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方案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5719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方案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方案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方案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方案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方案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方案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方案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方案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方案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方案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方案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方案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方案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方案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方案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方案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方案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方案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方案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方案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方案报告.docx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方案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方案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方案报告.docx

昆明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方案报告

市五华区“十一五”规划纲要

中期评估报告

《市五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实施两年多来,全区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城乡一体化工作稳步推进,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科技和教育事业成绩突出,就业、社保、人口工作扎实有效。

总体来看,“十一五”规划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对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按照《纲要》第四章第四款“规划实施调整”的要求,为全面分析检查“十一五”规划实施效果和各项政策落实情况,提出评价意见、督促、保证规划目标顺利实现,五华区于2008年全面启动了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

2008年6月19日,五华区召开了“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会议,下发了《“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实施方案》。

以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作为中期评估的时间标段,从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评估,课题研究两个方面开展中期评估工作。

在各专项规划评估工作全面完成,课题研究《五华区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模式选择研究——五华区都市经济竞争力提升》基本结题的基础上,形成了《纲要》中期评估报告和关于“十一五”规划指标体系的调整方案。

《纲要》中期评估的主要依据:

十七大精神、省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市五华区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关于加快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市五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五华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五华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等。

一、《纲要》执行情况良好

《纲要》执行两年多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省、市有关精神,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现代新的战略部署,按照“商贸立区、工业兴区、科技强区、立足社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团结奋斗、扎实工作。

积极应对发展中的新形势,全力破解奋进中的新问题,“十一五”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良好,经济健康稳步增长,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水平加速提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十一五”规划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各项指标按既定目标迈进,部分指标已提前超额完成

全面落实“十一五”发展指标,既是《纲要》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又是发展目标的现状反映;既是体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又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在《纲要》的执行中,五华区将发展指标科学分解到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并合理划分职能部门责任,建立“十一五”规划动态联系跟踪网络,全面监测指标的完成情况。

2006—2008年上半年,五华区经济延续了“十五”期间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态势,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实现情况良好,《纲要》提出的20项32个指标按照既定的目标稳步推进,其中13个指标的完成情况已超过《纲要》设定的目标值,指标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1、经济发展指标

(1)2006年、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实现338.91亿元、391.62亿元,与2005年底的301.77亿元相比,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3.9%。

高于“年均增长11%以上”的预期目标。

人均GDP分别达到38326元和44554元,按照2007年12月平均汇率折算,200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折合6048美元,提前完成“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的预期目标。

(2)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38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0%,能耗实现较大水平的下降。

(3)地方财政收入2006年和2007年分别完成9.71亿元、11.94亿元,与2005年的7.88亿元相比,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3.09%,高于“年均增长8%以上”的预期目标,已提前3年完成目标任务(11.58亿元)。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6年、2007年分别完成88.2亿元、111.8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8.2%,高于“年均增长12%以上”的预期目标。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6年、2007年分别实现163.62亿元、189.29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9%,高于“年均增长15%以上”的预期目标。

2、社会事业发展指标

(1)人口自然增长率2006年、2007年分别为1.30‰和1.56‰,始终控制在“5‰”的预期目标以。

(2)城镇登记失业率2006年、2007年分别为3.41%和3%,始终控制在“4.5%”的预期目标以。

(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于吸纳外来务工子女、区外生到五华就学,实际入学人数超出户籍应入学人数,2006年、2007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106.5%和110.4%,超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9%”的预期目标。

“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指标由人口普查或人口抽样调查得出。

人口普查10年开展一次,下次人口普查时间为2010年,现无该项数据值;人口抽样调查,县区职责为配合市级统计部门开展,调查数据由市级部门统一发布,目前尚无该项指标完成情况。

(4)由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产权、用途不统一,且完残保存状况在不断变化,区文化旅游局提出“文化遗产定期维护、保存完好率”不能全面概括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实施监督管理的情况,为了更能客观反映文物保护工作开展情况,采用了“依法对辖区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监督管理覆盖率达到100%,文物四防(防火、防盗、防破坏、防责任事故)安全达标率≥90%”等指标,指标完成情况是:

2006年以来,依法对辖区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监督管理覆盖率达100%;文物四防安全达标率2006年为85%,2007年为87%。

(5)加快社区卫生设施建设,截止2008年6月30日,辖区共有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辖区89万常住人口计算,已提前完成“每3-5万居民拥有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预期目标。

(6)强化妇幼保健工作,2006年、2007年,婴儿死亡率分别为2.99‰和7.76‰;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十万分之三十点四三和零,始终控制在“婴幼儿死亡率<12‰,孕产妇死亡率低于十万分之四十”的预期目标以。

