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试题518.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46374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试题5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研政治试题5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研政治试题5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研政治试题5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研政治试题5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考研政治试题51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考研政治试题51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考研政治试题51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考研政治试题51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考研政治试题51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考研政治试题51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试题518.docx

《考研政治试题5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试题518.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政治试题518.docx

考研政治试题518

2016年考研政治试题

简答题

1、如何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单选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C.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D.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多选题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B.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

C.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D.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单选题

4、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B.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

C.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

D.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社会

 

多选题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

A.它的批判精神

B.它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愿望

C.它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体系

D.它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的理解

 

简答题

6、提示:

本题为选作题,分甲、乙两题。

请选择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务必标明甲题或乙题;甲、乙两题均作答的,仅对书写在前的进行评阅。

简述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特点,并阐释法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1.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不少于600字。

 

多选题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主要有______

A.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B.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多选题

8、十七大以来,党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这是基于

A.文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B.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C.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D.文化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单选题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3)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4)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其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冶的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

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5)(4)

(2)(3)

(1)

B.(3)(5)

(1)(4)

(2)

C.(4)

(1)(3)

(2)(5)

D.

(1)(5)(4)

(2)(3)

 

简答题

10、试论述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多选题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的特点和最突出的贡献是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深化了我们对新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加强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

D.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简答题

12、薄一波指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始于毛,成于邓”。

试述毛泽东在领导全党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及其现实意义。

 

单选题

13、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公安工作的重心和指导思想实现了战略转移,即______。

A.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

B.由以打击为主,转移到以防范为主上来

C.由单纯依靠公安机关,转移到公安机关与群众相结合上来

D.由主要依靠政策办事,转移到主要依靠法律办事上来

 

简答题

14、如何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多选题

1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A.是交往理论的具体运用

B.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广泛交往

C.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D.对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多选题

16、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以()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

A.评价

B.使用

C.交流

D.激励

E.培养

 

简答题

17、试从认识主体的含义和特征,阐述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怎样不断增强主体认识能力。

 

简答题

18、薄一波指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始于毛,成于邓”。

试述毛泽东在领导全党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没道路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及其重大理论意义。

 

单选题

19、现阶段,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改革开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单选题

20、党的_____报告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科学体系和时代精神作了新的阐述。

A.十五大

B.十三大

C.十二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

1-答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对更好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思想舆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暂无解析

2-答案:

A

[解析]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根本。

理想是、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人的一种崇高的精神文明境界。

3-答案:

A,B,C

暂无解析

4-答案:

A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5-答案:

A,D

[解析]本题考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革命性在于其批判性和否定性。

B、C两项虽然似乎与革命性相联系,但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具有革命性的体现。

这两项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整个体系具有革命性的一个表现。

故选AD。

6-答案:

[答案及详解]

[考点]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特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弘扬法治精神;法与和谐社会;法的社会作用

7-答案:

A,B,D

[解析]本题考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既包括理论意义也包括现实意义。

ABD为理论意义的内容,C是现实意义的内容,因此C错误。

8-答案:

A,B,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BD。

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十二五”规划》总报告中,把节能环保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还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选项C表述有误,用排谬法排除。

9-答案:

B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法治思想,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精髓。

二是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

三是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念。

四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基础。

五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保障。

可知B项的顺序是正确的,当选。

10-答案: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认真总结建国头三年实践经验,根据当时中国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因而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1)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求得国家的富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通向富强的必然之路。

(2)三大改造的历史必要性:

在建国之初,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为恢复国民经济起过积极作用的川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工业化的进程,因而使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具有必要性。

①在城市,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一是力量弱小,没有能力担负起实现中国工业化的重任;二是畸形发展,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加剧。

总之,中国不能在资本主义道路上谋求工业化,只能通过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

②在农村,小农经济的落后性日见突出:

一是阻碍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二是会拖工业化的后腿;三是容易产生两极分化。

总之,中国的工业化是不可能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现的。

只有组织起来,实现合作化,才能发展农业生,使农业适应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要求。

(3)三大改造的历史可能性:

国营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及社会主义改造初步成功的取得,使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具有可能性。

①我国已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就使得社会土义改造有了强大的依靠力量。

②国营经济的建立,表明社会主义革命已经有了事实上的重要开端。

③在建国头三年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所取得的成功.实际上已成为对资本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

④初步开展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实际上已成为对个体农业改造的最初开端。

(4)国际环境的影响:

当时世界的冷战格局和社会主义国家取得的建设城就,也促使我国提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世界形成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封锁和孤立政策,只有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支持和援助中国。

中国的经济发展要得到国际援助,除走社会主义道路外,别无选择。

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在50年代初并不景气,而苏联却在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这无疑给中国人民提供一个学习的榜样,认为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的促进,中国宜早进入社会主义。

暂无解析

11-答案:

A,B,C

暂无解析

12-答案:

(1)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毛泽东在党内率先提出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率先示范,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作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

暂无解析

13-答案:

A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公安事业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同样迈出了新的步伐,得到了长足发展。

公安工作的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迅速转移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实现了公安工作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移。

14-答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对更好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思想舆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暂无解析

15-答案:

A,B,C,D

暂无解析

16-答案:

A,B,D,E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

17-答案:

(1)认识的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人。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的特征。

(2)认识主体是社会地、历史地形成的。

当代社会生活的急速变化,使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日益突现出来。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场新的革命,迫切需要增强主体认识能力,同时也为主体认识能力的增强提供了广阔的社会条件。

(3)在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不断增强主体能力,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拓展自己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改善人的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各方面潜能;以恰当的方式把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结合起来,使个人主体上升为社会主体,突破个体的局限性;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认识的目的、内容、发展水平以及认识向实践的转化都离不开主体的能动作用。

推动这个问题深入研究的原因,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主体的创造能动性的意义与作用的增长。

该题的解答,首先应从解释认识主体的含义、特征人手;其次,简述认识主体的形成及增强认识主体能力的现实意义;第三,结合改革开放实践的要求,分析增强认识主体能力的基本途径。

有的考生未能完整回答,或者离开论题随意发挥。

18-答案:

(1)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毛泽东在党内率先提出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率先示范,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作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

暂无解析

19-答案:

D

暂无解析

20-答案:

A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十五大的主题,也是十五大制定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核心。

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又一理论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