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50292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7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docx

《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docx

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

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处理

发表日期:

2008年9月5日

金华市职业技术学院驻茭道镇科技特派员陈志刚

如今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农村的环境卫生问题还令人担忧,尤其是垃圾处理问题日益紧迫。

只要到农村去走走,就不难发现一堆又一堆散发着恶臭的垃圾长年累月堆积在公路边、铁道边、溪水边、村边、田边、池塘边。

大片的生活垃圾暴露堆放,既污染环境,又有碍观瞻。

这些垃圾日积月累,越堆越多,“垃圾围村”现象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同时我们注意到,农村垃圾的危害早已不容忽视。

一、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

(1)占用土地,破坏自然生态

目前农村垃圾主要采取了填埋、自然堆放等处理方法。

天长日久侵占了越来越多的土地,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妨碍环境卫生,更可能破坏地表植被,破坏了乡村优美景观。

(2)污染土壤,降低土壤肥力

垃圾渗出液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降低土壤肥力,影响作物生长。

在自然环境中很难分解的“白色污染物”塑料袋、地膜等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了其透气、透水性,严重危害农作物的生长。

据模拟试验表明,土壤中残留废膜达37-45公斤/公顷时,小麦和蔬菜将分别减产7%和10%左右。

(3)污染水体,污染大气

垃圾的直接倾倒和垃圾渗出液的流入必然导致水体污染。

农村用水以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为主,因此必将给农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后果。

而农村垃圾堆放的有机物发酵废气以及风扬颗粒时刻污染着周围的大气环境。

(4)危害人身健康

垃圾所含的有毒物质和病原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疾病,危害健康。

比如垃圾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使蔬菜、农作物富含有毒有害物质,而这些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最后被人体吸收;垃圾露天堆放更能造成蚊蝇滋生,老鼠猖狂。

许多农村卫生所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乱丢医用垃圾现象,将用过的药瓶、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胶管等随意丢在街头、塘边、房前屋后,严重污染了环境。

农村孩子们自我保护意识差,对医用垃圾危害性认识模糊,他们有的用旧药瓶装水和食物,有的甚至把注射器等当玩具。

这些医用垃圾带有不少病毒、细菌,极易发生交叉感染,危及人们的健康。

二、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

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缺乏长远的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垃圾污染多元化、农民卫生意识不强,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当前还有不少农村存在垃圾乱倒、污水乱排、杂物乱堆等现象,农村垃圾处理和环境卫生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十一五”规划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绘就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生产,生活充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宏伟蓝图。

在新农村建设轰轰烈烈全面铺开之际,我们也发现了其中的不和谐之音。

比如,有的地方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搞突击式的经济发展,或者经济发展之后公共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障碍,其中农村垃圾的处理更是难点之一,该问题得不到解决,生活质量不但得不到提高,反而把世代居住的乡村变得难以住人。

在金华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现场会上,市委徐止平书记明确要求各县(市、区)都要把推进农村垃圾的收集和集中处理工作,作为当前拓展村庄整治、提高村庄整治建设水平的主要内容来抓,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

国外一些农村的固体废物得到了有效收集和处理,村庄环境卫生状况良好,显得十分干净,很少有四处飘散的白色垃圾。

前苏联的莫斯科建设规模巨大的垃圾处理场,类城镇工业化处理,其中一家用垃圾生产农用肥料。

而英国的垃圾发电很有特色,该国在农村设立了数百座垃圾处置场,所产生的甲烷用于发电,并入全国电网,其电力约占全国电力的5%。

德国萨克森州的林格镇居民的环保意识非常高。

每家门口都放着五颜六色的垃圾分类桶,有纸张、玻璃、金属、有机物等七八种之多。

每周,承包全镇垃圾回收的环保公司会把垃圾分类运走,在垃圾处理厂进行再处理,无法再利用的则用于焚烧发电。

很多家庭还会自己处理垃圾,如把生物垃圾制成肥料种花,在自家小院建立生物循环系统,用太阳能发电,用沼气作燃料,用布袋竹篮代替塑料袋等。

至于美国农村的垃圾处理,由一个个小小的家庭公司来承担。

公司的员工也是农民,他们开着小垃圾车,每周一次到各家各户收取垃圾,也收一点费用。

虽然美国的农户远比中国分散,但是,垃圾公司会深入到每个角落。

2002年以来,北京市政管委按照市政府城乡统筹发展的管理思路,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开展了垃圾管理工作,并将工作思路由只管城区转移到城乡统筹管理,逐步将密闭化管理范围扩展到六环路沿线地区。

