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课程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5594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docx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课程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docx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

《国际贸易》课程教案

 

刘正良

 

扬州职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20XX年9月

扬州职业大学经济贸易系教案专用页

内容

(标题)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

课时

4学时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提高对国际贸易课程的认识。

掌握国际贸易的重要相关概念,学会运用基本概念分析国际贸易的有关问题,了解国际贸易发展的概况和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

国际贸易值与国际贸易量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易货贸易与自由结汇贸易。

教学难点:

有证贸易与无证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

;当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生产可能性曲线;局部均衡分析

课堂讲授、专题教学。

专题:

美中贸易逆差研究。

1.李育良、蒲华林主编《国际贸易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2.陈霜华主编《国际贸易》,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3.陈同仇、薛荣久主编《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4.陈源、高玲珍主编《国际贸易》,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大卫.李嘉图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一、判断题

1.国际贸易是从世界的角度看国与国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2.贸易额和贸易量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在反映一国的贸易发展规模时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而前者则不。

二、单项选择题

1.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货物额是指:

A、世界出口货物总额          B、世界进口货物总额

C、世界进出口货物总额        D、世界贸易量

2.各国在编制贸易统计时采取不同的方法,我国采用的是:

A、总贸易体系    B、专门贸易体系    C、对外贸易体系    D、国际贸易体系

3.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状况用————来反映。

A、对外贸易额     B、贸易差额   C、对外贸易量      D、国际贸易量

4.转口贸易又称: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过境贸易    D、中转贸易

5.能指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与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并能反映出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程度的指标是:

A、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B、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C、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D、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三、名词解释

1.    对外贸易

2.    服务贸易

3.    直接贸易

4.    对外货物贸易结构

5.    对外贸易依存度

四、简答题

简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异同

扬州职业大学经济贸易系教案专用页

内容

(标题)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课时

6

掌握亚当·斯密自由贸易思想;绝对成本理论分析框架;绝对成本理论中的贸易利益;绝对成本理论的适用性;相对成本理论产生的背景;相对成本理论内容与结论;相对成本理论中的贸易利益;相对成本理论的适用性;相互需求原理;提供曲线理论;需求重叠理论,要会用经济学方法分析与论证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正确性,从理论上分析清楚国际贸易产生以及互利的原因所在。

教学重点:

绝对成本理论分析框架;绝对成本理论中的贸易利益;绝对成本理论的适用性;相对成本理论内容与结论;相对成本理论中的贸易利益

教学难点:

提供曲线与贸易条件理论;需求重叠理论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性质与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

2.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

3.俄林《域际与国际贸易》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4.陈宪等编著《国际贸易—原理、政策、实务》立信会计出版社

5.保罗·克鲁格曼(美)著黄胜强译《国际贸易新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迈克尔.波特(美)著《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

1.假设有甲、乙两国生产小麦和布匹,在国际分工前各国的投入产出如下:

 

 

小麦

布匹

 

劳动投入量

产出量

劳动投入量

产出量

15

120

5

100

10

120

10

100

问:

甲、乙两国分别在哪种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2.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

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3.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的总劳动为800小时。

 国家

计算机

小麦

中国

100小时

4小时

加拿大

60小时

3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

哪国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

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

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

扬州职业大学经济贸易系教案专用页

内容

(标题)

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课时

8学时

本章包括三大内容:

一是要素禀赋的理论—H-O理论;二是要素价格均等与收入分配;三是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H-O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之一。

李嘉图揭示了比较优势是产生价格差异的原因,从而为有利可图的国际贸易奠定了基础;而H-O理论则进一步揭示了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要素禀赋,因此使得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国家有的不同的比较成本,这是形成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

要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理解我国要素禀赋的基本状况、比较优势的基本特点,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发挥比较优势的必然性和重大意义,掌握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规律,使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

教学重点:

H—O定理的分析框架

、要素丰裕度与要素密集度

、资源禀赋理论计量模型、资源禀赋理论内容、资源禀赋理论简评

教学难点:

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经济增长的贸易效果及哈罗德命题;

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1.高博孙家恒主编《中国进口问题研究》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2.洪银兴著《国际商务导论》中国青年出版社

3.王俊宜李权著《国际贸易》中国发展出版社

一、名词解释

1.要素密集度

2.要素丰裕度

3.H-O定理

4.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5.斯托尔珀-萨缪尔逊定理

二、判断题

1.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生产产品需要相同的生产要素,即劳动。

( )

2.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将会趋于相等。

( )

3.按照斯托尔珀-萨缪尔逊定理,在均衡时,生产要素在所有部门的报酬应该是有差异的。

( )

4.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可能导致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

( )

5.要素丰裕度衡量的是产品中生产要素投入比例。

( )

三、简述题

1、简述H-O理论的假设条件。

2、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含义是什么?

资本密集型商品的含义是什么?

资本/劳动比率的含义是什么?

3、要素价格均等定理假设条件是什么?

其与生产要素国际间的流动有什么关系?

4、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对它的一些可能解释是什么?

人力资本对解释这一问题做出了什么贡献?

5、什么是要素密集度逆转?

它与生产要素替代弹性之间有什么关系?

扬州职业大学经济贸易系教案专用页

内容

(标题)

第四章新国际贸易理论

课时

8学时

本章包括几大内容: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原因;影响现代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差距、需求等。

其中规模经济的理论是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较优势理论和H-O理论都假定规模收益不变。

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在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由于经济规模不通,也可以形成不同的成本,从而形成国际贸易的基础。

要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理解规模经济理论对一个国家降低成本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理解产业内贸易在当今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生产要素密集度变换论、贸易壁垒说、需求偏向论、自然资源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新要素贸易理论(技术要素说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公司内贸易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内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评价

教学难点:

要素非同质论、人力资本说、研究与开发要素说

、信息要素说;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内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评价

课堂讲授;组织课堂讨论一次。

 

1、陈绵水赵应宗主编《国际贸易》山西经济出版社;

2、赵建娜主编《国际贸易》人民邮电出版社

3、尹翔硕编著《国际贸易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4、中国纺织网《我国纺织出口量高增是喜还是忧》

一、名词解释

1.规模经济

2.不完全竞争

3.产业内贸易

4.重叠需求理论

5.技术差距理论

6.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新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维农B.林德C.克鲁格曼

2.新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的( )理论模型

A.完全竞争B.不完全竞争C.垄断竞争

3.传统国际贸易通常使用的是( )模型

A.2-2-2B.2-2-3C.2-3-2

4.规模经济通常有(  )种表现形式

A.2B.3C.4

5.下列哪些属于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范畴( )

A.产业内贸易B.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国际贸易C.需求决定的国际贸易

三、简述题

1.赫-俄理论的两个重要局限性是什么?

2.什么是规模经济?

它如何能成为国际贸易的基础?

3.根据技术差距模型,国际贸易是如何发生的?

4.新古典贸易理论与新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四、作图题

绘一幅图,以表示发明国与模仿国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出口情况。

扬州职业大学经济贸易系教案专用页

内容

(标题)

第五章国际贸易条件理论

课时

6学时

使学生了解贸易条件的概念

、贸易条件指数

、关于贸易条件决定的理论

、马歇尔的提供曲线与均衡贸易条件

、提供曲线的移动与贸易条件、

战后贸易条件理论的多方面发展

;;贸易格局与贸易条件的变动、

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商品结构与贸易条件、贸易政策与贸易条件、技术贸易与贸易条件

;普雷维什的贸易条件恶化理论、辛格的贸易条件恶化理论、缪尔达尔的回流效应理论、伊曼纽尔的不平等工资理论

教学重点:

贸易条件的概念

、贸易条件指数

、关于贸易条件决定的理论

、马歇尔的提供曲线与均衡贸易条件

教学难点:

战后贸易条件理论的多方面发展贸易、政策与贸易条件、技术贸易与贸易条件、缪尔达尔的回流效应理论、伊曼纽尔的不平等工资理论

课堂讲授

 

1.杨全发主编《新编国际贸易》,中山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2.尹翔硕主编《国际贸易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3.尹忠明主编《国际贸易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4.张二震等主编《国际贸易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张海梅主编《国际贸易》,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增长

2.罗伯津斯基定理

3.荷兰病

4.福利恶化型增长

二、判断题

1.恩格尔定律实际上指食品的恩格尔效应为正值。

( )

2.所谓生产要素中性增长是指所有生产要素都按不同的比率增长的情形。

( )

3.假如一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生产要素的增长将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生产下降。

(  )

4.巴格沃蒂效应的主要原因是贸易条件的优化。

( )

5.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意味着资本生产率的提高小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

三、简述题

1.罗伯伯津斯基定理说明了什么?

2.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有什么影响?

3.福利恶化型增长的条件有哪些?

4.简化恩格尔定律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扬州职业大学经济贸易系教案专用页

内容

(标题)

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理论

课时

6学时

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的定义、种类及其演变历程。

通过该部分学习使学生从历史的、宏观的角度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以有利于正确理解当代各国的国际贸易和世界贸易形势。

教学重点:

重农主义、古典学派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二战以后的贸易自由化自由贸易政策;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传统保护贸易主义、超保护贸易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

教学难点:

公平贸易的定义、公平贸易的理由、公平贸易的主要原则、公平贸易运动的主要架构、公平贸易的认证与标签

课堂讲授、要求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和案例分析等,并查阅有关资料,理解该章的内容和分析方法,准备课堂讨论的材料。

1.潘旭详、张华主编《国际贸易》,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

2.邱继洲、尹肖妮主编《国际贸易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3.盛洪昌:

《国际贸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7月版。

4.徐立青主编《国际贸易实用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5.薛敬孝等主编《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一、基本概念:

1.自由贸易政策 

2.保护贸易政策 

3.重商主义 

4.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5.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二、 简答题:

 

1.贸易政策包括哪些政策类型?

 

2.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三、 问答题: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扬州职业大学经济贸易系教案专用页

内容

(标题)

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措施

课时

10学时

通过对关税定义、特性、作用、种类等介绍,以及对关税效应的基本分析,掌握关税对于国际贸易的意义,理解关税在给一国带来财政收入和一定保护作用的同时,还会对该国的经济福利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介绍除进口关税以外的所有阻碍商品进口的政策工具,包括配额、自愿出口限制和其他的非关税壁垒工具。

使学生了解非关税壁垒具有以下特点,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二是介绍各国通常采用的鼓励出口的措施。

通过此部分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保护贸易政策是如何被执行的。

教学重点:

关税概述、关税的种类、关税的经济效应;非关税壁垒的特点与种类、进口配额、自动出口配额制、出口鼓励政策

教学难点:

汇率政策、技术性贸易壁垒、

进口许可证制、外汇管制、歧视性的政府采购、各种国内税、有秩序的销售安排、进口押金制度;出口管制措施(单方面出口管制、多边出口管制、美国对我国的出口管制)、贸易制裁(进出口抵制、商品禁运);口鼓励措施

课堂讲授、自学

1.海闻:

《国际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2.何元贵等:

《国际贸易》,中山大学出版社20XX年6月版。

3.贾金思,姚东旭,郎丽华主编《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4.李岳云主编《国际贸易基础》,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XX年版。

5.刘诚编著《国际贸易》,中国金融出版社20XX年版。

一、基本概念:

1.特惠税

2.普遍优惠制

3.有效保护率

4.汇率低估

5.出口信贷

6.买方信贷

7.倾销

二、简答题:

1.贸易小国的关税消费效应。

2.贸易小国的关税生产效应。

3.简述非关税壁垒的概念和内容?

4.简述鼓励出口的措施有哪些?

