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岷县当归产业发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52169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岷县当归产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析岷县当归产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析岷县当归产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析岷县当归产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析岷县当归产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浅析岷县当归产业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浅析岷县当归产业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浅析岷县当归产业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浅析岷县当归产业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浅析岷县当归产业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浅析岷县当归产业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浅析岷县当归产业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浅析岷县当归产业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浅析岷县当归产业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岷县当归产业发展.docx

《浅析岷县当归产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岷县当归产业发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岷县当归产业发展.docx

浅析岷县当归产业发展

甘肃中医学院

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定西岷县当归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院部经贸与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公共事业管理10级

学生姓名王飞霞

实习单位甘肃省疾控中心

指导老师李洋

2014年6月9日

 

前言

岷县是“道地药材”主产区之一,在拥有的238种中药材中,有栽培价值的就有110多种,其中以当归为最,已有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

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自“九五”以来,县上全力实施“药材立县”战略,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极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其中当归产业迅速发展,通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县当归种植面积从1995年的5万亩发展到目前的10多万亩,总产量从1995年的0.5万吨发展到目前的1.6万吨,年出口2200多吨,占外销量的90%。

[1]当归产业成为全县农民增加收入的主渠道之一,但是当归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在当归种植过程中存在种植不够规范严重影响当归产品质量,加工水平较低、产品种类单一,资金投入不足,中小企业多,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少这诸多问题严重困扰着当归产业的发展。

因此,本文旨在找出当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推动当归产业健康完善地发展。

王飞霞

2014-6-4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2

二、岷县当归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2

(一)岷县当归的种植分析…………………………………...……………………….......2

1.种植面积与产量状况…………………………………………………....................2

2.种植基地的标准化建设…………………………………………………................3

(二)岷县当归加工企业发展状况分析………………………………………………….3

1.加工企业的数量及规模……………………………………………………………..3

2.当归仓储水平状况…………………………………………………………………..4

(三)岷县当归销售及流通渠道状况分析…………………………………………….…..4

1.当归的价格水平变化……………………………………………………………......4

2.当归的主要销售渠道………………………………………………………..............5

3.当归的品牌发展状况……………………………………………………………......5

三、岷县当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6

(一)当归种植规范化建设亟待加强…………………………………………………....6

(二)中小型加工企业众多,产业链条短……………………………………………....6

(三)当归加工以粗加工为主,产品档次低……………………………………………...6

(四)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6

四、促进岷县当归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7

(一)加快当归生产规范化进程…………………………………………………………...7

(二)大力扶植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7

(三)提高药企深加工能力与科研水平……………………………………………….…..7

(四)加快当归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建设…………………………………………………..8

参考文献………………………………………………………………………….....................9

后记……………………………………………………………………………………...……10

定西岷县当归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10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王飞霞

指导老师:

李洋

 

摘要:

岷县素有“千年药乡”之称,古今中外医学界公认“岷归”为道地药材。

近年来,岷县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当归产业,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岷归”产业较以前当归产业发展尽管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但是还存在种植不够规范、中小企业众多,产业链条短、企业以粗加工为主,产品档次低、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困难和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并加以解决。

本文通过分析岷县当归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试图从加快当归种植规范化进程、大力扶植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药企深加能力与科研水平、加快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建设四方面浅谈发展对策。

关键词:

岷归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岷县中药材资源丰富,境内盛产当归、黄芪、红芪、党参等中药材238种,尤以“岷归”驰名中外,享有“千年药乡”、“中国当归之乡”的美誉,是加快我省陇药产业发展的重点县。

近年来,岷县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目标,把以“岷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大产业来抓,特别是省政府《关于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相关政策出台后[2],县上及时调整和完善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路,不断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11年,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岷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称号,成为全国唯一的当归标准化示范县,这是继国家当归GAP基地认证以来,该县在中药材上获得的又一国家级殊荣,岷县逐渐走向用科技来武装“岷归”产业发展的道路。

但“岷归”产业发展离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种植、科技含量高的外延产品开发、绿色环保有机肥种植、产业集群化发展还有一段距离。

“岷归”产业发展只有真正走向这条道路,才能使“小当归”成为人们发家致富的“金当归”。

(二)研究意义

当归作为岷县中药材中最具优势的资源,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中药材产业已位居全县三大支柱产业之首,其中当归种植面积又居于中药材之首,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的最有效途径。

自《关于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出台后,岷县政府部门、与当归相关的企业以及种植农户依靠政策扶持采取相应措施,大力发展当归产业。

岷县发展壮大当归产业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但是,在实践中存在诸多的因素干扰着当归产业的发展进程,本文主要是想通过对岷县当归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在当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问题逐一提出解决的对策,希望能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所帮助。