除近郊四区外,大兴、通州、顺义、昌平、房山、门头沟6个区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在六环路以内地区开展了垃圾密闭化管理工作。

怀柔、密云、延庆、平谷等4个区县,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和旅游景区建设了一批环卫设施。

截止2004年底,全市用于农村环卫设施建设的投资总额达到15379.6万元,新建、改建垃圾楼54座,建成小型垃圾中转站70座;新建、改建垃圾房2172座;建成地坑垃圾站23座,建成垃圾焚烧处理站3座;购置机动、人力垃圾车633辆(台);在垃圾投放点设置密闭式容器28508只。

延庆、大兴、通州等一些远郊区县运用市场机制加快农村垃圾管理城市化的步伐,区县环卫中心不断扩大作业范围,逐步形成了“属地清扫,统一清运,监管一体”的新模式。

怀柔区环卫中心抓住推进农村城市化的有利时机,先后与雁栖、渤海、庙城和怀柔镇、桥梓镇合作,对五个镇的30多个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实行集中管理,每天按时保质密闭清运,做到日产日清。

大兴黄村镇、旧宫镇成立镇保洁综合服务中心,负责镇内路面8小时保洁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消纳,由受益村出人、出作业成本,保洁中心统一管理。

采取这种管理方式,既实现了日常保洁规范化,降低了作业成本,又安排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根据金华市委的工作要求,市县区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工作,在农村大力推行“户集、村收、集中处理”制度,逐步实现户有垃圾桶,村设收集点、配保洁员,镇建中转站、配运送车,做到定点投放,定人清运,集中处理。

义乌的做法是,每户发两个垃圾箱,乡里有几个垃圾运送员,把垃圾及时收集起来,全县统一搞一个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垃圾。

三、偏远农村生活垃圾的就地处理

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不可能覆盖所有农村。

偏远农村由于量少、路远、交通不便等原因难以合并处理,应该有独立的就地处理系统。

偏远农村首先要解决思想上的问题,不要认为垃圾处理是小事,不是农村的事,或者想着以后再说。

从技术上看,偏远农村的生活垃圾,户收集,村处理,采用堆肥、沼气、焚烧、填坑等工艺就地处理。

以就地资源化为优先原则,以就地无害化为最终要求,因地制宜,独立运行。

这是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农村垃圾处理的出路在哪里?

趋势观察:

垃圾向毒害化、批量化发展

我国对生活垃圾的分类主要有四大类:

可回收垃圾如金属、塑料、玻璃、废纸,厨余垃圾像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有害垃圾如废旧电池、灯管,其他垃圾包括砖瓦搪瓷、建筑垃圾等。

在记者采访的村庄,这些垃圾都有。

江西省农业厅环境监测站站长刘娅菲说,过去农村垃圾主要是一些易腐烂的菜叶瓜皮,现在却成了塑料袋、废电池、农膜、农药瓶、工业废品、腐败植物等的混合体,特别是由于大量使用塑料,导致垃圾中不可降解物所占比例迅速增加,其中塑料制品就占到1/3。