3、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指标

(1)全区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经林业部门测算,2007年可以达到53.0%,但根据林业相关法律法规,法定的森林覆盖率数据必须由有资质单位在上级统一安排部署调查后才能得出。

加强绿化监管,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2005年的31.32%逐步提高到2007年的41.25%,提前完成“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的预期目标;建成区绿地率从2005年的28.48%逐步提高到2008年上半年的41.06%,提前完成“建成区绿地率≥31%”的预期目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2005年的4.53平方米逐步提高到2007年的15.15平方米,超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5(m2)”的预期目标。

(2)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2个指标,由于市全面实施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建设和市域环境生态系统建设三年达标工程,以上2个指标已不能全面反映我区城乡绿化和生态建设情况。

为配合生态建设,以每年市具体下达的绿化建设目标为准。

按照市新增城市绿地的要求,2006年至2008年6月30日,五华辖区新增绿地面积86.37万平方米。

(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100%,超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的预期目标。

(4)建成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均达100%,提前达到规划预期目标;噪声达标覆盖率达76.14%,提前完成“噪声达标覆盖率>60%”的预期目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2007年Ⅱ类地区白天为55分贝,夜晚为45.8分贝,Ⅲ类地区白天为58.71分贝,夜晚为48.70分贝,超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60(分贝)”的预期目标。

(5)城市道路亮灯率逐年提高,2006年、2007年分别为99.3%,99.6%,稳步向“城市道路亮灯率达到100%”的预期目标推进。

(6)截止2008年6月30日,辖区纳入统计的公厕183座,比2005年底增加57座,按户籍人口计算,平均每万人公厕数为2.86座,完成“平均每万人4座公厕”的预期目标存在一定难度。

4、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指标

(1)2006年、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10316元、11322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28%,高于“年均增长≥7%”的预期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4595元和5266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1.26%,高于“年均增长≥7%”的预期目标。

(2)受近两年来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大幅提升的影响,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006年为48.3%,2007年为51.6%,要顺利完成“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2%左右”的预期目标存在一定难度。

(3)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0.29平方米,超过“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5(m2)”的预期目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49.47平方米,超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m2)”的预期目标。

从《纲要》确定的各项发展指标完成进度和未来发展趋势判断,“十一五”规划正稳步向既定的目标迈进。

20项32个具体发展指标,除“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文化遗产定期维护、保存完好率≥95%”、“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5%”、“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达到80%”4个指标受客观因素影响进行了调整,“平均每万人4座公厕”和“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2%左右”2个指标在完成上存在一定困难外,其余26个指标均按预期目标值稳步推进。

其中,人均GDP,地方财政收入,居民拥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成区烟尘控制覆盖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噪声达标覆盖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城镇(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等13个指标均已提前完成预期目标。

(二)宽领域、多层次的都市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建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成效

“十一五”以来,五华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任务来抓,不断在发展实践中对经济发展战略加以完善和丰富,初步形成了涵盖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包括宏观规划、配套政策、具体措施等多层次的都市经济发展体系。

全区产业布局更趋集中,产业之间和产业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五华特色更加突出,经济发展质量逐步提高。

1、产业布局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凸显

以中央商务区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的城市核心聚集型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五华区城市分片区规划、核心商圈旧城改造规划等完成编制,对中央商务区功能设定、产业布局提供了最直接的指导。

政府、部门、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渠道保持畅通,共同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的良好机制初步建立。

通过规划引导、机制促进,一批有利于提升城市商务品质的设施项目纷纷启动,“一心四片”顺城街片区改造、文明街历史街区保护修建修缮、庆云片区世纪广场主塔楼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小西门组团家湾、建工新村(棕树营村)列入改造日程;护国组团金鹰天地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三大组团相互融合的格局基本确立。

以提升辐射全省、面向东南亚、南亚商务中心功能为目标,充分引进国外知名企业及美国森建筑事务所、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参与中央商务区建设、策划,充分吸收先进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国际化拓展的趋势。

将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五华都市经济的核心产业加以培育,以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品牌培育为主要途径,促进现代服务业迅速聚集、快速发展的配套政策体系初步建立。

切实加大对金融机构和各类中介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资金、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给予倾斜。

强化文化旅游品牌培育,翠湖、正义步行街等一批文化旅游景点、设施逐步完善,“海鸥节”、“老街庙会”等特色节庆已经形成。

促进传统商贸业做大做强,沃尔玛、家乐福、百盛、昆百大等传统品牌保持优势,金鹰、五星等生力军加入市场竞争。

全区最具活力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主要容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五华区科技园二次创业工程加快实施,以理工大学科技孵化器为核心的金鼎科技园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平台作用进一步提升。

截止2007年底,纳入五华科技园的企业500余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计167项,其中15家通过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15家通过省双软认证,13家制药企业通过GMP认证。

