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158093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13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新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新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新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新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新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9页
新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9页
新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9页
新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9页
新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9页
新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9页
新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9页
新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9页
新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9页
新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9页
新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9页
新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9页
新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9页
新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9页
新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9页
亲,该文档总共10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集.docx

《新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集.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集.docx

新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集

白鹭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7个生字,会写“鹤、宜”等10个字。

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7个生字,会写“素、宜”10个字。

掌握“精巧、配合”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白鹭的图片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

(出示课件2)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

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

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

(板书:

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出示课件3)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1914年赴日本留学。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

《白鹭》也作《鹭鸶》。

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出示课件4)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

(出示课件5)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

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

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

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

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

它有什么特点?

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

白鹭-----外形美)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

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板书:

清田独钓图。

(出示课件7)

清晨望哨图(出示课件8)

黄昏低飞图。

(出示课件9)

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

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师总结:

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可以说,这一课是很有收获的。

六、布置作业。

1.掌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落花生》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内容

这篇文章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借落花生的好处多,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比喻做人要有落花生的品格——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讲面子,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

抓住这一主题,更利于学生弄懂父亲与一家人的对话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榴”等6个这个生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便”,理解“播种、浇水”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

训练学生抓重点的阅读方法。

  3、通过品味父亲的话和重点句子来把握落花生的品格,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一)字词

  1、抓住重点的字词

  1)半亩(mǔ)[拼音]、吩咐(fēn fu)[词义(a.嘱咐;b.口头指派或命令),课文中指谁吩咐谁]、榨(zhà)油[字形结构]、石榴(liú)[读轻声]、便宜[多音字]、居然[字义,学会用词]、爱慕[字义,课文中是对什么有爱慕之心]

  2)巩固字词。

  

(二)文章

  1、这一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

以落花生为线索,课文讲了“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

  2、读了课文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细读课文――明白抓重点的阅读方法

  [运用“比较法”去独立阅读课文。

这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学生去“渔”。

  1、“对照比较”抓重点

  1)比较详略抓重点(默读方式处理)

  在课文“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的比较中,老师引导学生看文章的详略,详者为重点。

  2)比较内容抓重点(分角色读:

注重人物对话)

  在“我们谈”与“父亲谈”的内容比较之中,“父亲谈”的内容更加重要,学生通过比较内容,抓住了重点。

  3)比较目的抓重点

  在“赞花生”和“学花生”两点中,再找出最重要的,用前两个方法显然无济于事了。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看文章的写作目的,于是,“学花生——做有用的人”这一最重要的点便抓住了。

  2、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每一部分的内容。

  三、精读课文――体会做落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1、抓出全文的重点段落。

  [估计: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落花生的品质,有了初步的印象。

学生很可能会迅速地抓住全文的重点段落。

  1)找出重点段落,第10自然段,师生对比,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

  交流心得:

我采用的是理解记忆的方法。

这一段父亲的话,分成了两部分。

我采用的是一句一句背诵的方法。

  2)理解帮助。

  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在学生自由读之后填表)

位置

外表

颜色

印象

花生

桃、石榴、苹果

  ②指名读,评读: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估计:

学生会说,要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不做像苹果一样的人。

  ③探讨为什么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

  [引导学生读父亲接下来所说的话: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他们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④结合现实情境,讨论注重外表是不是不好?

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桃、石榴、苹果,外表非常美,使人一看便心生爱慕,做这样的人是一种现代人的追求,也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同时要明白,追求外在美,这没有什么不对的。

  追问:

想做什么样的人?

  [估计:

学生要做像桃、石榴、苹果一样有外在美的人。

  ⑤理解文中“我”说的那一句: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讨论:

什么样人,才是有用的人?

  [引导学生理解“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是不对的,这样的人并不是有用的人。

]只有那些默默奉献的人,对别人有好处的人才是有用的人。

  追问:

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估计:

学生回答既要做一个讲体面的人,又要做一个对人有好处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父亲所说的话,明白做一个有用的人的意义。

  理解“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四、超越文本——引发人生思索

  1、谈如何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

 

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8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课件2),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通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

是啊,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花雨”的吧!

(板书:

桂花雨)

(出示课件3)作者简介:

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

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

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

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写了哪些事?

