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省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5022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我省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我省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我省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我省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我省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关于我省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关于我省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我省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我省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我省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我省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我省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省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

省政府确定对户县、韩城等15个县(市)实施扩权强县(市)改革试点三年来,效果究竟如何,围绕这一问题,最近我们深入省级有关部门,以及华县、凤翔等试点县进行了跟踪调研。

一、扩权强县(市)改革效果良好

调研中,我们深刻感受到,我省扩权强县(市)改革试点,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减少了管理层次,提高了行政效能。

调查发现,扩权改革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减少了项目审批的层次和环节,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行政效能,有效避免了管理效率递减。

三年多来,15个扩权县(市)直接办理的审批、核准、备案类项目逐年大幅增加。

比如,华县金钼集团移民新村项目,从2009年提出立项到开工,仅仅用了10天时间,而此前这类项目一般需要8个月到一年时间。

与老百姓利益直接相关的证照,在县(市)可直接办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随着权限的逐步扩大,扩权县(市)政府,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率、工作作风、服务质量,以及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此外,省级职能部门与扩权县(市)之间的业务对接关系渐趋理顺,扩权县(市)从省上获得项目信息的机会、以及申报项目成功率也有了一定提高,一批事关扩权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好项目,如华县丁二醇项目,凤翔县污水处理厂及排污主管网建设项目等,被列入全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对推动扩权县(市)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县域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07年15个扩权县(市)GDP平均增幅达17%,2008—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及深度影响下,平均增幅仍高达18.5%和14.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9和1.2个百分点,其中凤翔、韩城等4县(市)去年增幅在16%以上,高陵县增幅高达27.1%。

2009年,扩权县(市)GDP超过100亿元的,由2007年的3个增加到2009年的5个。

华县县域经济总量由扩权前的37.2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扩权前的2006年2.67亿元,提升到2009年的4.88亿元,年均递增25%。

调查发现,随着扩权改革的深入推进,扩权县(市)经济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额大幅提升。

2009年,凤翔县县城新区、长青等“一区八园”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带动县域工业化进程加快、水平不断提升。

神木县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化工、载能、建材为骨干,特色鲜明的县域工业体系。

该县在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中,一举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改写了我省没有全国百强县的历史。

到目前,我省进入西部百强的县由2000年第一届的1个,扩大到2009年第十届的11个县。

进入全国百强县由最初的一个也没有,扩大到现在有神木、府谷、靖边等3个县。

(三)促进扩权县(市)深化县情定位,科学调整发展战略。

调查发现,扩权改革后,各扩权县(市)积极谋划和调整发展战略,着力把扩权的政策优势,转化为推进县域经济再上台阶的强大动力。

凤翔县提出,以“百亿甲醇、百亿二电、百亿东岭、百亿西凤”项目为支撑,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实现“撤县建市,跨入西部百强,建设关中明星城市”目标。

华县确立了做大做强钼产业、精细化工业、石板材加工业、菜畜果产业、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的发展战略。

(四)县域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招商引资成绩斐然。

扩权改革后,随着扩权县(市)获得愈来愈多的审批权限,以及投资管理权限,带来的投资洼地效应也进一步显现。

调研中,扩权县(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扩权改革明显提高了县级政府的地位,强化了县(市)对外开放的整体形象,已成为县域对外招商的金字招牌。

2008年西洽会上,15个扩权县(市)抓住商机,展示产业优势,推介项目招商,取得了显著成效。

凤翔县当年签定招商项目30个,引资总额高达93.5亿元,取得历史性突破。

华县引进9大循环经济产业47个项目入驻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近65亿元,荣获2009年度“陕西省招商引资先进县”、“渭南市项目建设先进县”称号。

(五)城乡统筹能力普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明显增强。

调查中,各地普遍反映,通过扩权改革,他们不断加大县域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破解“城乡分治”难题。

2009年,15个扩权县(市)城镇化率平均值达44.8%,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其中高陵、神木、靖边、韩城城镇化率超过50%,神木县高达60.6%。

