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5204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眉山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川省眉山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川省眉山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川省眉山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川省眉山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四川省眉山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四川省眉山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四川省眉山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四川省眉山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四川省眉山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四川省眉山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四川省眉山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四川省眉山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四川省眉山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眉山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docx

《四川省眉山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眉山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眉山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docx

四川省眉山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

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

2018年5月28日15:

00—17:

30

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2020届高一(下)5月月考

语文试题

命题:

审题: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没有汽车的古代,有交通法规吗?

答案是肯定的。

早在唐朝时,我国就有了指导交通和礼仪的文书——《仪制令》。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颁发了《唐律·仪制令》,其中有一则为:

“凡行路巷街,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

”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交通规则。

《仪制令》兴于唐朝,盛于宋朝,山西省略阳县灵崖寺内就珍藏着这样一块路碑。

宋廷规定,交管部门必须在京城开封及各州的主要交通要道悬挂木牌,并在上面刻上《仪制令》,要求人人遵守。

到了南宋时期,这一规定由各州辐射到了各县,悬挂的木牌也换作了易于保存的永久性石碑。

具体来说,古代的交通法规主要有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贱避贵。

即老百姓要让官员先行。

我们由此可以窥见封建王朝的尊卑观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即便在交通法规中也不会忽略这一点;第二个层面,少避长。

即年轻的要主动避让年长者,这体现了尊老爱幼的思想;第三个层面,轻避重。

即负重轻的车要给负重重的车让行,这不仅体现了“礼让为先”的思想,也能有效避免交通事故,减少交通伤害;第四个层面,去避来。

即出城的要让进城的先行,进城是为了办事,而出城是为了回家,当然得考虑其中的缓急。

由此可见,古代的交通法规重在礼让和文明出行。

另外,交通法规对行车也做了相应的规定,要求靠右行走,这与现代交通规则是完全一样的。

据说,这一规则来源于军队的队列。

在冷兵器时代,士兵的主要武器装备是长矛和刀剑,当两队士兵相遇时,他们肩上的长矛总会误伤别人。

为了避免这种伤害,两队人只好不约而同地分开,都将左边让给对方,自己紧靠右边行走。

久而久之,这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演变成了一项重要的交通规则,时至今日,我们依然遵守这一规则。

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人车分流、行人分行的国家。

先秦文献《考工记》记载:

“匠人营国,方九里,序三门。

”意思是说,王城外有三门,三门中有三途,男子靠右行,女子靠左行,车辆从中间行。

《大唐新语·厘革》亦载:

“城门入由左,出由右。

”意思是说,进城的人必须靠左行走,而出城的人必须靠右行走。

这一规定既方便了守城官兵对行人进行检查,又避免了行人间的拥挤和碰撞,后人称之为“公私便焉”。

有了交通法规,但如果人们不遵循怎么办呢?

对此,古人自有应对的方法。

《唐律疏议·违令》中记载:

“令有禁制,谓《仪制令》‘行路贱避贵、去避来之类,此是‘令有禁制,律无罪名,违者得笞五十。

”《杂律》中亦载:

“诸违令者,笞五十,别式减一等。

”由此可见,古代对交通违法的处理十分严厉,虽然不会被扣分,但屁股通常会被打开花。

想想就让人害怕,谁还敢去肇事,难怪杜甫会留下“忆昔开元全盛日,九州道路无豺狼”的佳句。

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的交通法规”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兴于唐朝,盛于宋朝的《唐律·仪制令》是指导交通和礼仪的文书,里面记载了我国最早的交通规则。

B.“凡行路巷街,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这些交通法规表明了古代十分重视礼让和文明出行的礼节。

C.古代交通法规对行车做了靠右行走的规定,这一规则可能是来源于军队的队列,今天我们依然在遵守。

D.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人车分流的国家,先秦文献《考工记》和《大唐新语·厘革》对此均有明确记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太宗李世民颁发的《唐律·仪制令》在南宋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时的人们必须遵守交管部门刻在木牌上的《仪制令》。

B.贱避贵就是指奴仆及百姓等要给主人、官吏等让路,这是带有封建等级色彩的交通法规,对于今天的我们没有多少借鉴意义。

C.靠右行走的交通规则可能是在冷兵器时代逐渐形成的,为避免士兵肩上的长矛误伤别人,两队人行进时都将左边让给对方。

D.“忆昔开元全盛日,九州道路无豺狼”这一诗句从某个角度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交通违法的处理很严厉,人们不敢随意去肇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没有汽车,但有体现尊老爱幼和“礼让为先”思想的交通法规,从而能够有效避免交通事故,减少交通伤害。