二、岷县当归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自《关于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出台后,岷县加大对当归产业发展力度,组织大小当归生产加工企业开展当归的规范化建设、当归的深层加工、组织协会组织协调各方关系,下面就岷县当归产业发展的现状展开具体的描述:

(一)岷县当归的种植情况分析

1.种植面积与产量状况

近年来,岷县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以“岷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优化种植结构,扩大种植面积,建设符合中药规范化生产的当归药材基地。

全县基本形成了以当归为主,黄(红)芪、党参、大黄等为辅的中药材种植格局,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尤其是西川片、梅川、北路片已形成了以当归为主的优势产业带,种植格局趋于合理。

自2004年岷县当归获得“岷归”注册商标的认证后,岷县政府部门,当归生产加工企业、种植农户均更加重视“岷归”的经济价值,相应的采取措施扩大当归的种植面积。

从表1可以看到,种植面积总体一直在扩大,但不排除有些年份由于自然因素的干扰缩减种植面积或是市场出现短暂供需矛盾等原因限制当年的当归种植面积。

岷县当归的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变化情况见下表:

表12004-2013年岷县当归的种植面积及年产量情况表

年份

种植面积(万亩)

年产量(万吨)

2004

9.08

1.60

2005

10.35

1.75

2006

10.76

1.80

2007

10.12

1.93

2008

10.58

1.98

2009

10.67

1.99

2010

10.98

2.01

2011

10.05

1.66

2012

10.33

1.77

2013

10.02

1.68

注:

以上数据来源于岷县当归产业发展共享信息平台网

2.种植基地的标准化建设

近年来,岷县按照省、市要求,把“岷归”发展作为振兴陇药发展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药材品质和安全问题,超前谋划,在“岷归”认证和标准化制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2年“岷归”获得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原产地标记认证书,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获得原产地标记认证的农产品;2003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004年取得了“岷县当归”证明商标;2005年当归种植基地通过了国家GAP认证,成为我省首个通过GAP认证的中药材品种。

2011年,岷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称号,示范产品为当归。

同时,岷县还积极与县内外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制定出台了《当归药材指标成分及指纹图谱质量标准》、《定西市无公害中药材当归质量安全》及《技术规程》、《甘肃道地当归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甘肃岷归饮片加工质量标准》、《当归规范化生产技术标准化规程(SOP)》等一系列地方执行标准。

严格按照国家中药材种植标准化基地(GAP)建设要求,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了与天津天士力、中新药业、岷海制药等重点加工企业合作,选定区域,严格技术规范,建设标准化药源基地。

[3]

(二)岷县当归加工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1.加工企业的数量及规模

据统计,全县年加工经销当归20吨以上的企业有500户,已办理登记注册的中药材加工企业117户,其中年加工能力在1000吨以上的企业有3户,200吨~1000吨之间的企业有6户,100吨~200吨之间的企业有20户,50吨~100吨之间的有88户(具体如表2所示)。

[3]

表2岷县不同加工水平的企业数量分布

加工能力(吨)

企业数量(个)

>1000

3

200-1000

6

100-200

20

50-100

88

在以上的加工企业中包括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饮片加工企业371家,年加工各类中药材饮片2万多吨,占中药材总量的40%,其中当归饮片加工量占到总产量的60%。

据有关资料推算,全球2006年约需当归总量2.2万吨,岷县当归饮片总产量占到全球总需求量的54%,已经成为全国、全省、全市当归饮片生产大县。

代表性的当归饮片生产企业有岷海制药厂GMP生产线、岷当生物工程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当归美肤水和美足液生产线、顺兴和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等30多家大企业。

但是,现有当归加工企业的总加工能力不足,龙头企业少,科研薄弱,大量地产药材只能以原药形式流通销售至国内外,无法实现加工增值。

2.当归仓储水平状况

岷县高海拔、年平均低温尤其是夏季气温低、以及相对干燥霉菌含量低的环境非常适宜中药材的安全仓储。

近年来,岷县把中药材仓储库建设作为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经过努力,目前全县中药材企业标准化仓储库近1.5万平方米,仓储能力达1.5万吨。

[4]当归城生物公司2万平方米的中药材标准化仓储库建设现已竣工,同时,加大中药材加工企业中药在仓储库建设力度,着力推进“南药北储”。

与此同时,仓储中的管理问题成为当归产业发展环节中存在的又一问题,当归仓储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三)岷县当归销售及流通渠道状况分析

1.当归的价格水平变化

由于当归的价格波动较大,选取的价格为岷县当归统货年度平均批发价格。

1991-2010年岷县当归种植面积、价格数据均由岷县药材产业发展局提供。

根据数据可以绘出当归价格、种植面积两轴线柱图[5](见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岷县当归的市场价格总体上涨,这意味着“岷归”的经济效益日益突出。

