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太阳出来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5331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5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太阳出来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太阳出来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太阳出来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太阳出来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太阳出来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太阳出来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太阳出来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太阳出来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太阳出来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太阳出来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太阳出来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太阳出来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太阳出来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太阳出来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太阳出来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太阳出来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太阳出来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太阳出来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太阳出来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太阳出来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太阳出来了.docx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太阳出来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太阳出来了.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太阳出来了.docx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太阳出来了

第一单元第1课时

学习内容

太阳出来了

总第课时

课型

教唱课

备课时间

三维目标

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用歌声表达彝族人民歌唱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喜悦心情。

2.了解反复记号。

3.能用简单地声势动作参与音乐表现。

学习重点

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学习难点

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时值。

学习过程

初案

二次备课(修改栏)

(一)节奏练习

1.练习节奏,寻找节奏的规律

教师语言:

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我们首先练习一条节奏,

教师语言:

同学们请看,第二、三行与第一行的节奏是一样的,看看第四行,发现第一小节与上面三行不一样,我们一起来试着拍拍?

好我们把这四行连起来拍一遍。

2.节奏读词

①分析前八后十六节奏型

教师语言:

同学们,咱们加入歌词试试?

注意:

第三行第二小节的第二拍和第四行第二小节的第一拍都有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它是这样拍的,教师示范,你们试试?

②节奏读词

教师语言:

我们把这四行完整地念一遍。

(二)聆听范唱,感受歌曲

教师语言:

同学们,这段词其实是一首歌曲里面的内容,歌曲的名字叫《太阳出来了》,请听,教师范唱。

教师语言:

这首歌曲的情绪非常欢快、活泼,速度稍快,表现了彝族人民歌唱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喜悦心情。

是一首彝族民歌。

1.学习第一部分

教师语言: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歌曲,先观察歌曲的第一部分,这里有个从头反复记号,所以我们要将前四小节从头反复演唱一遍。

这里有“”这个符号,这个反复记号表示演唱反复这两个反复记号中夹着的一段,而不是从头反复。

下面听老师演唱第一部分歌谱,同学们可以心里默唱。

(1)分句教谱

①学习第一乐句:

教师语言:

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学唱。

a.学唱第一乐句。

教师语言:

先来演唱第一乐句,听老师弹奏。

完后请你跟我一起慢速演唱。

b.分析附点四分音符节奏

教师语言:

同学们请看,这个高音2是附点四分音符,在这儿要唱一拍半的时值,师示范并讲解,第二拍抬起时才唱高音3,请打着拍子和我一起唱。

c.完整演唱第一乐句歌谱

②学习第二乐句

a.学唱第二乐句。

教师语言: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乐句。

先听老师弹奏一遍(单手慢速弹旋律),完后请你跟我一起慢速演唱。

b.分析附点四分音符节奏

c.完整演唱第二乐句歌谱

教师语言:

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把第二乐句用稍快的速度完整地演唱一遍。

教师语言:

通过观察发现,每一行的第二小节的节奏都是一样的。

歌曲连续地使用八分音符使得旋律更加欢快、活泼。

这就是本首歌曲的节奏特点。

2.学习第三部分

教师语言:

同学们,第二部分其实就是我们刚才的节奏读词部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部分。

听老师演唱第三部分,仔细听老师在第几小节速度和力度有所变化?

(教师范唱)

教师语言:

很明显在歌曲的倒数第二小节速度放慢了,力度也减弱了,歌曲的情感更丰富了(师范唱最后两小节)。

请我一起唱唱这两小节。

3.完整演唱歌曲

教师语言:

同学们,请你和我一起跟着琴声用稍快的速度把歌曲完整地演唱一遍。

注意节奏读词部分速度要与歌曲的一、三部分的速度一样。

(四)欣赏合唱《太阳出来了》

教师语言:

同学们,刚才我们用齐唱加朗诵的方式表现了歌曲,这首歌曲还有另外一种演唱形式,我们一起来感受(放视频)。

教师语言:

合唱使得歌曲的情感也更丰富了。

教学反思

学科组

查阅

教导处查阅

第一单元第2课时

学习内容

森林与小鸟

总第课时

课型

教唱课

备课时间

三维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养成正确聆听音乐的习惯。

2.能够正确区分乐曲的两个段落,并能模唱乐曲的第二主题片断。

学习重点

欣赏乐曲《森林与小鸟》。

学习难点

听辨乐曲中的两个段落。

学习过程

初案

二次备课(修改栏)

一、组织教学(这一部分我通过语言引导)

1.师: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森林做客,小鸟们要开森林大会!