B.所谓“行人分行”在先秦是指男子靠右行,女子靠左行,在唐代是指进城的人必须靠左行走,而出城的人必须靠右行走。

C.从《唐律疏议·违令》以及《杂律》中记载的“违者得笞五十”和“笞五十”等条令中可以看出唐代十分完善的处罚制度。

D.本文引用了很多古代交通法规的条文,一方面让全文的内容更加充实,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屋头青瓦是谁家

潘新日

①一场雨,让寄居在小城隐在淡淡的雨雾中,临窗而立,瓢泼的雨把楼下的青瓦洗得清亮,雨水顺着瓦楞流着,在檐下挂起了一条条银丝,清脆的雨滴声里,溅起了思乡的水花,朦胧里似曾看见了青瓦上的故乡。

②夏天的雨下得如此急,甚至楼下的阿婆来不及收院子里的衣服,我木然地看着阿婆迈着祖母一样蹒跚的脚步,在院子里奔忙,脚下踩着家乡一样的韵味。

这个时候,我会庆幸自己住的楼下还有一片这样的风景,幽深的小巷里,几十排青砖黑瓦的老房子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弥漫着民国的韵致,祖先的味道。

③这样的天气里,我可以在雨中细细品味故乡的味道,精心聆听雨中的精彩。

雨滴拍打着青瓦,犹如奏响了一曲美妙的轻音乐,雨声里有我梦里的家,有我青砖黑瓦的童年。

我似乎看到瓦楞间的青苔和一棵棵直起腰身的野蒿,还有散落在小巷里的一朵朵红的、蓝的、七彩的伞花,一切都那么相似,一切都那么亲切。

异乡里,古巷就是一条长长的藤,一头连着故乡,一头连着南方夜空中最广阔的宁静和最深沉的安详。

④真的没有想到在这样的闹市里还会有这样的一片天地,和家乡的情调如此相近,只是少了青山秀水。

如此,那无边的乡愁也变得淡然了,虽然身处异乡,却因了这些故乡一样的青瓦而内心殷实,充盈着幸福和快乐,不管这家园是地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我都很知足。

⑤在江南这一排排青瓦覆盖的老房子里,已经摈弃了民国所有的遗风,已找不到故乡古村落的封闭和凋残,它把古朴的身影遗落在繁华里,在城市的节奏里呼吸、生活,除了青瓦本身的年龄和记忆,所有的都融进城市的心跳里。

⑥雨中的青瓦格外别致,这些城市里的隐士把青衫和旗袍压进箱底,让梅雨的叮咛慢慢发霉,长出许多思念来,一片青瓦,一块历史,一片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在小巷里弥漫。

我想起戴望舒,想起丁香一样的女孩,想起民国的油纸伞,但此时花开已没了旧人。

⑦不过,我还是喜欢家乡的青瓦房,没有拘束,可以自由地敞开胸怀,让细细的炊烟顺着风远行,流浪的身影里,有瘦弱的文人,有迁徙的商旅,有远嫁的红颜,在这样的青瓦泪里思念着,怀旧着,他们在青瓦覆盖的木格子窗棂边沉吟、思念,古诗词里的张继、李商隐带着古风,流下了思乡泪水。

⑧时常,我会把青瓦当做一部旧书,把它当成故乡老家的屋子,在亲切和畅想中阅读乡愁。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心中的家园,任何一处青瓦覆盖的老房子都有家乡的味道,都能生出家的温馨,天南地北,青瓦就是流浪的历史,任何建筑都无法代替的历史,当然,加上木门边的蓑衣和斗笠、檐下的农具,堂屋里雕花桌案上的青花瓷坛,案头上的线装书,这些民间的朴实记忆沉淀了一个地方的丰厚底蕴,我喜欢。

⑨青瓦也是历史中发黄的名片,它们静静地鱼鳞一样点缀在各个角落,有名的,没名的,都一样的厚重着,抵达游子的内心深处。

如甪直、周庄、鲁镇、凤凰、木渎、同里、乌镇、西塘、宏村、大理、婺源,院落有乔家大院、李家大院、刘家大院,大的有古城的城楼,小的有不同时代的县衙,文人雅士里有丰子恺的缘缘堂;有戏院、有宗祠、有寺庙。

总之,那些与青瓦有关的建筑细节,花窗、飞檐、雕梁和隔扇,早已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建筑点缀,成了一种文化抑或精神上的指向,指向古典,指向旧梦,幻化出生活的七彩来。