积极帮助园区中小科技企业申请资金扶持,目前,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资助项目9项。

两年来,成功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创新扶持资金1903万元。

发挥项目支撑作用,园区重大项目“五华区中小科技企业创业园”进入开工准备阶段,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申报工作有序推进,为科技创新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央智力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莲花池公园顺利完工,片区改造完成土地出让。

启动大学、民族大学等高校土地资源整合工作,云大东一院改造顺利推进。

大学与佰腾集团合作建设的佰腾数码A、B座全面完工,并顺利开业,园西IT产品交易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

以五华科技产业园和重点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体系初步确立。

工业突破园区建设取得进展,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国家批准的9平方公里规划围剩余的4平方公里委托五华区管理为契机,整合金鼎山、王家桥片区、红云片区、桃园、厂口等区域的土地、产业资源,完成了“五华科技产业园”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141”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

即:

以金鼎科技园片区为中心的1个研发中试创业孵化中心,以五华红云烟草加工及配套产业片区、王家桥工业设计研发创意产业片区、桃园生态产业片区和厂口钛产业片区为重点的4个特色工业园区,以圆西路为中心的1个市场营销片区。

目前,园区规划已通过省、市评审、认定,列入省级工业园区。

把重大项目推进作为探索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突破口。

切实做好辖区国家、省、市属重点企业、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发挥项目带动作用,铜业股份的“新增18万吨/年电解铜产能技改”、红云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两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进展情况良好。

通过开发、包装新项目不断增强新型工业发展后劲,王家桥工业设计研发创意产业园区和厂口钛工业园区,分别锁定省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省冶金集团进行开发,并初步达成开发协议。

以特色旅游农业为代表的沙朗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稳步推进。

按照“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文旅相彰、富民强乡”的发展思路,对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进行充分挖掘,形成了苗族合唱团、白族“霸王鞭”等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产品,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容不断丰富。

市级乡村旅游示点创建工作取得进展,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白族风貌一条街”等景观的提升,沙朗乡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进一步改善,于2008年1月10日正式授牌成为“市乡村旅游示点”,集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体系基本成型。

2、开放型经济格局逐渐建立,经济发展保持活力

建立和健全了规化、制度化的招商引资长效工作机制,对外开放连续取得新成绩。

形成了包括目标设立、渠道拓展、平台建设等全方位的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体系。

“以抓好软硬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发展总部经济、引进大项目为抓手,以促进产业聚集和结构调整、增强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实现我区外向型、开放型经济的全面发展”的总体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

开辟了街道办事处(乡)招商分指挥部、重点项目推进分指挥部、市级招商分局三条主要招商渠道。

依托中央商务区、中央智力区、五华科技产业园三大招商平台,初步构成了招商引资工作网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以优化发展软环境为突破口,招商引资工作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强化重大项目策划、包装,大力吸引外来资金参与我区旧城改造、产业开发等关系发展质量提升和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

对辖区土地、楼宇等可开发资源进行定期汇总、整理,并通过会展、走访、座谈、网络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推介,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五华区对外交流水平。

强化与外来投资企业的沟通联系,协调处理企业注册落地、规费减免、税收优惠等各类问题,拓展个性化服务领域,投资环境切实得到改善。

截止2008年6月30日,五华区累计实现利用资35.32亿元,实现利用外资6253.58万美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2.80倍和4.32倍。

招商引资领域由传统的商贸业逐步扩展到工业发展、社会事业、文化旅游、农业生产、城中村改造等多个方面。

项目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累计引进1000万元以上项目71个。

2006年以来,在昆交会、珠洽会等各类商贸洽谈会上实现签约项目18个,其中,外资项目6个,涉及签约金额共计9022.75万美元;资项目12个,涉及签约金额共计61.64亿元人民币。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省、市关于鼓励非公经济发展政策落到实处,非公企业获得了多渠道的资金支持。

截止2008年6月30日,五华区共帮助企业申请各项扶持资金330万元,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十五”期间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政策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对政策进行了及时补充、完善,从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资金扶持、融资服务、创立品牌、依法行政等多个层面加大对非公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2008年上半年,非公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94.48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6.0%;非公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1.80亿元,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1.9%,继续发挥了在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劳动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3、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

抓住重点区域,盯住重点环节,全区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优化。

在完成经济户口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了分层分类监管模式,对辖区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实行了全方位监管。

加大无照经营案件查处力度,无照经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深入开展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工作,强化对名优品牌的保护。

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维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大力打击各类传销活动,形成全社会“携手抵制、共同打击”的良好局面和舆论氛围。

