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文言文六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5055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下文言文六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九下文言文六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九下文言文六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九下文言文六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九下文言文六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九下文言文六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九下文言文六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九下文言文六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九下文言文六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九下文言文六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九下文言文六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九下文言文六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九下文言文六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九下文言文六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九下文言文六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九下文言文六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九下文言文六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九下文言文六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九下文言文六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九下文言文六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下文言文六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九下文言文六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下文言文六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下文言文六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九下文言文六单元MicrosoftWord文档

九年级下六单元文言文试题九一

一、

(一)、【惠子相梁】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或谓惠子曰(          )     

(2)欲代子相(        )(3)非梧桐不止(          )     (4)于是鸱得腐鼠(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3、请揣摩“庄子往见之,曰:

……”中庄子“曰”的神态或表情,用一个词描摹。

4、本文比喻巧妙贴切,请你说说“鵷鵮”和“鸱”、“腐鼠”分别比作什么?

这说明庄子是个怎样的人?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惠子相梁(做宰相)B.非梧桐不止(停止)C.子固非鱼也(本来)D.请循其本(顺着)

7.选出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于是:

于是惠子恐    于是鸱得腐鼠B之:

子知之乎    是鱼之乐也

C安:

安知鱼之乐     安能辨我是雄雌D于:

游于濠梁之上    发于南海

8.翻译句子。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9.①《惠子相梁》中,庄子以鹓雏喻----,以鸱喻惠子,以腐鼠喻相位,表明庄子-----------------的人生态度。

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巧妙地偷换概念,将惠子的质疑——“你怎能知道鱼儿快乐呢?

”解释成“------------------------”后轻松化解。

他认为鱼儿快乐,其实体现了他--------------的心境

10.庄子是-------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例如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10分)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A.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D.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① 相(  )   ② 止(     )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12.请具体分析本文中庄子的语言技巧。

(2分)

13.结合文意说说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16.庄子是   ▲  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例如    ▲    、   ▲   。

(3分)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

   ①庄子来,欲代子相    ▲   ②于是鸱得腐鼠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

(2分)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9.庄子在文中将自己比作   ▲   的“鸩鶵”,将惠子比作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鸱”,把“腐鼠”比作   ▲   ,巧借鸩鶵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2分)

18.请揣摩“庄子往见之,曰:

……”中庄子“曰”的神态或表情,用一个词描摹。

(2分)

19.本文比喻巧妙贴切,请你说说“鵷鵮”和“鸱”分别比作什么?

(2分)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一)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8分)【A段】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彝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段】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

(2)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俯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4)请循其本。

1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0.这两个语段讲的都是出游之乐。

【A段】主要写的是▲ ;【8段】主要写的是_ ▲ 。

21.这两个语段围绕一个“乐”字,描绘了两幅不同的图景,你怎么看待这两段文字中的“乐”?

(二)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固:

(2)请循其本。

循: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之:

2、翻译下列句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本文中,应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争论可以看出:

庄子注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惠子注重 

4、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通过学习《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你对庄子其人有什么样的认识?

请写一两句评价性的话。

 

6、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2分 

22.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

为什么?

(3分)

三、【曹刿论战】

(一)9.《左传》旧传为       (朝代)末年鲁国史官       (人名)所撰。

(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①又何间焉(   )   ②小惠未徧(   )③小大之狱(   )   ④望其旗靡(   )

11.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

(2分)

12.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

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

(2分)

13.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以弱胜强之经典战例。

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之处。

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哪些?

(3分)

10.(2分)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又何间焉(参与)        B.必以信(相信)

C.虽不能察(明察)        D.小大之狱(案件)

11.(2分)选出下而各组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未能远谋       弗敢加也          B.衣食所安    安能辨我是雄雌

C.虽不能察       老妪力虽衰       D.弗敢加也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2.(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13.(2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曹判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二)9.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

(1)肉食者谋之    

(2)弗敢加也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

(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__,略写_________,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4分)

13.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

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3分)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肉食者鄙        鄙:

   

(2)小惠未徧              徧:

                            

(3)神弗福也            福:

         (4)齐师败绩             败绩: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登轼而望之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B.战于长勺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何以战      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命》)D.乃入见       家祭无忘告乃翁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1)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分)

                                                                             

                                                                            

(2)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分)

 7.本文选自《左传》,记叙的是长勺之战,在选作课文时编者却将标题定为《曹刿论战》,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分)

(三)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⑴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

⑵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

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

⑷既克,公问其故故:

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⑵彼竭我盈,故克之。

12.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2分)

13.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2分)

14.第二段描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他的什么特点?

(2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⑴十年春,齐师伐我师:

⑵肉食者鄙鄙:

⑶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加:

⑷既克,公问其故克:

11.选出下列句中的“以”字与“可以一战”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B.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⑵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3.文中曹刿谈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条件,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也对此作了论述。

这分别是:

(2分)

13.(2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曹判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16、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表现在哪里?

根据甲文概括总结(4 分)

17、孟子在两千年前就发出警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举一个事例谈谈你的认识(4分)

(四)5.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何以战     河曲智叟亡以应        B、公问其故   故虽有名马C、肉食者谋之 陛下亦宜自谋          D、又何间焉   此为何若人6.翻译句子。

(6分)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

7.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

请说说你的见解。

(3分)

  8.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

(3分)

1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

请简述理由。

(3分)

13.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

为什么?

