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4727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9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

《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

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一、财务管理的定义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具体包括对筹资引起的财务活动的管理、对投资引起的财务活动的管理、对经营过程引起的财务活动的管理和对企业利润分配引起的财务活动进行的管理。

二、四种财务管理的目标总结对比

目标

采纳的理由

存在的问题

利润最大化

(1)剩余产品的多少可用利润衡量;

(2)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中,资本的使用权最终属于获利最多的企业;

(3)只有每个企业都最大限度地创造利润,整个社会的财富才能实现最大化 

(1)没有考虑利润实现时间和资金时间价值;

(2)没有考虑风险问题;

(3)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

(4)可能会导致企业短期财务决策倾向,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股东财富最大化

(1)考虑了风险因素;

(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企业短期行为;

(3)对上市公司而言,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 

(1)通常只适用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难以应用;

(2)股价受众多因素影响,股价不能完全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状况;

(3)它强调的更多的是股东利益,而对其他相关者的利益重视不够 

企业价值最大化

(1)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2)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3)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

(4)用价值代替价格,有效的规避了企业的短期行为 

(1)企业的价值过于理论化,不易操作;

(2)对于非上市公司,企业价值评估受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的影响,很难做到客观和准确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1)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2)体现了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本身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目标体系,较好地兼顾了各利益主体的利益;

(4)体现了前瞻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会计师考试大纲认为:

相关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最理想的目标 

 

四、财务战略的综合类型

  

(一)、扩张型财务战略

  它是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

为了实施这种财务战略,企业往往需要在将绝大部分乃至全部利润留存的同时,大量地进行外部筹资,更多地利用负债。

大量筹措外部资金,是为了弥补内部积累相对于企业扩张需要的不足;更多地利用负债而不是股权筹资,是因为负债筹资既能为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又能防止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稀释。

扩张型财务战略一般会表现出“高负债、高收益、少分配”的特征。

该战略适用于处于“发展期”的企业。

(二)、稳健型财务战略

  它是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一种财务战略。

实施平衡型财务战略的企业,一般将尽可能优化现有资源的配置和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及效益作为首要任务,将利润积累作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扩张的基本资金来源。

为了防止过重的利息负担,这类企业对利用负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的扩张往往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所以,实施稳健型财务战略的企业的一般财务特征是“适度负债、中收益、适度分配”。

该战略适用于处于“成熟期”的企业。

  (三)、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

  它是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及新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

实施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一般将尽可能减少现金流出和尽可能增加现金流入作为首要任务,通过采取削减分部和精简机构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节约成本支出,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人力,用于企业的主营业务,以增强企业主导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由于这类企业多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曾经遭遇挫折,也很可能曾经实施过扩张的财务战略,因而历史上所形成的负债包袱和当前经营上所面临的困难,就成为迫使其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的两个重要原因。

”低负债、低收益、高分配”是实施这种财务战略的企业的基本财务特征。

该战略适用于处于“衰退期”的企业。

 五、SWOT分析图与分析表

六、企业生命周期与财务战略选择

 

(一)创立期的财务战略管理

  初创期。

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其经营风险是最高的。

在这个时期,财务特征是现金需求量大,经常需要大规模举债经营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与市场的拓展,企业的现金净流量一般为负,难以形成内部资金积累,因而存在着很大的财务风险,股利政策一般采用非现金股利政策。

由于资金短缺,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较大,为了更好的发挥企业优势,聚合企业资源,并发挥财务整合优势,财务管理的重点应是如何筹措资金,通过企业内部自我发展来实现企业增长,企业通常会保持稳健原则,采取稳健与一体化的财务战略,即实行股权资本型筹资战略、一体化集权型投资战略和零股利分配政策;通过资源的集中,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成长期的财务战略管理

处于发展期的企业产品的定位与市场渗透程度已大大提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业务拓展,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

但企业集团仍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压力,快速发展的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压力,市场的不断开拓,大量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造成了巨大的现金缺口,技术研发、资本投入等的大幅投入使得的企业从本质上被要求采取稳键发展型的财务战略,即实行相对稳健型筹资战略、适度分权型投资战略和剩余股利政策;发展期的企业通常会向外界传递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的信号,因此其融资环境较之以往已有较大提高,然而,如何恰当运用手中的筹资资源使企业保持在恰当的债务水平是企业继续发展的关键。

