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4952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docx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docx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成果号:

WJK2011A267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单 位: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

成 员:

付国屏吴显品杨守学陈策魏宝玉祝优刘兆锋

王琼罗晋张连喜李明李霞

一、课题的提出

我校自2005年9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至今有6年多时间。

新课程突出学生的人文情怀,主张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课堂教学效益已有较大提升。

但我们看到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停留在技术操作层面,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有偏差,在教学中关注比较多的还是自己的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身心自然、和谐发展。

32%课越来越花哨、越来越复杂;27%课弱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18%课教学目标不集中、不明确,脱离文本,转移目标,内容庞杂,操作随意;67%课观念陈旧,方法的养成与能力的培养被淡忘。

形式化多了,热闹的课堂背后却是教学实效的缺失,使得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的现象长期困扰着我们。

因此,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便摆在我们面前,当前教学是否真的高效?

是高效,还是低效?

于是教学的高效性问题便被凸现出来。

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高效课堂策略体系,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在“引领幸福人生”的办学宗旨下,我们发扬“0+1→1+99→100+1,即标新立异→百炼成钢→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提出了“构建高效课堂,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教育思路,确立了“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的实验课题,试图开拓一条有关高效课堂的校本研究与实践之路,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初步取得一定教学效果,实现学生负担轻、教学效果好的目标,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我校全体教师、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师、学生的共同成长注入新的活力。

二、课题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在课堂规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新课程三维目标落实的最优化,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教学效益的最好。

构建初中高效课堂要回答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这节课学生获得什么?

获得多少?

(目标问题)这是一个老师在备课和上课一开始就要考虑并告诉学生的问题,也就是明确目标的问题。

这个目标包括国家课程标准、学校课程标准、本班课程标准。

所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但有质的要求,还要有量的要求。

通过老师的教学目标,就能看出这节课的容量和效率。

第二个问题:

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

(效率问题)。

课堂效率是与时间挂钩的,离开了时间就无所谓效率高低。

我们说的提高课堂效率是向每节课40分钟或45分钟要效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当堂要完成的任务,而不是24小时要完成的任务。

第三个问题:

学生怎样获得?

(方法问题)。

“先学后教”是主张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也就是说只要学生自己看书能解决的就要让学生看书,老师不要急于讲;学生不会的可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学生实在不会的老师再点拨,老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

“先教后练”是一开始老师就讲,讲概念、讲例题,讲完了让学生练习巩固。

我们衡量一堂课的效率高低,不但要看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还要看学生是怎样掌握的,是老师灌输给他的还是通过他自学掌握的。

这有本质的不同。

三、理论依据与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最优化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

建构主义理论阐述了学习者学习的自我建构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2、教学最优化理论。

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就提出了教学最优化理论。

他指出,要更完善地描述教学过程的“各组成部分”,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体系”,在此基础上探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防止过度消耗教师、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面对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迫切要求,改革目前存在的陈旧的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便成了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国内外对本课题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综述

1、国外的研究

在1972年美国的乔依斯与威尔的《当代西方教学模式》、赞可夫的教学发展理论、布鲁纳的学科结构理论及发现法、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美国兰布德、布莱克伍德等提出的探索性教学模式及保加利亚洛扎洛夫创立的开放性教学模式中,对高效课堂教学理论研究都有涉及。

特别是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的教学优选法理论,为世界范围内课堂教学实践的高效改进,以取得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2、国内的研究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课堂教学要体现出“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的高质量、高层次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成为时代所需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指导下,各地对高效课堂教学也有所研究,其中以上海为最突出。

特别是对高效课堂的理论研究为高效教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如孔企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教学课程改革》一书中,论述了高效课堂与学生参与的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漷在《高效课堂策略的构建》中,对高效课堂策略的理论和教学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

张海晨、李炳亭所著《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中,把对高效课堂的评价概括为“二二六”评价原则,即促进“两个发展”,落实“两个转变”,体现“六个维度”。

