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绝密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5257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6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绝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考研政治绝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考研政治绝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考研政治绝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考研政治绝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考研政治绝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考研政治绝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考研政治绝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考研政治绝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考研政治绝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考研政治绝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考研政治绝密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考研政治绝密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考研政治绝密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考研政治绝密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考研政治绝密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考研政治绝密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考研政治绝密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考研政治绝密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考研政治绝密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绝密试题.docx

《考研政治绝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绝密试题.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政治绝密试题.docx

考研政治绝密试题

2014年考研政治章节练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选择题Ⅰ: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就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2.恩格斯在分析哲学发展的特点时指出:

“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

”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思想渊源的是

  A.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B.德国理性主义、英国经验主义、法国唯物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德国古典哲学、英国自然哲学、法国人文主义

  3.被宣布思想已死的马克思,在美国“马克思主义2000年”国际研讨会的演出舞台上“复活”。

在法国召开的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的国际大会上,《共产党宣言》被普遍认为“仍将是21世纪的宣言”。

马克思主义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B.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它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规律D.它提供了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方法

  4.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就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理论C.辩证法D.科学的实践观

  5.“我们完全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因为它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给这个科学奠定了巩固的基础,指出了继承发展和详细研究这个科学所应遵循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选择题Ⅱ: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不断地从世界的变迁中,从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中,从对人类一切不断更新的知识部门包括其他社会学说的合理成分的批判吸取中,丰富和发展自己。

毛泽东指出:

“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

停止了,老是那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

”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B.理论的方案需要通过实际经验的大量积累才臻于完善

  C.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作出的一切论断D.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

  2.恩格斯在晚年告诫人们不要生搬硬套马克思和他的话,“而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问题,只有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者’这个词才有存在的理由。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马克思指出: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原因在于

  A.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B.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C.这是由党的领导者的个人意志决定的D.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4.列宁指出:

“马克思的观点极其彻底而严整,这是马克思的对手也承认的,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作为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的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是指它在内容上实现了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C.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D.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5.列宁指出:

“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根本上说就是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剩余价值理论D.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选择题Ⅰ

  1.C2.C3.B4.D5.B

  二、选择题Ⅱ

  1.ABD2.ABCD3.ABD4.AD5.AB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选择题Ⅰ: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对立问题B.思维与精神的关系问题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2.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指出: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

”从根本上来说,这两大阵营划分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世界的同一性B.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C.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D.对意识有无能动性的不同回答

  3.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这种观点是一种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

  4.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

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

没有食料,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躺下,死去。

”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5.恩格斯把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者称为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并指出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是“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来理解……除此以外,唯物主义并没有别的意义。

”这里的“半截子”主要指的是

  A.在坚持唯物论的同时,没有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结合B.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否认物质与意识的同一性

  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D.把客观事物看作是既成的事实,但不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

  6.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

“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一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对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7.“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8.自然科学的具体物质概念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无论出现怎样的情形,都不可能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惟一特性,这里物质范畴的惟一特性是指

  A.普遍性B.特殊性C.科学性D.客观实在性

  9.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最终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继承和发扬了唯物主义的传统,在总结科学的基础上,把哲学物质观提高到现代水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变革的突出表现是

  A.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人类实践活动也是物质的一种形态

  C.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D.实践是解决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环节

  10.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的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1.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机器人已具备了相当发达的“大脑”。

维诺格勒在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里制作的机器人能独自行走和拿起一定的物品,能“看到”东西并分析看到的东西,能服从指令并用人类语言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理解”能力。

智能机器人的出现表明

  A.智能机器人能够进行实践活动B.智能机器人也能产生意识

  C.智能机器人的活动与人有着直接联系D.机器人智能最终将战胜人类大脑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由此可见,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的观点

  A.否定了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B.是一种典型的二元论观点

  C.混淆了物质与精神的界限D.是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3.在谈到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恩格斯指出“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化起直到思维。

”这里的“它”指的是

  A.实践B.运动C.静止D.时间和空间

  14.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皆流、无物常驻”、“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种观点

  A.是一种诡辩论的观点B.强调了运动的绝对性C.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D.否定了静止的相对性

  15.黑格尔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下列选项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A.他抹杀了自然、历史、精神的世界的多样性B.他意识到世界都是处在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状态中

  C.他忽视了自然、历史和精神世界的差异性D.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16.俗话说: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这说明时间具有

  A.三维性B.绝对性C.一维性D.相对性

  17.“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表明

  A.时间的特征是人的体验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18.马克思指出:

“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

这说明

  A.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存在的B.人与自然界是两个完全分离的世界

  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在自在世界基础上建造的属人世界D.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19.恩格斯指出:

“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

”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是

  A.天然自然B.人化自然C.实践D.自在世界

  20.西方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这首民谣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量变引起质变B.联系具有普遍性C.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D.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1.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观点。

这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

  A.客观性B.普遍性C.条件性D.多样性

  2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分歧体现了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分歧D.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分歧

  23.“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这两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世界处于运动不居的状态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D.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24.同是由碳原子构成,只是由于原子间的排列结构不同,就可以形成金刚石、石墨和碳三种不同的物质。

这说明

  A.事物数量的增减能够引起质变B.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发展的两种状态

  C.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D.事物的构成成分的排列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25.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的变化是

  A.根本性的质变B.单纯的量变C.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D.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

