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弘中学五步三查六环节培训导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5213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7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弘中学五步三查六环节培训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景弘中学五步三查六环节培训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景弘中学五步三查六环节培训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景弘中学五步三查六环节培训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景弘中学五步三查六环节培训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景弘中学五步三查六环节培训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景弘中学五步三查六环节培训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景弘中学五步三查六环节培训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景弘中学五步三查六环节培训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景弘中学五步三查六环节培训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景弘中学五步三查六环节培训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景弘中学五步三查六环节培训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景弘中学五步三查六环节培训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景弘中学五步三查六环节培训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景弘中学五步三查六环节培训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景弘中学五步三查六环节培训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景弘中学五步三查六环节培训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景弘中学五步三查六环节培训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景弘中学五步三查六环节培训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景弘中学五步三查六环节培训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景弘中学五步三查六环节培训导学案.docx

《景弘中学五步三查六环节培训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弘中学五步三查六环节培训导学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景弘中学五步三查六环节培训导学案.docx

景弘中学五步三查六环节培训导学案

学习《“五步三查六环节”课堂流程》编号01

精英班组体姓名

口号:

我培训我成长我快乐

【使用说明】

1.独学:

请学员们安静、认真阅读《“五步三查六环节”课堂流程》学习材料,做好圈划勾点,迅速完成本组专题任务。

独学时间15分钟。

2.对群学:

通过小组对群学完成本组专题的交流、归纳、提升,并做好展示分工与准备;对群学时间15分钟。

3.展示提升:

珍惜机会,全员参与,深刻体验,激情展示,盘点收获。

(1)展示过程中要求声音洪亮、脱稿、语言简练、表达清晰;鼓励多种展示形式,如打油诗、课本剧、说唱等,但务必紧扣主题;展示衔接流畅。

(2)展示时,要求所有学员注意聆听,做好笔记,积极质疑、追问、补充。

(3)上台展示者注意时间控制,以便更多的学员参加。

4、评价标准:

①不认真、不动笔者、开小差、玩手机、讲小话等,不参与、溜号、做与主题无关的事等,-1分/人次;

③展示环节:

每参与1人原则上加1分,根据展示形式和展示质量可额外再加1-2分。

每组每专题总展示时间不超过8分钟。

5、评价结果利用

培训结束后,评出各组名次,予以奖励或惩罚。

【学习目标】

1.能够操作高效课堂学生学习的五个步骤及明白每个步骤的具体要求;

2.能够操作高效课堂教师组织教学的六个环节及明白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

3.能够明白高效课堂的核心,了解相关课堂评价标准。

【学习内容】

学习高效课堂“五步三查六环节”课堂流程及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

【学习准备】

1、初步建立学习小组:

组长:

组名:

组训:

组号:

【评价标准】

(1)看独学的投入度,基础分10分,1人溜号扣1分;

(2)看对学、小展示的参与度,基础分10分,1人不参与扣1分,组织形势好另加2分;

(3)看展示提升的热情度,1人发言加1分(脱稿加2分),每人最多发言3次;

(4)根据最后得分排名次,排最后1名的小组,一起表演一个团体节目,唱歌、跳舞、小品等形式都可以。

友情提示:

培训期间,请各位将手机调成振动或关闭。

【学习内容】

专题一: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独学的时候学生应该怎么做?

老师应该怎么做?

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不妨请大家一起想想解决的办法。

 

专题二:

对学主要是指哪些人对学?

应该怎样对学?

请从对学时学生的站位、对学的内容、方法等方面说明。

你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请大家帮忙一起解决。

 

专题三:

小展示的时候应该怎样站位?

由谁展示?

展示什么?

教师应该干什么?

你还能想到什么需要强调的地方,说出来大家借鉴一下。

 

专题四:

大展示可以由谁主持?

展示什么内容?

由谁来展示?

移位和站位分别应该注意什么?

展示的同学应该注意什么?

聆听的同学应该注意什么?