(3分)

12.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

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

(2分)

15.用“/”标出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

(2分)

(1)肉食者谋之 

(2)弗敢加也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

(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8.选文详略得当,详写       ,略写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2分)

19.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

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3分)

 

14.请你说说选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的远谋表理在哪些地方。

(五)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8分)(甲《曹刿论战》)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

“王者何贵?

”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

“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注释:

①管仲:

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

②君人者:

给人民当君主的人。

③与:

亲附,拥护爱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又何间焉              间:

(2)小惠未徧              徧:

(3)战则请从              从:

 (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非: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长跪而谢之曰     D.辍耕之垄上

11.翻译下列句子。

(2分)

(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12.(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

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2分) 9.

(1)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     (3)跟随    (4)不是      评分:

共2分。

每空0.5分,意思对即可。

  10.B      评分:

共2分。

  11.

(1)(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百姓如果拥护国君,国家就安定;百姓如果辅助国君,国家就强盛;百姓如果反对国君,国家就危险;百姓如果背弃国君,国家就要灭亡。

          评分:

共2分。

每句l分,意思对即可。

  12.围绕“得民心”“民为贵”“取信于民”等其中一个要点阐述。

评分:

共2分。

意思对即可。

(六)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0—14题。

(15分)[甲](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

宋人既成列2,楚人未既3济。

司马4曰: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

“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

“未可。

”既陈5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6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

“君子不重7伤,不禽二毛8。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9,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注释]1宋公:

宋襄公。

泓:

泓水,河名。

2成列:

指摆好阵势。

3既:

尽,全部。

4司马:

官名,这里指子鱼。

5陈:

通“阵”,指摆好阵势。

6门官:

国君的卫士。

7重(chóng):

重复,再次。

8二毛:

头发斑白的人。

9亡国之馀:

亡国者的后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神弗福也 福:

__________ 

(2)公伤股,门官歼焉 股:

__________

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

(每句只划一处)(2分)

(1)下 视 其 辙  

(2)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弘

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6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3分)

(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

(2分)

10、

(1)赐福,保佑。

(2)大腿。

11.

(1)下/视其辙 

(2)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12.

(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

(2)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

13.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及其未既济14.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七)[甲]《曹刿论战》)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

括母问其故,奢曰:

“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

使赵(赵国)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规定),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1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3分) ①公将鼓之。

 ( ) ②既克,公问其故。

 ( ) ④秦悉坑之。

 (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 

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21.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并说说成语的意思。

(3分) 成语:

 (1分) 意思:

 

22.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

说说你的看法。

(3分) 参考答案:

19.该题考的是理解常用的文言词。

(4分) 

(1)击鼓(进军) 

(2)已经 (3) 埋 20.赵括曾经和他的父亲谈兵事,他的父亲不能驳倒他,却不说(赵括)善于打仗。

(2分) 21.该题考的是成语。

(3分)参考答案:

纸上谈兵(1分)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发空议论。

(2分)(没有比喻义,只给1分) 22.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

(3分)答案示例:

曹刿的“论战”源自于他对战场情况、形势的仔细观察与准确分析,源自于他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赵括的“谈兵” 只抱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实践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各2分) 

(八)【甲】《曹刿论战》【乙】虞公曰:

“吾享祀丰洁①,神必据②我。

”宫之奇对曰:

“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

‘民不易物③,惟德繄④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⑤,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⑥,而明德以荐馨香⑦,神其吐⑧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⑨,曰:

“虞不腊⑩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注释】①享祀丰洁:

享祀,祭祀的物品。

丰洁,丰盛洁净。

②据:

保佑。

③易物:

改变祭品。

④繄(yì):

句中语气词。

⑤冯依:

依据。

冯(pínɡ)同“凭”。

⑥若晋取虞:

晋,晋国。

虞,虞国。

下文中“虢”,读“Guó”,即虢国。

⑦而明德以荐馨香:

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

⑧吐:

指不食所祭之物。

⑨以其族行:

带领他的家族出走。

⑩腊:

岁终祭祀。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其乡人曰其:

 ②惟德是依惟:

1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B.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遂袭虞,灭之D.可以一战 宫之奇以其族行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5.甲文中的庄公和乙文中的虞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的国家,甲文从“    ”可知,乙文从“    ”可知(用原文作答)。

(2分)

16.甲文中,曹刿认为“信”(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中,宫之奇认为神佑国家的根本依凭是什么?

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分)答案:

12.①他的。

②只。

(各1分,共2分)13.D(2分)14.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

(“狱”“虽”“察”“情”必须译出,少译、误译一点扣1分,共2分)15.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吾亨祀丰洁,神必据我。

(每空1分,共2分)16. “徳”(或:

“明徳”“仁德”“重德”“重视仁德”等)(1分),是从宫之奇的话“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看出来的(1分)。

四、【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孰:

仔细  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

缺点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

指责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

间或,偶然11.下列句子中,加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A.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相与步于中庭C.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D.万钟于我何加焉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译文: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13、阅读下面的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3处)。

(3分)

 

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

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以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选自《古文观止》)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朝服衣冠,窥镜  朝而往,暮而归 B.客之美我者 环而攻之而不胜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及鲁肃过寻阳 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愿为市鞍马

10.把“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译文: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是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设喻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大成效。

D.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二)【甲】《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唐)太宗谓侍臣曰: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

身边的大巨。

京师:

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令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

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

勤恳的样子。

⑤稔(rn):

丰收。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时时而间进____   

(2)故夙夜孜孜___

12.翻译下列语句。

(4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分)

(2)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2分)13.甲乙两文谈论的都是治国问题,甲文中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