我们去参加,好不好?

2.(播放第一部分乐曲):

师开始语言引导——“在去的路上,我们听到(小鸟快乐的叫声),森林的早晨是那么(优美、宁静)。

(小鸟)醒来了(它们唧唧喳喳像是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

播放这一段音乐的时候,老师用柔和的声音,轻轻地朗诵,引导学生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3.师:

小鸟真高兴,我们呼吸了新鲜空气,感染了它们的喜悦,我们和小鸟一起跳舞迎接黎明。

(再播放第一部分乐曲)——这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多听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新课设计

1.情景导入:

播放课件(一阵狂风,森林被砍伐,河流被污染,垃圾到处都是·······).鸟在哭诉:

谁把我们的家毁了,我没家住,没水喝,我的兄弟姐妹死的伤的,呜呜·····我的家变了一个垃圾场。

(出示录象资料,幻灯片:

有关地球环境变换的文字,图片)这时候和刚才第一段音乐有截然不同的音乐与视觉效果,破坏的环境冲击着学生们的视线和心灵,起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们知道破坏环境的是人类自己。

2.师:

这是怎么回事?

(让学生们说一说)

3.师:

同学说的都是对的,那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4.师:

(边说边放关于地球的图片)地球是我们的妈妈,也是动物的妈妈,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她,对吗?

现在我们来帮助小鸟也是帮助我们自己重建没好的家园,好吗?

这时候让每个学生动手,布置(已准备好的道具)森林,河流,草地,花园,蓝天,白云,太阳等等。

(课前,早已准备好、做好的花、草、树、鸟等各种手工作品,把它一一放在桌上,让学生们从中获得美好的创作灵感),请每一位学生为森林添上一笔,摆上作品——很快,森林焕然一新。

(布置的时候播放乐曲)——这部分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破坏环境,又怎样爱护环境,美化环境。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出示课件(开始播放第二部分乐曲):

欣赏第二部分乐曲(分四个小舞曲听)让学生听完每一段圆舞曲,分组讨论说一说感受。

第二部分分四个小圆舞曲。

a)第一圆舞曲欢快、活泼,一强一弱的力度对比更增添了俏皮的儿童情趣。

b)第二圆舞曲节奏变得紧凑,铜管乐器的加入,把情绪推向了高潮,好像森林里一片热闹的景象。

c)第三圆舞曲是一首舒展、优美的圆舞曲,同前两个圆舞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由玄乐奏出的抒情性旋律,使人联想起小鸟们懂得舞姿。

d)第四圆舞曲稍活泼,带有装饰音的旋律,使音乐显得非常轻快。

这部分主要讲出了主旋律的交替出现变奏,听完一小段分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四、互动部分

让学生听第二圆舞曲,随着乐曲舞动,(老师做一些提示动作,让学生感受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师:

同学们,这四段圆舞曲好听吗?

现在你们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来哼唱其中二段圆舞曲。

(多哼唱几遍,让学生熟悉并能很快一起哼唱主旋律)

——出示主旋律的谱子,老师用琴带唱(这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更熟悉旋律,加深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乐曲,能分辨乐曲的变化,四段小圆舞曲中第1、2、4段都比较活泼,节奏欢快,第3段比较优美、抒情。

听与唱的结合,加深学生对乐曲有了较深刻的印象,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师: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保护环境,造福人类,不仅我们、动植物都为之而高兴。

教学反思

学科组

查阅

教导处查阅

第一单元第4课时

学习内容

朝景

总第课时

课型

欣赏课

备课时间

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聆听音乐,学习乐曲体会音乐的情绪,感受音乐描绘的情景,感受音乐带来的清晨之美。