但是在经历了2013年价格走高之后,2014年春节过后,当归价格却开始回落。

甘肃产全归片价格从节前的34元/公斤跌到了现在的28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左右[6]。

据有关专家分析,出现价格下跌的原因是农户盲目扩种,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市场中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所以价格有所下降。

注:

1991-2010年岷县当归种植面积、价格数据均由岷县药材产业发展局提供。

图11991-2010年岷县当归价格种植面积波动情况

2.当归的主要销售渠道

我国地域辽阔、农村地理条件各不相同,特别是各地生产力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状况不统一,因此农产品销售渠道多种多样。

就目前我国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现状来看,主要有专业市场销售、销售公司销售、合作组织销售、销售大户销售和农户直接销售几种[7]。

“岷归”现以专业市场销售为主,建立了岷县“当归城”。

这种销售渠道存在市场管理矛盾突出的问题,市场销售主体即农民经纪人在从事购销经营活动中,一手压低收购价,一手抬高销售价。

不仅农民利益受损,而且往往造成当地市场价格信号失真,管理混乱。

3.当归的品牌发展

岷县素有“中国当归之乡”的称号,2002年“岷归”获得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原产地标记认证书,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获得原产地标记认证的农产品;2003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004年取得了“岷县当归”证明商标;2005年当归种植基地通过了国家GAP认证,成为我省首个通过GAP认证的中药材品种。

2011年,岷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称号,示范产品为当归。

“岷归”品牌在国内的影响日益显著,但部分农户、商贩在利益的驱动下,出现不规范种植、不规范加工如“硫磺当归”,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岷归”的外在声誉。

三、岷县当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当归种植规范化建设亟待加强

实施GAP种植、GMP生产是保证药品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可靠”的基础,是“岷归”走向世界的先决条件。

虽说我们在规范化建设方面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较之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化还有些差距。

“岷归”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麻口病,抽薹,农药残留等问题还没有根除,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岷归”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中药材的规范化建设,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化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标准化的药材生产车间,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二)中小型加工企业众多,产业链条短

现有“岷归”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入驻岷县的国字号的大企业少,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有限。

而中小企业偏多却数量众多,并且产业链条短,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市场出现巨大波动时,多数企业难以应对。

企业普遍存在生产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的现状,大多数企业仍处于粗加工阶段,在国际国内中药材贸易中大部分以原药为主,造成资源的大量外流,经济收益微博。

(三)企业加工以粗加工为主,产品档次低

加工“岷归”的小企业,由于发展资金缺乏,设备简陋、工艺水平低、流动资金不足等,严重制约了当归全面的产业化发展。

现有加工企业多以粗加工为主,加工方式简单,多以分类晾晒、捆扎、包装、露天贮存或是简单地切片为主,目前仅有极少数企业能够对当归进行有效成分提取或生产各种保健品、饮料、化妆品以及饲料添加剂。

企业当归精深加工有限,系列产品开发很少,特别是功能性系列保健品的开发远远不够,以出售原材料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加工转化能力有限。

在“岷归”饮片加工问题中,虽然年饮片加工量较大,约为2万吨,饮片加工户在300户以上,从事饮片加工的人员有12000多人,但是饮片加工分散,多为家庭式、小作坊加工,饮片加工企业较少,严重影响饮片质量和集约化经营。

[8]

(四)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

岷县虽然注册了一批名牌当归产品,进行了基地认证,建成了一批专业市场,组建了一批当归药材协会,但是对终端市场研究还是明显不够,还存在开拓销售市场不力,服务体系不完备,当归经常出现结构性过剩和季节性卖难问题。

目前,当归城、梅川、茶埠等几家大型中药材交易市场外,其它地区均没有比较集中的大型中药材交易市场。

农户种植的当归主要由个体商贩收购,药农的经济效益不能得到保证。

由于缺乏中药材公共信息平台,药农获取市场信息渠道少,与外界交流少,种植品类和规模与市场需求不对接,造成年际间价格差异大,药农收入不稳。

四、促进岷县当归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针对岷县当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政府要制定出有利的发展政策,鼓励当归生产加工企业的大力发展,并积极的筹集社会资金,为当归产业发展注入前进的血液。

就当归生产加工企业来说,要不断创新发展新型的当归产品,提高科研水平,生产多种类型的产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壮大企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

同时,种植农户也要不断改进种植方式,生产高效安全的道地当归药材。

下面就每个问题,逐一突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加快当归生产规范化进程

一是转变耕作方式。

以新农药、新技术、新品种、地膜栽培等无公害栽培为突破口,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合理的轮作倒茬,确保药源基地的大气、土壤、水质等条件符合国家中药材生产环境要求,为当归标准化生产奠定物质基础。