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

(出示课件5)

2.小组交流、讨论。

师:

请同学们展示交流、讨论的成果。

过渡语:

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把握这篇文章的结构。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

(出示课件6)

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比较,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过渡语: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件7)课文主要写了“摇桂花”这件事。

(板书:

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四、从具体事件入手,详细把握课文内容。

师: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

1.作者写爱桂花,喜爱它的什么?

2.作者写摇桂花过程中,主要介绍了什么?

里面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3.作者又是通过哪几件事体现思桂花的?

生答,师总结

板书: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摇桂花——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充满欢乐

思桂花——杭州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

又现故乡桂花情

深埋心中

四、作业布置。

1.听写本课生字。

2.收集有关“乡愁”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把握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通过把握语言描写,体会人们思乡的情怀。

教具准备:

 课件。

一、复习导入

1.《桂花雨》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篇课文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听写生字词。

桂花木兰花台风糕饼至少完整茶叶箩筐婆婆浸入尤其缠着

(请小组长看小组同学的听写情况并向老师汇报。

三、精读课文,深入领悟。

(出示课件12)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并画出有关的词句。

2、将你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3、重点品味摇桂花的乐趣。

(出示课件13)

思考:

(1)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2)理解“总是”。

生答,师总结:

“总是”一词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生答,师总结:

“乐”字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使劲”写出了“我”摇桂花的状态。

这句话是“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的具体化。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边自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

指名说说想象的情景。

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老师随机指导)

齐读。

引导学生理解:

摇桂花带给“我”的乐趣,以及长大后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四、对比阅读,反复体会

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答,师总结:

这是母亲内心的感受,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母亲是用感情体味两地桂花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2、浏览全文,找理由说说:

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

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

 生答: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总结:

这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故乡桂花的香。

觉得故乡桂花香,是因为“我”的母亲对故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所以觉得它更香一些。

(1)哪个字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

(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

3、杭州的桂花香,找出相关的句子。

4、 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因为桂树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

而母亲为什么还要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答,师总结: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

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生活。

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吗?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体现出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5、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

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生答,师总结

作者通过回忆“摇花乐”,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板书:

点点桂花雨片片思乡情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把握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令我们感动。

六、布置作业。

1.把喜欢的句子、段落背一背,并抄下来。

2.写一写,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记录下难以忘怀的人或事。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桂花摇落桂花,如雨飘下充满欢乐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点点桂花雨

桂花雨片片思乡情

杭州赏桂花

思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深埋心中

又现故乡桂花情

珍珠鸟 

教学目标

1.认识“蔓、幽”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蔓、幽”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一、激趣导入。

哪些同学家里养了小动物?

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

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

(出示课件1)小小的珍珠鸟可爱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珍珠鸟》。

(板书:

珍珠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4)

1.学生默读课文,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正确认读10个生字。

2.浏览课文,思考:

从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会一点都不害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得非常好?

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

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品读课文,尝试回答前面3个问题。

(出示课件5)

1.读课文,说一说:

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

珍珠鸟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2.找出文中重点句子,深入体会“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四、合作,探究。

(出示课件6)

1.教师提出参考方向,学生们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探究某一方面,解决文中的难点、疑点。

(1)为什么文章在起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

(2)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

(3)为什么写小珍珠鸟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

这有何用意?

(4)珍珠鸟开始怕人后来不怕人,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有什么作用?

(5)“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2.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回答其他组提问,全班讨论。

(出示课件7)

师总结:

珍珠鸟对人的情感经历了怕——喜——近——亲——爱这个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珍珠鸟对人的情感变化,而这一变化来自于“信赖”。

(板书:

怕——喜——近——亲——爱)

五、回顾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语言特色。

六、联系生活实际,再次理解课文重点句。

(出示课件8)

板书:

“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

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

他想告诉我们什么?

师生交流。

作业布置(出示课件9)

结合生活实际,把你对“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的理解写下来。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

珍珠鸟怕喜近亲爱

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

我的心爱之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明确写作对象。

2.掌握描述物品的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3.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重点:

学会审题,掌握通过外形、颜色、功能等方面介绍物品的方法,并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

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

把它呈现给大家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要想把自己的心爱之物介绍给大家,就得掌握一些描述的方法。

现在,老师先给大家做一些提示:

1.它的样子:

形状、颜色、数量、光泽、质地

如玩具熊:

它是棕色的,胖胖的,两只眼睛圆圆的,好像会说话的样子。

它坐在沙发的角落里,静静地注视着我们,那样子可爱极了。

2.它的特点:

特点就是这件事物不同于其他的地方,每种物品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比如外形、用途等,所以,如果要想让自己的物品与众不同,就一定要抓住它的特点。

3.你和它之间有意义或有趣的事情:

你和心爱之物发生过什么难忘的事?