2.过程与方法:

能够熟记乐曲主题,师生共同合作演唱《朝景》。

3.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朝景》,能够听辨长笛与双簧管的音色。

学习重点

感受音乐描绘的情景,熟记主题旋律。

学习难点

通过学习乐曲,师生合作共同演唱《朝景》。

学习过程

初案

二次备课(修改栏)

一、故事导入

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先讲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一个村庄里有一个男人,叫做贝尔金特,他在村子里干了很多不好的事情,村里的人都非常讨厌他,他只好离开村庄去流浪,他远离家乡吃了很多苦,但依然干了很多不法的事情。

他来到非洲摩洛哥城贩运黑奴,他非常思念他的家乡,思念他的家人,有一天清晨他走出山洞,他被眼前的景象深深的吸引,因为他看到了美丽的日出。

二、新课教授

1.完整聆听音乐,并播放图片,让学生们感受情境。

现在请让我们一起欣赏这首管弦乐作品《朝景》

同学们,听完这首乐曲你们认为这首乐曲的速度情绪是怎么样的?

2.讲解作曲家背景。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首管弦乐作品的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他是挪威著名作曲家,他为诗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最后用其中八首编写成了《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和第二组曲,今天这首《朝景》就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的第一首乐曲。

3.分段聆听音乐

(1)聆听第一部分,分辨两种乐器的出现以及音色。

老师把这首乐曲分成了三个部分,现在让我们一起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第一部分出现的两种乐器,分别是哪两种乐器,当出现第一种乐器是我们竖起一个指头,当出现第二种乐器是我们竖起两个指头。

(2)再次聆听第一部分,跟随音乐小声哼唱,并感受歌曲带来的情景。

(3)学唱主题《朝景》,提醒学生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

(4)聆听第二部分,感受旋律加入大提琴后发生的变化,感受歌曲带来的情景。

第二部分呢,似乎太阳已经露出了半个身子,阳光慢慢洒向大地,培尔金特的心情非常激动非常兴奋。

(5)聆听第三部分,感受日出的情景发生的变化,并且师生合作共同有感情演唱《朝景》

(最后一个部分,太阳已经完全升上天空,天空中似乎还有海鸥的叫声,阳光照亮了整个摩洛哥城,培尔金特因为今天的日出更是思念自己的家乡,并且开始后悔自己所的一切)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完这今天这几课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对朝景这首乐曲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故事的最后呢,培尔金特放弃了自己现在所干的非法事情,回到家乡,做起了好事,村庄里的人们重新接受了培尔金特,他在他的家乡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定要珍惜时光,感恩身边拥有的一切,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

教学反思

学科组

查阅

教导处查阅

第二单元第1课时

学习内容

可爱的家

总第课时

课型

教唱课

备课时间

三维目标

1.能够听辨乐句的相同与不同,并在老师的指引下画出旋律线,分出乐句。

2.体会弱起小节在歌曲表现中的作用,能准准确的演唱弱起部分。

用气息支持歌唱,声音连贯,能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可爱的家》,

3.掌握深情、安详的演唱方法,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对于自己家庭的情感,同时延伸至对祖国大家的爱,激发内在的情感。

学习重点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体会家的温馨与温暖。

学习难点

1.认识弱起小节,并准确演唱弱起节奏。

2.掌握一定的歌曲演唱力度和演唱方法。

学习过程

初案

二次备课(修改栏)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今年一年级的音乐教材中有一首听赏歌曲,听来呢,有一种特别温暖的感觉,而且每一次去播放的时候,一年级的小朋友都会不自觉的陶醉在这首音乐中,而且歌词呢,很自然的熟记于心。

今天,老师也把它带来,与大家一同分享,会唱的同学你可以跟着轻轻唱一唱。

----(开始播放《让爱住我家》的音乐)

2.这首音乐中的一家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请用一个词语表述。

3.那你能说说自己家人间一些幸福的事情吗?

二、学唱《可爱的家》:

(听着这些有趣的事情,让人觉得,生活在这个家庭中真是件幸福的事。

那么,在英国作曲家比肖普的眼中,可爱的家又是怎样的呢?

