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案爱护水资源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5192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3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教案爱护水资源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爱护水资源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爱护水资源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爱护水资源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爱护水资源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爱护水资源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爱护水资源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爱护水资源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爱护水资源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爱护水资源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爱护水资源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爱护水资源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爱护水资源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爱护水资源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爱护水资源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爱护水资源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爱护水资源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爱护水资源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爱护水资源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九年级化学教案爱护水资源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教案爱护水资源一.docx

《九年级化学教案爱护水资源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教案爱护水资源一.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教案爱护水资源一.docx

九年级化学教案爱护水资源一

爱护水资

(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上水的存在和分布情况;了解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极其有限。

2、了解世界及我国的水资状况,知道水资短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了解水危机解决措施。

3、了解水污染的、危害及其常规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重在使学生树立保护水资、珍惜水资、节约用水的意识,并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短缺善以及水污染情况。

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动性的教学组织方式,结合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在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水资的有限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保护水资、珍惜水资、节约用水的意识。

2、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的丰富和有限。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一)重点

1、世界水资的颁布情况、可利用水资的情况。

2、我国淡水资短缺的现状。

3、水浪费、水污染及解决措施。

(二)难点

水资是丰富的,又是有限的,对此学生不容易形成正确的认识。

(三)解决方案

准备一些有关水资分布、缺乏、污染等方面的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内容,适当采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水,下面二人小组温故互查:

1、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水是由什么构成的?

3、保持水的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什么?

你能描述它的构成吗?

在二单元,我们学习了人类重要的资——空气,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水!

板书:

课题一《爱护水资》

从太空中拍摄到的地球是美丽的、蓝色的、水球,(PPT)

提问:

这是海洋生物水母,它体内的含水量(90%以上);

鱼,它体内的含水量(79%——80%);

香蕉,它体内的含水量(90%以上);

那我们人体呢?

成人(65%——70%)婴幼儿更多。

PPT没有乳汁甘甜,没有血液珍贵,离开了水,一切生命都将枯萎!

除了孕育和维系生命,水还有哪些用途呢?

学生讨论回答。

水的用途如此广泛,但你了解人类拥有的水资吗?

PPT:

海水、盐湖水、湖水、河水、江水、地下水、生物水、大气水、冰川等系列图片。

PPT世界水资分布图、我国水资分布图。

设问导读: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

1、地球上的水以哪些形态存在?

地球表面约有百分之几被水覆盖?

2、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是什么?

它是个资宝库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3、算一算:

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占地球总储水量的百分之几?

4、世界淡水资分布怎样?

5、我国水资总量为多少?

居世界第几位?

人均水量为多少?

与世界人均水量相比情况如何?

学生自读、小组讨论解决。

小组展示点评

教师小结、板书: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

丰富性而又短缺

我国水资特点:

总量不少,人均占有量很少;地区分布不均;时间分配不均。

PPT云南大旱的一组照片、罗布泊因缺水绿洲变沙漠、楼兰古国因缺水被风沙掩埋……

如果地球上的水是一缸的话,淡水就是一瓢,人类可用的只是一勺,而现在这一勺水也快被弄脏了!

PPT(淮河水质的变迁)

顺口溜:

五十年代淘米洗菜;

六十年代洗衣灌溉;

七十年代水质变坏;

八十年代鱼虾绝代;

九十年代洗不净马桶盖!

不仅是淮河,我国的七大水系都污染堪忧!

PPT太湖蓝藻事件时一户渔民的损失;洗煤厂污染了河流,沿河两岸居民的遭遇……

走遍长江,找不到能喝的清水。

水,让我们反思!

设问导读:

二、爱护水资

1、爱护水资包括几个方面?

2、阅读教材70-71页图4-6、4-7体会在工业、农业生产中如何节约用水?

3、生活中你和你的家人有哪些节水的小窍门?

4、什么是水体污染?

它的有哪几部分?

5、水体污染的危害性有哪些?

6、工业、农业、生活中如何防治水体污染?