分阶段、分品种整治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等虚假广告。

实施食品经营户分类监管,实现农村食品安全的“零距离”监管,努力营造安全、健康、公平、有序的消费环境。

4、资源节约型增长取得成效

产业项目环境评价体系基本建立,新上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得到控制,坚持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工作,重点抓好能耗大户节能降耗,以加大节能宣传、落实节能报表报送为主要手段,有效提高了企业节能意识和管理水平,在保障经济增长的同时切实降低了能耗标准。

(三)城乡经济、社会和谐程度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坚持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等为主要容的都市农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坚持“三化”化“三农”、“三化”带“三农”、“三化”服务“三农”,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格局基本确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城乡之间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差距逐步缩小。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都市农业发展涵不断丰富

按照市种植、养殖业全面退出滇池流域核心区的要求,农业产业布局实现合理调整,滇池流域200米围的26个(户)畜禽养殖场全面完成退出工作。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符合种植、养殖业发展的区域,进一步扩大蔬菜、花卉种植和畜禽养殖规模,蔬菜产量、猪存栏数由2005年的14001吨、37397头,增加到了2008年上半年的17746.4吨和60591头,农村基础产业实现加快发展。

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力度,认真开展市、区级农业龙头企业和产业化发展项目的申报工作,2006年以来,共推荐20家企业申报区级龙头企业,7家企业申报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并争取到国家、省、市扶持资金250万元。

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纽带作用,先后筹备组建五华区生猪、奶牛养殖、百合花种植等3个专业合作组织,逐步提高五华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增强了农业市场竞争力。

2、规划指导、试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开展

完成《五华区城乡一体化规划》和《沙朗、厂口两个建制乡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并启动了村级规划全面覆盖工程,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建设格局。

全面完成了12个村组新农村试点村建设项目和4个省级村容村貌整治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启动沙朗乡大村、东村和厂口乡厂口村、新民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工作。

按照“九有目标”要求,着重在村庄规划、危房改造、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整治、生态建设、村庄绿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下功夫。

截止2008年6月30日,完成机耕道路绿化11.3千米,种植绿化苗木5200株,4座垃圾中转站(带公厕)启动建设,全区累计节能改灶14492眼,建成小型沼气池872口。

基层组织建设工程扎实推进,12个村民小组和1个村委会的活动场所建设圆满完工。

“路顺、水清、花香、村美”的农村人居环境正逐步形成。

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力度切实增强,自2007年起,先后选派22名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进入厂口、沙朗两乡驻村开展工作,2008年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培养农村科技带头人。

3、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提升

合理安排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保持了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强度。

2006年以来,从基本建设渠道安排涉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8项,总投资达83984万元,重点涉及城乡公路、道路、人畜饮水工程、水库坝塘除险加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

西北片区交通路网建设工程深入推进,城市辐射和服务能力得到增强;完成了陡普鲁村公路、沙朗中学连接线、柏枝园村至大秧田村道路罩面等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群众出行条件,全区村村通油路工程完成率达100%,自然村通达率达99.9%。

实施了青龙水库、红岩水库除险加固、人畜饮水改造等一批水利工程建设,切实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开展河道治理,加快生态恢复。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了黑林铺小学、沙朗乡桃园小学、厂口中学综合教学楼建设项目,按年度实施校舍排危维修工程,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在厂口乡新建850㎡住院部一幢,为沙朗、厂口两个乡11家村卫生室配置了操作台等基本医疗设备,农村医疗设施水平得到提高。

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广播电视信号一体化。

(四)以“四创两争”工作为依托,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切实把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转到“四创两争”工作上来,着重强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园林绿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强调建立多层次的大城管体系,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四创两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1、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受现代新建设加速,以及“四创两争”深入推进的带动,五华区市政基础设施保持较高水平,自2006年以来共安排财政性基本建设项目174项,项目总投资达到261050.66万元。

按照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要求,完成了昆大线、筇王路、普吉路等改造工程,启动了昆肖线大修和昆肖线新线的前期研究工作。

分三期实施道路交通微循环整治工程,实施56条支次干道的交通微循环改造和区城市道路桥梁的管养维护,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切实优化了路网结构,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

加强对城市排水系统的改造,完成红云片区防洪抢险应急工程,彻底解决片区水淹问题,项目总投资达5600万元。

确保对建成区“有路无灯”路段路灯建设的投入,完成66条街巷“有路无灯”安装工作,加大维护力度,城市道路亮灯率连续两年保持在99%以上。

实施垃圾中转站、公厕改造建设工程,新增垃圾中转站17个,公厕57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厕2.86座。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五华区垃圾焚烧发电厂于2007年的成功实现并网发电,粪便综合处置厂也将于2008年建成投入运营。

2、城乡园林绿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四创两争”全面推进

围绕“创园”目标,全面实施园林绿化生态建设工程,先后完成了长虫山、西白沙河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