不过不着急,先不要翻开书,老师弹奏歌曲的曲谱,你来听辩。

1.通过听辨,分析乐句的不同,学唱歌曲曲谱。

教师在C大调上逐句弹奏歌曲曲谱,学生听辨。

(要求学生只是单纯的听,不要看书)

(1)听辨第一、二乐句

学生回答:

只是最后一个音不一样,前面都一样……

老师:

请同学们与老师合作,一起来唱这两句乐谱,老师唱前面的音,请同学们帮忙唱最后一个音。

(师生合作唱第一、二乐句,学生只唱最后一个音)

如果将这两个乐句用两条线来表示,你们觉得应该怎样画?

学生自由回答

(2)听辨第三、四乐句(方法同上)

(3)听辨第五、六乐句

学生回答:

完全不一样

同样方法,发现不一样后,重点练习第五乐句。

第六乐句和第四乐句基本相同。

通过旋律线,大家会发现,整首歌曲一共可分为六个乐句,大家我们重点学那几句?

(引导学生发现歌曲学习只要重点掌握1、3、5句就等于掌握了全曲,通过乐句的分析,掌握学习的窍门,还可以轻松地掌握换气点)

学生回答问题,学唱曲谱

2.解决歌曲的弱起节奏

(1)出示乐谱,观察节奏的特点

(2)根据4/4拍的强弱规律,体会弱拍起句的特点。

弱起小节要唱得弱一些,我们来试着唱唱第一句。

弱起带给你什么感受?

弱起拍之后,就是下一小节的强拍,由于前面弱拍的作用,使这个强拍就更加突出,就好像波浪一样推动着音乐的前进,这就是弱起拍的作用

3.歌词学习

通过歌词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表现了家的温暖,对家的依恋与热爱。

4.歌曲处理:

三、拓展、延伸

课件----《假如爱有天意》

看看小孩有多可爱

世界上还有另外的小孩

他们是一样的小孩,他们心中有同样的画面。

他们又是不一样的小孩有人想着冰激淋的甜美

有人想着奥特曼的威武而有人只想着一件事……如何活着

学生谈感受:

太可怜了;我们太幸福了;没有战争就好了;谁来帮帮他们吧)

是的,没有战争,才会有温暖才能谈到幸福。

而这一点只有我们的国家富强,我们才不会看到眼泪……

教学反思

学科组

查阅

教导处查阅

第二单元第2课时

学习内容

小船

总第课时

课型

教唱课

备课时间

三维目标

1.感受歌曲温馨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的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四四拍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3.通过欣赏童声合唱,感受令人伤感的旋律和歌词,启发孩子们珍惜自己的家人并且关爱其他没有家的孩子。

学习重点

感受《小船》温馨优美的意境,深情的演唱歌曲。

感受《布娃娃》忧伤的情绪,珍惜家人的爱,对没有家的孩子能多一份爱心。

学习难点

指导学生唱好弱起拍,注意倚音的演唱。

学习过程

初案

二次备课(修改栏)

一、导入新课:

1.调动情绪并导入新课。

教师: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上一节音乐课,你们开心吗?

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快乐一下吧!

播放课件第一张幻灯片,播放歌曲《快乐宝贝》伴奏录音。

学生随伴奏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

《快乐宝贝》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由此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

你们每个人都是快乐宝贝,那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你们是谁的宝贝呢?

(学生会回答是爸爸妈妈的宝贝)

教师:

你们都有一个可爱的家,回到家里,有爸爸疼妈妈爱,所以你们才是快乐的宝贝,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首表现温馨家庭的歌曲《小船》

二、学唱歌曲《小船》

1.播放第二张幻灯片,出示歌曲《小船》,并播放歌曲,让学生完整的聆听全曲。

听歌曲时,保持安静,教师不做介绍,和学生一起认真聆听。

设计意图:

听,是感知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在课堂上完整的聆听,有助于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2.讨论歌曲

教师:

刚才听了这首歌曲,你们感觉怎么样呢?