学生自读、小组讨论解决。

小组展示点评

教师小结、板书:

二、爱护水资

一方面:

节约用水

另一方面:

防止水体污染

小结:

1、水体污染的主要:

(1)工业污染工业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

(2)农业污染肥、农药的不合使用;

(3)生活污染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水体污染的危害

①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

②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③危害人体健康

3、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1)工业上工业废水处后排放.

(2)农业上合使用肥、农药,提倡使用农家肥.

(3)生活上生活污水处后排放,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

⑷加强水质的质量监测

议一议:

面对日益严峻的淡水资形势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解决我国淡水危机?

1、南水北调

2、海水淡

3、兴修水库、建水窖

4、开发地下水

五、板书设计

课题1爱护水资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

丰富性而又短缺

我国水资特点:

总量不少,人均占有量很少;地区分布不均;时间分配不均。

二、爱护水资

一方面:

节约用水

另一方面:

防止水体污染

六、教学反思

本课题涉及的信息量很大,学生课前预习并收集了资料,对水资的分布、水污染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讲课时学生小组讨论、展示;教师点评,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配套练习

九年级化学试卷

一、识别与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发光发热的现象B.反应后有新物质生成

C.有无色气体放出D.物质的颜色发生变化

2.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是(  )

A.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B.发出黄光,生成大量的白烟

C.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3.一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中只有水和二氧化碳,则此物质是(  )

A.一定含碳氧两种元素B.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D.不能确定

4.若A,B.C为三种金属,根据化学方程式(  )

A.A+B(NO3)2→A(NO3)2+B

B.C+B(NO3)→B+C(NO3)2

C.A+H2SO4(稀)→ASO4+H2↑

D.C+H2SO4(稀)→不反应.

A.B>C>AB.A>C>BC.C>A>BD.A>B>C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干冰B.石灰石C.空气D.水煤气

6.在①FeO②Fe2O3③FeS④Fe3O4中含铁的质量分数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正确是(  )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②>③>④>①D.③>②>④>①

7.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

①化学性质②元素种类③原子量④微粒的电性⑤电子层数⑥原子核⑦最外电子数.

A.①②③B.④⑥⑦C.①④⑤D.②③⑥

8.将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会减少的是(  )

A.稀硫酸B.稀盐酸C.硫酸锌D.氯化铜

9.区别氢气和一氧化碳应采取的最方便的方法是(  )

A.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B.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分别点燃,检验产物D.测定两种气体的密度

10.有水生成的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可能是(  )

①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

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④D.②③

 

二、填空与简答题题(每空1分,共13分)

11.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  元素,在自然界主要以  形式存在.

12.经常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往往粘有一层白色固体,它的成分是  ,写出要洗去这种固体最好选用的试剂为  ,此化学反应方程式  .

13.在H2、CO、CO2、硫粉、白磷、木炭、甲烷七种物质中,能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的物质是  ,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的是  ,能在氧气中燃烧,有蓝色火焰的是  ;能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  .

14.有氯、氧、氢、锰、钾五种元素,试写出你所知道的由其中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化合物化学式(三种)  ,由其中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三种)  .

15.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13分)

16.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按下列要求回答:

(1)指出如图中四种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

①  ②  ③  ④  

(2)用(A)、(B)、(C)、(D)、(E)符号表示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下列气体所选用的装置.

①氧气:

用  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②氢气:

用  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盛满氢气的集气瓶应  放在桌上.

③二氧化碳:

用  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④加热氯化铵(NH4Cl)与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氨气,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的气体,制取并收集氨气可用  装置.

17.下列实验操作规程中均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在横线上写出其中的错误:

①滴加液体②氧气验满③液体加热④量取液体

①  ②  ③  ④  .

 

四、计算题(共4分)

18.有13.5g干燥纯净的KClO3的MnO2的混合物,其中MnO2的质量分数为20%,把混合物放在试管中加热,当测得MnO2的质量分数占剩余固体的27%时,求已分解的KClO3质量?

 

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识别与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发光发热的现象B.反应后有新物质生成

C.有无色气体放出D.物质的颜色发生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据此解答.