凤翔县坚持以规划引领建设,在县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的基础上,通过经营土地、捆绑项目资金、无形资产运作等方式,三年累计投资10亿元,实施100多个城建项目,旧城得到全面改造,新区建设全方位推进,县城功能不断完善,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局面日渐成型。

随着扩权县(市)财力的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也显著提升。

据调查,15个扩权县(市)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增幅,连续三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09年,华县、吴起等试点县农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较上年增长20%以上。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我省扩权强县(市)改革试点总体进展良好,但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仍不够到位,支持力度依然不够大。

省级有些职能部门和一些设区市,对扩权强县(市)改革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仍不够到位,把《决定》规定的一些本应下放的管理权限没有真正放下去,下放的权力也是“虚”多“实”少,导致部分扩权政策难以落实或落实不畅。

甚至一些设区市对扩权县(市)的支持力度不增反减。

比如,对扩权县(市)申报的、需要市上资金配套的项目,一些地市不愿承担配套责任。

另一方面,有的扩权县(市)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等、靠、要”思想,工作责任心不够强、劲头也不够大,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有的甚至在认识上产生误区,认为扩权后,省里要另眼看待,给开小灶,偏吃偏喝,一味强调“重点支持”、“特殊照顾”。

个别扩权县(市)因怕失去设区市的支持,不敢放手用权,工作推进力度不大,导致扩权强县(市)改革进展不够平衡。

(二)缺乏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扩权执行力度不够。

到目前为止,除环保、物价等省级部门和个别设区市,制定了贯彻落实《决定》的实施意见外,大部分省级部门和设区市,尚未制定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致使省市县三级业务对接出现“挂空档”现象。

有的省级部门和设区市目前仍然沿用“老套路”安排工作。

更值得重视的是,一些厅局的处室同志办事时,依然要求扩权县(市)出具设区市的相关文件和证明。

一些应该下放到县(市)的管理及审批权限,没有真正下放,仍需到市里办理,扩权政策执行不够到位。

有些地方“两头热、中间冷”现象比较突出,致使一些扩权县(市)左右为难。

调查中,扩权县干部群众最迫切的心愿之一,就是盼望省政府扩权《决定》提出的、项目计划单列等政策,能够落实到位。

(三)新旧体制交错,关系难以理顺。

由于扩权县(市)扩大的主要是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而人事权仍在市上,使得多数扩权县(市)在处理与市上的关系时,喜忧参半,行动上进退维谷。

本应直接向省申报的事项,扩权县(市)同时还需向所在设区市申报,形成一文两报。

参加了省里的会议,还要马不停蹄地参加市里同类会议,由原来的“一头跑”变成“两头跑”,有些事情变得更为繁琐。

(四)垂直管理部门放权定位不甚明晰。

税务、金融、土地、工商等垂直管理部门,对扩权县(市)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些部门行政管理体制特殊,扩权政策无法适用和体现,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落实。

比如,金融部门对县上批复、核准、备案的项目基本不予认同,仍要求提供县以上部门的立项文件。

扩权县(市)建设用地指标,也是如此,县乡反映强烈。

垂直部门的管理权限如何定位,如何放权,亟待进一步研究和明确。

三、搞好扩权改革的对策建议

扩权强县(市)改革要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扩权放权力度,认真加以推进。

(一)加大放权力度,在制定完善实施细则基础上进一步扩权放权。

一是制定完善实施细则。

建议省政府责成省级有关部门按照扩权《决定》要求,尽快研究出台与《决定》相配套、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及管理办法。

已出台实施细则的,应结合试点情况,进一步增强操作性。

各设区市政府及部门,亦应研究制定扩权《实施方案》或《意见》,注重操作性,搞好对接,抓好落实。

二是进一步扩权放权。

按照“责权统一、能放就放、创新突破”的思路,借鉴外省扩权放权经验,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扩权的领域、范围及事项名录,一一落实到位。

三是扩大试点范围。

可在全省再选择7-10个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发展速度快、带动作用较强的县(市)进行扩权试点,促其加快发展。

(二)加大扶持力度,激发扩权县(市)发展活力潜力。

一是省上尽快建立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扩权县(市)优势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以及节能减排等项目建设。

