比例高,容易导致成品堆肥的碳氮比过髙,这种堆肥施入土壤后,将夺取土壤中的氮素,陷入“氮饥饿”状态,会影响作物生长。

若碳氮比低于20:

1,可供消耗的碳素少,氮素养料相对过剩,则氮将变成氨态氮而挥发,导致氮元素大量损失而降低肥效。

⑤碳磷比磷是磷酸和细胞核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生物能源ATP的重要组成,—般要求堆肥料的C/P在75〜150为宜

⑥pH值pH值是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微生物最适宜的pH值是中性或弱碱性,pH值太髙或太低都会使堆肥处理遇到困难。

pH值是一个可以对微生物环境作为估价的参数,在整个堆肥过程中,pH只值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堆肥初始阶段,由于有机酸的生成,pH值下降〔可降至主5.0〕,热后上升至8〜8.5左右,如果废物堆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