在农业人口占60%以上的湖北省,每年仅农药包装袋垃圾就达2亿个,产生超过1000吨的农药废弃物。

农膜使用量从1990年的2.3万吨增加到近年来的5万余吨,其中约有30%残留在土壤中。

随着无法降解的垃圾越积越多,农村垃圾正呈现出毒害化发展的趋势。

与此同时,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又使垃圾批量化产生。

在山东省茌平县红庙村,记者看到,养猪场为了收集排泄物,把猪舍地面砌成倾斜的坡状,乌黑的粪水沉积在一头。

户主在两排猪舍间的地面上,掏出一个3平方米左右的水坑,水坑四周并没有水泥或砖块砌衬。

猪舍里的粪水积攒到一定程度,户主就把它舀到水坑里,等待脏水挥发、渗透,直至形成沉积。

可怕的是,离养猪场不到30米的地方,就是红庙村的自来水机井。

村民们告诉记者,以前井中抽出的地下水清冽甘甜,逐渐地,味道变了。

现在,除了洗衣仍用地下水之外,一些村民已经开始买水饮用,一桶水重量不到10公斤,花费两元。

还有的养牛专业村,每天宰牛数百头,牛内脏、牛血、粪便等随意抛在路边,有时候牛血漫到路面上,空气中充斥着又腥又臭的气味。

县城的出租车、公交车都不愿去村里,去一次,车里的腥臭味几天都散不干净。

记者采访了很多养殖专业村,发现尽管不少村民通过养殖业发家致富,但是养殖业所产生的废物却没有处理的方法。

由于多数村民都使用化肥种地,不少养殖废弃物被随意丢弃在村头田间的沟里,有的甚至就在自家门前堆成一个垃圾堆。

专家介绍,一个年产2000头仔猪的小型猪场,每年至少向周围排污6000吨以上,如果不进行适当处理,势必对周边的水源、土壤、空气和作物等造成严重污染,成为畜禽疫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源,对农民生存环境和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目前,吉林省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不足5%,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不高,大量养殖场废弃物只有一部分被当做肥料放入土壤中,而这些被当作肥料的废弃物多数未经无害化处理,主要以传统的直接还田等非工程处理利用方式为主。

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中心25年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长年连续施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便,土壤中铅、镉等重金属和DDT等农药的残留物含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在农产品中也有明显的积累。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吉林省动物饲养数量年年增加,每年的废弃物总量1亿吨以上,如此巨量的垃圾,已成为部分农村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垃圾,堆出了新农村建设软肋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方式的变化,农村垃圾在构成上呈现了毒害化数量上呈现了批量化的趋势,越来越接近城市生活垃圾的形态,然而处理方式却没有跟进。

垃圾围村的现状,成为广大农民的切肤之痛,这一问题已凸显为新农村建设的软肋。

表现之一:

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我国已有多部法律法规提出了具体要求。

早在1992年开始施行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就规定:

“城市人民政府在进行城市新区开发或者旧区改造时,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生活废弃物的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等环境卫生设施,所需经费应当纳入建设工程概算。

2005年4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又明确: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

此外,原建设部还出台了专门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第一次出台在1993年,2007年又经过扩充、完善,从治理规划与设施建设,到清扫、收集、运输、处置,再到监督管理、法律责任,使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法律保障。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农村垃圾的处理则几乎无人过问,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由地方性法规规定。

”但正如记者在各地所见,这一块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表现之二:

农民认识不足,政府引导不力

说起农村公共环境设施的现状,基层干部群众有一句顺口溜: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

这其中既有无奈,也有无所谓。

记者在山东省茌平县红庙村采访发现,村里并不是没有垃圾箱。

今年初,上级部门在红庙村村东头安置了3个垃圾箱。

不过,这些垃圾箱在红庙村用处不大。

村民反映,垃圾箱太少、太小,根本不可能装下村里的所有垃圾。

同时,垃圾箱的设计也不够合理,“头顶开窗肚子开口”,垃圾投进去就滚了出来。

于是,村民干脆把垃圾直接扔在垃圾箱旁边。

一位李姓村民说:

“反正垃圾箱也装不住垃圾。

”结果,垃圾在垃圾箱周围越堆越多,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了。

同时,村里的垃圾箱位置摆放也不合理。

红庙村面积有1平方公里左右,方方正正。

“谁乐意从村西头走到东头倒垃圾?

太远了!

”村民张兆军说,每隔100米放一个还差不多。

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地方对农村垃圾采取“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模式。

但红庙村的村民们反映,这几个环节都做得不够好。

红庙村的许多村民还没有定点投放垃圾的观念,也没有用垃圾袋装投垃圾的习惯,更没有为垃圾分类的意识,给镇上的环卫工人清理垃圾造成了很大难题。

环卫工人由于人手较少,只能到红庙村村东头定点收集垃圾,村子里一些角落的垃圾就很难被清收。

垃圾不套袋,不但影响环境,也恶化了环卫工人工作环境,导致垃圾清理不够及时和彻底。

垃圾不分类,既给工人增加了收集难度,又给垃圾后期处理,如回收利用、焚烧发电、填埋或无害化处理等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有些垃圾里头还掺有碎玻璃,一不小心就扎手。

虽然村干部常通过喇叭喊话,呼吁村民改变习惯,但效果不大。

”张兆军说,推广使用垃圾袋和垃圾分类,在农村还有一个长期的过程。

单从成本分析,一般的垃圾袋,一捆几十个,需要五六元,许多农民并不愿花这个钱。

值得注意的是,红庙村的情况还算好的,在记者采访的更多村庄,根本就没有垃圾箱,垃圾就在房前屋后一倒了事。

“多年来,村民已经形成将垃圾随处乱倒的习惯。

要想改变这种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刘作模说,这就需要政府出面,宣传引导,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可是当记者就此询问一些基层干部时,竟有人这样回答:

这些都是家庭琐事,政府管不过来。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方针,垃圾问题关系到“村容整洁”,绝不是什么琐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不少地方政府上传下达的途径大大拓展了,但对农民保护环境的教育、引导工作却很薄弱。

“以前到了农耕季节,政府都会发个明白纸,指导农民施肥,现在也可以发些宣传册,告诉人们垃圾乱丢的危害,传授一些垃圾分类处理的简易方法。

”环保专家指出,现在的传播途径更广,除了纸质宣传品,还有大广播,很多乡镇还建立了远程教育系统,这些方式都可以利用,关键是政府先要提高对农村公共服务的认识,发挥相应的作用去教化、引导农民。

表现之三:

政府投入不足,治理机制缺乏

记者采访发现,当前基层政府的职能基本还是定位在发展经济上,即便提供服务,主要也是面向城镇,在农村垃圾治理方面,普遍存在投入不足、人员不整、机制缺乏等问题,使大部分农村处于垃圾治理的空白地带。

山西省太原市市容环卫局副局长冯鲁宁介绍说,目前农村垃圾处理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三种形式,有机物含量高的垃圾可作高温堆肥,但由于堆肥技术尚不成熟,肥料的肥效较低,且可能含有重金属及有害物质,农民一般不用。

焚烧处理方式较好,但投资、运行成本高,如果技术不过关,还可能产生大量毒害物质,造成二次污染。

现在来看,填埋尽管不能实现废物的循环再利用,但成本低、易于操作,对于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较为实际。

即使如此,筹资难仍成为许多地方无法跨越的障碍。

“由于农村垃圾治理长期被视作一项公益性事业,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及地方财政。

在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农村经济还相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垃圾处理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环卫设施建设滞后,这已成为制约农村垃圾有效治理的主要瓶颈。

”冯鲁宁说。

山西省农业厅新农村建设指导处岳磊向记者介绍,目前全省农村地区卫生保洁经费主要依靠村级转移支付实现,对部分试点村庄进行补助,1000人以上的大村每年补2000元,1000人以下的小村每年补1000元,由于补助标准低,部分实施了补助的村垃圾处理也未能正常运转。

山西省灵丘县退休干部郭盟义说:

“县里农村环保投入滞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空白状态。

相关部门亦因为经费不足、人力缺乏,对垃圾问题只能听之任之。

”比如生活垃圾的收集,单凭乡镇或村子的力量显然不太现实。

很多村庄都呈现“四无”现状:

无环卫队、无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无垃圾清运工具、无处理垃圾专用场地。

绝大多数乡镇也呈现“三无”状况:

无垃圾处理厂或填埋场、无污水处理系统、无有毒有害物质的基本检测设备。

在山东省茌平县,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同样处于缺失状态。

茌平垃圾处理厂厂长贵新钢坦言,农村垃圾处理还面临多方面的难题。

其中最突出的,首先是基层垃圾收集转运的管理队伍没有建立起来;其次是成本和投入问题。

贵新钢介绍,茌平垃圾处理厂现有干部职工14人,垃圾处理主要成本是人工和电费,车间设备运转每天耗电达到980度。

目前,茌平县城居民垃圾处理费按每人每月2元的标准收取,而一般城镇居民人均一天产生垃圾达0.6公斤。

“我们的收费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基本处于亏本经营状态,对于农村垃圾,就无力承担了。

”贵新钢说,村民对垃圾的集中收集处理意识不强,长期的生活习惯使许多农民不会对垃圾进行分类,这也增加了农村垃圾处理的难度。

乡村垃圾治理的方向在哪里

农村垃圾造成的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到了农民生产生活,基层干部群众和环保人士呼吁,尽快建立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建设村容整洁的新农村。

“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是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组成部分,需要政府投入、政府指导,制定好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垃圾清运方面的规章制度,理顺农村垃圾处理机制。

”冯鲁宁建议,农村垃圾处理应全部纳入到城乡一体化的环卫体系中来。

吉林省政协委员周婷婷在对农村环境卫生调研后建议,农村垃圾处理应采取城市垃圾管理的办法,建立垃圾分拣场,实行垃圾集中堆放和分类处理。

根据行政村人口的多少,按照就近、节约、便于运送的原则,建立几个行政村共享的垃圾分拣场。

“在垃圾分拣中,分出金属、纸、塑料等进行回收;厨余垃圾、落叶杂草、瓜果皮核等有机物垃圾进行堆肥处理并回田,通过生物降解形成肥效;渣土、砖瓦、沙石等建筑垃圾进行就地堆埋;废电池等有害垃圾,以及破旧衣服等不可回收分解垃圾,由县市级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周婷婷说。

对于养殖业发展而产生的禽畜粪便和内脏等垃圾,环保专家建议,可以通过发展沼气池来加以解决。

“所有这些办法,都需要政府切实负起责来,提高对农村垃圾问题的认识,加大投入,同时引导农民改变垃圾处理习惯,最终建立起覆盖农村的垃圾处理体系。

农村垃圾处理的出路在哪里?