播放第三张幻灯片,出示四个选项:

温馨优美,欢快活泼,热情激动,深情柔和。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选出恰当的答案。

设计意图:

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

教师:

在演唱这样温馨优美,深情柔和的歌曲时,我们应该怎样控制自己的音量和速度呢?

学生可以回答出不大不小的声音,不快不慢地速度。

教师总结:

应该用中等力度,中速来表现这样的歌曲。

设计意图:

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先有了美的体验,从而领会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认识全音符、四四拍

教师:

请小朋友看一下,歌曲《小船》的拍号是什么?

播放第四张幻灯片

我们先来认识一个新朋友:

全音符。

一个全音符等于四个四分音符的时值,正好是四四拍的一个小节。

教师带领大家一起唱出全音符,并同时用手拍出四拍。

四四拍就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

它的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带领大家拍出一个小节的节奏。

×××××教师:

小朋友都很聪明,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有一列四四拍的音乐小火车开过来了,可是被交警给拦住了,原来这里面有错误,把车厢中的节拍改正就可以出发了,你们能帮这个忙吗?

出示第五张幻灯片,和学生一起把每小节逐一数出拍数,改正其中的错误。

教师:

好了,现在小火车可以开走了。

设计意图:

通过小火车的形象加深学生对四四拍一小节的认识 

4.学唱歌曲《小船》

播放第六张幻灯片,播放歌曲《小船》,让学生再次聆听歌曲,这一次让学生跟着录音轻声哼唱。

设计意图:

第二次听全曲,让学生模唱,熟悉歌曲的旋律。

 第三次播放歌曲,带领学生一边模唱一边拍手,在每小节的强拍和次强拍分别在身体的左右两侧各拍一次,并随节奏轻轻摆动身体。

5.歌曲处理

学生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全曲,注意控制音量与气息。

6.表演唱

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其他小朋友也跟着一起轻声唱,献给亲爱的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

学科组

查阅

教导处查阅

第二单元第3课时

学习内容

伦敦德里小调

总第课时

课型

教唱课

备课时间

三维目标

1.能够感受、体验《伦敦德里小调》的音乐情绪,知道两个乐段情绪和音区的不同。

2.能分辨小提琴的音色。

学习重点

辨别两个乐段的情绪和音区。

学习难点

 辨别两个乐段的情绪和音区。

学习过程

初案

二次备课(修改栏)

1.导入、初听乐曲

(1)课件展示伦敦德里风光

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游览美丽的英国小镇吧。

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叫伦敦德里,又名“德里”,是爱尔兰北部的一个小城。

今天的音乐课我们要欣赏一首小提琴独奏去《伦敦德里小调》,这是根据流传在伦敦德里的一首古老民歌改编而成的。

(2)聆听乐曲、初步感受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乐曲,听完之后,请谈谈你的感受。

乐曲优美的旋律,好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温馨宁静的小城,感受到小城的人民对自己故乡的情感。

2.分段欣赏

这首乐曲有两个乐段,我们来分别欣赏一下,听听两个乐段有没有不同。

(1)欣赏A乐段。

课件展示A乐段旋律片段。

这段旋律速度中速稍慢,听起来纯朴动人,充满了温柔平和的气氛。

(2)欣赏B乐段。

课件展示B乐段旋律片段。

这段旋律的速度也是中速稍慢的,但是情绪却显得高昂,色彩也比A段明亮,带有颂扬性。

同样速度的旋律为什么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呢?

我们来看看这两段旋律的音区。

(3)课件出示阶梯图,对两个乐段旋律的音区作对比。

A乐段的旋律主要在低音区演奏,印象听起来厚重朴实;而B乐段的旋律主要在中高音区演奏,就显得明亮高昂。

这就是同样速度的旋律听起来给我们不同感受的原因。

3.复听乐曲、了解乐器

(1)再次欣赏小提琴演奏的《伦敦德里小调》,感受小提琴音色的悠扬。

(2)介绍乐器并听辨。

小提琴是一种弦乐器。

总共有四根弦。

靠弦和弓摩擦发出声音。

它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

小提琴音色优美,接近人声,表现力强,在乐器中占有显著的地位。

如果说钢琴是“乐器之王”,那么小提琴就是“乐器中的王后”。

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的耳朵,我们来听两段音乐,请你们听听,哪一段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4.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伦敦德里小调》是一首有着悠久历史的爱尔兰民谣,流传至今已近四百年,它舒展、优美、纯朴、轻柔的旋律,深受人们喜爱。