  26.“在对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

  27.认为“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机械决定论的观点D.宿命论的观点

  28.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指出:

“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这些对立通过自身的不断的斗争和最终的互相转化或向更高形式的转化,来制约自然界的生活。

”由此可见,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真理观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29.认为整个宇宙都受着唯一的运动规律即万有引力规律支配,不仅自然界要按照万有引力规律运动,社会也要按照万有引力规律发展的观点,其错误在于认为

  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形式相同B.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本质不同

  C.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没有共同之处D.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本质相同但表现形式不同

  30.18世纪意大利思想家维科认为历史的变化经过了三个阶段:

神的时代、英雄时代、凡人时代。

神的时代是原始时代,是人类的童年时期;英雄时代是贵族统治的时代,是人类的青年时期;凡人统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时代,是人类的成年时期。

凡人时代是历史发展的顶峰,历史变化经历了这个阶段以后,就会重新回复到原始时代,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这种观点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唯物主义的观点

  31.《礼记·大学》曰: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

 二、选择题Ⅱ: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文中指出:

“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会导致

  A.二元论B.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D.形而上学

  2.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指出: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B.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

  C.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根本问题D.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标准

  3.刘禹锡指出,“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

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

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

”刘禹锡这段话所阐明的是

  A.天与人交相胜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B.天人相分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

  C.世界万物都以一定的物质存在为其基础D.天下万物都具有各种具体的规定性

  4.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对“物质”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是区分唯物主义不同形态的重要依据。

唯物主义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主要形态有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

它的缺陷在于

  A.它企图以机械力学的原理解释一切现象B.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C.只从客体方面去直观世界,抹杀人及意识的能动性D.不了解人的实践活动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意义和作用

  6.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记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记它们的生成和消逝;看到它们的静止,忘记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由此可见,形而上学的特征表现为

  A.孤立的B.静止的C.片面的D.客观的

  7.现代科学正在研究“暗物质”(宇宙学和物理学的研究发现,银河系里有一个圆球形的星系群,那里有四分之三的物质是我们看不到的,这便是暗物质。

)和“反物质”(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和结构。

一切反粒子及其集合的总称。

按照量子场论,反粒子和正粒子都是同一场的激发,它们之间以确定的方式相联系)。

“暗物质”和“反物质”的发现

  A.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已经过时B.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

  C.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D.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作出了自然科学的证明

  8.“物质的每一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论是太阳或星云,个别动物或动物种属,化学的化合或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了永恒变化着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

”这表明

  A.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B.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C.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9.“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而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

”这一观点表明

  A.现实的世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B.意识和思维归根结底来源于物质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D.意识和思维即物质本身

  10.马克思指出: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依赖于物质C.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D.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1.“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

这说明

  A.语言是意识的工具B.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C.语言是意识的客观内容D.语言是人类的主观意识

  12.柳宗元在《非国语》中指出:

“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

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

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为我设?

”下列选项对这段话所包含的哲学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运动的主体是物质和精神B.我是万物运动变化的绝对主宰

  C.物质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D.宇宙万物的变化都是物质自然而然的运动

  13.在管理学中,层级结构的组织形式是在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的一种效率较高的组织形式。

但随着企业组织规模越来越庞大,外部环境快速变化,这种模式也会遭到极大挑战。

美国英特尔公司董事长葛洛夫就曾对这种变化发出感叹:

“现代社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A.运动是绝对的B.静止是不存在的C.运动是无条件的D.静止是相对的

  14.克拉底鲁强调:

“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庄子曰: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两种观点都

  A.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B.否定了相对静止的存在C.是诡辩论的观点D.是辩证法的观点

  15.英国的马赫主义者毕尔生认为:

“我们不能断定空间和时间是真实存在的;它们不是存在于物中,而是存在于我们感知物的方式中。

”这一观点

  A.否定了时间、空间与物质的内在统一性B.正确阐明了时间、空间和物质的关系

  C.否定了时间、空间的客观实在性D.强调了时间、空间是意识的产物

  16.中国古代哲学家张载认为:

“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

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而已。

”这段话所包含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是

  A.矛盾的对立面互为存在的前提B.矛盾的对立面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C.宇宙万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D.矛盾即绝对的同一性与相对的斗争性的统一

  17.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

”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表现在

  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B.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物质性的D.思想、文化、法律、道德等也是物质性的

  18.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D.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19.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蝴蝶效应。

他指出,“一个气象学家提及,如果这个理论被证明正确,一只海鸥扇动翅膀足以永远改变天气变化。

”在以后的演讲和论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诗意的蝴蝶。

对于这个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

“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下列选项对“蝴蝶效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A.蝴蝶扇动翅膀是引起龙卷风的根本原因B.事物、现象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C.我们只能从昆虫的行为上来把握气候变化的趋势D.蝴蝶扇动翅膀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导致龙卷风

  20.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外部世界是杂乱无章的,是人的感性直观形式给外部世界以时间和空间的联系,人的先验的知性形式给外部世界以因果性等联系。

这种观点

  A.否认了事物间存在着联系B.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C.强调了事物间的联系是主观联系D.承认事物间存在着联系

21.“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

”下列选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肯定了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B.强调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C.认为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D.这是一种诡辩论的思想

  22.马克思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这说明

  A.人是环境的产物B.环境是人活动的产物C.环境是人的活动的基础D.环境的改变会引起人的改变

  23.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