⑩青瓦上的故乡是遥远的乡愁、是故乡的低语、是亲人的倾诉,是童年的遥想、是民间的歌谣,是农历里的季节,是婉转的鸟鸣,是唐代李义山缠绵的“巴山夜雨”,是宋朝柳三变萧瑟的“秋风斜雨”,是陆放翁清新的“杏花小雨”,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

雨声里,我把目光久久地定格在凝重的青瓦之上,看着它们在故乡的思绪里静静地被雨声浸润。

⑪雨声敲打着青瓦上的思乡曲,茫茫雨色里,市声繁华,又有谁能掩掉喧嚣的尘世,看到青瓦上的故乡呢?

纵使青瓦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而那记载着前世风雨的故乡依然清晰,是我们永远的家。

⑫屋头青瓦是谁家?

无论在哪里,我敢说,青瓦上的故乡是民国留存的旧照片,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是最软的乡情,是最硬的风骨。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表面上异乡闹市青瓦房和家乡情调相近,实际上缺少大自然青山秀水的背景,缺少故乡的古朴本质等内涵。

B.故乡的青瓦房有着与生命相连的生活印迹,与作者血脉相连,让客居异乡的作者生出浓浓的乡情。

C.作者赋予“青瓦”丰富的内涵,青瓦是故乡的味道,是厚重的历史,是遥远的乡愁等等。

D.本文语言整句与散句结合,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灵动雅致;作者还善于用典,使文章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如第⑩自然段就运用了大量的典故。

5.赏析文中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5分)

6.在“青瓦听雨”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请概述这一变化,并作简要分析。

(6分)

(3)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绿色食品标准分为AA级和A级两个技术等级。

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

按照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AA级绿色食品等同于有机食品。

A级食品在生产过程中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摘编自360百科、XX百科)

材料二:

中、外有机食品市场状况对比分析

 

种类

食品市场份额

进出口

销售渠道

监管与认证

国外

原产品

加工品

较大

进口

出口

农户直销、联销

专卖店、超市

监管机构健全

认证制度严格

中国

原产品

极小

进口

大型超市为主

有监管机构

缺乏认证制度

 

(摘编自《2015年我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015年7月)

材料三:

10月30日,第16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进入第二天,西安市曲江会展中心的A、B3、B4三个展馆人头攒动。

西安展团农产品上贴着的“二维码”信息,让许多人对绿色食品有了新的认识,只需扫一下,便可知道农产品的身份信息。

“葡萄在离开园区时便进行了检验检测,数据就写入了监管平台,通过二维码方便消费者查询。

对企业来说虽然多了一道工序,但这个小小的贴标却起到了防伪的大作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

”西安荣华农业一位负责人说。

(摘编自赵辉《陕西:

绿色农产品也有“户口簿”》,2015年11月2日《西安晚报》)

材料四:

绿色、有机农产品颇受市场追捧。

绿色食品比普通农产品价格高出10%至30%,有机农产品要高出50%以上。

表面上看,这样的价格很合适,但绿色农产品的成本比普通农产品高不少,有机农产品的成本更是普通农产品的两倍以上。

一些农企意识到品牌是让绿色农产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并开始着手打造绿色产品流通渠道。

进入超市为打造品牌的第一步,但超市设置了各种进场门槛,这些费用让企业吃不消。

为了破解进入超市不盈利的局面,很多电商企业应运而生。

“我们通过互联网让农民的生产过程透明化,以此重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

”阿卡农庄总裁江宇虹说,农庄将客户锁定为中高端消费者,采用预付费种植方式,实现了以销定产。

目前,700家绿色食品企业已进驻工行融e购,在线销售额近9000万元;中绿生活网对接企业1000家,签约额达3500万元;从全国范围来看,进入阿里和京东平台的农户数量更多。

绿色、有机食品行业未来会成为食品行业中的朝阳行业。

(摘编自乔金亮《如何让绿色农产品叫好又叫座》,2017年7月4日《经济日报》)

7.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的有机食品,产品种类相对来说比较少,并且仅局限在原产品上,在食品市场中所占份额还非常小。

B.相对国外有机食品市场,我国有机食品销售渠道单一,大多集中在大型超市,还有很多销售渠道待开发。

 C.虽然我国有机食品市场有监督机构,但还缺乏统一认证制度,还不能够为有机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D.对比国外有机食品的发展状况,我国有机食品产业还很不成熟,但未来市场很广阔,发展潜力很大。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看,所有的有机食品全都属于绿色食品范畴,符合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标准。