  数百年来,这首曲子被改编成各种版本,其中最常见的有小提琴的演奏和长笛的演奏。

最后让我们来欣赏长笛演奏的《伦敦德里小调》。

教学反思

学科组

查阅

教导处查阅

第二单元第4课时

学习内容

内依巴河

总第课时

课型

教唱课

备课时间

三维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家庭都充满了温暖,同时对比歌曲的情绪。

能够用简单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分析使音乐产生不同情绪的要素。

尝试用不同情绪演唱歌曲《可爱的家》。

3.通过七色迷宫游戏,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

4.通过欣赏及演唱几首表现家庭的歌曲,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感受家庭的温暖,珍惜美好的生活。

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

2.感受家庭的温暖,理解父母的爱。

学习难点

 分析音乐的速度、旋律线两种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作用。

学习过程

初案

二次备课(修改栏)

一、视唱游戏:

七色迷宫

1.出示:

迷宫图,学生两分钟独立视唱时间。

可以使用乐器如口琴、口风琴等。

2.两种方法进行游戏。

二、对比欣赏两首歌曲:

《内依巴河》《布娃娃》

1.师:

同学们唱得很准,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听的能力。

请听一听下面两首歌曲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听赏,回答:

一首歌曲情绪欢快,另一首歌曲伤感……

2.师:

正如同学们听到的,两首歌曲表达了两种不同的心情。

但是,是什么让这两首歌曲带给我们不同的心情呢?

学生:

歌词、曲调、速度、旋律走向……

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出速度,让学生分析。

稍快的速度可以使歌曲情绪显得欢快。

3.试着改变歌曲《可爱的家》的速度,体会情绪变化。

快速使歌曲欢快活泼,慢速使歌曲优美舒畅。

4.欣赏《内依巴河》歌曲学习,对比与《可爱的家》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学生回答:

节拍不同,句首弱起相同……

试着用强弱弱的规律拍手为歌曲《内依巴河》伴奏。

5.聆听歌曲《布娃娃》是什么演唱形式?

师: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演唱形式?

学生自由回答。

师:

分析《布娃娃》的旋律走向,为什么会让我们觉得忧伤?

学生:

歌曲的旋律走向是向下,会让人觉得从高处飘落下来的感觉,尤其以前两句更为明显……

6.唱一唱歌曲《小船》的旋律,体会它的旋律走向。

师:

这首歌的旋律较为平稳中略带摇荡的感觉,有些像一条小船在水面上。

三、为歌曲配伴奏

师:

这一单元的四首歌曲都是描写家庭温馨或是渴望家庭温馨的,表达出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温暖的家的心情。

歌曲唱出了我们每个同学的心声。

为了让歌曲更加美妙,老师想请同学们为它配上适合的打击乐器伴奏。

1.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歌曲,并挑选适合的打击乐器,教师可以在选择乐器时提供一些建议。

2.学生进行创作。

(1)选择各种乐器的伴奏音型。

(2)小组内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学生小组间的团结合作,各展所长,也可以用身体声势为歌曲伴奏。

主要指导学生注意强弱规律,以及根据歌曲情绪调整伴奏力度,还有乐句的完整性。

(3)各小组展示。

会唱的歌曲可以邀请其他小组的同学为自己的小组演唱。

学生互相评价。

教师评价肯定。

四、教师表演

师:

同学们的表演太精彩了,老师也想要一个机会表演,可以吗?

师生合作进行表演。

教师演唱歌曲《可爱的家》,请同学们为老师伴奏,或用乐器、或用身体律动。

师:

请同学们给予评价。

学生评价。

五、课堂小结

音乐各种要素间的配合与变化可以使音乐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同学们之间的配合可以使我们的班级更团结,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它离不开我们每个人付出我们的爱。

教学反思

学科组

查阅

教导处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