二是省市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尤其在项目布局、资金安排、税收管理、用地、矿权管理、以及园区建设等方面,向扩权县(市)倾斜。

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全省发展战略的特色主导产业、重点项目,优先列入省市发展规划和重点建设项目计划。

三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增加规范的转移支付资金来源,促使扩权县(市)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内生动力。

四是借鉴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经验,对部分扩权试点县(市)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激发扩权县(市)发展潜力。

(三)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

一是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省级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扩权强县(市)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扩权改革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是建立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机制。

将扩权改革试点工作,纳入省级部门及设区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制定考核实施细则,力促扩权政策落实到位。

三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扩权县(市)引入试点竞争和退出机制。

四是创新方式,切实加强监管。

定期不定期对省级相关部门、各设区市、以及扩权县(市),贯彻落实扩权《决定》情况,进行督查指导,确保扩权改革试点顺利推进。

(四)加强培训指导,努力实现扩权政策有效对接。

省级有关部门和各设区市,应结合各自放权事项,有针对性地对扩权县(市)相关部门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切实加强业务指导和服务,使扩权县(市)政府及部门,熟悉并掌握省级职能部门的工作业务,以及操作程序、流程,强化其行权能力和责任意识,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提升政策水平及工作能力,以用足用活扩权政策,确保各项扩权政策贯彻落实,取得实效。

(五)推进相关领域配套改革,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继续推进扩权强县(市)改革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大扩权相关领域改革力度,尤其应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审批制度、县域金融管理体制、土地使用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在减少政府审批事项,促进职能转变,改进工作作风及工作方式等方面,下更大的气力,逐步理顺条块关系,为试点县(市)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四、需要研究探讨的几个问题

一是在搞好“强”县扩权试点的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弱”县扩权强县改革模式。

从我省及全国许多省份扩权强县(市)改革试点看,目前选择的扩权试点县(市),基本上都是侧重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市)。

这样选择,有其合理性,可以促进经济基础好的县(市)率先再上台阶,但不利于探索相对落后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

我们认为,经济欠发达的“弱县”扩权走强,更值得重点关注。

为此建议,我省在搞好现有综合实力较强县(市)扩权改革试点的同时,今后亦应考虑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进行试点。

通过“弱县”“扩权”,实现“强县”目标,全面体现扩权强县(市)改革的政策效应。

二是积极探索开展扩权强镇试点。

镇是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是加速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我们认为,在搞好扩权强县(市)改革试点的同时,应在全省选择部分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条件较为成熟的镇,开展扩权强镇试点,进一步释放乡镇政府的活力和潜能。

通过扩权强镇,辐射带动全省镇域经济发展,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加快西部强省建设进程。

三是探索省直管县(市)体制。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

从目前我省及全国大多省份实施财政省直管县,以及扩权强县(市)改革试点看,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省直管县(市)体制。

我们认为,我省应整合扩权强县(市)、以及财政省直管县改革试点政策,在先期试点的两类37个县(市)中,选择部分县(市),进行全面的省直管县(市)改革试点,使其基本形成省直管县(市)体制雏形,为推行省直管县(市)行政体制探索经验,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省直管县(市)的体制。

四是积极创造条件,调整行政区划,增设地级市、县级市数量。

据调查了解,与我省毗邻的四川和山西省,多年来积极创造条件,调整行政区划,增加地级市和县级市数量,以新增地级市、县级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增强。

目前,四川省县级市达14个,山西省县级市11个。

而我省仅有韩城、华阴、兴平等3个县级市。

我们建议:

在扩权强县(市)改革试点顺利推进,逐步做大做强重点扩权县(市)的基础上,可对部分县(市)的行政隶属关系和行政区划进行适当调整,增加地级市和县级市数量,促进地级市、县(市)布局优化升级。

先期可在关中等条件较好的地区试点,对关中大县撤县设区、设市,经济强县(市)可直接升为地级市,并对新设立的地级市、县级市(区),给予重点扶持,全面提升我省城镇(市)化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