以上这些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理论对本课题研究具有直接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但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尚不够具体深入,亟待进一步研究。

因此,如何在初中学校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很值得我们去探索。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调查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能探索出符合新旧教育观念碰撞时期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从而归纳出有一定规律的优质高效的学科教学形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制定出一套相应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用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估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4、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方法,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学生。

同时,在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指导下,做到高效的教的策略和高效的学的策略的互动促进。

5、通过课题研究,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施,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构建新型的符合本校教学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其个性,推进学校课程改革进程,形成本校大面积优质高效教育的办学特色。

(二)研究内容

1、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法,对本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改善教学行为、实施高效教学的策略、方式和途径。

2、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教学的内涵、要素与基本特征的理论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法,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高效教学的内涵、要素、特征,提炼出高效课堂教学的要素和特点,为克服低效教学、实施高效教学、追求高效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3、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

(1)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基本课型

认真学习和研究高效教学理论,深入分析当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研究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索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新授课、复习课、自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高效课型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

(2)认真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行为

高效教学行为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并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教学行为。

影响高效教学的关键性行为是备课、上课和评价。

因此,高效备课策略、高效上课策略和高效评价策略是“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①高效备课策略。

具体来说,备课时必须解决下列问题: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阐述、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情学法等方面探索提高备课质量的高效途径,把集体备课与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推出一些科学实用高效的集体备课模式。

教师个体要根据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本班级学生的实际,对集体备课的“通用教案”进行“个案补充”,设计出富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方案,灵活多变地应用于课堂教学。

②高效上课策略。

“高效上课策略”即“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

要研究高效施教,探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基本趋势、总体思路、高效策略;研究教师讲课的方式、风格、节奏、语速、仪表等;研究学生兴趣的激发、情知互促的措施、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等;研究高效提问与倾听、问题设计的深度与难度、提问的类型与时机等;研究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整合策略、教学组织策略、方法优化策略、鼓励评价策略、情境设计策略、主体参与策略等。

③高效评价策略。

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

高效评价策略主要涉及到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与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

要研究教师教学热情的激发与维持,要求教师能唤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要研究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倡导教师用教学行为来表达对学生的高期望,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要研究教师对学生的可信任感,指导教师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心理。

(3)努力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任何高效的课堂教学都有其规律可循。

前一阶段,我们通过全校教师集思广益,提出了“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教育理念,归纳提炼了课堂教学要求: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基础;学生自主,教师引导为根本。

围绕目标,精设巧导,以情激趣,学练议讲,堂事堂清。

”以此来引导教师构建新型课堂,追求高效教学。

各年级、各学科要根据课堂教学理念,探索符合各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形成便于操作、易出成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4、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和管理研究

针对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管理的研究,探索、构建学校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及教学评价体系。

(1)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

要以常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为研讨主题,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赛课、评课等校本教科研活动,定期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引领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要细化要求,狠抓集体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生辅导等教学环节的落实。

(3)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学校领导要深入课堂,与教师一起听课、评课,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

要制定“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定期组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4)开展小课题研究。

要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围绕学校主课题广泛开展小课题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科学性。

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科小课题申报,学期中对小课题进行过程指导、检查,学期末对小课题进行成果鉴定,力争把小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5、新课程背景高效课堂教学的个案研究

通过行动研究法,对课堂教学低效个案进行微格的分析、研究,找出与高效教学的差距。

同时,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高效教学的典型个案进行总结、推广,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期望通过研究,能构建一种具有校本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达到本校各年级各学科课堂教学高效。

五、研究方法的运用

1、文献研究法:

主要侧重课题的前期论证,收集国内外有关内容、研究的观点、方法等。

2、调查研究法:

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各班教学现状及教师现状,并分析成因;通过调查对研究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控。

3、行动研究法:

把所形成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案投入实践,以检验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4、经验总结:

及时总结教学实践中的先进经验,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

六、研究的主要项目及子课题

1、探究性学习的高效途径的研究付国屏

2、高效教师必备素养的生成与发展研究吴显品陈策

3、体验式教学的方法研究杨守学

4、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魏宝玉

5、语文高效课堂模式研究王琼祝优语文教研组

6、数学高效课堂研究刘兆锋数学教研组

7、英语高效课堂研究罗晋英语教研组

8、理化高效课堂研究张连喜科学教研组

9、政治高效课堂研究杨守学政治教研组

10、历史高效课堂研究李明历史教研组

11、体音美高效课堂研究李霞综合教研组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安排与预期成果

(一)本课题分四个阶段进行。

实验周期三年,具体步骤是:

第一阶段:

调查研究阶段(2007年12月)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理论研究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5月)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学习和研究,组织参加本课题的教师开展相关的提高高效课堂教学经验总结和初步探索,初步提出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基本理念、结构及方法。

结合“提高课堂高效教与学”活动的开展,重点探讨初中各科高效教与学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第三阶段:

实践研究阶段(2008年5月-2010年5月)在全校各班级中,全面倡导高效教与学的实验,及时发现问题适当改进教学策略,提炼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范例并撰写高效课堂教学案例集。

并及时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论文集,进一步指导下一步的提高课堂高效课堂策略的研究。

第四阶段:

研究总结阶段(2010.5-2011.12)对实验工作及效果进行评价,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归因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准备工作。

并积极推广和应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预期成果

理论成果:

相关教育理论应用于本课题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形成初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实践成果:

论文、课件、教案、上课实录、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等;资源库,规章制度,课堂优化,学生减负,教师专业成长,学生质量提高,学校发展。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我校教师的心灵,并逐步转化为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这为我们课题研究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石。

我校中青年教师为主要群体,我们的教师队伍富有朝气、接受能力、可塑性强,他们有着迫切改变自己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愿望,这也为我们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人员保障。

我校历来把科研兴校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历年来学校不断完善教科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题研究、校本培训、校本研究向来是学校关注的重点,校长亲自担任学校课题组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均为学校课题中心组成员,这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组织保障。

我校现有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2人,他们都活跃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发挥着课题组的研究核心作用。

我们还将走出学校,邀请市区教育专家作为我们课题研究专家支持组成员,这为我们课题研究提供了有效的专业引领。

学校拨出专项经费用作课题研究,这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九、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

组长付国屏副组长杨守学

课题专家组成员:

吴显品、何文桂

课题中心组成员:

付国屏、杨守学、吴显品、陈策、魏宝玉、刘兆锋、罗晋、李明、张连喜、王琼、祝优、李霞

十、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与成果

课题研究已进行了近四年,通过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们的艰苦努力,课题组已取得一些初步成果,在理论和实践上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深化了对新课程和高效课堂教学的认识

我们的课题题目是“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在新课程标准出台以后,我们结合教学实际,通过理论学习,普遍接受了的这一教育理念,在研究中进一步深化了课题组成员认识,探索了高效课堂教学应该遵循的教学原则。

1、实现以学定教与以教促学的统一

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教育教学三维目标的整合。

一要“以学定教”,把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置学生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学习收获作为评价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标准,促进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

“学生”是发展的学生,是差异的学生。

兼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教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做到以学定教。

实践“以学定教”,务必非常重视学情分析以及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寻求适合学情的教学方式。

二要“以教促学”,以教师有效的教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实现两个转变,即通过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策略性地改变教师的教,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

针对初中生各个学期不同的学习特点,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创造性地教,顺应学情地教,已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高效效性必须表现为学生学习行为的高效性,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遵循教学原则,合理组合教材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全面实现课堂教学高效性。

要实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课堂效率,我们必须建构起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创生出适合学生的实际的教学系列,解决课堂教学“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也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际中,做到教与学的统一。

2、实现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统一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最重要的变革,于是小组合作、讨论就成了目前课堂上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

但是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它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我们认为在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要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必须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具体来说“以生为本”应有有三个体现:

一是学生是否喜欢和期待上这一节课;二是学生在这一节课中是否有“两得”,即得到了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技巧,得到了良好的情感熏陶;三是这一节课的学生学习反馈的信息渠道是否畅通,教师能否及时掌握并快速反应跟进,查漏补缺。

3、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统一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

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首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如果课堂缺乏教师有效的组织管理,必然会导致课堂上的无序,甚至失控,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如果没有教师的渐入佳境的引导和因势而发的促进,学生就不能在较高的层面上把握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业水平将停滞不前。

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

我们认为,在这些教育理念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接受能力出发,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必须能够组织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实践,相互批改;必须尊重学生的表达愿望和表达内容。

4、实现“授之以渔”与“独特体验”的统一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教”,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教”,才是我们教学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要做到“不教”,就是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探究学习中寻求方法,学会求知,最终达到“不教亦能”的学习境界。

5、实现“学以致用”与“终身受用”的统一

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的素养,就是在一次次的学习实践中形成的。

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互动环境,让学生亲自体验,以形成个性化理解和个性化表达,在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强化素养,提升能力,这不是任何人包办代替所能企及的。

新课程把学习过程和方法作为一个维度,凸显出对学习方法的高度重视。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自信,获得学习的乐趣,养成学习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坚持终身受用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归纳总结出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才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这是和终生教育思想相一致、相适应的。

(二)提高了对高效课堂教学内涵的解读

1、对低效教学的理性反思与追因分析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对我校近几年课堂教学的观察,感到有许多课堂属于低效教学的范畴。

一是对教学目标理解模糊或表述不清;二是教学内容把握不够精当;三是教学结构呈现过度,教师的主导特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四是缺乏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狭窄;五是课堂评价浮于表面,缺乏评价的策略研究;六是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究其原因如下:

学校教研氛围平淡。

尽管教研活动正常进行,但研究的圈子较小,研究内容常浮于表面,缺乏研究的深度和坚持力;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行为缺乏适当的理论指导;教研的要点和抓手十分模糊,部分教师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主动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但缺乏方法的推敲和策略的研究,特别是对学情估计不足,以致课改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面对如此现状,我们感到本课题的研究肩负着一种强烈的责任。

如何依托课题团结一批教师,解决一些问题,拓展一些发展的空间?

我们感到:

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抓起,从帮助教师克服以往的教学弊病抓起,从教师执行的每一堂课抓起。

2、寻求本课题研究的核心理念

我们把高效课堂的关键字定位在“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八个字上。

“以学定教”,反映了教的依据是学,即把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

“学”不是静态的学生,而是发展的学生,是差异的学生。

我们要兼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

学生的实际情况即教的起点,学生的发展目标即教的方向。

有了起点和方向,教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做到以学定教。

实践“以学定教”,务必非常重视学情分析以及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寻求适合学情的教学方式。

“以教促学”,反映了教的目的。

第一,教不是单纯的教,而是促进教学互动的教,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持续提高的教;第二,“以教促学”更高层次是指向于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策略性地改变教师的教,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

第三,针对学生不同学段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以教促学”强调创造性地教,顺应学情地教,不任意拔高教学的要求。

3、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关注教学设计

在课题研究中,往往有教师抱怨自己多么优秀的教学设计,但教学效果却不够理想。

理性地反思这一现象,往往能得到许多启示: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构想。

过高或过低的教学目标设计都是不符合实际学情的,往往会导致全局的失败。

因此,高效课堂教学首先是教学目标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其次是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再次,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把握住教学的基点和训练的梯度,从设计目标中寻求高效之本。

第一、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学内容分散,教学过程便不能深入。

教材是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但教材不等同于教学内容。

因此,教师应从学科价值观的高度出发,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从教材中精选出教学内容,并做出适当的信息处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从而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第二、优化教学结构

安排教学结构包括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安排。

优化教学结构,应综合考虑这样几个因素:

一是学科特点和学科教学理念;二是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三是体现课时特点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