【解答】解: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观察选项.故选:

B.

 

2.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是(  )

A.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B.发出黄光,生成大量的白烟

C.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分析】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而不是生成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3.一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中只有水和二氧化碳,则此物质是(  )

A.一定含碳氧两种元素B.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D.不能确定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不变的特点,由生成物的元素组成可判断出该物质的组成.

【解答】解:

因该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可判断出该物质一定含碳元素;生成物水中含有氢元素,可判断出该物质一定含氢元素;生成物中含有的氧元素可能来自氧气,也可能来自该物质.

故选:

B.

 

4.若A,B.C为三种金属,根据化学方程式(  )

A.A+B(NO3)2→A(NO3)2+B

B.C+B(NO3)→B+C(NO3)2

C.A+H2SO4(稀)→ASO4+H2↑

D.C+H2SO4(稀)→不反应.

A.B>C>AB.A>C>BC.C>A>BD.A>B>C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活动性在氢前的金属可以与稀酸反应生成氢气,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金属活动性比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确定反应类型,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具体应用可知:

活动性在氢前的金属可以与稀酸反应生成氢气,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金属活动性比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由A+B(NO3)2→A(NO3)2+B可知:

A活动性比B强;由C+B(NO3)→B+C(NO3)2可知:

C活动性比B强;由A+H2SO4(稀)→ASO4+H2↑可知,A位于氢的前边;由C+H2SO4(稀)→不反应可知,C位于氢的后面,所以金属的活动顺序是:

A>C>B.所以B正确.

故选:

B.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干冰B.石灰石C.空气D.水煤气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分析物质的类别.

【解答】解:

A、干冰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B、石灰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还含有一些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水煤气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在①FeO②Fe2O3③FeS④Fe3O4中含铁的质量分数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正确是(  )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②>③>④>①D.③>②>④>①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根据铁的化合物的化学式,通过变形使铁的原子个数相等,然后比较化合物中其它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越大的,在该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就越小.

【解答】解;FeO、Fe2O3、Fe3O4、FeS,将铁原子的个数变为1个,分别变形为FeO、FeO1.5,FeO

,FeS,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是氧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2倍,可看作是2个氧原子;2>1.5>

>1,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越小的,在该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就越大,则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列为FeO>Fe3O4>Fe2O3>FeS,即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③>②>④>①.

故选:

D.

 

7.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

①化学性质②元素种类③原子量④微粒的电性⑤电子层数⑥原子核⑦最外电子数.

A.①②③B.④⑥⑦C.①④⑤D.②③⑥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分析】根据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发生变化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即核外电子数,电子层数可能发生了变化,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电性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核没有变,决定元素种类的质子数没有变,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变,进行解答.

【解答】解:

根据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原子核没有变,决定元素种类的质子数没有变,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变,因此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得到或失去后,一定不会改变的是②元素种类③原子量⑥原子核;而由于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所以其①化学性质④微粒的电性⑦最外层电子数,⑤电子层数有可能改变(得电子不变,失电子改变);

故选D.

 

8.将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会减少的是(  )

A.稀硫酸B.稀盐酸C.硫酸锌D.氯化铜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质量比进行分析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能和常见的酸反生反应置,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转换出来.首先确定把铁加入溶液中是否发生反应,如果不反应,则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如果反应,再看反应后生成的溶质的质量是否增大或减小,从而判断出溶液的质量的变化.

【解答】解:

A、把铁片放入稀硫酸中,铁片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进入溶液中发生反应的铁的质量要比逸出的氢气的质量要大得多,溶液的质量会增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把铁片放入稀盐酸中,铁片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亚铁溶液和氢气,进入溶液中发生反应的铁的质量要比逸出的氢气的质量要大得多,溶液的质量会增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铁的位置排在锌的后面,铁与硫酸锌溶液不发生反应,则溶液的质量不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把铁片放入氯化铜溶液中,铁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由反应的质量比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9.区别氢气和一氧化碳应采取的最方便的方法是(  )

A.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B.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分别点燃,检验产物D.测定两种气体的密度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分析】鉴别氢气和一氧化碳两种气体,要求根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达到一次鉴别出两种气体的目的.

