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5364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教案.docx

《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单元教案.docx

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案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的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感。

共安排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四”。

四篇课文中,《我站在祖国地图前》《陈嘉庚办学》《舞动的北京》是精读课文,《大使馆妈妈》是略读课文。

  其中《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用诗歌的形式,歌颂了祖国的壮丽山河。

《陈嘉庚办学》讲的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华侨陈嘉庚宁可自己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也要支援家乡办学,为家乡、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舞动的北京》则是介绍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诞生、会徽团的象征意义以及产生的积极影响。

《大使馆妈妈》讲的是一位去荷兰投亲的年轻人,由于语言不通,伸出一项感到十分孤独与害怕,是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使他找到了家的感觉,找回了自信,从此,他把中国大使馆称为:

“大使馆妈妈”,表现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依恋。

  四篇课文虽然是同一个主题,但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

因此,要在爱国的专题下,根据每课的不同特点进行研究,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理解和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情感,带着爱国的热情去学习后面的课文;二是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句等语文基础知识,感悟语言规律,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增强语感;三是了解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为了更好的使学生感悟文本,深化主题,课后安排了查阅网络资料的补充,并在语文百花园里安排了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以及笔下生辉,锻炼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所以在整组的教材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联系上下文,把握课文内容,还要体会文章表达及语言运用上的特点,提高理解语言及写作的能力。

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十分美妙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祖国壮丽的山河。

诗歌中写的是我站在祖国的地图前,心里感到无比幸福,因为祖国是一个巨大的摇篮,是一个宽阔而温暖的怀抱,我在这个温暖的怀抱里茁壮成长。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音像资料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学习本课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难点:

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讨论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时间:

第8周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音像资料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学习本课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难点:

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地图)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检查朗读。

 3、检查朗读。

     沙漠 深褐 沼泽 湖泊 平原

三、深入学习,品词品句

 1、再读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师生对读(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4)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

 5)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

 3、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划下来,想象着读一读。

(2)自主读书,边读边画

(3)指导朗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8848米,相当于我们442个教学楼那么高,为什么有的同学发出如此的惊叹声?

你为什么惊叹?

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

想想该怎么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出示课件:

(生填写)

 我们的祖国有()的珠穆朗玛峰,有()的南沙群岛,有()的三峡,还有()的泰山以及()。

看到这些美景,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

(骄傲、自豪……)

4、学习第三小节

(1)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2)对于我们的妈妈你有担心吗?

担心些什么?

(3)作为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四、背诵总结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2、根据文章结构,利用已有资料进行仿写。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音像资料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学习本课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难点:

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二、情境导入

三、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

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诗歌。

4、反馈学习情况:

你读懂了什么?

你有哪些质疑?

四、学习诗歌

1.整体感知内容。

2、学习第一节

1)诗歌中写到了几种颜色?

2)为什么说“五颜六色”是形象的语言?

3)你知道祖国有多大,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学习第二节。

本节中作者用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夸张、拟人、比喻)

4、学习第三节。

蓝图是什么?

祖国的蓝图是什么样子的?

5、学习第四节

问:

为什么说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像依偎在妈妈身边?

激励学生上网查找祖国各种情况。

五、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首诗歌你知道了什么?

2、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3、谈谈你今后要为祖国做些什么?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收集有关祖国的资料和图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2、根据文章结构,利用已有资料进行仿写。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音像资料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学习本课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教学难点:

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九百六十万

祖国宽阔而温暖妈妈的怀抱

宏伟的蓝图

教学反思:

14、陈嘉庚办学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他十七岁时远涉重洋,一边打工,一边把赚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回国,兴办学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教学目标:

1、从陈嘉庚的语言、行为中,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想法,体会情感。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朗读法等。

教学时间:

第8周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抓住陈嘉庚的具体言行。

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

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

教学目标:

1、从陈嘉庚的语言、行为中,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想法,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题质疑

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为什么要办学、怎么办的?

陈嘉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课件:

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

(1)读句子,画出重点词语。

(2)根据重点词语,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为什么说是“爱国”?