  (三)、成熟期的财务战略管理

  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其基本标志就是企业的市场份额与占有率地位相当稳固,经营风险较低,但同时其市场增长潜力不大,企业同时有足够的实力对外借款,为了避免资金全部集中在一个行业所可能产生的风险,一般会采取多元化经营,因此应采取相对扩张型的财务战略,这样既能分散财务风险,又能有效利用资源,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在多元化扩展的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也是财务战略的重点所在。

  (四)衰退期的财务战略管理

 处于衰退期的企业需要通过新产品的开发与新产业的投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经营上的调整,须对企业进行二次定位,一方面,某些行业或经营领域需要退出而某些行业或领域需要进入,另一方面伴随着经营方向的调整,内部需要适时组织再造与更新。

衰退期是企业集团新活力的孕育期,它充满风险,同时处于衰退期的企业并不是没有财务实力而是其未来的经营状况充满变数,故应当采取防御型的财务战略,即实行高负债筹资战略、一体化集权式投资战略和高支付率的股利政策。

这样既能保证财务的集权化管理又能保障企业再造,有充分的现金流作为物质保障,保证了企业经营的连贯性。

总之,为了控制企业总风险,在进行财务战略管理时,应当将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进行反向搭配,以确保企业的总风险在控制范围内。

八、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定义

财务管理中所讨论的风险是指那种未来的结果不确定,但未来哪些结果会出现,以及这些结果出现的概率是已知的或可以估计的这样一类特殊的不确定性事件。

风险意味着对未来预期结果的偏离,这种偏离是正反两方面的,既有可能向不好的方向偏离,也有可能向好的方向偏离,因此,风险并不仅仅意味着遭受损失的可能。

同时,风险大小随时间而变化,是一定时期内的风险。

资产的风险是指资产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其大小可用资产收益率的离散程度(各种可能结果与预期收益率的偏差)来衡量。

衡量资产风险的指标主要有收益率的方差、标准差和标准离差率等。

 

九、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又被称为市场风险或不可分散风险,是影响所有资产的、不能通过资产组合来消除的风险。

这部分风险是由那些影响整个市场的风险因素所引起的。

这些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动、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税制改革、企业会计准则改革、世界能源状况、政治因素等。

非系统风险,又被称为企业特有风险或可分散风险,可以通过有效的资产组合来消除掉的风险,它是特定企业或特定行业所特有的,与政治、经济和其他影响所有资产的市场因素无关。

企业特有风险可进一步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企业目标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

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目标带来的不利影响。

十四、资产结构的特征

1.整体性。

企业各种类型的资产是企业资产总额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是以企业经营活动正常进行为前提的,是服务于企业经营和理财的基本目标的。

各类资产作为资产总额的构成要素,既具有独自的特定功能,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2.封闭性。

资产结构是一种封闭结构,表明在资产总额确定的前提下,各类资产所占比重之和恒等于1。

这一特征不会因资产总额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化。

3.动态性。

资产结构是一种动态结构,即不同资产的结构比例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变化的。

同一类资产在不同时点、不同时期占总资产的比例总是变化的。

4.层次性。

资产结构的层次性表现在资产总额可划分为若干大类,每一大类下又可分为若干小类或项目。

比如,资产总额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而流动资产又可划分为货币性流动资产与非货币性流动资产等。

十五、资产结构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一)风险的影响。

企业面临的风险包括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两类,前者主要与企业资金的筹集即资本结构相关,后者主要与企业资金的运用即资产结构有关。

一般说,流动资产、短期资产的经营风险相对较小,有形资产的经营风险也要小得多,固定资产经营风险相对较大,无形资产尤其是支出性无形资产其经营风险比实物风险会更大。

(二)收益的影响。

一是直接形成企业收益的资产,包括产品、商品等存货资产、应收账款等结算资产、有价证券等投资资产;二是对企业一定时期收益不产生影响的资产,如货币资产;三是抵扣企业一定时期收益的资产,包括非产品资产、非商品资产、固定资产、支出性无形资产等。