比如,你的小闹钟,有一次,你赖床的时候,它硬是把你叫起来,所以,你上课就没有迟到。

从此以后,你就再也不赖床了。

4.你对它的感情:

选择这件物品,一定是你“心爱”的,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把这种感情写进去。

三、小游戏

一个人说一件物品,另外一个人猜。

四、写作提纲:

第一步:

起一个好听的题目。

第二步:

点出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

第三步:

描写心爱之物的外形、特点等。

第四步:

写出你和它之间的趣事或有意义的事。

第五步:

结尾,点题。

五、范文

我的心爱之物——字典

我有一个心爱之物,那就是字典!

这本字典是我姐姐送给我的。

它已经伴随我4年了,我一直把它保护得很好,每天都会去关照它一下!

我的字典外观可漂亮了!

字典的封面大部分是红色;左右两侧有绿、黄、蓝三种颜色组成的,上面还印着四个白色的大字:

“新华字典”。

这本字典长13厘米;宽约9厘米;厚3厘米。

字典的价钱约12元,可它的价值远远高于它的价钱。

这本字典虽然这么小,可是它的作用可大了!

有的时候,我遇到的字只知道拼音,可不知道它的写法,我就用音序查字法从字典里寻出它的芳踪;有时候看到不会读的字,我就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找到它的倩影。

不仅如此,我还能在字典里查出数学的、历史的、地理的……等等很多方面的知识。

啊,别看字典这么小,它的肚子里藏了这么多东西,真是让人既惊讶,又佩服!

字典那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我的老师不就像它一样吗?

看,老师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让我们随意获取;老师就像甘甜的清泉,滋润着我们。

我喜爱字典,更喜爱我的老师。

这就是我的好伙伴——字典,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希望这本字典能永远陪伴我!

《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汛、挽”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间”,读准“间隔、懒惰、俗语、理所当然”等词语。

 2、速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重点)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难点)

教学准备:

拍摄搭石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渲染情境,揭开文本之面纱。

(出示课件)师:

我们看这个美丽的地方,那连绵起伏的山峦,那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过的小溪,非常美丽。

可是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

搭石),齐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相约便民之搭石。

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文中写搭石的句子。

2、组织交流。

(1)师:

同学们读书都非常认真,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

谁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请一生说)你找得很准确。

(2)师质疑:

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是怎样过小溪呢?

谁还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大屏幕出示:

“挽”。

“挽wǎn”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

(生:

卷起来的意思。

)那脱鞋挽裤呢?

(生:

脱掉鞋子卷起裤子。

师:

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挽裤。

师:

从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生:

我觉得总要脱鞋挽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

我认为会很辛苦。

生:

还会很麻烦。

(师评价:

都有自己的体会)

师:

如果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很不方便,甚至会感觉辛苦,那些都在夏天,可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

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师:

了解什么是搭石后,读了课文后,搭石又留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

(预设生:

我觉得有了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方便了)

三、细读文本,欣赏美丽之风景。

1、出示搭石的图片,师:

搭石——普通的石头——成为一道风景(给予很高的评价)这么不起眼的石头,也会是一道风景吗?

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发现、欣赏搭石的美吧!

2、默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找出文中写风景美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3、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

师:

同学们找到了好多写风景美的句子,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感到这里的风景很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走搭石的美吧!

请看大屏幕;

(1)大屏幕出示: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边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自由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3)发出的踏踏的声音像什么?

(轻快的音乐)那就让我们和着这轻快的音乐再来走一走搭石吧!

(播放音乐齐读。

)这美妙的音乐中,仅仅只有踏踏的声音吗?

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人们的欢声笑语、哗哗的流水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这是一曲多么美妙的音乐呀!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美美地来读一读。

(4)文中除了能听到音乐,还能看到什么?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漾”在字典中有两个义项,在文中应该选第几项?

“绰”在字典中有三个义项(大屏幕出示),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明白了词语的意思,谁来读一读这两个词。

(5)这哪里是在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是在吟唱一首轻快的小诗!

看大屏幕齐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