三、深入学习,感悟人物内心

1、默读课文,用笔划出陈嘉庚的语言、动作,把读的感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

2、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对妻子说:

“……。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

“……。

(1)对比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一起来看看陈嘉庚在南洋的生活,出示资料。

陈嘉庚能够把自己的血汗钱,拿来为家乡人民办学,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陈嘉庚在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时,他回到家中又会怎样对妻子说?

4、填空:

课件:

陈嘉庚在海外拼命打工,是为了()。

四、深化体验,运用语言

1、如果你是集美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你会对陈嘉庚说些什么?

2、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又会说些什么?

3、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语言。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1、从陈嘉庚的语言、行为中,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想法,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陈嘉庚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

今天这节课老师来考考大家字词掌握得怎么样?

二、检查学生词语掌握情况

1、理解字词

华侨  重洋  诚信  积蓄  耽误  欺侮  简朴

2、基础练习

(1)形近字组词

  桥()  赚()  悔()

  骄()  谦()  诲()

  侨()  歉()  海()

(2)总结规律

三、指导写读后感

1、你认为陈嘉庚是个怎样的人?

概括的说说。

2、文中陈嘉庚的哪些语言、行为最令你感动?

小组交流。

3、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又应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呢?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4、试着动笔尝试写一篇读后感。

5、全班交流评改。

四、布置作业

以读《陈嘉庚办学》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1、从陈嘉庚的语言、行为中,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想法,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14、陈嘉庚办学

辛勤劳作有所积蓄

陈嘉庚拼命赚钱办学校热爱家乡

诚信经营源源不断

教学反思:

15、舞动的北京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内容,并告诉我们,这个会徽受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赞扬,国际奥委会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通过本课地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以祖国为荣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3、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人头攒动、会徽、揭晓、通讯、蕴

含、韵味、协调、媒体、乃至、主旨”等词。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第9周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

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文章内容,理解“人头攒动、揭晓、蕴含、韵味、主旨”等词语。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3、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人头攒动、会徽、揭晓、通讯、蕴

含、韵味、协调、媒体、乃至、主旨”等词。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到北京你能联想到什么?

2、看到“舞动的北京”你又会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什么?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为什么说会徽充满动感和活力?

三、深入学习,指导朗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2003年8月3日傍晚的北京天坛公园,一起去感受北京的动感与活力。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边读边想想一走入天坛公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紧张、隆重)

(2)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会徽(投影)

看到这个奥运会的会徽,谁能说出它的含义,默读课文2—3自然段。

(2)边读边画,画出相关的语言。

如果你是北京的奥运使者,你能否清楚明白地向大家介绍这枚会徽的含义吗?

(学生练说,内化语言)

(1)想想刚才我们在介绍徽会时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总—分—总)

(2)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5)出示“国徽”

你能像刚才介绍奥运会会徽那样,介绍国徽吗?

(学生练说,读写结合)

3、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读懂了什么?

(2)默读思考:

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3)对比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4)看到我们自己民族的设计,得到别人的赞许,你的心中有什么想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2、巩固生字、新词。

五、布置作业:

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巩固生字、新词。

2、运用手中的资料,制作奥运专题小报。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3、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人头攒动、会徽、揭晓、通讯、蕴

含、韵味、协调、媒体、乃至、主旨”等词。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对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有哪些了解?

二、巩固词语

1、出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形近字组词。

三、语文综合实践

1、教师出示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图片,看谁知道他们是谁?

2、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外貌有什么不同?

3、同学讨论,交流,描绘福娃的外形。

4、通过你们手中的资料,谁来说说这五个福娃代表的含义。

5、学生介绍手中的资料,要求抓住重点。

6、除了这五个福娃之外,你对奥运会还有哪些了解?