老师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专题五: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出你最想解决的两个问题(组内小展+班内大展解决)

 

【当堂检测】

1、由个体来完成的环节是:

__________

2、由共同体完成的环节是:

________,组织、负责人是__________

3、由小组完成的环节是___________,组织、负责人是___________

4、在全班的范围内进行操作的环节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五步三查六环节”课堂流程解读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景弘教学模式是顺应全国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后,建构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

“一三六”课堂教学模式即:

一中心:

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

新课程理念主张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以学为中心”即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中心,以学定教、以学论教、以学评教,一切的教都应该围绕着学,教师的任务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三特点:

自主、开放、高效。

景弘中学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学生们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阅读教材、探究新知,独立思考、演练基础,合作交流、共同提高,展示提升、深入拓展;景弘中学的课堂是身心开放的课堂,这不仅表现在全校45间教室每天对全校教师、学生家长、兄弟学校老师及各界领导开放,还表现在学生的思维是敞开的、精神是放松的,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表达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景弘中学的课堂是高效学习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是基于主体的、积极的、有自信的、主动探索的、集体合作的基础上,获得过程的知识。

这样的知识才是具有应用价值、终身有用的知识。

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体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课堂。

六环节:

学前反馈、目标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提升、达标检测

景弘中学的课堂教学流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五步三查六环节”,其中“六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程序,如下表:

六环节

五步

上课流程

内容与操作方法

目的

三查

学前反馈

抽测

“学前反馈”主要是抽测上节课重点、易错点知识。

应注意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分层次,重点关注3号学生。

同时,要特别重视黑板资源。

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整理过程中和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定。

抽测是督促学生课后复习巩固功课的最有效办法。

聪明的老师是会精心设计好本环节的。

特别提醒:

控制好时间。

目标导入

目标

导入

“目标导入”是所有课堂不可省略的必要环节,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应在上课铃响之前让学生写于公共黑板上。

一般在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可以运用多媒体、实验、讲故事等方式,该环节可以培养学生主持人。

“明确目标”的作用在于让师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和努力方向。

“导入新课”的作用在于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

自主探究

第一步

独学

“独学”即自主学习。

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独学要以导学案为抓手,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带入对学中解决。

独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独学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一查

合作交流

第二步

对学

“对学”即ABC学习共同体之间的互助学习,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展示提升

第三步

组内小展示

“小展示”是由小组长组织的在组内进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对学的学习成果,暴露对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

小展示的目的在于:

一是展示已解决的问题(即学习成果展示);二是暴露并汇总未解决的问题。

小展示最终作用是为大展示作准备。

二查

第四步

班内大展示

“大展示”是全班范围内由教师组织的展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智在本环节将得以展示。

教师要做的是点拨、追问、启发、引导、即时评价等。

教师要根据“二查”情况,对大展示预设内容、预设时间作灵活调整。

让学生最终解决问题,思维打开,问题明了,目标达成。

达标检测

整理导学案

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回到座位整理《导学案》。

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将这些内容整理在《导学案》的设定位置,或者教材上,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

《导学案》整理一方面是为了课堂上问题、生成性知识等有价值知识的落实,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

三查

当堂反馈

“当堂检测”是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也可以临时添加题目)组织全体学生当堂练习(或测试)。

题目的设计上要体现分层次的原则,按照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要简而精。

目的:

一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二是把握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潜能生,以便课后辅差和下节课“课前抽测”。

美国教育和培训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学习金字塔”(LearningPyramid)理论,用数学形象显示了:

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内容(平均学习保留率)有巨大的差异。

附:

《课改的智慧》第五章第一节

揭秘“一三六”课堂教学流程

学前反馈

“学前反馈”又叫“抽测”,主要是抽测上节课重点、易错点知识。

抽测对象:

应重点关注基础薄弱、自觉性较差的学生。

抽测内容:

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整理过程中、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的问题。

抽测方式:

每组四名学生上黑板,为防止同学之间相互抄袭,每一个人抽测不同的内容,也可以分单双号抽测不同的内容。

要特别注重黑板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及时批改与点评。

其他同学则在座位上,将抽测内容写在自己的抽测本上,并在小组内完成相互批改。

抽测要求:

(1)移位到黑板前要快速安静,不东张西望,回位同样安静迅速;

(2)台上同学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组内编号、姓名再开始作答,台下同学在抽测本上作答;(3)板书要遵循“1268”原则,即字间距为1厘米,行间距为2厘米,每个字大小为6×6厘米的正方形,黑板每行的高度为8厘米。