二是严把当归质量关。

加快制定当归质量等级标准、病虫害检测标准,改变传统的加工工艺和种苗贮藏、筛选方法,从源头上保证当归的质量。

三是加强当归生产经营管理。

由当归产业协会牵头,把县内当归种植、加工、营销大户以及中介组织、精深加工企业联合起来,统一条码、质量、标准、包装、商标,统一品牌,规范管理,规模经营。

[9]

(二)大力扶植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

针对大企业少,中小企业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有限的问题,关键在于规范完善当归加工企业。

以当归加工企业为突破口和切入点,规范当归加工营销,切实解决当归加工企业与加工户多、规模不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标准不一、质量不稳等突出问题。

其次,大力扶持发展当归精深加工企业。

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开发的领域,提高开发的层次,使当归加工由以饮片为主逐步向以有效成分提取、中间体开发、中成制药以及化妆品、食品保健品等领域拓展,特别要在加强市场终端产品开发,不断提高当归企业的知名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的附加值。

[10]

(三)提高药企深加工能力与科研水平

政府部门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省内外大型企业与岷县地方中小药材粗加工企业“联姻”,利用外面的先进技术和本地丰富的特色产品,共同开发当归资源,开展各类中药制剂、保健品、饮料、化妆品等新产品的研制,并利用“岷归”名牌效应,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岷归”产业化水平。

企业应加强科研意识,高新聘用药材科研人员,激励其研发科技含量高、使用价值大的产品。

同时,企业应该加强与各大中医药院校的合作,培育当归产业长远发展中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企业为中医药人才提供研究平台,各院校科研人员负责为企业研发新生代产品,从而达到“双赢”的结果。

(四)加快当归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建设

首先,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要着力改善市场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建设集信息服务、产品展示展销、电子交易于一体的对外宣传和营销服务窗口,积极发展中药材专业营销、物流配送企业,鼓励支持县内企业在全国主要药市设立直销窗口或展示展销厅,积极发展电子交易、期货票据等现代营销方式,逐步建立健全布局合理、设施完善、服务齐全的产品营销体系。

其次,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为把岷县建成西北乃至全国最大的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地集散中心,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当归城交易中心,确立产地交易中心地位,使之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经营规范、辐射能力强的中药材产地交易中心,政府及职能部门要强化协调意识,采取多种途径,积极筹措资金,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技术、物资、人才,投入到中药材的产业链中去。

[11]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一体化,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加强,中药产品的独特医药价值和保健功能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认可,需求量大幅度增长。

同时,国

内老百姓的中医保健意识也进一步增强,中医药应用的范围日益扩大,其市场份额也在稳步增加,这对我县发展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十分有利。

因此,在全国新一轮中药材产业发展热潮中,我们要赢得主动,要抢占市场制高点,关键还是要以基地建设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保证品质,严格标准,延长链条,拓宽领域,着力打造优势品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当归产业发展路子。

 

参考文献

[1]包正科.浅谈岷县当归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甘肃农业,2012(13).

[2]董普民.关于岷县当归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建议[N].定西日报2009

(2).

[3]李树山,孟铁男,漆燕玲.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13.

[4]李红军.打响“岷归”品牌促进转型跨越[J].甘肃农业,2013(12).

[5]王秀兰,云立新.甘肃省岷县1990-2010年当归价格波动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2.

[6]白舒婕.当归扩种价格低迷[N].新农村商报,2014.

[7]李伟伟,任晓娜.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分析及建议[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

[8]杨彩忠.岷县当归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产业化视点,2011(15).

[9]王建平.岷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甘肃农业,2007(3).

[10]刘文耀.对做大做强岷县当归产业的思考[J].甘肃农业,2013(18).

[11]贾学辉,苗随心,王亚红,王晓萍.岷县成为全国唯一当归标准化种植示范县[N].甘肃经济日报,2012(6).

[12]董普民.关于岷县当归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建议[N].定西日报,2009(12).

[13]王引权,后顺心,王艳,安培坤.推动岷县当归产业创新发展的优势条件与策略选择[J].中国现代中药,2012(5).

 

后记

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李洋老师,论文工作是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到最终完成,李老师都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极其耐心地为我一遍遍的讲解论文的组织与编写,及时指导我解决所遇到的难题。

李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指导是我论文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毕业在即,谨向尊敬的李老师致以最真挚的感谢和最久远的祝福。

此外,还要感谢的是学院的所有老师,在他们的谆谆教导下,我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学到了专业知识和生活知识。

在此,衷心的祝福他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王飞霞

2014-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