【解答】解:

A、氢气和一氧化碳均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氢气和一氧化碳均难溶于,均不与水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分别点燃,氢气和一氧化碳燃烧分别生成水、二氧化碳,通过检验产物,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D、分别测定它们的密度,操作较为复杂,能鉴别但不是最常用的方法,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10.有水生成的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可能是(  )

①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

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④D.②③

【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根据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特征,结合常见的有水生成的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有水生成而且是化合反应,那么生成物只能是水,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可为2H2+O2

2H2O故①可能;

分解反应而且有水生成,那么反应物可以是过氧化氢或碳酸氢钙等,如2H2O2

2H2O+O2↑,故②可能;

置换反应而且有水生成,那么反应物可以是氢气和氧化铁或氧化铜等,如H2+CuO

H2O+Cu,故③可能;

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很多,如酸碱中和、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等,如HCl+NaOH=NaCl+H2O,故④可能.

故有水生成的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可能是①②③④.

故选:

A.

 

二、填空与简答题题(每空1分,共13分)

11.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 金属 元素,在自然界主要以 化合物 形式存在.

【考点】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元素的简单分类.

【分析】根据铁带“钅”字旁,金属在在自然界的存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铁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故答案为:

金属元;化合物.

 

12.经常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往往粘有一层白色固体,它的成分是 碳酸钙 ,写出要洗去这种固体最好选用的试剂为 盐酸 ,此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H2O .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掌握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碳酸盐的知识,石灰水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

【解答】解:

由于氢氧化钙溶液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因此久置空气的石灰水瓶壁上就会有一层白色固体,这层白色固体就是碳酸钙,而碳酸钙不溶水,但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钙,然后用水清洗.

故答案为:

碳酸钙;盐酸;CaCO3+2HCl═CaCl2+CO2↑+H2O.

 

13.在H2、CO、CO2、硫粉、白磷、木炭、甲烷七种物质中,能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的物质是 硫粉 ,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的是 白磷 ,能在氧气中燃烧,有蓝色火焰的是 CO、甲烷 ;能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 CO、木炭、甲烷 .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分析】根据H2、CO、CO2、硫粉、白磷、木炭、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白磷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CO、甲烷在能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CO、木炭、甲烷能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故答案为:

硫粉;白磷;CO、甲烷;CO、木炭、甲烷.

 

14.有氯、氧、氢、锰、钾五种元素,试写出你所知道的由其中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化合物化学式(三种) KCl、HCl、MnO2 ,由其中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三种) KClO3、KMnO4、KOH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

由提供的元素钾元素与氯元素可组成氯化钾;氢元素与氯元素可组成氯化氢;氢元素与氧元素可组成水和过氧化氢;锰元素与氧元素可组成二氧化锰;

钾元素、氯元素与氧元素可组成氯酸钾;钾元素、锰元素与氧元素可组成高锰酸钾和锰酸钾;氢元素、氧元素与钾元素可组成氢氧化钾.

故答案为:

KCl、HCl、MnO2;KClO3、KMnO4、KOH.(答案合理即可)

 

15.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 N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和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顺序解答.

【解答】解: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它约占空气体积的7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故答案为:

N2,Al.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13分)

16.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按下列要求回答:

(1)指出如图中四种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

① 酒精灯 ② 试管 ③ 铁架台 ④ 长颈漏斗 

(2)用(A)、(B)、(C)、(D)、(E)符号表示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下列气体所选用的装置.

①氧气:

用 AC或AD 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 2KMnO4

K2MnO4+MnO2+O2↑ ‘

②氢气:

用 BC或BE 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盛满氢气的集气瓶应 倒 放在桌上.

③二氧化碳:

用 BD 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

④加热氯化铵(NH4Cl)与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氨气,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的气体,制取并收集氨气可用 AE 装置.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盛满氢气的集气瓶应倒放在桌上,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加热氯化铵(NH4Cl)与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氨气,因此需要加热;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的气体,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解答】解:

(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