学生板书速度要快,版面要有规划,黑板要分栏,书写要工整,作图要规范;(这些要求需要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训练,尤其是中文和英文书写)(4)要批改,写上批改人,打上分数,分数为十分制。

一般用白色粉笔板书,红色粉笔批改,黄色粉笔更正、补充;(5)要点评共性错误,达到当堂落实的目的,方式自定。

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学前反馈”作为一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堂课的精彩程度,我们在操作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板书时,相邻的两个同学互相抄袭。

在安排抽测内容时,可以分单双号抽测不同的内容,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邻近抄袭现象。

2、座位上的同学抄袭黑板上的答案。

在安排板书的时候,一般安排基础薄弱的同学上台板书,座位上的同学成绩相对好些,他们没必要抄袭黑板上的答案。

3、批改的同学发现错误后,只告诉正确答案,不讲解记忆的方法、解题的思路、相关的知识点,导致犯错的同学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下次碰到类似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

可以鼓励批改的同学出变式,检测板书的同学是否真正理解透彻,也可以由小主持人或老师在点评的时候通过追问、出变式等方式检测批改效果。

4、先完成抽测的同学无事可做,浪费时间。

安排好环节之间的过渡,培训好学生先完成抽测的同学先进行独学。

5、时间掌握在5~10分钟。

选择抽测内容时要注意难度、题量,预测抽测的时间,绝对不能超过10分钟,否则就会“喧宾夺主”,让上节课的内容扰了这节课的学习。

对于老师来说,抽测其实并不陌生,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老师一直都有抽测的习惯。

只是,我们的抽测不仅仅限于记忆内容,也有解答、计算、证明题等。

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将大部分同学的抽测暴晒在黑板上。

根据我们的观察和调查,学生非常重视自己板书在黑板上的内容,因为那样会让所有同学都看到,所以他们会提前复习,以免“出洋相”,而对于写在抽测本上的形式却不太在乎,因为那样只有老师一个人看见。

而且,这样抽测还让批改的同学产生更强的责任感,他们必须要全部正确,并能讲解得让别人也明白,节省了老师批改作业的时间,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同时还解放了老师。

抽测是督促学生课后复习巩固功课的最有效办法,聪明的老师都会精心设计好本环节。

目标导入

“目标导入”四个字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明确目标,二是导入新课。

有效教学理论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所以学习目标需要在上课之前由学科小主持人板书到主黑板上,抽测完后由教师或者小主持人解读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正如德国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所言: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所以导入或诗情画意,或行云流水,或妙语连珠,形式不一,但目的主要是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

虽然总共只有短短的5分钟,却能为整堂课营造一个或轻松、或严肃、或激动、或期盼的基调。

景弘中学的老师特别喜欢动脑筋,在一次论坛上,初一年级主任邓春林和化学学科组长李勇一起总结出了十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我们将之命名为“勇春十全十美导入法”。

1、歌曲导入,心旷神怡

2、视频导入,绘声绘色

3、图片导入,形象直观

4、时政导入,开阔视野

5、生活导入,倍感亲切

6、漫画导入,回味无穷

7、故事导入,简单实用

8、悬念导入,引人入胜

9、小品导入,扩大参与

10、实验导入,趣味无穷

本堂课,教师抓住学生想要“认识自我”的强烈欲望,从生活实际中寻找故事引入新课,让学生不仅倍感亲切,而且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物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自然的奥秘,一下子就让学生的脑细胞活跃起来了。

我们要求教师对目标的解读必须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必要时可以对重难点知识做必要的铺垫式讲解。

段慧燕老师(注:

本课堂的执教者)说:

“有一段时间,我们语文课前板书的目标都是学生重新把教案上都有的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这些目标重新抄写在黑板上。

在上课前主持人对照黑板念一遍。

我认为这种做法无非就是机械的重复一遍专业术语,而且学生主持人无法真正解读好目标。

所以我左思右想,把目标和教学流程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读目标时,就明白这节课我们要完成的目的,以及如何完成这一目标。