5.简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措施。

三、论述题:

1.贸易大国的关税效应。

2.有效保护率与关税结构

3.分析国内垄断条件下的配额效应

4.分析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

扬州职业大学经济贸易系教案专用页

内容

(标题)

第八章世界贸易组织

课时

4学时

作为当今全球最有影响的多边贸易组织,WTO的产生和发展有必要被世界各国所了解和熟悉。

学习国际贸易、从事国际贸易活动必须要了解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起源,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一揽子谈判的成果,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多哈回合谈判的主要内容,充分认识世界贸易组织对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影响。

教学重点: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产生和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世界贸易组织的的法律框架、基本职能

教学难点:

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架构、WTO成员国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课堂讲授、讨论、案例教学。

课堂讨论:

WTO与中国外贸改革与发展

 

1.李育良、蒲华林主编《国际贸易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2.陈霜华主编《国际贸易》,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3.陈同仇、薛荣久主编《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4.陈源、高玲珍主编《国际贸易》,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一、判断题

1、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是一个关于多边贸易的国际组织。

(   )

2、GATT第3轮谈判是在法国安纳西举行的。

(    )

3、WTO的非歧视原则主要体现在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关税保护原则两个方面。

(   )

4、诸边贸易协议,仅对签署方有约束力。

(   )

5、20XX年11月9日至14日,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

会议启动了被称为新一轮回合的谈判。

(   )

二、填空题

1、     年7月11日,中国向关贸总协定秘书处正式提出了恢复中国缔约方席位的申请。

2、20XX年9月10日至14日,世贸组织在墨西哥海滨城市     召开了第五次部长级会议。

3、在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休会期间,其职能由      代为行使。

4、是世贸组织成员方之间利益、优惠或特权的相应让与,是成员方之间确定贸易关系的基础,也是多边贸易谈判的行为规范。

5、加入WTO,使我国可充分利用WTO ,较好的解决中国与其他成员的贸易纠纷。

三、名词解释

1、乌拉圭回合 

2、总理事会 

3、世贸组织的职能:

4、最惠国待遇(Most-Favored-Nation Treatment)原则

四、问答题

1、世贸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的关系是怎样的?

2、中国加入WTO 后所享有的主要权利包括哪些?

3、坎昆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扬州职业大学经济贸易系教案专用页

内容

(标题)

第九章国际贸易与经济一体化

课时

6学时

主要介绍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定义、类型、发展阶段,以及关税同盟理论。

使学生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当今世界存在的必然性和今后发展趋势,我国积极加入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重大意义。

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当代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及格局,培养分析全体的全局观念。

教学重点:

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定义、类型、发展阶段;关税同盟理论,特别是其效应分析。

教学难点:

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如扩大市场规模,刺激竞争,扩大和吸引投资,促使生产要素的流动,提高经济效率,等等。

课堂讲授与组织课堂讨论

 

1、张二震等著《国际贸易政策》中国青年出版社;

2、张谦著《战略性贸易政策论》山西经济出版社;

4、托马斯·孟《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商务印书馆

5、弗·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务印书馆

6、谢皓、杜莉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WTO规则的关系分析与启示

一、判断题

1.成员国之间商品自由流动,并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及贸易政策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是自由贸易区。

     (    )

2.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建立关税同盟以后会发生贸易偏转。

    (    )

3.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获所有成员国批准生效,欧洲联盟正是成立。

(     )

4.2000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使欧盟的货币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     )

5.北美自由贸易区优美、加两国组成。

            (    )

6.成立关税同盟而产生的贸易转移效果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

    (     )

7.贸易创造是指由于关税同盟的建立而使一个成员方的部分国内高成本产出被来自其他成员方低成本产出的进口所取代而增加的收益。

    (     )

二、名词解释

1.地区经济一体化

2.关税同盟

3.自由贸易区

4.贸易创造

5.贸易转移

三、 简答题

1.简述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2. 简述关税同盟理论的主要内容。

3.简述战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4.简述中国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状况

扬州职业大学经济贸易系教案专用页

内容

(标题)

第十章国际贸易与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