农业部回应:

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刻不容缓

为治理农村垃圾等带来的污染,农业部从2005年启动了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试点。

目前,该工程试点成效怎样?

下一步怎样在全国范围推进?

半月谈记者就此采访了农业部相关负责人。

记者:

垃圾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严重障碍,国家有关部门对基层情况了解多少?

农业部: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农村社会事业明显改观。

但是,由于生产生活方式不合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人居环境差,不仅对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而且成为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

据统计,我国农村地区每年要产生秸秆7亿多吨、畜禽粪便30多亿吨、生活垃圾2.8亿吨、生活污水90多亿吨。

目前,96%的村庄没有垃圾和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普遍存在随意堆弃垃圾、排放生活污水和畜禽粪便、不合理或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等现象,加快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十分紧迫。

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部已经启动了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试点工作。

记者:

农村清洁工程包括哪些内容?

农业部:

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以村为单位,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三废)向肥料、燃料、饲料(三料)的资源转化,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

具体内容包括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田园清洁设施,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节约型技术;建设家园清洁设施,大力推广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秸秆等生产、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用经济的手段、市场的机制,建立物业化的管理模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良性循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记者:

截至目前,农村清洁工程实施的进度和成效如何?

农业部:

从2005年开始,农业部在湖南、四川、重庆、河北等地启动了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试点,目前已建成1100多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开发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生活垃圾、污水、人畜粪便处理工艺与配套设备,制定了《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技术规范》,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是有力推动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通过建设有机废弃物发酵处理池等清洁生产设施,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示范村农田化肥、农药一般减施20%以上,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资源化利用率一般在90%以上,有效控制了农村面源污染。

二是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由于实施农村清洁工程资源化利用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推动了有机肥还田,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和增收。

示范村由于减施化肥、农药,一般每亩节约生产成本30元左右。

三是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由于农村清洁工程有效处理了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并配套开展农村雨污分离设施和生态小庭院建设,结合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路和农村物业管理站建设,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记者:

据了解,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进一步推进农村清洁工程,能否具体介绍一下?

农业部: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开展垃圾集中处理,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加大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力度。

为进一步扩大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规模和范围,我部正在会同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等相关部门,制定《“十二五”全国农村清洁工程规划》,争取尽快颁布实施,全面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

同时,加强与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密切配合,特别是做好农村清洁工程与“以奖促治”、农村沼气等项目的有机结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切实做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记者:

在建立农村清洁工程的长效机制上有哪些考虑?

农业部:

这方面,农业部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建立物业化服务机制。

由专人负责农村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秸秆的分类收集、处理,生产有机肥,并提供工程的运行、维护和服务,形成以村为基本单位、农户为基本服务对象、农业服务技术员为基本队伍的物业化服务体系,逐步推行生态治理技术、种植养殖技术、设施设备维护维修等内容的有偿服务,发挥工程建设的长期效益,建立工程长效运行机制。

二是建立工程质量监管机制。

实行建设队伍资质认证制度,从事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特别是生活污水净化池、废弃物发酵处理池建设的施工队伍,必须参加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资质认证后,方可从事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三是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结合农村清洁工程建设,采取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式,对农民施用有机肥、培肥地力给予一定补贴。

以村为单位,对耕地地力进行定期监测,对采取施用有机肥、配方施肥、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措施培肥地力,保育农田的农户,依据监测结果核定补贴标准,逐步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完)

垃圾,堆出了新农村建设软肋

  半月谈记者王飞航苏万明齐海山袁军宝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方式的变化,农村垃圾在构成上呈现了毒害化数量上呈现了批量化的趋势,越来越接近城市生活垃圾的形态,然而处理方式却没有跟进。

垃圾围村的现状,成为广大农民的切肤之痛,这一问题已凸显为新农村建设的软肋。

  表现之一:

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我国已有多部法律法规提出了具体要求。

  早在1992年开始施行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就规定:

“城市人民政府在进行城市新区开发或者旧区改造时,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生活废弃物的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等环境卫生设施,所需经费应当纳入建设工程概算。

”2005年4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又明确: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