于是学生在解读我这种精心设计的目标时,便迈开了语文学习的步伐,同学们在主持人解读目标时,便得体的、自然的、优美的、从容的、有情趣的进入了语文学习。

“每次我的设想都力争把教学的理性思考和诗意策划紧密结合,所以这一环节也是我对全文的教学设计的整体勾勒。

将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紧密结合,学生不仅明白本节课教学要达到的目的,同时对照目标知道自己学习的过程。

这是我自己的教学创意,也是我本人的教学习惯。

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没有有效的独学就没有有效的讨论和交流,所以景弘中学信奉“独学不好的课不上”。

学生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是落实和体现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系的两种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从学习的职能来说,个体学习解决基础的问题,合作学习解决提高的问题。

没有个体学习做基础的合作学习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个体独立思考而展开的交流讨论则如无源之水。

对合作学习的认知功能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合作学习旨在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

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解疑,个体通过独立学习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在小组里讨论。

离开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和深入思考,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就不可能有深度,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和启示。

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也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充实自我观点,这是无效的合作学习,它不但不能相互促进,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

在某种意义上,课堂教学就是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互促进的螺旋上升过程.在以展示为核心环节的课堂中,学生小组的合作特别是同伴的交流和互动、互助、互查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在教学中,我们的确也发现学生因急于展示和互动而忽略了个人对文本的独立的深度的解读。

宁静出智慧,任何课堂都需要学生个体独立的静悄悄的阅读和思考。

这种阅读和思考越充分、越有深度,小组的交流和互动才会越有质量、越有效果。

独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在导学案的引导下,独立、安静、认真地阅读教材,完成自己“会的”,找出自己“不会的”,并用双色笔做好标注,以便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对学。

先完成独学的同学先进入下一个环节(对学或板书)。

独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学生独学时,教师应该在各组巡查,关注各小组学生的学习状态,适当的时候可以就学生独学的状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达到激励、引导、提高的目的。

特别注意各组3号同学,必要时教师要对独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点拨,尽可能使其不掉队。

但尽量通过导学案来体现学法指导,以减少对学生独学的干扰和学生对教师的依赖。

高效课堂改革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决定她在成长过程中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要集中师生力量“聚集课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高效课堂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前进与完善。

我们一直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当哑巴、当忍者、当懒汉、当忽悠者。

课改当初还是有很多老师并没有理解老师四种身份的意思。

我们有部分教师简直是课堂的“稻草人”成了真正的懒汉,无所事事,在教室各处闲逛;有的不知所措,在教室一角将手插在衣袋里木然张望。

特别是学生独学时,很多老师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

针对这种课堂现象,课程开发中心立即采取了措施。

第一,组织老师业务论坛,主题是“五步三查六环节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第二,召开学科主任会议,强调集体备课时应该认真推演一遍课堂,一个人口述,其他组员补充强调课堂上教师作用的体现;集体备课这个环节进一步加强“实战性”集智,预设学生的问题在哪,知道在第一次学情调查时该如何出手。

第三,严格管理拼教,下下周围绕“五步三查六环节”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这个主题组织微教研交流会。

实际上,问题还不止于此,看起来操作简单的独学环节,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同样也出现了问题。

1、学生不阅读教材直接完成导学案。

究其原因是没有意识到阅读教材的重要性,更可能是不知道怎样提高阅读速度,快速有效地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应该是学生独学(预习)的核心任务,学生怎么读是其中的关键。

根据我们的经验,阅读的方法需要老师的示范和指导,阅读的活动则应是学生独立进行的。

老师的示范和引导既可以在课堂上现场进行,也可以通过编写导读提纲来进行。

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读阶段。

教师教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把教材读通、读懂。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形成阅读习惯。

第二阶段,引读阶段。

教师着力于引导,引导主要是通过设置阅读思考题来进行的,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地方多分析、多思考,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顺利通过难点。

这一阶段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自读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扶到放”、“从教到学”的落脚点,学生基本上可以独立地进行学习了。

它的标志是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已经能够进行独立阅读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已经学会自己质疑问题,学会自己提问题。

学生是带着自己的问题进入后面的学习环节的。

这个阶段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的独学(预习)不仅要完成和解决各自的处于现有发展区的内容和任务,并提出处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同时还要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应尽量让学生在独学(预习)时进行“裸读”,即学生直接面向教科书文本进行阅读,可以借助工具书(字典)但不要依赖教参或教辅。