B.有机食品是一种安全无公害的农产品,它和其他绿色食品的区别是不使用含有化学成分的生产资料。

C.有机食品并不是比普通食品营养价值更高,而是在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污染更少,食品更安全。

D.绿色农产品搭乘信息化快车,既方便生产过程的监管,又可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信任,促进产品销售。

E.有机食品受到市场认可,但仍存在生产成本高、品牌意识缺乏、产品利润低、消费者信任不足等问题。

9.根据材料三和四提供的信息,你认为我国绿色、有机食品行业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

请简要概括。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3题

游东山记

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

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

其子立恭,能诗。

皆意度阔略。

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

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

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

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

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

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吠。

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岗,田畴平洐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一叟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

延余两人坐。

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叟识其意,曰:

“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

立恭举匏注酒,传觞数行。

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

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

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皆来,遂共酌。

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

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

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

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

李出琵琶弹数曲。

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

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

“奈何不与道士诗?

”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

“乐其无已乎?

”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指道旁冈麓顾余曰:

“是吾营乐丘处也。

”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

“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

“是游宜有记。

”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

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

及期余病,不果行。

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终记之。

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B.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C.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D.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亥指的是乙亥年,这是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法,60年一个循环,如丙戊年。

B.朔指每月农历初一,“朔”也可引申为“开头”。

如“朔”可指清晨,这是一天的开头。

C.传觞是宴饮中传递酒杯劝酒。

古人喝酒很有讲究,也衍生了很多游戏,如“流觞曲水”。

D.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叙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伤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

(2)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

“奈何不与道士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栏幽槛小红英。

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túmí):

亦作"酴釄"。

一种观赏植物,古有“酴醾花开春事了”的说法。

②婉娩:

天气温和。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嫩绿重重看得成”,以“嫩绿”为全词画面敷下了基本色调。

它可以增强春天的意味,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

B.第二句中,“小”字有大作用,“小红英”三字增强色彩的对比和反差。

写活了画面,照亮了全篇,使春天的气氛更浓。

C.上片四句,运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初春绿意渐浓,蜂忙蝶舞的活泼画面。

D.“送了斜阳月又生”,结尾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春色难留,将写景、叙事、议论融为一体。

E.这首词的上片,画面色彩鲜明,不重辞采,具有自然活泼、清新明快的语言特色。

1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屈原在诗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达了自己为追求国家富强、坚持高洁品行而不怕千难万险,纵死不悔的忠贞情怀。

(2)《氓》中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女子年轻貌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

(3)《赤壁赋》中用蛟龙、寡妇等想象之景从侧面描写箫声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

,。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O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作为军工生产战线的技能带头人,游洪建填补了国内硬吕合金薄板淬火矫正工艺的空白,他在这一领域的技能水平,达到了运斤成风的境界。

②每一个正在学习的人都应该明白积羽沉舟的道理,节约每一分钟,珍惜每一次阅读,重视每一份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脚踏实地,稳步前行。

③市场监管局在“春安行动”节日食品大排查中,帮助两家脏乱差的馒头店进行规范整治、改头换面,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④季羡林年轻时心无旁骛、焚膏继晷地学习,为他后来成为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学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⑤从中国乡土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安土重迁的文化传统为文人们铸就了故土难离的恋乡情感模式。

⑥大事业往往都是由做成一件件小事而成就的,我们要放下架子,踏踏实实地从小事做起,不要对小事侧目而视。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珍视和弘扬民族文化,不仅能激发我们的民族认同感,还能帮助我们了解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

B.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C.中国的古典诗词,千百年来代代相传,许多篇章为人们熟读成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语言和谐优美,念起来琅琅上口,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D.作为一名斗士,鲁迅的内心既坚硬又柔软,他的一生,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真实写照。

19.以下关于诗歌常识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赋比兴”指的是诗的不同手法。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即起兴。

B.“楚辞”,是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刘向把屈原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因《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C.“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诗风慷慨激昂、刚健有力,世称“建安风骨”。

D.陶渊明,中国第一位山水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的作品语言平淡,但正如梁实秋所评价“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区块链”是一种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①:

可以运用到智能合约、证券交易、电子商务、物联网、社交通讯等多个领域。

区块链具有开放性,系统是开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其他信息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可以说,②。

区块链采用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在去信任的环境自由安全地交换数据,不是对“人”的信任,③,“人”的干预不对机器起作用。

21.请根据白居易的诗句“晴空星月落池塘”写一个场景。

(5分)

要求:

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70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

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遇见。

请以“我的遇见”为副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题目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