可见,资产结构中直接形成企业收益的资产比重相对越大,其余两类资产的比重相对越小,将有利于企业收益的最大化。

但前提是资产类别之间、项目之间的结构必须协调,若走向某种极端,结果适得其反。

(三)、流动性的影响。

流动性大的资产风险相对较小,收益相对较高;反之,则相反。

(四)弹性的影响。

金融资产比重越大,企业的资产结构弹性也越大

十七、资本结构与资产结构的对称类型:

稳定结构、中庸结构和风险结构。

(一)稳定结构

这种结构的主要标志是流动资产的一部分资金来源是由流动负债来满足的,而另一部分是由长期负债来满足的。

其显著特征是:

(1)长期负债是长期融资,用来满足流动资产的需要时,将不会遇到流动压力或偿债压力。

而其它长期资产由长期融资提供保证,当然也不会遇到偿债压力。

因此,可以说这是一种风险最小的结构。

 

(2)以长期融资来满足短期资产和资金需要,融资成本较高,因为相对短期融资而言,长期融资成本高。

(二)中庸结构

资产与资本的中庸结构特征是流动资产的资金由流动负债提供,其显著特征是:

(1)流动资产不会占用长期融资,从而使融资成本相对较低;

(2)流动负债也不会支持长期资产,从而使财务风险或偿债风险较低。

其结果是这种结构风险中等,成本中等。

(三)、风险结构

资产与资本风险结构的特征是流动资产所占用的资金由流动负债提供,并且长期资产的部分资金也由流动负债提供,其显著特征是:

(1)长期资产的资金由流动负债提供,使融资成本最低;

(2)流动负债用来作为长期资产的资金来源,由于两者在流动性上的不对称,从而使财务风险最大。

所以,这种结构是成本最低、风险最大的结构。

纵观上述三种结构,可以看出,稳定结构是经常和长久采用的结构,它适合于各种企业:

中庸结构对于经营状况特别好而且前景也看好的企业,可作为一种正常、持久的结构,但应注意保持良好的财务形象,以及时获得临时借款应付临时偿债压力;风险结构一般只能由企业在某一较短的时期内使用,并要有准确的市场预测和良好的信用状况及环境。

十八、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的不同

企业的筹资活动按其是否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可分为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两种类型,区别主要取决于宏观筹资机制和政策。

直接筹资是指企业不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与资本所有者协商融通资本的一种筹资活动。

主要有投入资本、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和商业信用等筹资方式。

间接筹资是指企业借助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融通资本的筹资活动。

间接筹资的基本方式是银行借款,此外还有融资租赁等筹资方式。

直接筹资与间接筹资的差别,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筹资机制不同。

直接筹资依赖于资本市场机制,以各种证券作为媒介;而间接筹资则既可运用市场,也可运用计划或行政手段。

 

2筹资范围不同。

直接筹资有广阔的领域,可利用的筹资渠道和方式较多;而间接筹资的范围比较窄,筹资渠道和方式比较单一。

 

3筹资效率和费用高低不同。

直接筹资的手续较为繁杂,所需文件较多,准备时间较长,故筹资效率较低,筹资费用较高;而间接筹资手续比较简便,过程比较简单,故筹资效率较高,筹资费用较低。

 

4筹资的意义不同。

直接筹资能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本,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与资信度,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而间接筹资则主要是满足企业资金周转的需要。

 

 

 二十、复合杠杆与公司风险

  复合杠杆系数越大,公司总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越大。

  

(1)固定资产比重较大的资本密集型企业,经营杠杆系数高,经营风险大,企业筹资主要依靠权益资本,以保持较小的财务杠杆系数和财务风险;

  

(2)变动成本比重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杠杆系数较低,经营风险小,企业筹资主要依靠债务资本,保持较大的财务杠杆系数和财务风险。

  (3)企业处于初创阶段,产销业务量小,经营杠杆系数大,此时企业筹资主要依靠权益资本,在较低程度上使用财务杠杆;

(4)企业处于扩张成熟期,产销业务量大,经营杠杆系数小,此时资本结构中可扩大债务资本,在较高程度上使用财务杠杆。

二一、资本结构决策的资本成本比较法【参见人大教材】  

二二、资本结构决策的每股收益分析法【参见人大教材】

二三、短期筹资与长期筹资组合策略

短期筹资与长期筹资组合策略,亦称营运资本(流动资产)筹集策略,是指在总体上如何为流动资产筹资,采用短期资金来源还是长期资金来源,或者兼而有之。

大体上分为三类:

配合型筹资组合策略、激进型筹资组合策略和保守型筹资组合策略。

(一)、配合型筹资组合策略

配合型筹资组合策略的特点是:

尽可能贯彻筹资的匹配原则,即长期资产由长期资金支持,短期资产由短期资金支持。

其匹配关系如下:

长期资产+长期性(永久性)短期资产=所有者权益+长期债务+自发性短期负债

  临时性短期资产=临时性短期负债

【永久性流动资产是指满足企业一定时期生产经营最低需要的那部分流动资产。

如企业保留的最低库存、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等。

这部分资产与固定资产相比,有两个方面相似:

一是尽管融资所得资产从本质上是流动资产,但投资的金额具有长期性,且相对稳定;二是对一个处于成长过程的企业来说,流动资产水平与固定资产一样会随时间而增长。

但流动资产不会象固定资产一直停留在原地,而是其具体形态在不断地变化与轮换。

【波动性流动资产是指随生产的周期性或季节性需求而变化的流动资产,所以也称临时性流动资产,如:

季节性存货、销售和经营旺季的应收账款。

波动性流动资产也是由形态不断变化的流动资产组成。

(二)、激进型筹资组合策略

激进型筹资组合策略的特点是:

短期金融负债不但融通临时性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还解决部分长期性资产的资金需要。

极端激进的筹资组合策略是全部长期性流动资产都采用短期借款,甚至部分固定资产也采用短期借款。

其匹配关系如下图所示:

  

(1)临时性流动资产<短期金融负债(临时性流动负债)

  

(2)长期性(永久性)流动资产+长期资产>长期负债+自发性流动负债+权益资本

  

(三)、保守型筹资组合策略

  保守型筹资组合策略的特点是:

短期金融负债只融通部分临时性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另一部分临时性资产和长期性资产,则由长期资金来源支持。

极端保守的筹资组合策略完全不使用短期借款,全部资金都来自于长期资金来源。

  

(1)临时性流动资产>短期金融负债

(2)长期性流动资产+长期资产<长期负债+自发性流动负债+权益资本

二五、净现值指标及其决策【人大教材】

二六、内含报酬率指标及其决策【人大教材】

 二七、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成本分析模型

  成本模型强调的是:

持有现金是有成本的,最优的现金持有量是使得现金持有成本最小化的持有量。

模型考虑的现金持有成本包括如下项目:

  1.机会成本

  现金的机会成本,是指企业因持有一定现金余额丧失的再投资收益。

再投资收益是企业不能同时用该现金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所产生的机会成本,这种成本在数额上等于资金成本。

例如:

某企业的资本成本为10%,年均持有现金余额50万元,则该企业每年的现金机会成本为5万元(50×10%)。

放弃的再投资收益即机会成本属于变动成本,它与现金持有量的多少密切相关,即现金持有量越大,机会成本越大,反之就越小。

  2.管理成本

  现金的管理成本,是指企业因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而发生的管理费用。

例如管理者工资、安全措施费用等。

一般认为这是一种固定成本,这种固定成本在一定范围内和现金持有量之间没有明显的比例关系。

  3.短缺成本

  现金短缺成本是指在现金持有量不足,又无法及时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加以补充所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

现金的短缺成本随现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现金持有量的减少而上升,即与现金持有量负相关。

  成本分析模型就是根据现金有关成本,分析预测其总成本最低时现金持有量的一种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最佳现金持有量=min(管理成本+机会成本+短缺成本)

  其中,管理成本属于固定成本,机会成本是正相关成本,短缺成本是负相关成本。

因此,成本分析模型是要找到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所组成的总成本曲线中最低点所对应的现金持有量,把它作为最佳现金持有量。

可用坐标图表示如下:

    

二八、最佳现金持有量的随机分析模型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现金流量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米勒(M.Miller)和奥尔(D.Orr)设计了一个在现金流入、流出不稳定情况下确定现金最优持有量的模型。

他们假定每日现金净流量的分布接近正态分布,每日现金流量可能低于也可能高于期望值,其变化是随机的。

由于现金流量波动是随机的,只能对现金持有量确定一个控制区域,定出上限和下限。

当企业现金余额在上限和下限之间波动时,则将部分现金转换为有价证券;当现金余额下降到下限时,则卖出部分证券。

随机模型图如下:

该模型图有两条控制线和一条回归线。

最低控制线L取决于模型之外的因素,其数额是由现金管理部经理在综合考虑短缺现金的风险程度、公司借款能力、公司日常周转所需资金、银行要求的补偿性余额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的。

  

三十、股票回购的概念

 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出资将其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以一定价格购买回来予以注销或作为库存股的一种资本运作方式。

 

三一、并购与重组的概念

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总称,通常存在两种意义上使用:

狭义的并购则仅指产权的兼并、收购。

广义的并购包括产权的兼并、收购(围绕控制权、以股份和股权为载体实施的让渡和转移)和资产的兼并、收购(围绕资产进行的购买、出售、置换等让渡和转移行为)。

并购分吸收合并(兼并)、新设合并、收购、接管等几种方式。

 重组是指公司控制人基于某种战略或技术需要,对公司的各种组成资源、要素进行的重新组合安排。

相对于并购而言,重组是更为广义的一个概念,并购只是重组的形态之一。

  重组的动因可能基于某种战略需求,如结构性调整、产业调整、控制体系安排、公司代理制度的安排等,也可能是出于某个层面的技术设计,如税务筹划、满足上市需求、获得某项特殊资产、满足某项控制需求等。

当然重组也可能会基于某种不当目的甚至非法目的,如隐形控制、恶意控制、逃避债务、偷逃税收等。

  

三二、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资料来源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存在报表数据的时效性、真实性、可靠性、可比性、完整性问题。

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对于比较分析法来说,在实际操作时,比较的双方必须具备可比性才有意义。

对于比率分析法来说,比率分析法是针对单个指标进行分析,综合程度较低;比率指标的计算一般都是建立在以历史数据为基础之上的,这使比率指标提供的信息与决策之间的相关性大打折扣。

对于因素分析法来说,在计算各因素对综合经济指标的影响额时,主观假定各因素的变化顺序而且规定每次只有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这些假定往往与事实不符。

并且,无论何种分析法均是对过去经济事项的反映。

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些比较标准也会发生变化。

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1.财务指标体系不严密;2.财务指标所反映的情况具有相对性;3.财务指标的评价标准不统一;4.财务指标的计算口径不一致。

  

三四、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及其财务含义

指标名称

计算公式

①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②速动比率

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③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现金+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

④经营现金流量比率

经营现金流量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⑤到期债务本

息偿付比率

业务活动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①流动比率体现了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流动比率越大,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标准值2;②速动比率更能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因为流动资产中,包括了变现速度较慢且可能已贬值的存货。

标准值1;保守值0.8;③现金比率比率越高说明偿债能力越强;④经营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说明偿债能力越强。

不同行业由于其经营性质的不同该比率的变化较大;⑤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超过1,指在保证现金支付需要后,还能保持一定的现金余额。

如果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不足以偿付到期的本息。

三五、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及其财务含义

指标名称

计算公式

①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②股东权益比率

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总额/资产总额

③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股东权益比率的倒数

④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

⑤有形资产净值债务率

[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

⑥偿债保障比率

偿债保障比率=负债总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⑦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⑧现金利息保障倍数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

①资产负债比率越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获取税后利润的能力也就越强。

一般在60%—70%之间,比较合理,而达到85%及以上时,则应发出预警信号。

标准值0.7;②股东权益比率反映所有者提供的资本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反映企业的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

一般来说比率高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比率低是冒险型的财务结构;③权益乘数反映资产总额是股东权益总额的多少倍,反映了企业财务杠杆的大小。

数值越大,其财务杠杆越大,其财务风险也越大;④产权比率从股东来看,通货膨胀时期,多借债能把损失和风险转嫁给债权人;在经济繁荣时期,多借债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在经济萎缩时期,少借债可以减少利息负担和财务风险;⑤有形资产净值债务率是产权比率指标的延伸,保守地反映在清算时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到股东权益的保障程度。

不考虑无形资产包括商誉、商标、专利权以及非专利技术等的价值,它们不一定能用来还债,为谨慎起见,一律视为不能偿债。

标准值1.5;⑥偿债保障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