学生在独学时直接查看教辅,走捷径,这是以教辅代替教师对学生进行讲授和灌输,它的危害性是很大的。

第一,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学生读书只是向课本和教辅查找答案,没有思考的读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读书代替思考,导致读书和思考都浅尝辄止。

第二,容易造成“假知”,使教学失去针对性。

“教科书+教辅”的阅读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学生只要认真看看和查找就可径直获得知识,把学生在独立阅读和思考中所必然要碰到和解决的各种必要的疑问、障碍和困难都隐蔽起来,这样的教学就失去了针对性,找不到它的着力点。

学生在课堂的展示也因此带有“泡沫”和“虚假”成分。

有效的教学一定要建立在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上,学生展示的内容也应该基于学生自我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见解。

(引自《中国教师报》)

2、学生独学时抬头张望或小声交流,部分学生甚至还没认真思考就进入对学环节。

对于这些问题,除了在学生培训的时候要做到位,在平时的课堂上一定要利用起评价这个武器。

高效课堂建设有一句话“要什么就评什么,评什么就来什么”。

比如,景弘中学的所有课堂都是全开放式的,经常有很多领导和老师来听课交流,他们可以在教室自由走动、观摩,如果不在培训的时候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认真独学的必要性和经常抬头张望的害处,学生是很容易受到打扰的。

即使是培训的时候思想工作和行为规范都做到位了,也还是难免有些同学克制不住自己,这个时候,我们就只能利用外部刺激来制约他们的行为了。

当我们发现哪个班的学生经常抬头,我们就及时提醒年级主任和班主任加强“抬头率”的评价;当我们发现某个年级的学生经常抬头,我们就提醒学校验评中心加强“抬头率”的评价;当我们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喜欢抬头,我们就开展评比活动,让全体教师都重视这个问题。

总之,发现什么问题,就要重视什么问题,相关人员都行动起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

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

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经变成了你的信念。

从这个角度来看,只要我们在初一上学期帮助学生成功地克服了以上的坏毛病,养成了好的独学习惯,以后的两年半就基本不会出现这些问题了。

就算是出现,也是很容易纠正的。

 

教育无小事,有问题自有解决的方法,可怕的是我们对问题的漠视。

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也特别喜欢“自主探究”这个环节的设计,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这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脱离了教师的控制,更能充分暴露自身的问题,学习环境是安全的,生生之间是平等的,生生之间的知识落差不大,较本真的实现了“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包括对学与小展示。

“对学”即ABC学习共同体三人学习对子之间,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问题。

通过对子帮扶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小展示”即由学科小组长组织的在组内进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对学的学习成果,暴露对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收集,以板面(各组的小黑白处)曝晒的形式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完成第二次学情调查,掌握学情,为大展示作准备。

小展示目的,一是展示已解决的问题(即学习成果展示),二是暴露并汇总未解决的问题。

合作交流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独学结束后,由1号同学组织各自共同体成员按规定位置站好位,先是核对独学时的答案,再将有争议的答案进行互助交流,有疑惑的同学先发表自己的意见,其它两个同学补充或解答,若是共性的问题经讨论后不能得出满意的结论就将问题带入组内小展示。

经过组内讨论后要使用双色笔将错点点击与方法小结整理记录在导学案上,同时在对学环节要注意音量的控制,不能情不自禁大声争论而影响其它共同体的交流。

合作交流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学生在对学与小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各个共同体与学习小组,发现学生的问题症结所在,对学生的“求助”要有回应,或将问题“踢回”给小组再讨论,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或将问题情境化引导。

此时教师手中要有一个学情调查记录本,对学生的生成与困惑做到心中有数,完成第二次学情调查,为接下来的班内大展示做准备。

为了让学生在这个环节做到规范有序,需要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移位,交流,记录、反馈四个环节的培训。

全班各共同体的移位与站位如下图所示,起立时凳子要移至桌位下,腾出活动的空间。

在不同的课上,由各共同体的学科1号(同学亲昵地称为学科师傅)进行组织,选出一名“中心发言人”,其它同学补充、质疑,共同总结后由组长收集组内暴露的问题,以及成果,汇报给老师,准备班内大展示。

对学与小展示中的“假对学”与被动展示也是常有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