7、学生讨论交流。

四、作业:

自主动手出一张有关“奥运”的宣传小报。

要求内容突出主题、语言生动、图文并茂。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1、巩固生字、新词。

2、运用手中的资料,制作奥运专题小报。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3、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人头攒动、会徽、揭晓、通讯、蕴

含、韵味、协调、媒体、乃至、主旨”等词。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15、舞动的北京

上部传统印章

奥运会徽成功

下部北京2008

教学反思:

16、大使馆妈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为人类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从上海陈飞机到布拉格,由于听不懂外语,手足无措的年轻人得到了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的照顾,他顺利到达荷兰之后写了一封感谢信,称大使为妈妈,在信中也表达了自己云元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2、通过角色转换,感受陈小龙在孤助无源的情况下内心的急切和中国大使馆帮助他之后的感激祖国的情感。

3、会认5个生字。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朗读法等。

教学时间:

第9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大使馆吗?

(简单介绍大使馆)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课题)

(为什么管大使馆叫妈妈?

文章写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理解:

爱戴安顿安慰举目无亲

2、指名分段朗读,纠正字音

三、初读课文,自读自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内容我们了解了,下面你们自己试着解答刚才的问题,想一想陈小龙为什么管大使馆叫妈妈?

3、学生读文,做批注。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在机场,陈小龙遇到了什么困难?

当时他是什么心情?

2、身在异乡的陈小龙举目无亲,和当地的外国人语言也不通,就在此时他得到了大使馆的帮助,读读课文,想一想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

当时陈小龙又是怎样的心情

3、在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陈小龙顺利地登上了寻亲的飞机,当他见到了远在荷兰的舅舅并讲述这段经历时,他们的眼眶都湿润了,所以陈小龙写了这封信,感谢使馆的工作人员,但为什么陈小龙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呢?

4、结合课文内容小组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2、作为中国人,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只有祖国强盛了,我们才会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中幸福生活。

六、作业给父母将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16、大使妈妈

大使馆-------像妈妈一样关心

陈小龙-------感激与爱戴,热爱祖国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指南针“”语文大课堂“

  教学过程:

  五、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默写中外名言。

  六、指南针-----介绍的是在写调查报告时,怎样使用搜集到的资料。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七、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

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幻灯出示要求:

    “语文大课堂”是一次学以致用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交际、分析、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习《小树死因的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调查报告。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做好活动准备:

确定调查主题,选择调查方法;进行实地调查:

落实调查任务,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做好课堂交流;写出调查报告。

    

(1)想一想:

怎样把收集材料呢?

    

(2)怎样把你你手机的材料进行整理。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八、总结

  九、学生写调查报告,教师随堂指导

  十、作业

   1、完成习作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3、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四

  

  教材简析

  

  语文百花园四设置了六项学习栏目,即语海畅游、积少成多、我的采集本、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语海畅游”安排有“读一读,比一比”“词语真有趣”以及修改有毛病的句子等三项学习内容。

“读一读,比一比”意在引导学生比较形近字,从中发现规律,掌握汉字字形和读音的特点。

注意字与字之间的细微差别。

“词语真有趣”意在让学生感悟词语的结构特点,激发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的兴趣。

“修改病句”意在让学生培养正确的语感,找出不同类型的毛病。

  

  “积少成多”安排的是读读背背古诗《凉州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翰写的边塞诗。

  

  “我的采集本”展示的是以往四届奥运会的会徽。

  

  “阅读平台”要求学生阅读描写吉鸿昌的爱国故事《我是中国人》。

  

  “能说会道”是以家乡的变化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笔下生辉”要求描绘家乡的现在或设想将相的未来,两项内容任选其一。

  

  设计理念:

  

  “语海畅游”教学中多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出识字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采用多种灵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并养成在生活中多积累,处处学语文,用语文的习惯。

  

  “积少成多”中的古诗,旨在扩展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要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做到熟读成诵。

对我国传统的文化进行学习和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为今后语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我的采集本”中的内容,意在引导学生多角度搜集知识信息,增长见识。

在认识奥运会会徽的同时,感受人类的灿烂文化,受到艺术的熏陶。

  

  “阅读平台”阅读材料的主题分别与所在单元的主题相一致。

抓住描写人物语言、行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能说会道”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生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同学之间共同分享家乡的变化带来的喜悦,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想。

  

  “笔下生辉”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的,内容广泛,引导学生写现在或者设想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